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疫情期間上市公司的出路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疫情期間上市公司的出路

發布時間: 2021-04-26 01:03:32

Ⅰ 2020疫情過後哪些行業有前景

電商 像淘寶 京東之類的

Ⅱ 2020年疫情之下證券行業發展前景如何

【導讀】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成為我國自2003年後的又一次重大疫情,自2019年12月中旬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數量不斷增長,不過目前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借鑒2003年非典疫情對證券行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股票市場投資、券商業績以及政策導向等方面影響,除此之外對從業考試也產生一定影響,作為普通投資者或准備進入證券行業的你,對於2020年疫情之下證券行業發展前景一定要及時進行了解。

1、4月證券從業考試延後,預備5月考試

由於疫情的影響,3月份的證券從業考試報名延後,但4月份的報名工作與5月份的考試還是需要准備進入證券行業的同學們注意。疫情總是會過去的,養的肉總是要減減的,工作總是要面對的!

對於准備5月份考試的同學們,需要注意最新改革的證券法,同時制定好學習計劃:考試科目教書學習、歷次考情攻略、洗地刷題不能少。需要注意,原本4月的考生會和5月集中一起,包括應屆畢業生到達戰場,本次考情預期會略難,做好准備哦!

2、貨幣政策逆調節力度加大,市場融資成本下降,流動性增強

春節後,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價量齊松,股票市場開市前兩日投放流動性累計達1.7萬億元,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分別較上次下降10BP。同時,證監會和人民銀行積極支持證券公司以發行特種金融債券、短期融資券、公司債券等多種方式補充流動性,提高相關融資額度,支持證券公司通過增發股份等方式補充資本金。在政策支持下,2020年1月以來,證券公司債券發行77單,發行規模1997億元,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85%和190%,發行規模明顯上升;其中短融發行數量及規模同比分別增長411%和465%。

3、券商業績下滑

券商作為證券市場最活躍的金融機構,受疫情影響較大,源於券商業績很大

一部分來源於從業人員線下拓客與現場辦公。從業績來看券商1月業績環比下滑,36家券商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84.84億元,環比減少45.44%;凈利潤76.00億元,環比減少48.07%。但券商線上辦公的開展,從環比數據看,各家券商節後首周線上開戶數量、交易規模均大幅增長,多家券商線上業務辦理量佔比超過90%。目前各家券商都在力推線上服務業務,包括疫情實時查詢、豐富移動交易服務、指導非現場業務辦理、加強人工專家投顧和智能投顧服務等,這也助推了金融科技在證券行業的應用。

4、股票市場投資熱度下降

受疫情影響,我國各省市啟動一級響應,實行交通管制、人員流動管理等措施,因此企業延遲開工和線上辦公,消費者購物慾望下降,進而導致資本市場對我國經濟產生擔憂,我國股票市場產生下行壓力。

從市場反應來看,春節開盤第一天,我國股市跳空低開,上證綜指下跌7.72%,深圳成指下跌8.45%,創業板指下跌6.85%,最低下探至2685.27,整體隨後我國經過一系列調控和刺激政策,股市開始大幅拉升。但參考2003年非典疫情下股市走勢,疫情的後續影響持續,導致第一第二產業三個月恢復,第三產業六個月恢復,股市整體依舊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按行業來看,醫葯股投資仍較為活躍。

整個疫情對我國證券行業影響相對是有限的,我國擁有巨大的人口基數與逐漸開放的資本市場,短期行業處於下滑狀態,但隨著消費市場復甦與政策力度加碼,證券行業長期看好,證券行業依舊處於蓬勃發展期,大家依舊可以選擇其他月份參加考試,但是有一點不能忘,學習是必須的,趕緊去環球網校找對應的證券從業資格考試課程進行學習吧。

Ⅲ 工作十年的公司陷入難關,我是否要在這個時候辭職呢

如果每年春節前都會有一波辭職潮,那麼春節後的辭職潮已經被疫情擊退了。我的朋友張莉幾年前就有一個計劃。辭職的主要原因不是跳槽,而是因為公司「時間不夠了」而「被動辭職」。

其實公司早在年前就已經裁掉了一部分員工,保留了一部分核心員工,但是公司的財務依然緊張,不知道還能維持多久。張莉不知道現在該如何選擇是否離開。如果你現在繼續留在公司,只能和公司生死與共,但好壞還是未知數。如果選擇提前離職,畢竟在公司工作多年,老闆對自己也不錯。

