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新三板上有哪些精彩的並購案例
1、九鼎106億港幣收購富通亞洲控股,出價足足高出近30億
2015年8月29日,九鼎集團宣布以106.88億港幣的價格收購Ageas Asia Holdings Limited(富通亞洲控股有限公司)全部股權。富通亞洲控股是一家保險公司。
這是九鼎集團去年最大的一次收購案,也是九鼎集團進軍海外市場邁出的最堅定一步。
106.88億港幣,相當於88.24億元人民幣,這在新三板上絕對是大手筆。讀懂君要告訴你的是,截至2014年12月31日,富通香港總資產約367.88億港元,凈資產約68.9億港元,2014年會計凈利潤約4.50億港元。
你知道嗎,本來李澤楷和郭廣昌都看上了富通亞洲控股,市場一直認為成交價會在10億美元也就是78億港幣左右,而最終拿下來的九鼎出價足足高出30億港幣。有錢,任性!
至於九鼎花了40多個億入股中江集團,則不在本文探討,原因很簡單,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2、南孚電池44億估值借殼登陸新三板,最大推手是鼎暉
南孚電池登陸新三板,借的是亞錦科技(830806.OC)的殼。
2015年9月30日,亞錦科技向大豐電器定向發行26.4億股份購買其持有的南孚電池60%的股權,發行價格為1元/股,重組完成後,大豐電器將直接控股亞錦科技99.81%股權。按這個演算法,南孚電池估值大概在44億。
南孚電池預計2015年實現凈利潤4.3億、2016年實現凈利潤4.6億,10倍PE,看上去不貴。
大豐電器是鼎暉投資100%控股的公司,加上鼎暉系其他公司的持股,鼎暉持有南孚電池84.31%股權,所以,你應該很清楚了,鼎暉是這起借殼案的最大推手。
至於南孚電池為什麼這么急著上新三板,其實原因也很簡單,總不能指望鼎暉長期控股不退出吧。
3、凈資產3275萬,藍山科技卻希望22億估值買下它
2015年11月18日,藍山科技(830815.OC)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上海元泉持有的上海易兌100%股權。
上海易兌的主營業務是個人本外幣兌換特許業務,公司凈資產3275.47萬元,近三年持續虧損,2015年1-9月主營業務收入90.76萬元,虧損522.42萬元;但在這次交易中的價格是22.3344億元。在這次交易中,藍山科技同時以每股6元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6.6億元。
為什麼凈資產只有3275.47萬元,上市公司卻願意估值22億購買?因為買家賣家都是一家人。
藍山科技、上海元泉和上海易兌的法定代表人都是譚澍。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6.6億元的配套融資。不過自去年12月31日復牌後,藍山科技的收盤價就再也沒有超過6元,甚至一度跌至3.37元。
4、鋼鋼網擬20億入股首鋼股份,上半年資產不到一個億
過去一段時間,傳統行業的很多公司都在忙著「互聯網+」;鋼鐵公司甚至忙著減產和破產。
鋼鋼網,這家鋼鐵電商公司,則在忙著入股首鋼股份,問題是,2015年上半年鋼鋼網只有8437.78萬元總資產,這次入股大概要20億!
20億怎麼來?鋼鋼網公告說,擬通過定向發行募集資金、其他自有資金收購。於是,2015年10月16日,鋼鋼網公布第四次股票發行方案,擬發行1546.9萬股,每股75.64-107.45元,募集不低於11.7億元、不超過16.6億元資金。
就在2015年8月31日,國信證券、興業證券以每股10.07元總共認購269萬股。目前,鋼鋼網仍處於協議轉讓交易狀態。
過了兩個月就想7.5到10倍價格賣給投資者,然後再拿著這筆錢買鋼鐵公司股權。這種定增,你參與么?
