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涉及商譽減值上市公司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涉及商譽減值上市公司

發布時間: 2021-04-12 03:38:26

Ⅰ 關於商譽和商譽減值

上市公司,計提商譽減值什麼意思,商譽減值會計處理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才會形成商譽,商譽由於無法獨立產生現金流,要將商譽結合與其有關的資產或資產組進行減值測試。
吸收合並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商譽減值合並
控股合並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商譽-商譽減值准備

Ⅲ A股上市公司合眾思壯連續兩年大幅計提商譽減值難道真的會退市嗎

此股主力資金未有撤離跡象。(個人分析)所以,無意外突發事件(人為不可控),此股基本不會退市。分析觀點,參考。

Ⅳ 上市公司一般什麼時間發布商譽減值公告

首先要知道的是,市場上說投資並購,大多是通過收購股權來實現的,什麼是股權?你對一家公司凈資產的興趣。什麼是凈資產?凈值是公司所有資產減去所有負債的凈值。所以直截了當地說,收購實際上是被收購企業的凈資產。這種凈資產有一個價格,通常在收購之前進行評估,以達成一個大家都同意的價格,買家和賣家以此作為參考,進行最終價格談判。商譽是指交易價格中超過估價的部分,也稱為溢價。那麼為什麼公司願意支付溢價,原因有很多,更為公認的原因可能是被收購企業的發展前景,所以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我們知道,母公司的合並財務報表及個別財務報表均在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內公布。商譽只能在綜合報表中找到。母公司的單一聲明中沒有商譽。在合並報表層面,附屬公司不再是附屬公司,而成為擁有商譽的集團的資產。所謂商譽減值,就是說子公司可能會損失一大筆錢。在母公司收購的時候,預期的發展前景根本看不到。相反,年復一年的經營不如年復一年的經營好,當時的預期嚴重偏離,這意味著被購買的資產(子公司,包括商譽)貶值,而不是按照購買時的價格貶值,因此需要對資產(商譽)的減值進行說明。

Ⅳ 什麼是商譽減值,對公司和企業有什麼影響呢

商譽減值就是對公司和企業的商業名譽進行了一定的減分。這種減分會直接導致公司的業務和企業的形象。所以如果一個公司和企業想要走得長遠,一定要對自己的企業形象做好管理,不要做一些會使自己公司和企業的形象受傷害的事情。

Ⅵ 2019上市公司每年商譽減值止於什麼時候

2019上市公司每年商譽減值止於不發生商譽減值的時候。

Ⅶ 上市公司去年虧損8個億,今年商譽減值12億,公司股票會被st嗎

上市公司去年虧損8個億,今年商譽減值12億,連續虧損最少三年公司股票會被改成「st」標志的,

Ⅷ 上一輪大面積商譽減值發生在什麼時候

涉及到兩個概念:資產減值和商譽。
商譽之前已經談過了,本來是好東西,但是很多公司通過高價收購的溢價也並入商譽(多花了錢反而變成資產),商譽應該是逐年計提,而不是一次性,假如公司花20億收購,但是被收購的資產只值10億,公司會增加10億的商譽(注意,按理說這是虧損10億,然而賬目上並不是),10億商譽是一次性「虧損」的,常理上是一次性釋放風險,但是會計處理方法需要逐年計提,每年在商譽上虧損一點,這樣不會導致公司凈利潤大幅波動一次性出現虧損的情況。
盡可能遠離商譽虛假繁榮,如果知道商譽的組成部分就更好了,另一種情況是公司商譽通過一次性計提後,運營良好,但是會計上表現不出來,這就是低估的時候,可以投資。
上市公司可以操控財務數據,千萬不要懷疑,不排除兩種可能性。
公司利用熊市一次性計提損失,這樣來年的財務數據就好看多了,還有故意報虧的情況,引發內幕交易,管理層可以間接增持股票。
這在中國資本市場太常見了,從我們記賬的角度就可以看出,通過調整記賬時間,就可以控制每月甚至每個季度的盈虧,比如你購買洗衣機花2000元,按理說不能一次性支出2000元,容易形成當月盈虧不平衡嚴重赤字,另一種辦法(也是會計上的處理方法)是分攤到每月,比如洗衣機的壽命是3年,你可以把2000分成36次計提(支出記賬),那麼每月的支出就只有6元錢左右而已,這么做上盡可能公平衡量真實的資產,但問題是這種資產不屬於優良資產,本身不能創造價值。
因此,會計上處理賬目還是有漏洞的,你的分攤期限可以做文章,來調整利潤,商譽本身毫無價值,它未必是專利權等無形資產,你不是可口可樂,也不是諾基亞掌握的核心專利。
這里引起的另一個問題是資產減值,固定資產折舊,也有很大的調整空間,就像舉例的洗衣機一樣,通過調整計提周期實現利潤調控,價值投資的基礎是發現真實的財務數據。

Ⅸ 上市公司商譽減值,凈資產受影響嗎

上市公司商譽減值,凈資產受影響。

商譽作為上市公司的一項資產,具體表現為在並購中支付的對價超過被購買標的凈資產公允價值的部分。對商譽而言,往往面臨著可能發生減值的問題,經常需要對商譽價值進行再確認、再計量。在並購標的業績承諾不達標、特別是虧損的情形下,上市公司往往需要計提商譽減值准備,最終是直接影響上市公司當年實現的凈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