在主板中小板退市的股票,首先會退到老三板市場。這個時候散戶必須要去證券公司開三板交易許可權,這樣才可以確保你能夠交易。在老三板的市場依然可以掛牌轉讓,只要有人願意接受你的股份,你也可以把股票轉讓出去換成錢。但是,股票進入老三板之後,轉讓會非常的困難,流動性很差,不一定能轉讓出去。只要公司沒有破產清算,你就還是股東,但是退市依然會帶來較大的損失。
Ⅱ 擬上市公司一定會上市嗎要多久才上市流程是怎樣
請仔細閱讀,謝謝
中國股市散戶投資者現在唯一能保全自己的措施只有一個:徹底遠離股市!因為作為與股指期貨相配套的滬深300ETF指數型基金國家已經擬定於近期在香港市場上市,內地投資者將不能參與交易。這一政策使香港市場的境外機構可能利用該基金作為套利工具,而對內地所有投資者客觀上造成了不公平,增加了境內投資者的風險。假如境外機構對在港上市的中資H股、紅籌股和300ETF進行聯手控制,很可能使內地市場出現單邊暴漲或暴跌,也可能會為國際對沖基金間接控制內地資本市場提供工具。內地證券市場操縱權旁落的後果及風險將不可估量。近期中國股市大盤暴跌多少反映了機構投資者對這一政策的恐懼和不安。
此外,據行業知情人士透露,繼銀行系QDII產品對外投資額度快速放寬至215億美元後,保險公司的QDII投資細則即將出台,初步預計額度不會少於銀行和基金公司。在如今人心恐慌,熊市思維逐漸抬頭的情況下,這一消息無疑會把利空作用放大。加上超級擴容密集出台、印花稅提高、公布清查違規入市銀行資金、打擊違規信息披露行為等一套套緊縮打壓政策,它們傳遞出的強烈政策調控語言就是,中國證券市場不能再漲了,所有人的唯一選擇就是徹底退出這個風險已經高企的市場。 據統計,2006年全年上市公司利潤3892億元(對應A股流通股就更少了),如果2007年按每天成交量3000億計算,印花稅按0.3%計算,(一年按240天計算)印花稅合計4320億,券商傭金按照0.2%(法定是0.3%)計算,合計2880億元,二者合計7200億,幾乎是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潤的一倍。如果按每天成交量2000億元計算,印花稅合計2880億元,券商傭金1920億,二者合計4800億元,仍然超過2006年上市公司利潤之和。如果按每天成交量1500億元計算,印花稅合計2160億元,券商傭金1440億,二者合計3600億元,就達到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潤。 文章說,由於股市投資的本質是分享上市公司的收益,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如果上市公司的收益總和不足以彌補印花稅和券商的傭金,那麼這個股市,就連"零和游戲"的底線都夠不著,應該是"負和游戲"。在"負和游戲"中理論上是每個投資者都無法分享到上市公司的利潤,只能通過吹泡沫、爾虞我詐、坑害中小投資者的方式來實現"泡沫利潤"。 目前中國內地投資者證券帳戶內的保證金總額不過1萬億,也就是說,不用兩年就全部收繳到國庫了。所有參與者都是來無償送錢的。這就象街邊撞球場子,兩個參與撞球游戲的人拼個你死我活,最終贏利的,一定是擺撞球的攤主。兩個人手中的銀子都必將落入攤主的口袋。這哪裡是一個有投資價值的市場? 管理當局人為控制股市,在儲蓄存款沒有出來時,扇動大家說,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只有通過證券市場才能充分分享經濟成長的成果,而現在真的出來一部分了,又擔心所謂股市泡沫問題,要閉門放狗咬人,讓散戶投資者去買單,用自己的退休金、血汗工資去承受管理層製造的泡沫。 文章斷言,中國證券管理當局的短視,必將毀滅整個資本市場。管理當局無能,也許還是造成股市發展十幾年還在3000為中軸晃悠的真正原因。中國經濟發展其實從來就沒有與股市同步過。 附原文:反彈逃命後將迎來更恐怖的下跌 一、作為與股指期貨相配套的滬深300ETF指數型基金國家已經擬定於近期在香港市場上市。內地投資者將不能參與交易.
