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家對上市公司的安全管理有哪些法律,法規的規定
國家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沒有對上市公司的安全管理有專門(特別)的法律法規的規定。
『貳』 中國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何具體要求
你好,我國《公司法》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按照《證券法》第五十條的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股票上市,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准已公開發行;
(二)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三千萬元;
(三)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到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四億元的,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百分之十以上;
(四)公司最近三年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證券交易所可以規定高於前款規定的上市條件,並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准。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原則:
上市公司應當履行以下信息披露的基本義務:
(一)及時披露所有對上市公司股票價格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信息;
(二)確保信息披露的內容真實、准確、完整而沒有虛假、嚴重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
上市公司對履行以上基本義務以及本規則其他具體要求有疑問的,可向本所咨詢。
上市公司董事會全體成員必須保證信息披露內容真實、准確、完整,沒有虛假、嚴重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並就其保證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在公司重要公告中必須作特別提示:本公司及董事會成員保證公告內容的真實、准確和完整,對公告的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負個別及連帶責任。
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等不得利用內幕信息進行內幕交易或配合他人操縱證券交易價格。
現在社會對於很多的公司來說的話,他們在進行一個運營過程當中的話,可能會面臨著很多的事項,比如說擁有這樣的一種信息披露的義務等等,這就意味著他必須要在市場上面對於很多的人員來進行一定的公司信息的披露,這樣才能保持一個透明的狀態。
『叄』 國家相關政策對上市公司的資金管理有什麼特殊要求
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是工商登記制度的一項改革措施。
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度轉變為認繳登記制度,工商部門只登記公司認繳的注冊資本總額,無需登記實收資本,不再收取驗資證明文件。申請企業登記不用再為注冊資本發愁。如參照國際慣例,企業股東承諾認繳多少就是多少,理論上一塊錢也能辦公司,經營者風險自擔。新政將使廣大創業者直接受益。
注冊27種行業必須要驗資,這27種行業是:
1、採取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2、商業銀行 3、外資銀行 4、金融資產管理公司 5、信託公司 6、財務公司 7、金融租賃公司 8、汽車金融公司 9、消費金融公司 10、貨幣經紀公司 11、村鎮銀行 12、貸款公司 13、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14、農村資金互助社 15、證券公司 16、期貨公司 17、基金管理公司 18、保險公司 19、保險專業代理機構、保險經紀人 20、外資保險公司 21、直銷企業 22、對外勞務合作企業 23、融資性擔保公司 24、勞務派遣企業 25、典當行 26、保險資產管理公司 27、小額貸款公司
『肆』 國家對上市公司有什麼監管公司怎麼才能上市交易
第一是企業規模,第二是企業盈利狀況,第三你可能要交一些意思給他
『伍』 新會計准則對上市公司的影響.
有利,非常有利。簡單的說是資產搞活,幾十年改革的目標終於輕松實現了,以前是把國企搞死,現在是把死的搞活。
財政部發布了39項會計准則和48項注冊會計師審計准則的新規則,新會計准則體系於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施行,並鼓勵其他企業執行。新會計准則體系的建立是中國會計改革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新會計准則與舊會計准則相比有許多重要變革,將對上市公司產生重要影響。
