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我看上市公司的非經常性損益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我看上市公司的非經常性損益

發布時間: 2021-04-10 21:53:08

⑴ 如何辯證看待上市公司「非經常性損益」

如何辯證看待上市公司「非經常性損益」
首先,應分析「非經常性損益」產生背景,是由於內因引起,還是外因導致。無風不起浪,能列入上市公司「非經常性損益」科目,進行會計處理,一定有其列示的原因。但投資者看到的只是產生「非經常性損益」的結果,而不能透過數據看本源。投資者在閱讀年報過程中,應當善於透過「非經常性損益」背後的數據,看其發生的原因。
其次,判斷「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經營的影響程度。從一定程度上講,「非經常性損益」是上市公司經營利潤的「蓄水池」。上市公司的主業不突出,經營利潤低,而突然產生巨額凈利潤,很大程度上是「非經常性損益」導致。同樣,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突出,經營利潤得到了爆發性的增長,凈利潤卻出現了巨虧,歸根結底是「非經常性損益」造成的。
第三,投資者既要從「非經常性損益」中規避投資風險,又要從「非經常性損益」中尋求投資亮點。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非經常性損益」的科目列示也一樣。如果通過閱讀上市公司近幾年年報,發現一家上市公司「非經常性損益」年年「挑重擔」、「扛大旗」,即便是每年實現了巨額利潤,也是令投資者對其持續經營能力產生一定擔憂的。同樣,當一家上市公司只是為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而出現的「非經常性損益」,還是應該引起投資者關注的。因為,「非經常性損益」的發生,一定程度上說明該公司已經著手進行經營風險的釋放,並著力排除非經營性因素對上市公司持續經營和健康發展的干擾。

⑵ 同花順中怎麼查公司的非經常性損益

請到「巨潮網」下載公司年報仔細查詢。
即使同花順軟體 F10中的「 財務分析」有所記載,但不會很精確,也不會列出「非經常性損益」的明細。

⑶ 上市條件里提到的非經常性損益指的是什麼

非經常性損益這一概念是證監會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當時將其定義為:公司正常經營損益之外的一次性或偶發性損益。《問答第1號》則指出:非經常性損益是公司發生的與經營業務無直接關系的收支;以及雖與經營業務相關,但由於其性質、金額或發生頻率等方面的原因,影響了真實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項收支。
新概念放大了非經常性損益的外延:即使不是公司「一次性或偶發性」的收支,但只要被中國證監會認定「影響了真實公允地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均可歸為非經常性損益。相應地,新標准中增加了不少新項目,如短期投資損益、資產置換損益等。相信通過新標準的具體落實,上市公司盈餘管理的現象將進一步得到遏制。但《問答第1號》中並未給出一個界定是否「影響了真實公允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標准,對於哪些該算非經常性損益項目,難以進行窮舉,只能依據會計准則進行實質性判斷。在中國證監會將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盈利作為發行新股、再融資及ST公司摘帽的考核標准後,非經常性損益的界定問題已成為制約相關會計監管的瓶頸。
非經常性損益的界定規定
公司在界定非經常性損益時,應遵循如下規定:
規定1.
非經常性損益是指公司發生的與生產經營無直接關系,以及雖與生產
經營相關,但由於其性質、金額或發生頻率,影響了真實、公允地評價公司當期經營成果和獲利能力的各項收入、支出。
規定2.
非經常性損益應包括以下項目:
(一)處置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其他長期資產產生的損益;
(二)越權審批或無正式批准文件的稅收返還、減免;
(三)各種形式的政府補貼;
(四)計入當期損益的對非金融企業收取的資金佔用費;
(五)短期投資損益,但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設立的有經營資格的金融機構獲得的短期投資損益除外;
(六)委託投資損益;
(七)扣除公司日常根據企業會計制度規定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後的其他各項營業外收入、支出;
(八)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災害而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准備;
(九)以前年度已經計提各項減值准備的轉回;
(十)債務重組損益;
(十一)資產置換損益;
(十二)交易價格顯失公允的交易產生的超過公允價值部分的損益;
(十三)比較財務報表中會計政策變更對以前期間凈利潤的追溯調整數;
(十四)中國證監會認定的符合定義規定的其他非經常性損益項目。
規定3.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告
(〔2008〕43號)
為保證上市公司、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公司和其他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的財務信息披露質量,我會對《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規范問答第1號--非經常性損益》(2007修訂)進行了修訂,並改稱「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釋性公告」,現予公告。上市公司自2008年12月1日起執行,在編制2008年度財務報告時應按照本公告要求披露非經常性損益。擬上市公司自公告之日起執行。
這次公告把之前的14條非經常性損益擴大到21條,具體內容如下:
(一)非流動性資產處置損益,包括已計提資產減值准備的沖銷部分;
(二)越權審批,或無正式批准文件,或偶發性的稅收返還、減免;
(三)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但與公司正常經營業務密切相關,符合國家政策規定、按照一定標準定額或定量持續享受的政府補助除外;
(四)計入當期損益的對非金融企業收取的資金佔用費;
(五)企業取得子公司、聯營企業及合營企業的投資成本小於取得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產生的收益;
(六)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益;
(七)委託他人投資或管理資產的損益;
(八)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災害而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准備;
(九)債務重組損益;
(十)企業重組費用,如安置職工的支出、整合費用等;
(十一)交易價格顯失公允的交易產生的超過公允價值部分的損益;
(十二)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產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並日的當期凈損益;
(十三)與公司正常經營業務無關的或有事項產生的損益;
(十四)除同公司正常經營業務相關的有效套期保值業務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以及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取得的投資收益;
(十五)單獨進行減值測試的應收款項減值准備轉回;
(十六)對外委託貸款取得的損益;
(十七)採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損益;
(十八)根據稅收、會計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對當期損益進行一次性調整對當期損益的影響;
(十九)受託經營取得的託管費收入;
(二十)除上述各項之外的其他營業外收入和支出;
(二十一)其他符合非經常性損益定義的損益項目。
非經常性損益的理解要點
在理解非經常性損益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利得和損失
1.非經常性損益即國際會計准則中所提到的利得和損失
公司如果發生非經常性收益,則會導致公司經常性活動產生的凈利潤要低於利潤表中所反映的當期凈利潤,從而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盈利指標就會小於按照當期凈利潤計算所得出的結果;如果發生非經常性損失,則會導致公司經常性活動產生的凈利潤要高於利潤表中所反映的當期凈利潤,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盈利指標就會高於按照當期凈利潤計算所得出的結果。

