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美國上市公司個人股東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美國上市公司個人股東

發布時間: 2021-04-25 14:59:07

『壹』 國內赴美上市公司的股東是怎麼交易美股的

依據SEC144條的規定,鎖股的時間期限是二年,但自1990年開始,市場上普遍認為大股東兩年時間的限制太過冗長;1997年SEC從善如流,於同年4月29日公布144A條款,大股東持有股票只要上市滿一年,就可以真具F-144表據向SEC申請,三個月後就可在公開市場賣出,但賣出的股數僅為全年買賣總股數的1%.

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超過5%的大股東、公司高級管理層和董事等關聯方以及從關聯方中獲得股票的人,在賣出股票時必須遵守嚴格的慢走和披露程序,而這類股票屬於「限制性證券」。
如果你從公司關聯方中獲得了限制性證券,並想向公眾出售限制性或有控制權的證券,就需要符合《144 號條例》列出的五個條件。
同時滿足五大條件
第一是滿足鎖定期要求。
在你可以向市場出售限制性證券之前,你必須至少持有這些證券一年(在1997 年之前是兩年),這一年的鎖定期開始於購買這些證券並足額付清的時候。鎖定期僅適用於限制性證券。因為在公開市場獲得的證券是非限制性的,所以對在市場購買發行方證券的關聯方來說是沒有鎖定期的。
但是如果關聯方再次出售時,要符合該條例的其他條件。從發行方手中購買額外的證券不會影響先前購買的同類證券的鎖定期。如果你是從其他非關聯方手中購買限制性證券,你可以把非關聯方的鎖定期加入你的鎖定期中。如果是來自關聯方的贈品,則鎖定期開始於購得證券的時間而不是贈送的時間。如果是雇員收到的股票期權,鎖定期通常開始於期權執行的時間而不是給與的時間。
第二是在拋售股票前必須要公布足夠的最新信息。
在出售之前,必須有足夠的關於證券發行方的最新信息。這就意味著發行方必須根據1934 年頒布的《證券交易法》的要求編寫定期財務報表。
第三是滿足交易量規則。
一年鎖定期之後,每3 個月可以出售的股份數額不能超過同類已發行股份的1%或4 周內平均周交易量(如果這一股票在某一交易所或納斯達克交易)的較大者。對於櫃台交易的股票,包括在OTC 場外市場和粉單市場交易的只能按1%的數額出售。
第四是必須為普通的經紀交易。
此類出售必須在各方面都看作是常規的交易行為,不能做廣告,經紀人不能收取高於正常水平的傭金,以防止利益輸送。賣方或經紀人都不能引誘買方購買這些證券。

『貳』 如何查詢美國上市公司近期股東

美國公司的股東都是在美國政府不備案的,備案的只有董事和官員,比如 CEO,CFO,秘書等,需要查詢上市公司的股東和股票發行狀況,需要向美國證券交易所提出申請來查詢。

『叄』 美國上市公司原始股東如何交易股票

依據SEC144條的規定,鎖股的時間期限是二年,但自1990年開始,市場上普遍認為大股東兩年時間的限制太過冗長;1997年SEC從善如流,於同年4月29日公布144A條款,大股東持有股票只要上市滿一年,就可以真具F-144表據向SEC申請,三個月後就可在公開市場賣出,但賣出的股數僅為全年買賣總股數的1%.

『肆』 美國主板上市公司多少股折算一個股東身份

巴菲特伯克希爾公司的股票21萬美金一股,美股你只要有一股就是股東身份。

『伍』 美國上市公司怎樣做到有效保護小股東的利益

一、體制上 私有制公司所有人為自身利益最大化 不會掏空公司資產 為公司永續發展 會模範遵守法律法規及行業規則
二、SEC的監管加上強有力的政策約束 ,處罰力度強硬,威懾力強
三、實體經濟氛圍營造的是理性 投資主義的氛圍 同股同權 地位平等無特例
市場規范運作,波動幅度小,信息外泄、內幕交易少 消除了非系統性因素的影響
投資體制下,上市公司為股東分紅是投資收益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而整體市場波動小 收益穩定 投資者也十分願意入市