二、據行業知情人士透露,繼銀行系QDII產品對外投資額度快速放寬至215億美元後,保險公司的QDII投資細則最快將於本月中旬出台,初步預計額度不會少於銀行和基金公司。 現在我總算找到了大盤繼續暴跌的真正原因了。很多普通投資者可能根本不知道這些政策傳遞出的指向性意義,對內地證券市場的中長期發展所帶來的重大負面作用。下面我先就第一條消息進行分析和解讀。 作為與股指期貨相配套的滬深300ETF指數型基金應該是反映內地滬深市場交易水平的一個標尺。管理層對於不開放境內投資者進場交易的原因解釋是:由於目前滬深證券市場是兩個完全分開獨立的交易市場,資金結算存在障礙,而且,目前香港市場實行T+0交易制度能夠更好地與即將推出的股指期貨相配套。 有分析人士評論,這一政策對內地所有投資者客觀上造成了不公平,增加了境內投資者風險,因為,香港市場的境外機構完全可能利用該基金作為套利工具,而讓境內投資者處於束手無策地步。假如,境外機構對在港上市的中資H股、紅籌股和300ETF進行聯手控制,將很可能造成內地市場出現單邊暴漲或暴跌,也可能會為國際對沖基金間接控制內地資本市場提供工具。內地證券市場操縱權旁落的後果及風險將不可估量。大盤暴跌多少反映了機構投資者對這一政策的恐懼和不安。 第二條消息是,保險系QDII細則將於中旬左右出台。如果處於牛市行情中,市場對這種政策可能敏感度低些,畢竟市場資金充沛人氣旺盛,而現在人心恐慌,熊市思維逐漸抬頭情況下出台這一消息會把利空作用放大。繼前次公布15500億特別國債發行事件央行負責人出面澄清後,市場反映似乎有緩和跡象,超級擴容密集出台、印花稅提高、公布清查違規入市銀行資金、打擊違規信息披露行為等一套套緊縮打壓政策,它傳遞出的強烈的政策調控語言就是,內場證券市場不能再漲了,而所有市場參與者都沒有做空工具套利保值,那麼,所有人只能有唯一選擇,就是徹底退出這個風險已經高企的市場。而近期香港股市疊創歷史新高正是受到內地一系列利好政策傾斜的鼓舞。 雖然有人出來澄清特別國債不會對內地股市造成沖擊,屬於正常經濟手段。但是,一個國家資本市場互通互連的,絕對不是割裂的兩個國度,說沒有影響顯然難以說服所有人。大家想想,即使特別國債不向普通投資者和企業發行,但向銀行發行,由於其利息水平高於儲蓄,銀行肯定會積極認購。該額度相當於提高銀行存款准備金率5%,而不是此前多次調整的0.5%,會不構成股市資金變相抽離?銀行接受儲蓄存款再放貸款,如果可放貸額度減少必然減少企業貸款比例,上市公司融資門檻提高,周轉困難,業務必然受到沖擊,對上市公司業績持續增長構成巨大打擊,另外,雖然清查銀行進入股市的資金已有公布,但還有多少是沒有查出的呢?查出部分或只是九牛一毛而已。到底參與市場的違規銀行資金有多少,可能永遠是個謎。一系列釜底抽薪做法對股市會沒有影響?
對於推出滬深300ETF指數型基金推託說由於內地兩市不能結算而只能供香港市場交易更是滑稽。資本市場改革和完善,本就是管理層的第一要務,新的金融產品推出,國內資本市場沒有條件,你管理層應該進行完善,創造交易環境和條件呀。難道就任由話語權旁落?把刀柄交給別人後,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這一政策不能不令人聯想到蔣介石抗戰中:「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為了防止股市高企可能對銀行(著名經濟學家劉紀鵬稱之為大兒子)造成沖擊,不顧一切出台政策打壓股市(劉紀鵬稱之為小兒子)?前面出台提高印花稅的政策再次將管理層的短視行為暴露無疑,試問,出台如此重大政策,有沒有經過精確測算,有沒有經過廣泛徵求經濟學家的意見?有沒有經過合法的聽證和征詢?以至急不可耐做半夜雞叫?中國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才能擺脫「三拍」怪圈:一拍腦袋,就這么定,二拍胸脯,我負責;三拍大腿,又交學費了? 據統計,2006年全年上市公司利潤3892億元(對應A股流通股就更少了),如果2007年按每天成交量3000億計算,印花稅按0.3%計算,(一年按240天計算)印花稅合計4320億,券商傭金按照0.2%(法定是0.3%)計算,合計2880億元,二者合計7200億,幾乎是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潤的一倍。