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制葯機械上市公司名單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制葯機械上市公司名單

發布時間: 2021-04-10 15:22:52

❶ 全國有哪幾家生產制葯機械企業大公司

5萬種產品和服務分類的5萬家中國主要供應商信息。www.kompass.com

❷ 中國有名的制葯機械設備生產企業有哪些

南京菲特、杭州博士、北京國葯龍立、長沙楚天、湖南千山、山東新華等

❸ 有知道國內的制葯機械設備生產企業比較不錯的,推薦下。

國內的話,上海新威聖還可以。

❹ 深交所 中小板上市公司名單

截至2019年10月11日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共有940家,分別為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鴻達興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偉星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華邦生命健康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德豪潤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具體的940家中小板上市公司名單可通過如下方式進行查詢獲得:

1、網路搜索深交所,找到其官方網站以後點擊打開該網站。

❺ 那家上市公司5億元並購兩家相關醫療器械公司

請在此輸入您的回答,每一次專業解
5億美元還是 人民幣 不清楚。
匯總了2013-2014,國內53起醫療器械並購案。
收購方
被投方
領域
備注
新華醫療
威士達醫療
臨床檢測
2013年12月全資子公司華佗國際發展擬3.843億元收購威士達醫療有限公司60%的股權。
新華醫療
遠躍制機
制葯設備
2013年6月,3.53億收購上海遠躍制葯機械90%股權
東富龍
建中醫療
滅菌包裝及其材料
2013年11月,4000萬元參與上海建中醫療器械包裝股份有限公司定向增發並收購部分股權,持股比例不低於20%
東富龍
上海典範
生物醫用材料
2013年11月,出資不超過3500萬,收購上海典範醫療科技部分股份並增資,持股不低於51%的股權
凱利泰
易生科技
心血管支架
2013年7月,1.397億收購易生科技(北京)29.73%股權,並計劃在2014 年逐步收購剩餘股權, 直至持有100%股權
艾迪爾
骨科
2013年11月,通過增發和現金方式收購艾迪爾醫療器械有限公司80%股權,收購對價為5.28億元
蒙發利
OGAWA
按摩產品
2013年11月,2.7億收購馬來西亞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OGAWA
科新生物
中山瑞福
采血針
寶萊特
多泰醫用
透析機
寶萊特
恆信生物
血液透析濃縮液、 血液透析乾粉
2013年6月,以超募資金1456萬元收購遼寧恆信生物100%股權並增資1200萬元,合計2656 萬元.
樂普醫療
新帥克
氯吡格雷等
2013年6月,3.9億人民幣收購河南新帥克60%股權
人福醫葯
北京醫療
診斷試劑
尚榮醫療
普爾德醫療
衛生材料
2013年8月合計9000萬。5000萬元用於對普爾德醫療增資,取得其30.56%的股權;4000萬元 用於收購普爾德控股持有的普爾德醫療24.44%的股權.
華潤萬東
上海華潤醫器
影像
史賽克
創生控股
骨科
2013年1月,史賽克收購59億港幣創生100%股權成為本年度最大的並購活動。
創生控股
創億醫
手術器
和佳股份
四川思訊
醫療信息化
2013年5月,子公司收購四川思訊的9項軟體著作權資產,涵蓋醫院管理信息系統(HIS)、臨床 管理信息系統(CIS)及區域醫療衛生服務系統(GMIS)
嘉事堂
廣州吉健
器械經銷
--
佰金醫療
醫療設備
戴維醫療
甬星醫療
輸液泵
2013年11月,擬440萬元人民幣收購寧波甬星醫療儀器100%股權,並500萬元增資。交易完成後,甬星醫療注冊資本為800萬元,公司持有甬星醫療100%的股權。
中元華電
廣州埃克森
診斷試劑
2014年1月,中元華電572萬元收購大千生物40%股權,成第一大股東
2014年8月6日,公司現金方式分三期、有條件地對埃克森增資人民幣2853萬元,成為控股股東,持有埃克森51%的股權。
西隴化工
新大陸
腫瘤診斷試劑
2014年1月,擬9225萬元收購的福建新大陸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75%股權。批文40 多個,其中腫瘤標志物的3個
