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9、公司.上市後為什麼還要進行並購和資產重組
進行資產並購和重組,是為了提升資產的盈利能力,增厚公司的業績,來達到上市公司持續向好經營,保證股價穩定並平穩上漲。
Ⅱ 什麼是上市公司收購其意義是什麼
上市公司收購是指投資者依法購買股份有限公司已發行上市的股份,從而獲得該上市公司控制權的行為。
意義:
上市公司收購是指投資者公開收購股份有限公司已經依法發行上市的的股份以曲線收購達到對該公司控股或者合並目的的行為。其主要內涵可作如下理解:
其一,上市公司收購的目標是上市公司,收購的標的物是上市公司發行的股份,而不是目標公司的具體資產;
其二,上市公司收購的主體是投資者,投資者即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法人或其他經濟實體;
其三,收購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對目標公司的控制股或者取得控制權。收購成功後,收購方一般並不將目標公司的法人資格解散,更不會將目標公司的上市資格主動取消。在中國,保持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並利用該寶貴的殼資源從事資本運作以獲得發展,是收購的終極目的。
Ⅲ 為什麼要並購
孫旭東/文中國平安的游春博士以2005年中國上市公司開展的並購事件為研究對象,發表文章《中國上市公司並購動機與績效:從產業效應角度的分析》,分析了產業效應對公司並購動機和並購績效的影響。
產業效應,是指在其它條件(年度效應、企業效應等)相同的情況下,某產業內企業的平均業績優於另一產業的效應。
對於並購績效,許多學者通過大量的實證分析得出了相關並購比不相關並購績效要好的結論。然而作者注意到,對並購績效的實證分析幾乎都是以財務指標來衡量的。作者認為,並購動機不盡相同,有的是為了提高盈利能力,而有的更看重進入一個新的產業領域、關注企業的長期成長性而相對忽略短期利益。因此,作者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研究中國上市公司並購事件,研究產業因素對並購的影響。
作者將並購劃分為橫向、縱向和混合三個類型,其中橫向並購是指處於相同市場層次上的或者具有競爭關系的企業並購;縱向並購是處於不同市場層次上的企業之間的並購;混合並購是處於互不關聯的市場上的企業之間的並購。研究表明:1。產業效應確實對公司並購有顯著的影響;2。產業效應對混合並購具有積極的顯著的影響。
作者認為,本文對公司並購有如下啟示:1。在將產業效應納入到公司並購績效評價體系下,公司並購績效與單純的用財務指標來評價是不相同的;2。產業效應影響公司並購動機和並購績效,並且對不同類型並購的影響是不同的,對混合並購影響最為顯著;3。對公司並購績效的評價應該結合不同並購動機來進行研究和評價,這樣才有可能真實地評價一起並購事件是否真正成功。■點評作者供職於中國平安,或許這篇文章能夠有助於我們理解為什麼平安喜歡並購。
作者的出發點對投資者其實頗有借鑒價值——國外的研究表明,產業效應是企業業績變動的決定因素,其對企業業績的影響要大於企業效應;由於產業結構的變化相對穩定,比起企業效應對企業業績的影響來說,產業效應的影響力更為持久和穩定。
不過,國內市場對混合並購的反應是否過於樂觀了?作者發現,「傳統產業中的企業一旦通過並購進入到了這些新興產業中,雖然短期內公司業績並沒有大的改善,但由於新進入產業具有較高的產業效應,投資者對公司有樂觀的預期,公司的價值因並購而得到提升。」
在這種情況下,按照本文中採用的方法(以托賓Q值來衡量產業效應),得出混合並購績效較佳的結論是理所當然的。不過,我注意到,作者是通過比較樣本公司並購當年年初和年末的情況作出判斷的,這未免有過於關注短期影響之嫌。過於關注並購對短期財務指標的影響當然不對,但過於關注並購對短期內股票價格的影響也有些說不過去。如果作者能夠研究一下樣本公司並購更長時間(如三至五年)後財務業績及股價的情況,結論一定更有說服力。
近來國內外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表明並購是一門大學問,而國內公司的表現欠佳。雖說公眾和媒體有些過於在意並購價格的高低,過於在意並購對財務業績的影響,但如果上市公司並購時太過慷慨,對並購過於自信,終將會影響其企業價值。
Ⅳ 為什麼投資者會看好有並購題材的上市公司股票
有題材的上市公司股票他的波動行情會比較大的,利好的題材會使公司股票上漲
Ⅳ 企業上市前為什麼都愛搞並購,看完才知道
股票的價格則取決於對企業的估值。企業全部資產的價值、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市場外部環境是影響企業估值的三大因素。
因此,一個准備上市的企業在將自己的股票推向市場之前,需要提高企業資產的品質、增加自身體量、提高在同行業市場的佔有率,從多方面對企業進行包裝和宣傳,利用企業的商業模式、盈利潛質、市場地位等打造成一個完美的故事,吸引投資人。
上市前的並購可以幫助那些概念不夠好、體量不夠大的企業在股票上架的前夕買些好的資產和概念,把自己的故事講得更完美。這就如同一個好的廚師會在烹調時加些特製的佐料使菜餚更加鮮美誘人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