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理解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最大化的關系
討論企業價值最大化與資本結構的有四種理論
1、凈收益理論,認為負債越高,企業價值越大,因為股東要求的收益率大於負債成本率,負債比例越高,資金成本越低,導致企業價值越大;
2、營業收益理論,認為企業價值與資本結構無關,該理論認為債務成本導致的資金成本下降會與財務杠桿上升導致的權益風險增加均衡,即資金成本永遠不變;
3、傳統理論,認為適當的負債可以降低資金成本,過多的負債,權益成本的上升不能為債務的低成本所抵消,從而會提高資金成本,即存在一個最優的資本結構,使得企業資金成本率最低,企業價值最大;
4、權衡理論,認為存在破產成本,適當的負債可以降低資金成本,過多的負債,破產成本的增加不能為債務的低成本所抵消,從而會提高資金成本,即存在一個最優的資本結構,使得企業資金成本率最低,企業價值最大。
② MM理論中 公司的資本結構與公司的市場價值無關, 這個怎麼理解 大蝦賜教啊
資本結構可理解為權益和負債之比,權益和負債都不是白使的,要付出相應的使用成本,使用權益的成本就是付股利,使用負債的成本就是付利息。而利息可以在稅前扣除,就是說如果更多使用負債,多交利息,就可以少交稅,這就是常說的「稅盾」作用。但在MM理論中沒有考慮公司所得稅,在不交稅的情況下,負債就體現不出「稅盾」作用了,就是說用多少負債都一個樣,成本一樣的情況下,權益和負債的比例就不重要了,反正交一樣多的錢,所以就對公司的價值沒有影響了。舉個例子:
假設公司今年利潤為1000,單獨使用權益或負債的成本都為100,有如下兩種資本結構:
(1)權益80%,負債20%【負債少】(2)權益20%,負債80%【負債多】
在無稅收情況下,即MM理論中假設的那樣,公司價值=1000-權益成本-負債成本
(1)公司價值=1000-100*80%-100*20%=900
(2)公司價值=1000-100*20%-100*80%=900
結果都一樣,沒區別,這就是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無關。下面看一下「稅盾」:
在有稅收情況下,設稅率為30%,那麼公司價值=1000-權益成本-負債成本-稅
(1)公司價值=1000-100*80%-100*20%-(1000-100*20%)*30%=606
(2)公司價值=1000-100*80%-100*20%-(1000-100*80%)*30%=624
可見負債更多價值更大,這就是後來提出的修正的MM理論,認為100%的負債才最好。
明白了吧?呵呵
③ 怎麼分析公司資本結構,要結合一個上市公司的數據,分析其資本結構是否合理。
這個得看三張表啊,下載個公司的年報。一家公司的資本結構主要是指負債與股東權益的比例,說通俗了就是他的各種融資方式的搭配是否合理、是否最優。這個你得結合公司所處行業和發展階段來看,這樣才比較合理,如果公司處於成長期,那麼可能就是資金轉的比較快,負債比較多,但要會不會有資金鏈斷裂的危險;如果是成熟期的企業,那麼主要就是資金效率和資金成本的問題。這個還是要下一番功夫研究的。
④ 研究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對企業業績影響的意義
我們研究資本結構,就是要優化資本結構,確定合理的資本結構,使企業資金達到良性循環,降低資金成本,減少財務風險,提高企業償債能力和績效。而在這一領域的實證研究還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必要做出以下幾點修正:
首先,因為企業的經營戰略將決定企業的投資決策,而投資決策又將影響企業的融資選擇,所以,不同的戰略就需要有一種合適的資本結構與之對應。應該將企業戰略因素納入到資本結構的研究當中去。
其次,這些學者主要都是從企業的績效對資本結構的影響角度考察企業績效和企業資本結構之間的關系,而考察資本結構如何影響企業的績效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了,需要加強二者之間互動關系的實證研究。
最後,在數據的選取上應該克服以往局限在2至3年的時間段的截面數據樣本,而選用面板數據模型,從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來考察資本結構,這樣可結合時間序列和截面數據的共同優點,並且擴大了樣本容量,改善了參數估計的有效性和穩定性。
因此,在以往研究方式的基礎上研究資本結構時,應該著重考察資本結構與企業績效、經營戰略、股權結構之間的交互作用,尤其應當對股權結構、經營戰略和外部環境動態變化之間的交互作用對資本結構的影響做出更深入的分析,忽視這些交互效應可能是國內現有資本結構研究結論不一致的原因.