如果按每天成交量2000億元計算,印花稅合計2880億元,券商傭金1920億,二者合計4800億元,仍然超過2006年上市公司利潤之和。如果按每天成交量1500億元計算,印花稅合計2160億元,券商傭金1440億,二者合計3600億元,就達到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潤。 從這些鮮明的數據不難看出,在"三公"原則下進行市場化博弈,這一基本的市場化條件似乎還離我們很遠。由於股市投資的本質是分享上市公司的收益,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而如果上市公司的收益總和不足以彌補印花稅和券商的傭金,那麼這個股市,就連"零和游戲"的底線都夠不著,應該是"負和游戲",在"負和游戲"中理論上是每個投資者都無法分享到上市公司的利潤,只能通過吹泡沫、爾虞我詐、坑害中小投資者的方式來實現"泡沫利潤"。管理層一直極力倡導的價值投資基礎又在哪裡能夠實現? 目前兩地市場投資者證券帳戶內的保證金總額不過1萬億,也就是說,不用兩年就全部收繳到國庫了。所有參與者都是來無償送錢的。
這就象街邊撞球場子,兩個參與撞球游戲的人拼個你死我活,最終贏利的,一定是擺撞球的攤主。兩個人手中的銀子都必將落入攤主的口袋。這是一個有投資價值的市場?這不是逼良為娼,迫使所有人去搏傻又是什麼? 還有管理層一直詬病的泡沫問題,泡沫的標準是什麼?無非是市盈率吧,新股上市就是30多倍,海歸的H股更高達125倍,上市被機構再狂拉1倍,你讓散戶投資者去買單?用自己的退休金、血汗工資去承受管理層製造的泡沫?被迫參與搏傻買了你們發行的股票還要挨打,天理何在呀!
管理當局人為控制股市,在儲蓄存款沒有出來時,扇動大家說,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只有通過證券市場才能充分分享經濟成長的成果,而現在真的出來一部分又閉門放狗咬人,這不是現代版的葉公好龍是什麼? 在股市真正出現大幅調整時,還在忽悠,說股市調整不會改變牛市上升格局。試問牛市存在的基礎還在么?無非是繼續穩住中小散戶,不要走,等我的大兒子安全撤退後,市場跌得面目全非時,一個輪回後,我再忽悠散戶進入這個陷井中.當狼來了的叫喊聲多了,你們認為還會有人相信?管理當局的短視,必將毀滅整個資本市場,這也許就是當局無能,造成股市發展十幾年還在3000為中軸晃悠的真正原因,中國經濟發展其實從來就沒有與股市同步過。從91年開市至今,中國經濟每年以近兩位數的速度高速增長,以上海為例,1991年從100點起步,相應的指數復合增長到2005年還應該在998點嗎?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麼?
本人:當我們現在剛剛過上能吃飽穿暖的日子,當我們剛剛向銀行貸款買了房子,當我們在銀行剛剛存了點棺材本老婆本。突然這一切就象好夢一日游似的隨風飄過,一夜回到10年前. 試問中國的平苦大眾不炒股又怎麼能躲的過通貨膨脹這只政策老虎喃?這就是中國的特色,很茫然!
Ⅲ 入股民營擬上市公司,現在因公司裁員已經離職,想退出股份,老闆不表態,老是拖著,怎麼辦
可以轉讓股份
Ⅳ 近期擬上市公司有哪些
●新股發行:中材科技(002080)
網上發行日期:11月3日,發行方式:採用網下向詢價對象配售和網上向社會公眾投資者同時定價發行的方式,發行股數:3790萬股(其中,網下配售758萬股,網上定價發行3032萬股),發行價格:8.98元/股,發行市盈率:29.93倍,申購上限:3032萬股,路演時間:2006年11月2日14:00-18:00,路演網站:中小企業路演網(網址:http://smers.p5w.net),主承銷商:銀河證券
本次發行上市的重要日期:
日期 發行安排
T-7日(10月25日)刊登《招股意向書摘要》、《初步詢價及推介公告》
T-6日(10月26日)開始初步詢價和現場推介
T-3日(10月31日)初步詢價截止(下午15:00)
T-2日(11月1日) 刊登《網上路演公告》
T-1日(11月2日) 刊登《初步詢價結果及定價公告》、《網上網下發
行公告》
網下申購開始
網上路演
T日(11月3日) 網下申購截止
網上發行申購日
T+1日(11月6日) 網下申購資金驗資
T+2日(11月7日) 刊登《網下配售結果公告》