『陸』 上市公司前十名自然人股東需要特別披露什麼內容嗎

需要,正常情況下,前十名的自然人股東要披露姓名,國籍,身份證號,住所,是否有永久境外居住權。
如果是持股10%的,那已經算是主要股東了,披露的會更詳細,還要披露任職情況、與控股股東的關聯關系、該自然人控制的企業情況、作出的承諾及履行情況,是否存在尚未了結的或可預見的重大訴訟、仲裁及行政處罰案件。
如果是在申請上市前一年入股的,還必須披露其近五年的簡歷。申請前半年入股的,還要詳細披露入股原因。
如果是在改製成股份有限公司之前就已經持股5%以上了,那就是主要發起人,還會披露改制時該自然人股東的擁有的主要資產和從事的業務。

『柒』 企業在A股和H股或者美國上市,如何計算誰是第一股東

兄弟,原則只有一個:同股同權。
也就是說對於一個股份有限公司,不管是在哪裡上市的,公司發行的普通股都是一模一樣的,有一股算一股。

也就是說計算誰的股份多是按股份數量的。打個比方,某個公司總股本10億股,在國內A股有5億股,香港有3億股,美國2億股。那麼你要獲得絕對控制權需要持有5億股以上,可以是3億股A股+2億股港股+1股美股,也可以是2.5億股A股+2億股港股+0.5億又1股美股,效果是一樣的。

要注意的是:股票也是分種類的,我剛才特別強調的是,發行的普通股都是一樣的,但是如果一個公司發行了優先股,那麼在計算公司控制權的時候不用計算優先股的數量,一般優先股是沒有表決權的(但是也有少數公司發行的優先股是有表決權的)。

另外我知道你還關心一個問題,也就是說每個市場的股票價格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剛才那個公司目前A股價格10元,香港5元(已經折算成人民幣),美國4元(折算成人民幣),那麼為了降低收購成本,當然應該盡量多的收購美股,其次是港股,然後是A股。反正每一股的表決權是一樣的,沒有區別。

補充回答:發行股票是一個公司的權力,除非他不符合發行條件或者發行失敗。他多發行股票增加人家收購難度也是他的權力,說不定就是他的反收購策略呢?(難道每個公司都應該乖乖的俯首稱臣被人收購?)收購方沒有權力指責人家發行股票啊。另外,發行股票和亂發鈔票根本就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

『捌』 美國股市對大股東有什麼限制

《144號條例》對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超過5%的大股東、公司高管、董事等關聯方以及從關聯方獲取證券者的減持行為作出了詳細規定,要求上述人士在賣出限制性證券時必須遵守慢走和披露程序。

如果你從公司關聯方獲得了限制性證券,並想向公眾出售限制性或有控制權的證券,就需要同時符合《144號條例》列出的五個條件:

首先,賣出前必須持有這些限制性證券一年,鎖定期開始於購買這些證券並足額付清時,且僅適用於限制性證券。

第二,在拋售前必須公布證券發行方的最新信息。這就意味著發行方必須編寫定期財務報表,進行提前報備。相較於我國的先減持後報備,美國的做法無疑能減少市場的拋壓。

第三,一年鎖定期滿後,每三個月可以出售的股份數額不能超過同類已發行股份的1%或四周內平均周交易量(美國三大交易所交易)的較大者。對於櫃台交易的股票,包括在OTC場外市場和粉單市場交易的只能按1%的數額出售。

第四,此類出售必須在各方面都看作是常規的交易行為。不能做廣告,經紀人不能收取高於正常水平的傭金,以防止利益輸送。

最後,美國證監會(SEC)特別突出對高級管理層、董事等內部交易的監管,要求此類人員每三個月的總交易額大於5萬美元或交易量大於5000股,須向證監會提交書面申請。

刑事方面,美國的《144號條例》規定每違規一次就處以10萬美元的罰款,情節嚴重者,還面臨著最多五年的監禁。而我國尚未對相關的刑事責任做出具體規定。

(8)美國上市公司個人股東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美國股票市場和股票投資的200年的發展大體經歷過了四個歷史時期。