⑤ 什麼叫價值相關性
價值相關性分類研究綜述
( 一 )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研究
趙宇龍將價值相關性實證研究分為信息觀、計量觀和契約觀三大研究領域;湯雲為和陸劍橋則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將之分為信息觀研究和計價模型觀研究。所謂信息觀的價值相關性研究是指建立在將資本市場中的證券價格變動程度與信息含量等同、進而與決策有用性等同的觀點上的研究,而該研究隱含的前提則是市場有效性假設;計量觀研究則是建立在決策有用性的計量觀上的研究,該研究是在出現了大量市場異常現象、市場有效性遭到質疑的情況下,以C·A·Feltham和J·A·Ohlson提出的殘余收益模型為理論支持,認為歷史成本信息含量有限,財務報告凈收益只能解釋報告日後證券價格變動的很小一部分,應將股票價值和股東權益賬面價值和未來盈餘收益相聯系,以確定會計信息在決定股票內在價值方面的直接作用;契約觀的價值相關性則是研究在內部激勵補償契約、外部債務契約以及外部政治經濟環境中的會計信息如何影響公司會計政策,進而影響公司股票價值,從而形成了會計信息的另一種價值相關性。綜上述,無論是信息觀的價值相關性研究還是計量觀與契約觀的研究,其研究對象均是針對特定的會計數據和股票價格的關系進行的,按研究對象的數據屬性來講,均屬於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研究。事實上價值相關性研究按照研究對象的數據屬性可分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研究和非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研究,進一步按照財務報表屬性對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研究進行分類,則可分為資產負債表項目的價值相關性研究、利潤表項目的價值相關性研究、現金流量表項目的價值相關性研究以及其他價值相關性研究。
( 二 )資產負債表項目價值相關性研究
資產負債表項目的價值相關性研究就是指對資產負債表上的項目,如金融資產、金融負債、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資產結構、資本規模、資本結構等項目與公司股價之間的相關程度進行的研究。如張益民、薛衛孝等研究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信息的價值相關性實證研究》、郭敏研究的《企業無形資產的價值相關性研究——基於信息技術業上市公司無形資產明細分類信息的再檢驗》、程蓓研究的《企業資產結構與績效的相關性研究——基於電子通信製造企業數據的分析》、車艷華研究《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研究——基於A股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王曉南研究的《上市公司財務狀況與股票價格相關性分析》。
( 三 )利潤表項目價值相關性研究
利潤表項目的價值相關性研究就是指對利潤表上的項目,如投資收益、剩餘收益、營業利潤等項目與公司股價之間的相關程度進行的研究。如王偉、吳戰篪、羅紹德研究的《證券投資收益的價值相關性與盈餘管理研究》;王亞星、陸建軍研究的《會計盈餘、現金流量的價值相關性研究——來自2005年至2007年滬深兩市的經驗證據》;杜軍研究的《會計盈餘價值相關性研究述評》;戴德明、徐經長、姚淑瑜、毛新述研究的《預測盈餘的價值相關性研究——來自深圳、上海股市的經驗證據》;劉岩研究的《基於剩餘收益模型的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和股票價格相關性研究》。現金流量表項目的價值相關性研究就是指對現金流量表項目,如經營現金流量、投資現金凈流量等項目與公司股價之間的相關程度進行研究。如王亞星、陸建軍研究的《會計盈餘、現金流量的價值相關性研究——來自2005年至2007年滬深兩市的經驗證據》。
( 四 )非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研究
其他價值相關性研究即非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研究,是指研究外部行業環境、相關法律法規、EVA、公司內部財務戰略等非財務報表項目或指標與公司股票價格的相關性。如Schramm; Mary E.研究的《基於醫葯行業的改革創新價值相關性研究》;Asokan Anandarajan · Bill Francis · Iftekhar Hasan · Kose John選取了全球38個國家中的813個銀行機構為樣本,研究了銀行業的會計准則、法律法規、行業環境等外部非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田翠香、余雯的《公司環境績效的價值相關性研究》;王攀娜研究的《EVA與公司價值的相關性研究》;喻天舒研究的《財務戰略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研究——基於房地產企業的實證分析》;丘榮研究的《經濟增加值價值相關性的實證研究》;陳武朝、王鵬研究的《合並財務報表的價值相關性研究》。
⑥ 請問對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上市公司有兩個特殊的財務數據:股數、市價。這些都是一般企業沒有的。股數和市價與凈收益、凈資產、銷售收入進行比較可提供特殊意義的信息。
1.凈收益
關於股數:每股收益=(凈利潤-優先股股利)/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
關於股價: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收益
2.凈資產
關於股數:每股凈資產=普通股股東權益/流通在外普通股
關於股價: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
3.銷售收入
關於股數:每股銷售收入=銷售收入/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
關於股價:市銷率=每股市價/每股銷售收入
註:市盈率反應投資者對公司未來前景的預期
我寫的第1和第3點中關於股數的分母之所以是「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是因為他們的分子都是利潤表的時期指標,為了達到配比所以分母也必須是使用平均數(時期指標),而第2點中關於股數的分子「普通股股東權益」是資產負債表上的時點指標,所以分母使用的時點指標「流通在外普通股」。
⑦ 企業資本結構與財務業績的相關性分析 不難寫啊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各種資金的來源構成及具比例關系。
廣義的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全部資金的來源構成及其比例關系,不僅包括主權資本、長期債務資金,還包括短期債務資金。
狹義的資本結構僅指主權資本及長期債務資金的來源構成及其比例關系,不包括短期債務資金。
最佳的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使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最低、企業價值最大時的資本結構。
其判斷的標准有:(1)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增加所有者財富,能使企業價值最大化。
(2)企業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最低。
(3)資產保持適當的流動,並使資本結構富有彈性。
其中加權平均資金成本最低是其主要標准。能滿足以下條件之一的企業,有可能按目標資本結構對企業現有資本結構進行調整:
(1)現有資本結構彈性較好時;
(2)有增加投資或減少投資時;
(3)企業盈利較多時;
(4)債務重新調整時。
資本結構調整的方法有:
(1)存量調整。即在不改變現有資產規模的基礎上,根據目標資本結構要求,對現有資本結構進行必要的調整。
(2)增量調整。即通過追加籌資量,從增加總資產的方式來調整資本結構。
(3)減量調整。即通過減少資產總額的方式來調整資本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