5、和君商學入主A股公司匯冠股份,視二級市場股價支付對價
不要以為只有九鼎和鋼鋼網想從新三板玩到A股。
2015年6月16日,和君商學以近14億元對價獲得匯冠股份(300282.SZ)2786.94萬流通股,佔比23.08%。
到了10月10日,雙方簽訂《備忘錄》,約定對轉讓價款進行調整,減少為13.6億元。也就是說,降價了,原因很簡單,市場跌了,大家重新談談吧。
除此之外,和君商學還將延遲支付1.5億元,其中5000萬不遲於2016年年底支付,另外1億元則根據匯冠股份2017年的股價情況來定。如果2017年第二季度匯冠股份股票收盤價低於30元,那麼這1億元就免於支付,若股價高於50元就全額支付,若股價介於30元到50元之間,則部分支付,部分免除。
看清楚沒有,做商學院的就是會打算盤。
6、體育之窗收購聯眾國際28.76%股權,新三板公司入股港股公司第一例
體育之窗是國內領先的體育產業服務平台,聯眾國際是中國第二大在線棋牌游戲運營商,旗下運營的網路游戲逾200款之多。
2015年11月24日,體育之窗和其子公司亮智控股分別與聯眾國際相關股東簽署協議,約定購買聯眾國際2.26億股股權,佔比28.76%,購買價款總計約13.8億港元。
這是新三板公司收購港股公司的首創之舉。
7、賬上只有1000萬現金的金天地,卻希望花10個億做並購
金天地收購頤博數碼和裕隆傳媒兩家公司分別花費了7.9億元和2.6億元,支付方式為股票加現金。具體方式是這樣的:金天地向頤博數碼股東定向發行8378.79萬股外加2.37億元現金,向裕隆傳媒股東定向發行3151.52萬股外加5200萬元現金,每股6.6元。
金天地此前一直致力於影視劇的製作和發行,公司在電視劇作品成本控制方面做得比較好,但是在業務拓展上存在一定的市場壁壘,此次橫向並購正是希望突破壁壘。
金天地去年中報數據顯示,其貨幣資金只有1019.14萬元,顯然不夠支付。於是,金天地還要募集配套資金6.6億元,金天地說了「本次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不以募集配套資金的成功實施為前提」,但很顯然發行股份和募集配套資金必須同時成功才行。
8、去年融了15億,然後9.74億現金收購關聯公司
明利倉儲和明利化工的實際控制人皆為林軍。
明利倉儲以現金支付的方式購買明利化工100%股權,交易價格約為9.74億元。直接以近10億現金收購,這在新三板市場非常罕見。
當然,讀懂君要告訴你的是,2014年年底,明利倉儲只有7000多萬元資產,經過2015年的兩次融資,公司共融資15億,這正是10個億現金收購的現金來源。
在新三板二級市場,明利倉儲以高流動性著稱,明利倉儲的做市商有28家之多排在第二,僅次於聯訊證券的36家。
9、王思聰和華誼兄弟捧場,英雄互娛9.67億收購暢游雲端
背後有國民老公王思聰和娛樂大鱷華誼兄弟大手筆支持,英雄互娛的收購堪稱大手筆。
英雄互娛借殼塞爾瑟斯登陸新三板,此次向暢游雲端公司的股東收購其100%的股權金額總計9.677億元。
不動聲色,英雄互娛如今已經估值95億。
看了英雄互娛,互聯網公司紛紛表示一定要來新三板。
10、股價62元的參仙源9.56億大收購,被收購方願意接受每股168元
參仙源(831399 .OC)2014年12月掛牌新三板,主要從事野山參的種植、銷售和旅遊景區的管理。不過參仙源引起人們注意的並不是公司的產品,而是被舉報財務造假,公司於2015年7月遭到證監會的調查。
從去年7月20日開始停牌至今,參仙源也許是因禍得福,因為股災對他沒影響,股價還是62元,市值還是65.78億。「禍之福之所倚」這句古訓還是有道理的。
參仙源決定以9.56億收購京朝生發(農業公司,林下參是重要業務之一)100%股權以及另外一些參農的林地使用權和附著資源所有權,這意思是地下的野山參,也歸參仙源了。
公告顯示,參仙源以發行股票的方式支付轉讓價款,每股168元,發行近570萬股,交易金額9.56億元。但是讀懂君想告訴你的是,2015年7月20日停牌時,公司股價是62元,發行價比其停牌價高出106元。
(有些長,慢慢看,資雲網整理)