網下申購資金退款,網上申購資金驗資
T+3日(11月8日) 刊登《網上中簽率公告》,搖號抽簽
T+4日(11月9日) 刊登《網上中簽結果公告》
網上申購資金解凍
●新股發行:金螳螂(002081)
網上發行日期:11月2日,發行方式:本次發行採用網下向詢價對象詢價配售發行與網上資金申購定價發行相結合的方式,發行股數:2400萬股(其中網下配售480萬股,網上定價發行1920萬股),發行價格:12.80元/股,發行市盈率:26.43倍,申購上限:1920萬股,路演時間:2006年11月1日(星期三)14:00~17:00,路演網站:中小企業路演網(網址:http://smers.p5w.net),保薦人(主承銷商):平安證券,擬上市地:深圳證券交易所
本次發行上市的重要日期:
日期 發行安排
T-6日 刊登《招股意向書摘要》、《初步詢價及
(2006年10月25日周三) 推介公告》
T-5日 向詢價對象進行初步詢價及現場推介(北
(2006年10月26日周四) 京)
T-4日 向詢價對象進行初步詢價及現場推介(上
(2006年10月27日周五) 海)
T-3日 向詢價對象進行初步詢價及現場推介(深
(2006年10月30日周一) 圳) 初步詢價截止日(下午17:00)
T-2日 確定發行價格
(2006年10月31日周二) 刊登《網上路演公告》
T-1日 刊登《初步詢價結果及定價公告》、《網
(2006年11月1日周三) 下、網上定價發行公告》
網上路演(中小企業路演網,下午14:00
-17:00)
網下配售申購開始(9:00-17:00)
T日 網下配售申購截止(9:00-15:00)
(2006年11月2日周四) 網上發行申購日
刊登《網下配售結果公告》
T+2日 網下申購多餘款項退還
(2006年11月6日周一) 網上申購資金驗資
T+3日 刊登《網上中簽率公告》、搖號抽簽
(2006年11月7日周二)
T+4日 刊登《網上中簽結果公告》
(2006年11月8日周三) 網上申購資金解凍、網上申購多餘款項退還
●新股發行:棟梁新材(002082)
網上發行日期:11月3日,發行方式:採用網下向配售對象累計投標詢價發行與網上資金申購定價發行相結合的方式,發行股數:3000萬股(其中,網下定價配售600萬股,網上定價發行2400萬股),發行價格:6.36元/股,發行市盈率:24.75倍,申購上限:2400萬股;路演時間:2006年11月2日(周四)上午8:00-12:00;路演網站:"中小企業路演網"(網址:http://smers.p5w.net/);保薦人(主承銷商):華西證券
本次發行上市的重要日期:
日 期 發行安排
T-7日 10月25日(周三) 刊登《招股意向書摘要》、《初步詢價及
推介公告》
T-6日 10月26日(周四) 初步詢價及推介開始
向詢價對象進行初步詢價、現場推介
T-5日 10月27日(周五) 向詢價對象進行初步詢價、現場推介
T-4日 10月30日(周一) 向詢價對象進行初步詢價、現場推介
T-3日 10月31日(周二) 初步詢價截止日(上午12:00)
T-2日 11月1日(周三) 刊登《網上路演公告》
刊登《初步詢價結果及定價公告》、《網
下網上發行公告》
T-1日 11月2日(周四) 網下申購開始日
網上路演
T日 11月3日(周五) 網下申購截止日
網上發行申購日
刊登《網下配售結果公告》
T+2日 11月7日(周二) 網下申購資金解凍
網上申購資金驗資
T+3日 11月8日(周三) 刊登《網上定價發行申購情況及申購中簽
率公告》
搖號抽簽
T+4日 11月9日(周四) 刊登《網上定價發行中簽結果公告》
網上申購資金解凍
●新股發行:孚日股份(002083)
發行方式:本次發行採用網下向詢價對象配售與網上向社會公眾投資者定價發行相結合的方式。發行股數:不超過7,900萬股(其中網下配售不超過1,580萬股),發行價格:發行人和保薦人(主承銷商)通過初步詢價確定發行價格。保薦人(主承銷商):第一創業
本次發行上市的重要日期
日期 發行安排
2006年11月2日 公告《招股意向書》及摘要、《初步詢
(T-6)(周四) 價及推介公告》等
2006年11月3日~2006年11月7 現場推介、初步詢價
日(T-5~T-3)(周五~周二)
2006年11月7日 詢價對象提交初步詢價表截止日(下午
(T-3)(周二) 15:00)
2006年11月8日 1、確定發行價格;