一、新會計准則中的變革
(一)基本准則的變革
在基本准則當中,最引人注意的變化是關於公允價值(fair value)的引入,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公允價值法是資產評估的方式之一,其他幾種方式為歷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可變現現值法和現值法等等。按照公允價值法,對資產的評估「是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所以可能會存在較大的利潤操縱空間。另外,國內評估機構對於公允價值的經驗也比較欠缺,在實際操作當中可能會有一定困難。
在一些發達的西方國家,公允價值已經運用的較為普遍,所以,此次國內引入公允價值,是國內會計准則和國際接軌的重要標志。為了防止公允價值被濫用而出現利潤操縱,准則規定了公允價值的使用前提,也就是公允價值應當能夠「可靠計量」。
(二)跌價准備計提變革
按照新的會計准則,「存貨跌價准備」、「固定資產跌價准備」、「在建工程跌價准備」、「無形資產跌價准備」,從2007年開始計提後不能沖回,只能在處置相關資產後,再進行會計處理。
盈利上升時,多計提跌價准備;盈利下滑時,再將跌價准備沖回。這是上市公司調節盈利的手段之一。會計准則變動後,上市公司不能沖回上述准備。
(三)債務重組方法變革
在新的會計准則中,債務重組將規定:由於債權人讓步,債務人獲得的利益將直接計入當期收益,進入利潤表。而原來是計入資本公積;並且引入公允價值,以實物抵債,將以公允價值計量。於是一些無力清償債務的公司,一旦獲得債務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將直接反映在當期利潤表中,可能極大地提高每股收益(EPS)。
(四)股權激勵
新會計准則下,激勵機制對當期利潤有負面影響。
在近期發布《以股份為基礎的支付》准則的徵求意見稿,財政部採納了國際會計准則與美國的會計處理方法,採用公允價值法計算期權成本費用,對實行股權激勵的公司的業績影響偏負面。
例如:按照新的會計准則,如果A公司總股本1萬股,市價2元,向管理層發行100份認購期權,認購價格為1元。按照期權定價模型,其認購期權價格為1.5元。於是,公司必須在利潤表中列示100×1.5=150元的費用,相應降低EPS幅度0.015元。而且上述費用不能抵稅。
(五)存貨管理變革
新會計准則下,存貨管理辦法變革,可能對於採用「後進先出」法公司,對於生產周期較長的公司產生一定影響。
新的存貨記賬方法,取消「後進先出」法,一律使用「先進先出」法記賬。對於原先採用「後進先出」,存貨較大,周轉率較低的公司,會造成毛利率和利潤的不正常波動。
例如:採用「後進先出」法的電器設備公司,在原材料價格不斷下跌過程中,一旦變革為「先進先出」法,成本將大幅上升,毛利率快速下滑,當期利潤下降。
二、新會計准則對上市公司的影響
(一)多項新准則影響企業利潤
現行准則規定,債務重組中獲得豁免或少償還的負債只能計入資本公積,而新准則規定,以現金或非現金資產及債轉股等方式償還債務,其原債務的賬面價值與實際支付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確認為債務重組利得,計入當期損益。
對於存貨的計賬方法,新准則中也做了調整。「後進先出法」被取消,企業一律應採用先進先出法。對於原本採用「後進先出法」的企業而言,轉換計賬方法,至少會引起毛利率的波動。而具體的影響,則還取決於其存貨周轉情況、原材料價格波動等因素。
(二)壓縮會計估計和會計政策的選擇空間
新會計准則較多地壓縮了會計估計和會計政策的選擇項目、限定了企業利潤調節的空間范圍,規范和控制企業對利潤的人為操縱、粉飾經營業績,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第一,存貨發出計價,取消「後進先出法」,一律採用「先進先出法」。存貨發出計價方法的選擇會對當期利潤產生明顯的影響。當存貨的價格上漲時,採用後進先出法,將使得當期的成本費用上升,當期利潤減少;而採用先進先出法,企業當期的成本費用下降,利潤增加。當存貨的價格下降時,則作用相反。以往企業通過變更對存貨的計價方法就可以達到調節當期利潤水平的目的。由於後進先出法不能真實的反映存貨的流轉,新准則與國際准則保持一致,取消了後進先出的存貨計價方法。這項准則變動將使得企業無法再將變更存貨計價方法作為利潤調節手段,促使企業的存貨真實的反映實際的歷史成本,減少人為操縱的因素。
第二,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不得轉回,只允許在資產處置時,再進行會計處理。通過資產減值准備的計提和沖回是企業進行利潤操縱的慣用手段。企業在虧損會計期間通過轉回前期所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可以達到減少當期費用,增加當期利潤的目的;在盈利會計期間,進行反向操縱,大幅計提減值准備,增加當期費用,降低當期利潤,以便以後期間利潤下降時再予以轉回。
(三)抑制關聯方操縱
