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上市公司的發起人能否是自然人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的發起人能否是自然人

發布時間: 2021-04-19 03:10:00

上市公司發起人中是法人多還是自然人多

就跟合夥做生意一樣,有的是幾家公司(法人)合作,有的是幾個自然人合作,有的是法人自然人都有。不同的公司不一樣,無所謂多、少。

Ⅱ 上市公司發起人的資格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公司法司法解釋(三)》的規定,發起人以房屋、土地使用權或者需要辦理權屬登記的知識產權等財產出資,已經交付未辦手續,合理期間內辦理了權屬變更手續的,認定其履行了義務;發起人有權主張自其實際交付財產享有相應的股東權利。盡管已經辦理了出資財產的權屬變更手續但未交付給公司使用,公司可以認定在實際交付之前該發起人不享有相應的股東權利。
發起人以其他公司 股權出資,應當符合下列條件:①出資的股權由發起人合法持有並依法可以轉讓;②出資的股權無權利瑕疵或者權利負擔;③發起人已履行關於股權轉讓的法定手續;④出資的股權已依法進行了價值評估。股權出資不符合第①、②、③項的規定,公司、其他股東或者公司債權人有權請求該發起人在合理期間內採取補正措施,以符合①、②、③項條件;逾期未補正的,認定其未依法全面履行出資義務。股權出資不符合第④項的規定,公司、其他股東或者公司債權人有權請求委託具有合法資格的評估機構對該財產評估作價。評估確定的價額顯著低於公司章程所定價額的,認定發起人未依法全面履行出資義務。出資人以符合法定條件的非貨幣財產出資後,因市場變化或者其他客觀因素導致出資財產貶值,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其他股東或者公司債權人無權要求該出資人承擔補足出資的責任。
發起人以不享有處分權的財產出資且公司並不知情,公司善意取得出資財產所有權,原所有權人有權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以貪污、受賄、侵佔、挪用等違法犯罪所得的貨幣出資後取得股權的,對違法犯罪行為予以追究、處罰時,應當採取拍賣或者變賣的方式處置其股權。發起人不得以勞務、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譽、特許經營權或者設定擔保的財產等作價出資。對作為出資的非貨幣財產應當評估作價,核實財產,不得高估或低估作價。土地使用權的評估作價,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
全體發起人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於公司注冊資本的30%。

Ⅲ 自然人可否直接從上市公司購買原始股或者是該上市公司員工可否直接購買而不通過在證券交易所股票經紀

可以的,原始股票一定要發起人股東才能購買

Ⅳ 上市公司前十名自然人股東需要特別披露什麼內容嗎

需要,正常情況下,前十名的自然人股東要披露姓名,國籍,身份證號,住所,是否有永久境外居住權。
如果是持股10%的,那已經算是主要股東了,披露的會更詳細,還要披露任職情況、與控股股東的關聯關系、該自然人控制的企業情況、作出的承諾及履行情況,是否存在尚未了結的或可預見的重大訴訟、仲裁及行政處罰案件。
如果是在申請上市前一年入股的,還必須披露其近五年的簡歷。申請前半年入股的,還要詳細披露入股原因。
如果是在改製成股份有限公司之前就已經持股5%以上了,那就是主要發起人,還會披露改制時該自然人股東的擁有的主要資產和從事的業務。

Ⅳ 什麼叫企業上市中的發起人

企業上市中的發起人與普通發起人一直,即企業是什麼人創立的。規范發起人的作用是保證發行成功,一方面發起人需承擔發行失敗的風險,另一方面發起人有最低認購額度。
如為國企,發起人為當時投入該企業設立的股東,包括了國有股份及國有法人股份。國有股份指國資委直接投資部分,國有法人股指國資委投資法人對該公司的投資。
如為普通法人,發起人即為該法人。如為自然人,發起人即該自然人。
也可認為發起人及上市前,該公司成立時的出資股東。