⑵ 2017年並購重組的股票都有哪些
2017年並購重組的股票有很多,已經重組完成的對散戶投資者來說沒有多少實際意義了,擬有重組預期的上市公司包括但不限於000930中糧生化;000031中糧地產;000065北方國際。002526山東礦機;600781輔仁葯業;600500中化國際;002797第一創業;
⑶ 中國海外並購案有哪些
中國大企業的海外並購並不只限於其感興趣的科技企業——也為其海上貿易強國的地位投了很多錢。從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中國企業已有價值超過201億美元的投資計劃,用於海外港口的收購和擴建,引人矚目。信息來源於財經時報報道的一項倫敦格里賓登峰投資銀行的研究。
這意味著一倍的提高。根據財經時報的評估,此前12個月投資額共計90.7億美元。中國在國際航運業務上的增速甚至會更高。此外,照財經時報的說法,中國企在過去的12個月還許諾了更多在海外港口的投資,雖然並沒有量化數據。
據透露大部分投資流向了東南亞。單在馬來西亞中國就投入了超過115億美元用於港口建設: 72億投入馬六甲海峽,28億投入瓜拉寧宜港,14億投入檳城港和1.77億投入關丹港。還有更多的項目位於印度尼西亞和斯里蘭卡。
顯然另一條有著戰略性地位的航運通道也在中國的建設計劃中,其根據專家觀點將在2035年形成經濟競爭力: 一條沿著俄羅斯海岸穿過北極的東北大通道。所以中國商人也已在立陶宛的克萊佩達港投資,這將有利於穿過北極的航運通道。除此之外,財經時報還提到了關於中國對挪威港口克爾肯和冰島兩處港口投資的一些談話。
狐視天下http://www.hushiwin.com/qtrkzg/371.html
⑷ 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估值多少
2015年是新三板並購元年,並購交易無論是數量還是金額都呈井噴態勢,進入2016年,新三板並購熱度不減。這場並購潮已愈演愈烈,成為了2016年攪動新三板市場的一大主題性事件。根據聯訊證券新三板研究院統計,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2016全年新三板總共發生107起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企業的案例。進入2016年下半年以來,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呈爆發趨勢,2016年Q3期間並購交易為35起,總金額是193.0億;2016年Q4期間並購交易為49起,總金額是254.3億。
2016年並購市場成績單
2016全年新三板總共發生107起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企業的案例。其中,44起並購案例上市公司的目的為實現對掛牌企業的絕對控股,更有22起收購案例涉及了掛牌企業的全部股權。收購股權和認購定增是上市公司並購參股掛牌企業的主要手段。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企業的支付手段主要以現金和現金股權結合為主。
失敗案例仍在不在少數
新三板並購重組這條路漫漫其修遠。這路上,股東大會不通過者有,耐不住光陰長途而主動放棄者近半,買賣雙方談不攏而夭折者近半,終能到達勝利彼岸的也不過寥寥。這也反應出了新三板市場上的部分尤其是涉及較大金額的並購案例仍然具有一定的隨意性,或僅是作為炒作噱頭,或在沒有充分論證的前提下匆匆上馬而又匆匆下馬。相反,一些較為低調務實的並購案例獲得最終成功的概率反而較大。2017年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案例將從數量和金額上繼續增加