(T-2)(周三) 2、刊登《網上路演公告》
2006年11月9日 1、刊登《初步詢價結果及定價公告》、
(T-1)(周四) 《網下網上發行公告》;2、網上路演;
3、網下申購開始日
2006年11月10日 1、網上申購日,投資者繳款申購;
(T)(周五) 2、網下申購截止日(下午15:00截止)
2006年11月13日 凍結網上申購資金
(T+1)(周一)
2006年11月14日 1、刊登《網下配售結果公告》;
(T+2)(周二) 2、網下申購資金解凍;
3、網上申購資金驗資
2006年11月15日 刊登《網上定價發行申購情況及中簽率
(T+3)(周三) 公告》
2006年11月16日 1、刊登《網上定價發行中簽結果公告》;
(T+4)(周四) 2、網上申購資金解凍
●新股發行:萬豐奧威(002085)
發行方式:採用網下詢價對象詢價配售和網上向社會公眾投資者定價發行相結合的發行方式。發行股數:不超過10000萬股,發行價格:通過向詢價對象詢價確定發行價格。保薦機構(主承銷商):東北證券
交易日 日期 發行安排
T-7 2006年11月2日(周四) 刊登《招股意向書摘要》、《初步詢價及推介公告》
T-6~ 2006年11月3日至8日 初步詢價及路演推介
T-3 (周五至下周三)
T-3 2006年11月8日(周三) 初步詢價截止日(截至時間為下午17:00)
T-2 2006年11月9日(周四) 刊登《網上路演公告》
T-1 2006年11月10日(周五) 刊登《初步詢價結果及定價公告》、《
網下網上發行公告》;網上路演
T 2006年11月13日(周一) 網上發行申購日、網下申購日(截至時
間為下午15:00)
T+1 2006年11月14日(周二) 資金凍結
T+2 2006年11月15日(周三) 刊登《網下配售結果公告》
驗資、配號;網下申購資金退款
T+3 2006年11月16日(周四) 刊登《網上發行中簽率公告》
搖號、抽簽
T+4 2006年11月17日(周五) 刊登《網上發行中簽結果公告》
網上申購資金解凍、網上申購多餘款項退還
●新股發行:東方海洋(002086)
發行方式:採用網下向詢價對象配售與網上向社會公眾投資者定價發行相結合的方式。發行股數:不超過4000萬股,每股發行價格:通過向詢價對象進行初步詢價,並根據初步詢價情況由發行人和主承銷商確定發行價格。保薦機構(主承銷商):東海證券
日期 發行安排
T-6日 刊登《招股意向書摘要》、《初步詢價
(2006年11月2日,周四) 及推介公告》
T-5日~T-3日 向詢價對象進行初步詢價、現場推介
2006年11月3日~11月7日
(周五~周二)
T-3日 詢價對象提交詢價表截止日(下午15:00)
(2006年11月7日,周二)
T-2日 刊登《網上路演公告》
(2006年11月8日,周三)
T-1日 1、刊登《初步詢價結果及定價公告》、
(2006年11月9日,周四) 《網下網上發行公告》;
2、網上路演;
3、網下申購開始日
T日 1、網上申購日,投資者繳款申購;
(2006年11月10日,周五) 2、網下申購截止日(下午15:00截止)
T+1日 凍結網上申購資金
(2006年11月13日,周一)
T+2日 1、刊登《網下配售結果公告》;
(2006年11月14日,周二) 2、網下申購資金解凍,網下申購多餘款
項退還;
3、網上申購資金驗資
T+3日 1、刊登《網上中簽率公告》;
(2006年11月15日,周三) 2、搖號抽簽
T+4日 1、刊登《網上中簽結果公告》;
(2006年11月16日,周四) 2、網上申購資金解凍、網上申購多餘款
項退還
Ⅳ 抽查20家擬定上市公司,居然出現「退出率100%」的情況,為什麼
主要是這些企業的業績本身就有問題,企業擔心抽查結果不好,影響自己的品牌形象。與去年較為寬松不同,今年以來,IPO的審核似乎一直都比較嚴格,截止目前證監會否決的企業已經超過上個季度的數量了。有投行人士明確指出,IPO的審核確實更加嚴格了,包括證監會又開啟了的現場檢查,就是為了篩選出劣質的企業,讓其先排除出去,避免IPO的堰塞湖現象。除此之外,證監會對投行保薦機構的要求也越來越嚴厲,不僅發布了自查表,還在去年處罰了多家保薦機構,認定其沒有履行應有的保薦責任。
Ⅵ 擬上市公司獲得證監會批准IPO之後還要多久才能上市
根據我國證券相關法規的規定,獲得證監會批準的公司,最遲在6個月內要上市,否則上市申請要重新批准。