Ⅵ 上市公司發行股票,在投資者購買股票前,這些發行的股票具體屬於哪些人的

一樓回答比較准確其實樓主可以看看《公司法》就很明白的了,我稍微補充一下一個上市公司的成長過程:
1、首先,得設立一個公司,根據公司法進行。很多上市公司前身創業期,都是有限責任公司,就是有幾個發起人,其中可能是自然人,也可能是某個法人機構,出資(或者技術土地入股)成立一個公司,進行經營。這個時侯,股東就是那幾個發起人,他們擁有的股權叫原始股,他們叫原始股股東。
2、公司逐步成長,需要更多的人參與到經營中來,做強做大企業,開始募集更多的資金。根據公司法,把原來的有限責任公司轉為「股份有限公司」。這個時侯,股東人數會進一步擴大,募集對象可以是職工,也可能是其它投資人,但一般發起人自己也會認購,仍然會保持較大的股份比例。以上這些股東,都可以認為是原始股股東。
3、公司進一步發展,需要更多資金投入,從而啟動「上市融資」的征程。假設上市前公司凈資產為1億元,股份一億份,同時上市面向公眾公開發行5000萬股,這個公開募集部分暫時是沒有「主人」,這新增的5000萬股占總股本33.3%,至於這5000萬股新股票的發行價格多少則不在討論范圍。
4、上市。上市時,新增5000萬股面向所有已經開通投資資格的投資者發行,大家就網上申購或者網下認購(機構投資者或者投資公司居多)。如果認購遭冷遇,承銷商會對沒有認購的部分進行包銷。

這就是公司上市前到上市時的過程了。

上市後,根據投資人人身份的不同,可以分為:國有股、法人股、公眾股等。
根據流通性分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Ⅶ 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可不可以是自然人

根據《公司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條件之一就是要求發起人符合法定人數,這里的發起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所以,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可以是自然人的。

Ⅷ 有限合夥型創投公司可否作為擬上市公司發起人的資格

合夥企業不屬於法人,沒有法人營業執照.
《公司法》第93條規定:「申請設立股份公司時,向公司登記機關報送的文件中,要求有發起人的法人資格證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證明」
有限合夥企業不是法人組織,不能開立證券帳戶
《證券法》第166條規定:「投資者申請開立帳戶,必須持有證明中國公民身份或者中國法人資格的合法證件,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認為上述規定是禁止合夥企業對外進行股權投資是錯誤的理解
《合夥企業法》沒有禁止合夥企業對外投資
有限合夥型創投企業成為擬上市公司股東實質上不存在法律層面上的障礙

Ⅸ 自然人股在股票上市後什麼時候可以流通交易

這要視乎情況而定的。自然人股票屬於以下情況的,就按以下情況的時間得到相關流通的權利。
對於2006年以後(包括2006年)上市的股票,它們的限售股股東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網下申購的投資者(一般只限於資金量較大的機構投資者),一般是該股票在A股首日上市交易後三個月後才能上市流通。另一類是該上市公司的發起人,一般也就是指大股東或其他特定的持股量相對小的股東,這一類它們一般要等到該股票在A股首日上市後最多三年以後(一般來說如果持股量較小的股東則最少一年)才能上市流通。(註:若是通過網上申購的投資則能在股票上市首日就能賣出相關的股票。)
對於股權分置後的限售股指的都是在2006年以前上市的股票,這些股票的原來的非流通股東經過股權分置改革後,獲得了上市流通的權利,但一般都要在該股票股改後的大約三年時間內分段允許上市流通的。
對於增發的類別,一般是該股票有非公開增發等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存在一定的限售時間,主要是防止非公開增發對象通過增發的途徑等套取利潤,用時間來控制這種行為的成本。

Ⅹ 什麼依據,請問是不是內部交易

1、內部往來是指總部與分支機構之間的往來交易。是企業與內部所屬各個獨立核算的單位之間,或各內部獨立核算單位彼此之間,由於工程價款結算、產品、作業和材料銷售、提供勞務等作業所發生的各種應收、應付、暫付、暫收的往來款項。
2關聯交易是指公司或是附屬公司與在本公司直接或間接佔有權益、存在利害關系的關聯方之間所進行的交易。關聯方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主要指上市公司的發起人、主要股東、董事、監事、高級行政管理人員、以及其家屬和上述各方所控股的公司。
3、內部交易事項是指集團公司內部母公司與其所屬的子公司之間以及各子公司之間發生的除股權投資以外的各種往來業務及交易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