而且,年前裁員的時候,老闆已經和每個員工溝通過,說明公司的情況,看員工是否願意留下來。現在留下來的都是心甘情願的,公司也是在用人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選擇離開,確實有些「不忠誠」。對此,張莉有些尷尬,不知道如何做出選擇。的確,當員工面臨這樣的情況時,他們在選擇上會有一些困難。雖然2019年是一個經濟寒冬,但是一些互聯網公司已經裁掉了不少人,暫時可以「重生」了。然而,一些企業並沒有熬過這個冬天,這場疫情使許多企業處於岌岌可危的境地。

其實從員工的角度來說,如果公司「筋疲力盡」,選擇離職,是可以理解的,但可能只是員工的角度。或許,我們可以換個角度看,公司是不是真的沒希望了,是不是真的可以選擇離開。一般情況下,公司運營存在三大問題:經營狀況、債務危機、戰略決策。

選擇「去」或「留」

無論以上哪種情況,當公司出現經營危機或管理不善時,作為個體員工應該如何選擇?

01.一起渡過難關

如果公司出現經營狀況或債務危機,但不是戰略決策失誤,可以考慮在公司有轉機的時候留下來與公司共渡難關。不是所有人都願意選擇和公司共渡難關,這需要分幾種情況。

(1)公司合夥人

如果屬於公司原合夥人或創始人,大多數人會在對公司有責任的基礎上選擇與公司共渡難關。說白了,公司不僅歸老闆或其他合夥人所有,也歸自己所有。如果你在關鍵時刻選擇什麼都不做,那麼公司的員工就不會為此而痛苦。

(2)公司老員工

當公司出現危機時,大多數老員工都會選擇為公司做出自己的貢獻。我有一個朋友在公司快十年了,也是公司的老員工。公司出現危機,大部分員工都離開了離職,只有他留下來繼續做好自己的公司。同時,它承擔了公司的大部分工作。那時候公司只需要招人,沒錢招人。只有一個人可以為幾個人工作。後來公司財務狀況反彈,他自然成了公司的「英雄」。

雖然他沒有選擇留下來做「英雄」,但至少他在公司呆了這么多年,憑著他的感情,他可以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公司走出困境。

(3)公司核心員工

作為公司的核心員工,當然是公司發展業務、獲取利潤的主力軍。當公司遇到困難或瓶頸的時候,如果你是公司的核心員工,就應該為公司做出貢獻。就像我的朋友張莉一樣,作為公司的核心員工,她的老闆每天都對她很好,除了在公司有成就感之外,她對老闆也有一顆感恩的心,所以她自然會選擇留下來度過難關。當然,以上三種情況都是一般現象,很多人會根據公司的經營狀況來選擇是否留下。

對於普通員工來說尤其如此。員工與公司的關系雖然屬於勞動關系,但說白了就是業務關系。但是,只有在關鍵時刻,才能真正看到誰對公司「忠誠」。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如果你選擇和公司一起度過難關,公司會把你當成一輩子的「英雄」。自然,有些好處是你不可或缺的。

02.另謀出路

無論是「錢」還是「愛」,成年人的世界都不是那麼簡單的。尤其是對於一些有家庭的人來說,如果公司連工資都發不出來,或者只能發基本工資,為了保證正常的生活開銷,就不得不另謀出路。有時候,我們不想和公司共渡難關,但現實太殘酷了。對於大部分職場人來說,每天一睜眼就要面對高額房貸、車貸、每月消費支出高等等。如果他們想保證正常的生活費支出,可能就只能靠那個工資了。沒有經濟收入或者收入少的時候,除了還清各種貸款,自然生活質量也會受到影響。

大家願意選這個嗎?如果家裡有存款,可以支持一段時間;如果不是,你可能需要提前為自己做打算。所以大家都不容易,公司有它的難處,員工也有他們的無奈。如果員工個人條件不允許,員工另謀出路,盡快找到工作是正常的。公司出現危機時,應該是離職?或許,你應該問問自己,是想和公司分享艱難的時光,還是想盡快尋求個人職業發展。

最後,無論是選擇與企業共渡難關,還是另闢蹊徑,都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奮斗的原因是不想辜負公司,也想為公司的危機做貢獻,度過難關,迎接溫暖的春天。所以,不要說公司和員工只是「買賣」。如果一定的話,那一定是有的時候有溫度!

Ⅳ 全地球因為疫情消失的上市公司有多少

一個也沒有,上市公司一般都是規模比較大的,也是本地的重點關注企業,可能因為疫情造成損失慘重,但是不會一年就消失的!

