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不少於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不少於

發布時間: 2021-04-25 13:03:54

上市公司發行股票流通股占總股本多少,怎麼算

一般上市公司的流通股只佔總股本的25%~40%,一是證監會根據股市的承受力,不同意上市公司大額度發行的數量,二是上市公司也有防止惡意收購吧,特別是能源類的石油、礦山等國家不會讓上市公司的股份全流通的;但現在A股有很多事全流通的上市公司,這樣的全流通就沒有大小非解禁的問題;

上市公司(The listed company)是指所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所謂非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沒有上市和沒有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這種公司到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須經過批准外,還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公司法》、《證券法》修訂後,有利於更多的企業成為上市公司和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公司

② 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有沒有一個規定上市流通股票的比例,即有沒有限制多少比例的限售股

沒有規定的流通比例,為保護公開發行的流通股利益,其餘的股份會有一個禁售期! 人是可以快樂地生活的,只是我們自己選擇了復雜,選擇了嘆息 大盤趨勢向好,積極做多,耐心持有; 投資中國美好的未來,分享經濟發展的快樂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

滿意請採納

③ 上市公司股票,是流通股占總股本比例大好,還是小好

現在很多股票都是全流通了,這樣說吧,全流通的股票沒有面臨非流通股解禁的風險,股票本身就是要資金來沖擊的。你的問題就已經明了吧?但是關鍵還得看個股的提材以級板塊。現在很多全流通的,也還在低位盤整

④ 股票的流通比例是什麼

股票的流通比例,是指股份公司可流通股本占總股本的比例。

流通股本是指公司已發行股本中在外流通沒有被公司收回的部分,是指可以在二級市場流通的股份。流通股本是一句很有中國特色的股市術語,外國的股票從一上市就是全流通的,總股本就等於流通股本;而中國的股票上市,在未實行股權分置改革前,(個人或集體或國家)法人股是不允許上市流通的,只有部份發行的股票可在二級市場流通,這部份就是所謂的流通股本,2005年開始實施股權分置改革後,新上市的股票都是全流通的,過去的法人股也慢慢可以開始在二級市場流通,但卻是有數量和時間限制,這就是限售流通股,因為監管部門擔心一下子那麼多的股票上市,必然會導致資金承接不住而崩盤。慢慢的,中國股市將實現真正的全流通,總股本也就等於流通股了。 在以往的指數計算中,只要是在交易所有權利進行場內流通的股票均算作流通股,這樣無論是公司發起人、國有股還是戰略投資者的股份,一旦獲得流通權,就可以算作自由流通股。

非流通股俗稱"大小非",即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即小部分。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較小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比例小於5%的,在股改一年後方可流通,一年以後也不是大規模的拋售,而是有限度的拋售一小部分,為的是不對二級市場造成大的沖擊。而相對較多的一部分就是大非)。反之叫大非(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較大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上的,在股改後兩年以上方可流通,因為大非一般都是公司的大股東,戰略投資者。一般不會拋)。
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即小部分。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較小的非流通股。

流通股的比例越大,股價越能反應公司的真實價值,也就是我們現在追求的所謂全流通。

流通股的比例越小,說明大、小非的持股越多,股價難以反應公司真實價值。一方面如果股價偏低,大非憑借絕對控股地位,可以實施資產注入,以獲得更多股權。另一方面,如果股價偏高,潛在的拋售壓力就大,一旦獲得流通權,大小非極可能在二級市場拋售,以兌現獲利。

⑤ 請問上市公司流通股佔多少比例

上市發行至少25%,後來流通股隨著解禁會逐漸增加。創業板是這樣

⑥ 流通股與總股本的比例說明什麼問題

要結合個股實際情況才能有定論。流通小的股票,一般莊家會更容易控股,波動會比較大。流通大的股票,自然莊家不容易控股,波動也就小了。畢竟,股票本身也是要資金來沖擊的。不過,關鍵還是得看個股的提材以級板塊。

在股票市場中,如果投資者錢少,比如說散戶,大多選擇流通股小的小盤股比較好,因為變現更容易一些,資金寬裕的投資者,選擇流通值大的股票更合適一些。

拓展資料

總股本大的話且非流通股本小的話,莊家不易控盤,該股不易成為黑馬。相反,總股本小,而且非流通股本相對來說佔有較大的比例,那麼莊家很容易吸籌建倉,能快速拉升股價,成為黑馬的機率較大。如果沒莊家的介入,股本大的價格波動相對股本小的價格波動要小一些。