隨著掛牌企業數量的增多以及新三板企業估值體系的完善,上市公司並購掛牌企業現象將變得愈發頻繁。我們預計,2017年此類並購案例無論從數量還是並購金額上都將不斷增加,特別是撼動資本市場的重量級並購案例將多次再現,掛牌企業與上市公司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投資者需充分了解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企業的特點規律,並從新三板市場上尋找潛在的並購標的,提前進行布局,靜待收獲期的到來
⑸ 2017年上半年中國並購交易額環比降多少
8月24日,某機構發布的報告《2017年上半年中國企業並購年中回顧與前瞻》顯示,2017年前6個月,中國並購活動交易總額達到2830億美元,低於2016年下半年的3550億美元,環比下滑約20%。三大主要子版塊(戰略、財務和海外並購)的交易總額均出現下降。盡管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交易的總金額下降了13%,交易數量卻增長了8%。
預計2017年下半年的並購交易活動將出現輕微放緩。然而,整體並購活動將依然保持強勁,2018年應該會實現進一步增長。近日頒布了針對海外投資的新規,明確了對海外投資監管的鼓勵、限制和禁止范圍。總體而言,不完全依賴人民幣資金的投資者將獲得優勢。
⑹ 上市公司並購大疆無人機是哪家
截止2019年10月,還沒有一家上市公司並購大疆無人機。
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2006年由香港科技大學畢業生汪滔等人創立,是全球領先的無人飛行器控制系統及無人機解決方案的研發和生產商,客戶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
2015年2月,美國權威商業雜志《快公司》評選出2015年十大消費類電子產品創新型公司,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中國本土企業,在谷歌、特斯拉之後位列第三 。2015年12月,推出一款智能農業噴灑防治無人機——大疆MG-1農業植保機,正式進入農業無人機領域。
(6)2017年上市公司並購案擴展閱讀
大疆推出無人機保險DJI Care
為了提供更安心的飛行保障、更為完善的售後服務,繼8月首次為大疆創新旗下的「悟」Inspire 1系列產品提供意外保服務DJI Care後, 大疆於十月正式上線「精靈3」Phantom 3系列的DJI Care。
大疆推以舊換新服務
北京時間3月7日,大疆聯合「愛回收」推出無人機以舊換新服務(DJI Recycle),用戶可以直接將自己的無人機寄送給大疆進行回收,獲取等值的DJI幣進行消費,目前上述業務僅對精靈Phantom 系列(Phantom FC 40除外)開放,未來將陸續開放對更多機型的支持,並開展上門回收業務。
以色列陸軍批量裝備大疆無人機
一名以色列高級軍方人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們將採用大疆公司最熱銷的無人機系統,我們將采購他們的旗艦產品Mavic無人機,對於更加專業的單位,我們將購買Matrice無人機,因為它性能更好、續航能力更長,機上的照相機也更優秀。」
⑺ 境內上市公司並購重組交易金額再創新高嗎
2018年上半年,境內上市公司共實施並購重組2047單、交易金額11453.59億元,同比各增長101.87%、40.49%;其中,證監會核准91單,交易金額3562.99億元,金額同比增長41.71%。
交易金額的屢創新高讓企業可以通過市場化重組的手段提升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韌性。但並不是每一單並購重組都會得到資本市場的支持,今年上半年,從並購審核情況來看,過會率並非高點。1~6月,證監會並購重組委共審核了57起重組申請。其中,6起未獲通過、32起申請獲無條件通過,19起申請獲有條件通過。這意味著,今年上半年並購重組審核的過會率為89.5%,與去年同期比較下降2.9個百分點,2017年同期並購重組過會率為92.4%。