Ⅳ 疫情期間影不影響要上市的公司

我覺得多錢都會有一些影響的,就像是做口罩相關的就會升值,一些需要人力的就會等待人員開工,其實多多少少會是有影響的

Ⅵ 疫情之下中國企業國際化最好的出路是什麼

中國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需要樹立一兩個抗疫樣板,譬如發展中國家像塞爾維亞、伊朗就是很好的合作對象;發達國家的義大利就是很好的合作對象。
義大利現在對中國的抗疫建議是照單全收,在西方國家中,此時此刻完全放下意識形態願意不折不扣與中國合作的國家只有義大利,而且義大利的疫情也最為嚴重,如果中國真的幫助義大利抗疫成功,在西方世界樹立的標桿效應將是非常有價值的,對推動全球抗疫合作也是非常有價值的,在疫情結束後對推動「一帶一路」倡議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中國可以更廣泛地與義大利展開合作,譬如在金融、投資等領域藉助疫情率先打通,讓義大利的企業直接與中國的企業合資建抗疫物資生產線,中國也可以增加在已到來的抗疫投資,總之完全可以把義大利抗疫作為一個推動與發達國家乃至全球抗疫合作的戰略平台去運作,從而形成全球抗疫的戰略勢能。
有發展中國家的合作抗疫樣板,有發達國家的合作抗疫樣板,全球抗疫體系就有望形成了。
務實,就是用中國的工業優勢、抗疫經驗、經濟實力來幫助對的國家,並與這些國家形成抗議時期的經濟循環,所謂建立疫情時期的經濟發展新體系。大家一定要明白,幫助他國不是無償援助,而是建立與中國經濟的聯通合作機制,形成與中國更好的經濟循環,這是對彼此都有利的事,這不是消耗,而是借力打力的借勢。
譬如,我們不要忘了義大利是個發達國家,他的人均GDP是中國的3.5倍,是G7國家,中國和義大利完全可以基於疫情去合作推進不止疫情的事,從而全方位地對抗疫形成物質後勤支撐。
抗疫本身不止疫情前線,與病毒的戰爭打的更多的是國家後勤。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醫護人員是否穿上防疫裝備對醫生來說,持續戰鬥力當然是不同的。想想看,僅義大利就132醫務人員犧牲,整個歐洲已經數百人,那會有多少醫生感染?多少戰斗減員?對醫務戰線的戰鬥力影響有多大?
所以,中國和義大利展開更加深入的戰略、經濟合作,快速用物質基礎反哺抗疫,比單純援助效力大得多,對中國和義大利來說,也就不是單純的物資消耗,而變成經濟循環了,抗疫不但不再是凈消耗,還成了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
其實就是抗疫也可以不是純消耗,還能刺激工業生產。譬如這次疫情,直接會帶來醫護物資的井噴,會帶來醫葯疫苗的大發展等,做好了還會在中國和義大利之間,打開經貿、物流、金融、投資等方面合作的新局面。
全球疫情發展的當下,中國給全球的產業復甦注入一劑強心針,也對整個全球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原來大家可能認為全球化會大步的後退,現在反而更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更好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
全球經濟發展的前景在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前景在中國,改革開放紅利在中國。中國企業有這個強大的避風港,更應對時局積極變革,把握趨勢,內註定力,借力「一帶一路」,外聯世界,2020楊帆起航!

Ⅶ 疫情之下,是不是可以看出什麼行業最有前景,計算機行業是最大贏家

疫情之下,有些行業是有前景的,計算機行業不錯的

Ⅷ 當前疫情期間自行車外銷最火的上市公司

=什麼是科技創新:比如捷安特的PP系列競速和氣動破風競速公路車,是世界上首款使用航空風洞級設備輔助設計的,獲得cui(世界自行車聯盟)認可並在uci國際賽事上獲得戰績的馳名車型,比如崔克(trek)的iso斷開器(車架坐管不是傳統的焊死而是螺絲浮動連接以提供一定的避震性能、頭管部分也是類似原理)。這些企業(品牌)的股票值得購買,而且下跌一定程度(看周K線及其macd的超跌信號)時買入,肯定賺錢的。

Ⅸ 全世界因為疫情消失的上市公司有多少

全世界因為疫情消失的上市公司有多少?這個肯定沒有準確的統計數據。就中國來說。目前還沒有因為疫情原因而消失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