一、第一個歷史時期是從18世紀末到1886年,美國股票市場初步得到發展。

二、第二個歷史時期是從1886年——1929年,此一階段美國股票市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的情況非常嚴重。

三、第三個歷史時期是從1929年大蕭條以後至1954年,美國股市開始進入重要的規范發展期。

四、第四個歷史時期是從1954年--,機構投資迅速發展、美國股票市場進入現代投資時代。

交易品種

1)股票 普通股和優先股上市交易的有價證券新股和股權再融資納斯達克和場外櫃台交易系統證券國際股票私人和私人投資公開股票 。

2)期權 匯率、指數和外匯期權。

3)債券、基金及其他工具。

『玖』 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向員工集資購買原始股,請問個人購買原始股的風險和在美國有限售股嗎

需承擔股價波動風險

這些法人股跟流通股同股同權,但成本極低(即股價波動風險全由流通股股東承擔),惟一不便就是不能在公開市場自由買賣。

後來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實現企業所有股份自由流通買賣。按照證監會的規定,股改後的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

(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取得流通權後的非流通股,由於受到以上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的限制,被稱之為限售股。

(9)美國上市公司個人股東擴展閱讀:

原始股的認購

對有意購買原始股的朋友來說,一個途徑是通過其發行進行收購。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可以採取發起設立或者募集設立的方式。

發起設立是指由公司發起人認購應發行的全部股份而設立公司。募集設立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股份的一部分,其餘部分向社會公開募集而設立公司。由於發起人認購的股份一年內不得轉讓,社會上出售的所謂原始股通常是指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時向社會公開募集的股份。

另外一個途徑即通過其轉讓進行申購。公司發起人持有的股票為記名股票,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

一年之後的轉讓應該在規定的證券交易場所之內進行,由股東以背書方式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轉讓。對社會公眾發行的股票,可以為記名股票,也可以為無記名股票。

無記名股票的轉讓則必須在依法設立的證券交易場所轉讓。一些違規的股權交易大多數是以投資咨詢公司的名義進行的,而投資咨詢機構並不具備代理買賣股權的資質。

『拾』 美國上市公司如何挑選董事會成員,一般有哪些標准

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存在有控制力的大股東,二是沒有控制股東、股權結構分散。英美國家股權結構普遍分散,其他國家普遍集中——控股的要麼家族、要麼政府。兩種模式都存在問題:如果某公司存在有控制力的大股東,假設就是你好了,比如你家擁有某公司51%的股份,剩下49%是市場上各種小股東的。既然你是公司的主要持有者,你投入了那麼多財產在那公司上,你會不會想好好控制公司、不能讓經理人貪污或把你的公司搞壞了?肯定會吧。那你會怎麼做?你在股東大會上投票,選你的家族成員作董事。他們如果沒本事的話、未必要擔任公司的經理人,但是當你對公司有什麼想法、需要董事會投票決策的時候,這些家族成員都聽你的,跟你一起投票,就能控制公司了。政府是國企的大股東,行為模式很類似。但以上的模式會出現一個問題:那49%的小股東們的利益,可能會被持股51%的大股東所侵害。比如大股東要給董事長(就是大股東本人)配豪車,甚至私人飛機、豪華遊艇,還有各種奢侈消費(打著公務的旗號)——燒的都是公司的錢,而這些錢本來可以是公司經營的資金,或者再不濟也可以直接發還給股東。也就是說,大股東只出了51%的股本,但如果控制了公司的董事會的話,可以支配公司100%的錢。這對小股東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但因為小股東都很分散,能持股達1%的都寥寥無幾,根本無法跟大股東對抗,所以往往只能任大股東魚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