關聯方操縱是企業進行盈餘管理的途徑之一,新會計准則對其的抑製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加大對關聯交易的披露。企業在利潤操縱中往往傾向於利用確乏公允性的關聯交易,將利潤從一方轉移到另一方,從而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根據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新准則對關聯方的定義做出了明確的擴展,包括了一系列對企業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的三大類。且無論是否發生關聯方交易,存在控制關系的關聯方企業都應當在報表附註中披露母子公司的關系,明確指出需要披露的層次具體包括母公司、最終控制方、對外公開提供財務報表的最低中間控股公司。此外,關聯方發生交易,取消金額或比例的披露選擇,要求企業必須披露交易金額,重大交易須同時披露交易金額和交易額占該類總交易額的比例;對未結算項目要求披露詳細信息及金額;強調只有在提供充分證據的情況下,企業才能披露關聯方交易採用了與公平交易相同的條款。新准則一方面加大了關聯交易披露的范圍和內容;另一方面將以往較為概括的要求明確化和具體化,增強了關聯交易的透明度。
第二,擴大了合並報表范圍。新准則規定凡是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要納入合並報表范圍,而不以股權比例作為衡量標准。此外,新准則中規定,合並財務報表的種類不僅包括舊准則中規定的合並資產負債表、合並利潤表和合並利潤分配表,而且還包括合並現金流量表、合並所有者權益增減變動表和附註三個部分,其中對合並現金流量表編制的規范及時有效地填補了現行實務當中的理論空白。 這一規則的變革遵循了實質性會計原則,使得合並報表是對由母公司和子公司所構成的企業集團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信息的真實反映,阻斷了一些企業利用分離若乾子公司,縮小持股比例,將經營狀況不好的業務從合並范圍中剔除,從而粉飾企業集團整體業績的慣用伎倆。
綜上所述,與現行17項會計准則相比,新會計准則體系由一項基本准則和38項具體准則組成,其規范的交易和事項的內容比較全面。新會計准則先在上市公司中實行,這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的適用范圍還存在差異。除極少數事項外,新會計准則體系已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實現了趨同。顯然、新會計准則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對上市公司將產生重要影響,同時也對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益的幫助。
『陸』 國家對上市公司有什麼規定
中國公司的上市要求 1.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准已向社會公開發行。 2.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三千萬元。 3.開業時間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連續盈利;原國有企業依法改建而設立的,或者本法實施後新組建成立,其主要發起人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可連續計算。 4.持有股票面值達人民幣一千元以上的股東人數不少於一千人,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四億元的,其向社會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百分之十。 5.公司在最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柒』 國家對整體上市有什麼規定
香港聯交所上市規則
目的眾多,包括為較大型、基礎較佳以及具有盈利記錄的公司募集資金
最近一年不少於2000萬港元,之前兩年累計不低於3000萬港元,或市值/收入/現金測試
在基本相同的管理層下,一般不少於三年的營業記錄
無具體規定,但主業盈利需符合最低盈利要求
香港創業板
為有主線業務的增長公司籌集資金,行業及規模不限
無盈利要求
通常不少於2年的活躍業務記錄
主業單一且突出
納斯達克上市
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途徑有兩個:IPO和反向收購(借殼上市)。而在IPO中,一般是採取曲線IPO的形式。也就是說,境內企業在海外設立離岸公司或購買殼公司,然後通過資本安排和契約設計將境內資產或權益注入殼公司,然後以殼公司的名義在海外證券市場上市籌資的方式。通常,離岸公司注冊在英屬維京島、巴哈馬、開曼群島、百慕大群島、巴拿馬等世界著名的避稅島上,這樣能夠享受稅收優惠,同時能夠規避我國政府對於企業海外上市的嚴格規制。納斯達克市場上的新浪、網易、搜狐等就是採用這種方式上市的。