08年因為股市比較低迷,這個時候選擇上市,不利於上市公司籌集資金,因而擬上市公司一般選擇推遲上市。
批准上市後,何時上市,不需要其他的官方審批手續,主要取決於該公司和承銷商之間的協商。畢竟上市的目的是更多的籌集資金,故一般會選擇市場比較活躍,投資者比較有信心的時候安排上市,這樣溢價會更高。
另外,出於穩定資本市場的需要,目前證監會停止了上市審批,什麼時候重啟IPO要看證監會的具體規定。
Ⅶ 擬上市公司未能在約定時間上市,如果乙方不同意回購,該怎麼退出和收回投資款起訴乙方可以嗎
可以要求對方回購,也可以尋找買家將股權轉讓。
Ⅷ 關於持有擬上市公司股權的問題
個人意見:不管甲公司上不上市,你持有的都是非上市公司乙的股票,如果你想套現獲利,我想應該採取協議轉讓(達到一定條件、規模或許可以掛牌轉讓或者通過非上市公司代辦股份轉讓系統轉讓)。套現後能得到多少錢,這得看接收人丁對乙公司股票投資價值的判斷了,而乙公司持有上市公司甲的股票,只能作為丁判斷乙投資價值的一個因素而已,而這個因素也沒有多大參考意義。乙取得的甲的分紅收益每年能有多少?再多也不是乙的主營業務收入吧?另外你持有的是一家非上市公司的股票,未上市就意味著不流通,不流通就沒有多大投資價值,你想套現首先是他增值了,他怎麼增值?不能只靠甲的分紅收益吧?你賣給我,我會要嗎,沒人要你就沒法套現。
Ⅸ 抽查20家擬定上市公司,居然出現「退出率百分百」的情況,究竟是為什麼
主要是因為這批申請IPO的企業,本身資質就不算合規,所以避免抽查出問題,所以選擇自動退出。其實證監會這種現場檢查的方式,很多年前就嘗試過,當時是為了緩解IPO堰塞湖現象。而如今A股進行注冊制改革,很多企業又重新排起了長龍,希望可以通過IPO。所以為了緩解這種現象,也為了更好的篩選出優質企業,所以又開始了現場檢查。目前來看,效果還是很好的,已經退出材料申請的企業,顯然自知有問題,相信這種做法,也能有效威脅那些還在排隊上市的劣質企業。
Ⅹ 上市公司如果要退出股市,請問要幾個步驟和多長時間
《辦法》規定,上市公司預計第三年仍然連續虧損的,董事會應及時作出
風險提示公告。公司公布年報後,凡屬連續三年虧損的,證券交易所依法作出
有關暫停上市的決定。公司暫停上市後,可以在45天內向證券交易所申請寬限
期以延長暫停上市的期限。寬限期自暫停上市之日起為12個月。
暫停上市的公司在寬限期內第一個會計年度繼續虧損的,或者其財務報告
被注冊會計師出具否定意見或拒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的,由中國證監會作出其
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終止上市的公司應當預先向投資者進行風險提示,並於
終止上市後,向投資者有一個全面的交待。
暫停上市的公司在寬限期內第一個會計年度盈利的,可以在年度報告公布
後,向中國證監會提出恢復上市的申請。證監會受理申請後,應當提交有關機
構審核,並在3個月內作出是否予以核準的決定。
證監會還就《辦法》發出通知,明確了目前已在證券交易所暫停上市的公
司恢復上市交易和終止上市辦法。通知指出,公司應在今年4月30日前公布2000
年年報,未在此期限內公布的,證監會將終止該公司上市。公司2000年度盈利
的,在年報公布後,可申請恢復上市,申請獲證監會核準的,可恢復上市;未
獲核準的,可向交易所申請6個月的寬限期。公司年度報告公布之日起45天內未
提出恢復上市申請的,中國證監會終止其上市。公司2000年度虧損,或財務報
告被注冊會計師出具否定意見或拒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的,在年報公布後45天
內,可申請6個月的寬限期;不提出申請的,或在45天內交易所未接到公司申請
的,終止上市。經批准給予寬限期的公司,其2001年中期報告必須審計。中期
盈利的,再獲得自中期報告公布之日起6個月的寬限期;中期虧損的則終止上市。
再次獲得寬限期的公司,2001年度盈利的,可申請恢復上市;2001年度虧損或
財務報告被注冊會計師出具否定意見或拒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的,終止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