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上市公司被別人收構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被別人收構

發布時間: 2021-04-11 22:21:53

❶ 如何防止上市公司被收購

股份公司掌握51%的股份就絕對控股,不會被收購。 網路設雙重股票結構 防止公司被競爭對手收購 近日有關網路上市股票結構的資料曝光:為防止被收購,網路在納斯達克上市前不久就設立了一種雙重股票結構。 在這種結構下,包括管理層、董事、員工及早期投資者在內的部分股東所持每隻股票的投票權相當於它在納斯達克公開發售股票的10倍。在這種情況下,網路上市之前的股東現在擁有網路98.5%的投票權。而在網路公開上市時購買其股票的所有投資者,雖然持有網路13.4%已發行在外的股票,但卻只能擁有網路1.5%的投票權。也就是說,網路的公眾股東在公司決策方面實際上沒有發言權。業內專家認為,雙重股票結構對公司治理結構而言是一種最大的負面因素,投資者基本上喪失和放棄了對公司未來經營的發言權。 據悉,網路在招股說明書里說,這種雙重股票結構是其反收購條款的一部分,這些條款旨在防範其他公司通過股市獲得公司的控股權。 網路的擔心不是沒有理由。早在網路上市前,Google就一直希望收購網路來開展在華業務,而且Google原來就擁有網路2.6%的股份。然而網路對自己的期望很高,一心想要在納斯達克上市,斷然拒絕了Google的收購請求,Google也決然聘請李開復來華全面開展搜索業務,與網路一爭天下。在這種背景下,網路不得不防備上市之後被別人收購的命運。而且從目前股價來看,網路自上市之後股價一瀉千里,最高跌幅已超過50%。按照這種趨勢,如果網路不設置這種雙重股票結構,通過股市被別人控股不是沒有可能。 美國股市評論家認為,設立反收購條款對美國上市公司來說並不少見,但一般反收購多見於媒體公司和家族控股公司,初創科技企業很少採用這種做法。據了解,美國眾多股市評論家均不看好網路的這種行為。

❷ 我們公司被別的上市公司收購了,這對我們員工有影響嗎

可能會,但僅是可能,因為收購一般是為了整合產業鏈或者擴大規模,所以其變化較大

❸ 上市公司被別的公司收購了是利好嗎

要看收購的是什麼資產 如果收購的公司也可以完成上市 那就算是重大利好了 一定會漲

❹ 為什麼公司會被別人收購吞並

公司兼並是一家公司被另一家公司所接辦,而公司收購是指一家公司經由收購另一公司的股票或股份等方式,取得該另一公司的控制權或管理權。公司兼並可以通過買進資產、收買股權、法定兼並。收購合並是在原公司自願的前提下進行,且有法律保障公平。兩方公司都要簽署兼並或者收購協議的。

(4)上市公司被別人收構擴展閱讀:

1992年7月23日國務院發布的《全民所有制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及1989年體改委等單位聯合發布的《關於企業兼並的暫行辦法》等規范性法律文件,把企業兼並的原則作了規定:

1:要以經濟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為指導,使資產向合理流動。

2:應遵循自願、互利、有償原則。在競爭過程中實行優勝劣汰,不使用行政命令強制阻撓。

3:注重實效,優化產業、產品和企業組織結構為標准,提高企業整體實力和企業發展。

4:除國家另有規定,不受地區、所有制形式、行業和隸屬關系限制。

5:既促進規模經濟效益,又防止形成壟斷,有利於企業競爭。

6:妥善處理職工安置,維護社會穩定。

企業兼並協議可以參考以下格式:

××股份有限公司兼並××廠的協議

本協議在以下當事人之間簽署:

甲方:××股份有限公司

住址:________省________市________路________號

乙方:××廠

住址:________省________市________路________號

鑒於:

(1)甲方為經有關主管部門的批准以社會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乙方為________企業。雙方目前均合法存續。

(2)甲、乙雙方經友好協商,決定由甲方兼並乙方。

為了明確雙方權利、義務,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甲、乙雙方當事人本著平等、自願、公平的原則訂立本企業兼並協議,以資共同遵守。

❺ 一個上市公司被另外一個上市公司收購了,那被收購公司的股票怎麼處理啊/

你好,如果收購的目的是100%控股並私有化,那麼收購方要提出要約收購;如果僅是上市公司股份被部分收購,其他投資者依舊可以繼續持股。
風險揭示:本信息部分根據網路整理,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❻ 一個上市公司被另一個上市公司吞並,那我持有的被收購公司的股票怎麼算是不是記入買入公司股票 謝謝