除了IPO上市之外,我國的企業還可以通過反向收購(借殼上市)在納斯達克上市。所謂反向收購上市,就是指國內企業在海外購買一家上市公司作為「殼」,然後由上市公司反向兼並中國大陸或大陸之外的企業法人,然後由殼公司實現再融資功能。反向收購上市盡管規避了國內審批程序,但資產業務注入難度、風險較大,而且在短期內很難實現再融資目標。如我國西安的生物技術公司楊凌博迪森就是採用這種方式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並於2005年8月25日成功升板全美證券交易所(American Stock Exchange)。
這樣,一旦一家「中國概念」公司根據自身實力確定了納斯達克上市方式,它就可以按部就班實現上市計劃。一般而言,如果一家中國公司想要實現納斯達克上市,需要經歷如下步驟:提出申請、等待答復、取得法律認可、招股書的Redherring(紅鯡魚)階段、路演與定價,然後就是招股與上市階段。只要公司符合納斯達克上市要求,並且能夠吸引到國際投資者的關注,那麼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難度不大。因為納斯達克是一個成熟的市場,只要投資者預期上市公司能夠給他們帶來回報,他們必然會熱烈地追捧這家公司的股票。只要獲得投資者熱烈認購,上市公司也就能夠在納斯達克以很高的市盈率融得資金。
如果一家公司希望通過反向收購的方式在納斯達克上市,那麼,想要獲得融資資格將是「萬里長征」。首先,如何在信息不對稱的條件下保證公司能夠購買一個高質量的「殼」資源是對公司的一個挑戰。其次,如何注入新的業務?如何保證新的業務能夠獲得投資者的認同?實際上,經歷買入上司公司的「殼」資源,注入資產,然後提升公司業績,實現融資的效果將是買殼上市的中國公司需要面的的挑戰。
從納斯達克目前已有的23家「中國概念」公司而言,19家選擇了IPO上市,4家選擇了反向回購上市。這些上市公司上市方式選擇本身就說明了中國企業對於納斯達克上市的偏好:與投入的成本和獲得的資金的數量、風險相比,IPO是比反向回購更加理性的選擇。
『捌』 國內上市公司中哪些在近年出過財務丑聞
典型案例有四川長虹(2003年、 2004年)。上市公司濫用會計估計按需操縱利潤的主要手段是對大量運用專業判斷的資產減值准備的計提和沖銷。(1)那些連續微盈且(或)近期有再融資目標的上市公司經常計提不足,即使在行業風險和經營風險「雙高」的情況下,仍以低比率進行壞賬估計和存貨跌價估計。(2)那些業績較好但不穩定的上市公司,則在「盈利上升時,多計提減值准備;盈利下滑時,再將減值准備沖回」,用以平滑各年間利潤。(3)那些虧損、處於退市邊緣的上市公司,對於資產減值准備平時該提不提或極少計提,「需要」時就一次提個夠,採用「休克療法」和「虧出盈利的空間」,通常是在第一年虧損後,第二年大額計提資產減值准備,導致第二年巨虧,第三年又以各種理由轉回大量的資產減值准備,從而造成財務報表在第三年扭虧為盈的假像,以避免退市;或者選擇某一年超大額計提,在其後的幾年中再緩緩沖回,以此製造業績小幅穩定攀升的財務報告。值得慶幸的是,新《企業會計准則》對資產減值准備的沖回作了嚴格的規定,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的減值准備一經計提,事後即使價值出現回升,已計提的減值准備也不得轉回,只能在處置相關資產後,再進行會計處理,利用這些減值准備項目調節利潤的空間已大大縮小。新准則此規定對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起到了一定的抑製作用,但對原八項減值准備中的除上述專案外的其他專案未做規定,且對資產損失的確認與計量以「作不間斷的評估,只要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帳面價值」為標准,仍留給了某些上市公司按需確認減值損失的空間,仍需引起密切關注。
資料轉載
『玖』 財政部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是什麼
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包括如下一些內容:
(1)數量性信息。上市公司一般按照國家頒布的"股份制企業會計制度"等文件要求,結合本公司的實際以及行業會計規定,以貨幣形式反映公司所涉及的各種經濟活動的歷史信息。
(2)非數量性信息。這主要包括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重要變化說明、會計政策的使用說明、會計政策變更的原因及其影響等等。
(3)期後事項信息。這主要包括:直接影響以後時期財務報表金額的事項、嚴重改變資產負債表計價連續性嚴重影響資產權益之間關系或嚴重影響以前年度所呈報的有關本期的預測活動的事項、以及對未來收益和計價的影響不明了或不確定的事項等。
(4)公司分部業務的信息。它們是隨著公司多元化經營、跨地區經營的業務發展,而導致的一種信息聚合。如果僅僅在財務報表中揭示這些數量性的數據,很難准確揭示公司這部分業務的經營、以及未來的發展情況。因此,上市公司必須在對外報表中公布這部分數據,以及數據的口徑、揭示的原則、管理的要求等眾多重要信息。
(5)其它有關信息。上市公司在發行、上市、交易過程中,除了公布上述佔主要地位的財務、會計信息之外,還應披露相關的:公司概況、組織狀況說明、股東持股情況、經營情況的回顧與展望、公司內部審計制度、重要事項揭示、公司發展規劃以及資金投向、股權結構及其變動、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和意見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