⑷ 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屬於非經常性損益嗎

關聯交易和非經常性損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關聯交易是法律范疇的事兒,而非經常性損益是會計范疇的事兒,完全不能混淆啊。

關聯交易(Connected transaction)就是公司於關聯方之間發生的交易。比如公司向股東租了廠房,或者公司向股東采購貨物之類的都算關聯交易。(但是不一定就產生非經常性損益)

非經常性損益是指公司發生的與生產經營無直接聯系,以及雖與生產經營相關,但由於其性質、金額或發生頻率,影響了真實、公允地評價公司當期經營成果和獲利能力的各項收入、支出。簡單地講,比如公司獲得了政府給的一次性補貼,或者突然撿到皮夾子之類的,並不是由於正常經營而獲得的收益。

那什麼時候關聯交易和非經常性損益有關呢?我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比如股東以極低的價格賣給公司一批黃金,公司轉手倒賣賺了1個億。那麼這個交易既是關聯交易,同時又獲得了一大筆非經常性損益(1個億)。

⑸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裡面的「非經常性損益」是什麼意思包括哪些

非經常性損益應包括以下項目:
(一)處置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其他長期資產產生的損益;
(二)越權審批或無正式批准文件的稅收返還、減免;
(三)各種形式的政府補貼;
(四)計入當期損益的對非金融企業收取的資金佔用費;
(五)短期投資損益,但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設立的有經營資格的金融機構獲得的短期投資損益除外;
(六)委託投資損益;
(七)扣除公司日常根據企業會計制度規定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後的其他各項營業外收入、支出;
(八)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災害而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准備;
(九)以前年度已經計提各項減值准備的轉回;
(十)債務重組損益;
(十一)資產置換損益;
(十二)交易價格顯失公允的交易產生的超過公允價值部分的損益;
(十三)比較財務報表中會計政策變更對以前期間凈利潤的追溯調整數;
(十四)中國證監會認定的符合定義規定的其他非經常性損益項目。