⑻ 徐工並購案是怎麼一回事
「我現在很坦然。」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3月19日對記者說。2006年下半年,美國凱雷集團收購徐工集團旗下徐工機械85%的股權一事,成為國內財經熱門話題。這個話題具備了所有熱門話題的必備要素:黑幕交易,國有資產賤賣,威脅國家產業安全。而王民是這些「陰謀」的主要策劃者之一。
此事涉及的雙方,也容易讓人興趣倍增:徐工,中國裝備製造業的龍頭。凱雷,世界上最大的私人股權投資基金,由於有多名國家領導人在該基金擔任要職,是一個有「總統俱樂部」之稱的投資機構。
揭發「陰謀」的是徐工集團競爭對手三一重工總經理向文波,他在博客上表示,中國機械行業將因這場並購而危機重重,他沒料到,這將引發一場席捲中國的大討論,最終的結果甚至扭轉了中國傳統對待外資的態度。
緣起
2004年3月王民隨徐州市政府官員一同到香港做徐州經貿洽談推廣會的時候,沒有想到在兩年後,這場招商會中的一個項目會變成一顆炸彈。
在香港的洽談會結束後,4月,徐工集團在《香港經濟日報》刊登了一個全球「招婿」的公告。徐工集團為徐州地方國有企業,想通過引進投資者的方式進行改制,或者簡單說,徐州政府想賣掉徐工集團這一當地最大企業的大部分股權。
或許是老國企的通病,徐工集團也進行了債轉股,以降低公司沉重的銀行貸款產生的負擔,輕裝上陣再圖發展。引進新的資金和投資方,無疑是加速發展的方式之一。
中國華融等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在2002年接管了公司的債務,並轉成了相應的股權,這四大資產管理公司通過類似方式解決了很多國有企業的銀行債務沉重的問題。
這筆股權曾經擺上了四大管理公司轉賣的議事日程,但徐工集團又通過貸款的方式,將這筆占徐工約48%的股權,用6.8億元「贖回」。某種意義上,徐工集團這筆交易非常「聰明」,按照可計算口徑,這筆「贖回」的股權將以3倍左右的價格賣出。然而在2006年大賤賣的聲討中,徐工這筆升值國有資產的交易,未被提及。
陸續有投資機構來到徐州,考察徐工,洽談收購事宜。「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先後來了30多家機構。」徐工集團副總經理王岩松3月19日回憶道,他是收購中的徐工方的主要談判人員。這30家中,有凱雷、摩根大通等國際投資基金,有卡特彼勒這種同行業的世界巨頭,也有中國的行業巨頭三一重工。三一重工是中國民營裝備製造商,發展迅猛。「冤家」正是在此時結下的。三一重工的執行總裁向文波在2006年的夏天通過自己的博客引爆了凱雷收購徐工的大討論。
大約在2002年,私人股權基金悄悄潛入中國內地。彼時,國內對私人股權投資基金的認識尚淺。驚動朝野的凱雷收購徐工的大討論,讓以前一直低調行事的私人股權基金擺上前台。
當時的國人只是通過某公司納斯達克上市製造了中國年輕富豪的方式,知道了風險投資基金(英文簡稱VC)能點石成金。然而私人股權投資基金(英文簡稱PE)與VC完全不同,PE的投資方向大致是成熟企業,通過債務重組、引入先進的管理機制、引入好項目等方式讓「老樹發新芽」,VC則是冒著巨大的風險在早期投資或許能成功的企業。兩者同屬私募基金,但性質截然不同。此次被牽入討論的凱雷收購徐工的基金,即屬於PE. 2004年至2005年10月份,主角全出場了:要賣股權的徐工集團,凱雷,三一重工。這場大戲進入高潮,則是在主角全部亮相後的8個月。
發難
2006年6月6日的一篇博客文章,讓徐州市政府主導的一場「招婿」行動成了大事件。此前事態平穩,未見多大波瀾。這篇博客是向文波寫的,文中表示願以凱雷的價格加價30%替換凱雷做此交易。這是他討論凱雷收購徐工的第一篇博客。
根據2005年10月25日雙方在南京草簽的收購協議,凱雷將以20多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徐工機械85%的股權。