一個上市公司被另一個上市公司吞並了後,你持有的股票在資產平定後會有個價格的,這些股票作為資產進入到新的股市裡,但要辦理相關手續的,切不可視之不理哦。

❼ 惡意收購上市公司有什麼法律後果

一、產權界定問題。由於我國特殊的經濟體制,導致我國公司產權主體的多樣化,有國家、集體、個人,還有外資主體。如果產權不明晰,則導致的法律後果是國有資產的流失,或企業和個人的利益得不到保護。在產權問題的處理上,協議雙方可規避法律的地方很多,使其他股東的利益受到侵害的選擇也很多,這樣的暗箱操作極易使某一方的非法所得增加而使其他產權人的利益受損。因產權界定而產生的訴訟,雙方的舉證往往有一定的難度,這是因為企業成立時間較長,而且在《公司法》出台之前企業的產權結構較為混亂。處理這類案件應從原始的投資狀況入手,先分清投資主體的多少,然後是投資份額的認定,還有後續部分的投資,最後是在經營過程中產生資產的認定,在認定中應嚴格區分債權和股權,如果在投入中約定了固定的收益不承擔風險的行為應視作債權而不應作為產權主體。

五、勞動關系問題。公司重組後的勞動關系問題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但也是最易成為不穩定因素的問題。依照法律規定,公司被收購後的勞動關系不應發生變更,已同職工訂立的勞動合同依然有效,但實際情況亦不完全都是這樣。由於原公司往往對公司職工享有的勞動權利不予重視,諸如拖欠的各類保險費用,或職工內部集資等,這些遺留問題轉到了收購者手中,最後又轉嫁到了勞動者身上,而且新的管理層一旦確立一般都會伴隨大量的裁員,這使勞資雙方的關系處於緊張狀態,最終是增加了收購成本。

而且處理不好將會釀成大的騷動,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這些都將會成為訴訟的隱患。企業職工因公司被兼並、收購而出現的失業或變相失業的情況可提起勞動仲裁,受理此類案件應以保護勞動者為主,能夠恢復勞動關系的應盡量予以恢復,不能恢復的則應講明道理,妥善安置。收購方如果在勞動關系問題上對被收購方有虛假承諾的行為,則可認定收購方的主觀惡意,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從而導致收購無效。

六、舉牌問題,即發出要約的時機問題。我國《證券法》規定收購方在持有一個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的百分之三十時必須向該上市公司所有股東發出收購要約,之前在持有該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時應當報告證券管理機構,並公告,以後持有股份每上升五個百分點都應進行公告。舉牌是收購發生的第一步,收購是否成功需要仔細研究市場情況,以確定在什麼時間和以什麼樣的價格容易達到目的。

七、信息披露問題。在上市公司收購的過程中,每一步都伴隨著必要的信息披露,因為收購面臨的是不特定的大多數,在股權的變遷中不能損害其他股東的利益,而且證券市場自身的性質決定了消息決定了價格的波動,無形中使股東的風險增大,同時也為大資金造市提供了方便,所以信息披露是相當重要的。信息披露中主要遇到的問題是內容的真實性和合法性,不應出現隱瞞真實情況,或提供虛假材料的現象,如有,則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八、惡意收購問題。惡意收購的目的不在於收購本身,而是通過收購手段牟取暴利,客觀上擾亂了證券交易市場。一般惡意收購所採用的方式主要是散布虛假消息,使股票價格異常波動,或使用多個帳戶購買某公司股票,等到披露信息時再進行虛假的買賣行為,實際上此時它已經完全控制了該公司股票;或打著收購的幌子,目的是使股價上漲而使自己手中所持有的低價股票在高位拋出,牟取暴利,等等。

惡意收購上市公司有什麼法律後果?惡意收購別人公司可能是為了出一口氣,但最終要承擔的法律後果卻是非常嚴重,提醒每一個決策者在做收購決定時要能夠遵循相關規則。

❽ 全金融牌照意義上市公司被別人收構,牌照還能繼續有效嗎

你好,全金融牌照的集團,全中國也沒幾家,尤其是其中的信託、保險拍照更是稀缺。被別人收購後,牌照繼續有效。

❾ 如果我股票的發行公司被人收購了,那我的股票怎麼辦

收購後會怎麼樣,那要看收購的公司是什麼情況:
如果收購方不是上市公司,那麼這家公司就可以通過這次收購上市了,這種一般就叫借殼上市,股票除了可能會換個名字,基本不要做什麼。
如果收購方也是上市公司,而且也是同行業的,收購後兩家公司就會合成一家,股票或者按比例換成合並後公司的股票,或者會給一個現金選擇權。
借殼上市是指一家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通過把資產注入一家市值較低的已上市公司(殼,Shell),得到該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權,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資產得以上市。通常該殼公司會被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