⑹ 公司財務分析:如何正確理解非經常性損益

首先,應分析「非經常性損益」產生背景,是由於內因引起,還是外因導致。無風不起浪,能列入上市公司「非經常性損益」科目,進行會計處理,一定有其列示的原因。但投資者看到的只是產生「非經常性損益」的結果,而不能透過數據看本源。投資者在閱讀年報過程中,應當善於透過「非經常性損益」背後的數據,看其發生的原因。
其次,判斷「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經營的影響程度。從一定程度上講,「非經常性損益」是上市公司經營利潤的「蓄水池」。上市公司的主業不突出,經營利潤低,而突然產生巨額凈利潤,很大程度上是「非經常性損益」導致。同樣,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突出,經營利潤得到了爆發性的增長,凈利潤卻出現了巨虧,歸根結底是「非經常性損益」造成的。
第三,投資者既要從「非經常性損益」中規避投資風險,又要從「非經常性損益」中尋求投資亮點。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非經常性損益」的科目列示也一樣。如果通過閱讀上市公司近幾年年報,發現一家上市公司「非經常性損益」年年「挑重擔」、「扛大旗」,即便是每年實現了巨額利潤,也是令投資者對其持續經營能力產生一定擔憂的。同樣,當一家上市公司只是為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而出現的「非經常性損益」,還是應該引起投資者關注的。因為,「非經常性損益」的發生,一定程度上說明該公司已經著手進行經營風險的釋放,並著力排除非經營性因素對上市公司持續經營和健康發展的干擾。

⑺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是不是是不是就是指稅後凈營業利潤

稅後凈利潤是包含了非經常性損益的。這么說吧,稅後凈利潤先扣掉非經常性損益,再扣掉少數股東損益後,才是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後的凈利潤。

⑻ 非經常性損益的披露

將《企業會計制度》要求披露的利潤表補充資料和《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9號-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要求提供的利潤表附表合二為一,統一以利潤表附表的方式披露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以及非經常性損益的相關內容。具體組成內容包括:
⑴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指標;
⑵非經常性損益。 ⑴公司確定非經常性損益的具體標准,以及非經常性損益包括的具體項目;
⑵非經常性損益對利潤總額的影響;
⑶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凈利潤的影響。 上市公司08年年報要披露非經常性損益
證監會2008.11.16 發布公告,對《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規范問答第1號——非經常性損益》(2007修訂)進行了修訂,並改稱「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釋性公告」,要求上市公司編制2008年度財務報告時要對非經常性損益進行披露。
根據公告,公司在編報招股說明書、定期報告或發行證券的申報材料時,應對照非經常性損益的定義,綜合考慮相關損益同公司正常經營業務的關聯程度以及可持續性,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做出合理判斷,並做出充分披露;除應披露非經常性損益項目和金額外,還應當對重大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的內容增加必要的附註說明;對「其他符合非經常性損益定義的損益項目」以及根據自身正常經營業務的性質和特點將本規定列舉的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界定為經常性損益的項目,應當在附註中單獨做出說明。
非經常性損益是指與公司正常經營業務無直接關系,以及雖與正常經營業務相關,但由於其性質特殊和偶發性,影響報表使用人對公司經營業績和盈利能力做出正常判斷的各項交易和事項產生的損益。
「非經常性損益」還原公允價值本質
想做大資本市場,絕不能重復美國片面追求市值上的證券化率的錯誤。對公允價值的反思,最直截了當的辦法,就是還原其「非經常性損益」之本質。引導上市公司更好地通過集中精力發展主業,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正是「非經常性損益」還原公允價值本質的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對公允價值的反思,最直截了當的辦法,就是還原其「非經常性損益」之本質。中國證監會將投資收益之類的公允價值重新界定為非經常性損益,正是如此。 美國當初首先引入公允價值,標榜的是公平價值,實際上更為注重的其實是泡沫價值,尤其是在金融衍生產品的杠桿作用被過度開發、過度利用、過度發展的情況下。顯然沒有想到過一旦遇上不活躍的市場又將如何,而偏偏就讓它遇上了被格林斯潘稱之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恰是公允價值計量方法反而使危機更快地暴露出來,讓投資者看到了高杠桿率的迷人泡沫破滅之後尷尬不已的真實情況。
美國的銀行家認為按市值計價會計准則是導致當前金融危機的原因之一,所以,在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財務會計公告第157號《公允價值計量》和第159號《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公允價值選擇》還未滿一年時,就以救市的名義作了一項頗具爭議的修改:企業在為資產確定其公允價值時,如果該類資產缺乏活躍的公開市場交易,則可以通過內部定價,包括合理的主觀判斷來確定其公允價值。正如美國消費者聯盟的負責人所指出:允許企業欺騙投資者又欺騙自己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它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對於更多地採用虛擬價值而幾乎不涉及成本價格的交易性金融資產來說,一年多來股票賬面市值的「大忽悠」,不免令相當一些上市公司淪為公允價值的重災區。根據銀監會對2007年上市銀行年報的統計分析,2007年採用公允價值計量的負債僅占負債總額的0.53%,明顯小於採用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的規模。這種不對稱的方式容易增加資產負債表的波動性,中國平安可以說是最為典型的例證。2007年利潤大增107.9%的中國平安,2008年三季度僅僅因為計提投資富通的157億元壞賬准備,就產生了高達78億元的巨虧。
重新將「與公司正常業務無直接關系」以及「雖與正常經營業務相關但性質特殊和偶發性」兩大類型的公允價值定義為「非經常性損益」,不僅有助於在會計實務處理上澄清誤以為「公允性」可以取代「真實性」的錯誤認識,更好地堅持「真實性」、「可持續性」和「可比性」等基本會計原則,更重要的意義還在於真實還原了公允價值的本質。 公允價值還原於非經常性損益的新規,也有可能影響到一些准備再融資的上市公司。對那些准備再融資的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否真正具有可持續性,將是一個不小的考驗。不過,這對於糾正目前一些上市公司「重融資、輕回報」的偏向則不無益處。
想做大資本市場,絕不能重復美國擴張金融泡沫片面追求市值上的證券化率的錯誤。在筆者看來,引導上市公司更好地通過集中精力發展主業,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正是「非經常性損益」還原公允價值本質的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⑼ 股市裡的上市公司報表裡非經常性損益凈利潤是正數好還是負數好尤其在總利潤為負數的情況下多謝賜