隨後,向文波在博客里逐漸將事件豐富起來:三一重工很早就與徐州方面接觸,但失去了進入下一輪被選擇的資格。進入第二輪的7個機構,全為國際財團。
這一說法,徐工方面做了回應:三一出價太低,第一輪就淘汰出局。
向文波還認為,選擇凱雷或許是一個安排好了的「局兒」。有數據支持他這么想,因為他獲得了一份同是凱雷競爭對手摩根大通基金的出價:31.98億元人民幣。很顯然,這個數字直觀上比凱雷方面要大方許多。
但徐州方面給「招婿」設置了很多無法簡單用金額衡量的門檻兒:能否帶來新項目新技術,在退出時徐工方面有一票否決權以防止被產業資本控制,徐工品牌的保留等等復雜的條款。綜合評分凱雷最高——這是徐州市政府及徐工集團的判斷。這些不透明的所謂評分,是給凱雷量身定做的——這是反對者向文波的判斷。
基於這種迥然不同的判斷結果,這個平穩運行了已近8個月、正等待國家管理部門批準的收購案,隨著向文波的發難,演變成了一場大戰。
到2006年的6月24日,18天的時間向文波已經在其博客發表了14篇文章,篇篇打擊要害。在他的博客中,原本沒有被披露的很多交易細節及數字被披露了,而徐工方面就細節問題,沒有做任何正面回應。
於是,參與討論者的觀點開始一邊倒:通過黑幕交易以確定賣給凱雷,賤賣以讓凱雷通過這個中國的地方國有企業獲得暴利,這同時也將極大地傷害中國在裝備製造業的產業安全。
凡此種種,逐漸凝聚成了民族精神,賣徐工就是賣國的邏輯關系也漸漸成立。
類似的以改制之名賤賣國有資產、中國企業被外資收購後品牌打入冷宮失去了競爭力等痛苦回憶在這場大討論中被不斷刷新,特別是讓中國的網民們感受到了刻骨銘心之痛。
一面是向文波的咄咄逼人,另一面是徐工和凱雷的緘口迴避,從行為上也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在2006年6月開始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輿論一邊倒。
徐工有口難辯,國際慣例是,這種收購本就是商業秘密,核心數據不可能公布。「你可以不相信我們,但這些文件在監管層面是完全透明的,管理部門可以隨時調審這些文件,你說我敢不敢說假話?」2006年7月6日,王岩松曾對本報記者說。
此時段,網路上也出現了一個徐工方面的博客,與向文波的博客觀點針鋒相對,雙方文來文往,刀光劍影。網民們搖旗吶喊,民間藏龍卧虎顯現無遺。
在這個熱鬧的6月,還有一件疑惑眾生的事件:徐工集團的總經理付健在月初接到了市政府的調任令,任徐州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該公司主要進行公共設施投資為主的業務,在2006年6月26日付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認為「這種轉型對我來說有點大,我更喜歡做企業」。
由於付健反對將徐工賣與外資,這個關鍵時刻的調任,無疑是火中澆油。
每一個不能從正規渠道得到解釋的事情,都成了標識事件進展的符號,而這些符號,被不同方賦予了不同的意義。參與討論各方的智商得到了嚴峻的考驗。
一個月後,這場討論驚動了上層。
⑼ 近兩年你知道哪些企業合並的案例
2013年5月29日晚,雙匯國際發布公告稱,公司與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達成並購協議,雙匯國際將收購後者已發行的全部股份,價值約71億美元。這次並購不僅價格高,而且目的不明確,非常類似外資收購掏空中國企業的常用手法。雙匯國際將支付給史密斯菲爾德47億美元現金,並承擔後者約24億美元債務。此次收購價為每股34美元,較史密斯菲爾德在公告前最後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溢價約31%。雙匯國際承諾,收購完成後將保持史密斯菲爾德的運營不變、管理層不變、品牌不變、總部不變,同時不裁減員工,不關閉工廠,並將與美國生產商、供應商、農場繼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