總股本是股份公司發行的全部股票所佔的股份總數,流通股本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對於全流通股份來說總股本=流通股本。

⑦ 對一個公司來說,在股市上流通的股票占總股本的比例一般是多少

1、一般上市公司的流通股只佔總股本的25%~40%,一是證監會根據股市的承受力,不同意上市公司大額度發行的數量,二是上市公司也有防止惡意收購吧,特別是能源類的石油、礦山等國家不會讓上市公司的股份全流通的;但現在A股有很多事全流通的上市公司,這樣的全流通就沒有大小非解禁的問題;

2、目前的全流通股票:600019 寶鋼股份;600031 三一重工;600247 物華股份 ;600352 浙江龍盛;600487 亨通光電 ;600500 中化國際 ;600512 騰達建設;600521 華海葯業 ;600570 恆生電子;600601 方正科技 ;600603 ST興 業;600642 申能股份;600651 飛樂音響 ;600652 愛使股份 ;600653 申華控股 ;600832 東方明珠 ;廣州控股,魯西化工等等;

3、你有能力把一個上市公司的股票全買下來,當然可以控制該公司的,但沒有必要的,你出錢買人家的股票。人家把錢拿上了,你的收益在哪還不知道的;要有那麼多錢買人家股票,還不如自己弄個股份公司,也想法設法上市發行股票,賺投資人的錢多順當,你先拿上錢一夜之間成了億萬富翁,至於後面的事只有天知道哦。

⑧ 請問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本結構中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比例

你好,關注你的這個問題,需要了解一下我們國家股票市場歷史上發生的一件事,就是股權分置改革。我們國家在2005年左右,進行過一次股權分置改革,簡而言之,這是一個將非流通股全部轉化成為流通過的一次歷史性改革。

改革之前,我們國家將股票明確劃分為流通股及非流通股,情況很復雜,不過簡單而言,大致一是國有股是非流通,原因是國有資產管制較為嚴格,禁止流通;二是上世紀90年代形成的內部職工股、法人股是非流通,這部分由於當時國有轉民營的規定亂,執行方法更亂,所以造成了眾多產權不清的情形,因此禁止流通。而公司上市新發行的股票則可以流通,但取得成本較高。

改革之後,我們國家將消滅非流通股,情況也很復雜,不過簡單而言,就是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補償現金、股票或其他承諾的形式,補足流通股股東高成本取得股票的價差。補償之後,全部非流通股轉變為流通股。截止目前,應該沒有幾家上市公司還未完成股權分置改革了。

那麼我們再看一下你的問題,你所研究的文章肯定有一部分是2005-2007年以前的,那麼那個時候,非流通股問題確實非常多,非流通股的存在使得股權不能同股同權,其中,國有股不能流通,而且國有股佔比一般較高,所以國有控股人在給公司作出決策時不會考慮流通股希望股票上漲的意願,只為完成國家利稅任務考慮,直接導致公司治理結構出現問題,所以當時的很多研究是圍繞這一問題展開的。其次,非流通股佔比如果較小,那麼問題也沒有這么尖銳,而實際情況是90年代上市的公司一般都是國有企業,即使現在民營了,當年也基本都是國有企業,因為民營企業當時拿不到上市指標。所以國有非流通股一股獨大,成為當時公司治理結構的另一大問題,也被當時的研究者所熱捧。

現在,雖然不存在非流通股了,但是這個詞仍頻繁出現,因為現在上市的企業存在限售的股份,比如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所持股份在上市後36個月不能轉讓,這部分股份還叫流通股,但是限售,一大部分人就會籠統地稱其為非流通股,比如市面上流行的「大小非」,這個「非」,指的就是非流通的意思,但事實上,他們都應該被稱為流通股,只不過是限售流通股。

概念說完了,我認為你的論文不應該再去研究流通與非流通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已經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而逝去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問題將會被更多人遺忘。目前的股權結構研究更多集中於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家族性等的研究方面,我更推薦你多看一些2007甚至2009年以後的新論文,這對你理清和整理股權結構的熱點問題及主要思潮會比較有幫助。如果你對限售有興趣,我能給你的提示就是,你可以考慮一下限售條件對公司核心領導層變動的影響問題,這倒比較新穎。比如……由於限售條件的存在,創業板首先出現了高管上市半年後離職的情況等等,這類問題是目前困擾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一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