收益當然是正數好啦,不管是經常性的還是非經常性的,至少能代表企業在某方面盈利了。

不過就算是負數也要看非經常性收益的內容是什麼了。比如大規模的處置固定資產什麼的。這個就要結合企業的經營情況了。

⑽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是什麼意思

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愛股說稱為經常性凈利潤,或凈利潤_扣除非經常性損益,是指公司經營業務產生的凈利潤,不包括公司的非經常性損益,是公司可持續的凈利潤。

2、 凈利潤是一家企業在某一個經營時間段內的經營成果的體現。是企業取得的營業收入、其他收入扣除了營業成本、經營費用和其他的稅費後的歸屬於股東可以分配的經營成果。

3、 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是上市公司合並報表的凈利潤扣除少數股東損益後,實際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這部分利潤。由於上市公司通過投資的方式,控股但非全資持有的企業,其生成的利潤或者虧損,根據股權比例,將不屬於上市公司的這部分凈利潤或凈虧損列於少數股東損益。

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包括了非經常性損益帶給企業的收益或虧損。

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 是上市公司合並報表的凈利潤扣除了少數股東損益以及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這是一個參考指標,用來判斷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經營業務帶給上市公司股東的收益。

我們在作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時,所說的歸屬股東的凈利潤或歸屬股東的扣非凈利潤就是指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

(10)我看上市公司的非經常性損益擴展閱讀:

非經常性損益是指公司發生的與經營業務無直接關系,以及雖與經營業務相關,但由於其性質、金額或發生頻率,影響了真實、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項收入、支出。

證監會在《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規范問答第1號---非經營性損益》中特別指出,注冊會計師應單獨對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予以充分關注,對公司在財務報告附註中所披露的非經營性損益的真實性、准確性與完整性進行核實。

非經常性損益應包括以下項目:

(一)非流動性資產處置損益,包括已計提資產減值准備的沖銷部分;

(二)越權審批,或無正式批准文件,或偶發性的稅收返還、減免;

(三)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但與公司正常經營業務密切相關,符合國家政策規定、按照一定標準定額或定量持續享受的政府補助除外;

(四)計入當期損益的對非金融企業收取的資金佔用費;

(五)企業取得子公司、聯營企業及合營企業的投資成本小於取得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產生的收益;

(六)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益;

(七)委託他人投資或管理資產的損益;

(八)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災害而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准備;

(九)債務重組損益;

(十)企業重組費用,如安置職工的支出、整合費用等;

(十一)交易價格顯失公允的交易產生的超過公允價值部分的損益;

(十二)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產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並日的當期凈損益;

(十三)與公司正常經營業務無關的或有事項產生的損益;

(十四)除同公司正常經營業務相關的有效套期保值業務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以及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取得的投資收益;

(十五)單獨進行減值測試的應收款項減值准備轉回;

(十六)對外委託貸款取得的損益;

(十七)採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後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損益;

(十八)根據稅收、會計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對當期損益進行一次性調整對當期損益的影響;

(十九)受託經營取得的託管費收入;

(二十)除上述各項之外的其他營業外收入和支出;

(二十一)其他符合非經常性損益定義的損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