永和陽光
診斷試劑
2014年9月,公司出資額佔比95.14%的嘉興清石西隴股權投資基金擬向永和陽光(湖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增資6046.5萬元,增資後將持有永和陽光53.18%的股權。
亞寶葯業
泰億格電子
助聽
2014年1月,全資子公司北京亞寶投資擬出資3500萬受讓自然人黃昭鳴持有的泰億格電子8.64%的股權,1500萬元增資3.16%的股權,完成後,共持有10.52%的股權。
三諾生物
華廣生技
診斷試劑
2014年2月,三諾生物2.64持有不超過20%的華廣生技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
復星平耀
CML
遠程醫療
2014年2月,復星醫葯全資子公司復星實業( 香港):參與美中互利私有化及受讓CML30%股權,拓展醫療服務與醫療器械業務。
千山葯機
宏灝基因
基因晶元
2014年3月13日,收購湖南宏灝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部分股權並對其增資。本次投資擬以3818萬元。
冠昊生物
優得清
人工角膜研發
2014年3月,擬分階段向優得清投資共人民幣4,000 萬元,投資完成後冠昊生物占注冊資本33.3%。
海南海葯
美國仿生眼公司
生物材料
2014年3月,控股子公司上海力聲特醫學科技有限公司以不超過300萬美元參股美國仿生眼公司並取得其16%股權。
魚躍科技
華潤萬東
影像設備、手術器械、衛生材料等
2014年4月,收購華潤萬東51%股權和上海醫療器械集團100%股權。
新華醫療
英德公司
生物制葯裝備
2014年4月,擬3.7億收購英德公司85%股權
寶萊特
博奧天盛
血液透析
2014年6月,以自有資金1,800萬元對天津市博奧天盛塑材有限公司進行增資,占標的公司70%的股權,
北大醫葯
一體醫療
腫瘤消融
2014年6月18日,,擬14.02億元購買深圳一體醫療100%股權,全部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
翰宇葯業
成紀生物
注射器
2014年8月20日,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甘肅成紀生物葯業有限公司100%股權,13億。
普華和順
天新福
硬腦膜
2014年8月普華和順集團(01358),8億人民幣收購北京天新福醫療公司全部股權。神經外科手術的再生醫用生物材料人工硬腦膜,行業的先驅和領導者
樂普醫療
雅聯百得
診斷試劑
2014年8月,擬使用自籌資金15,381.82萬元投資北京雅聯百得科貿有限公42.11%的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
1.25億投資北京海合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71.39%的股權。
3642萬投資北京金衛捷科技發展(家庭醫療健康綜合服務平台),51%股權。
1400萬與由擬成立公司的核心管理和技術團隊共同投資組建的寧波美聯通投資管理中心, 持股70%;
梁滿初
京柏醫療
監護儀
2014年8月,天目葯業以729萬元的價格將所持深圳京柏醫療設備有限公司60%股權轉讓給該公司股東梁滿初。
北陸葯業
世和基因
基因測序
2014年8月,擬向南京世和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增資3,000 萬元,增資後參股20%的股權
楚天科技
新華通
制葯用水設備
2014年8月,擬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新華通100%股權
長春高新
愛德萬思
可降解金屬冠脈支架和骨科植入物
2014年8月,3,344.07萬分布增資愛德萬思44.5%
尚榮醫療
錦洲醫械
骨科 骨接合植入物
2014年9月,擬用現金10140萬元收購張家港市錦洲醫械製造有限公司66.21%股權
華平股份
北京康瑞德
醫療質量檢測及數字信息系統
2014年9月,2000萬增資北京康瑞德獲得40%股權
利德曼
德賽診斷
診斷試劑
2014年9月,利德曼1.8億與3家共同投資方購買德賽診斷系統(上海)有限公司及其持有的德賽產品部分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後,利德曼將持有德賽系統、德賽產品各25%、31%的股權。
維梧;凱雷基金
海爾特種電器
醫療設備
2014年9月,凱雷投資集團以4.05億元獲青島海爾特種電器有限公司30%股權,維梧資本將持有特種電器8%,海爾創投將持有40%的股權。
嘉事堂
馨順和
器械經銷
2014年9月,擬以2.5億元收購四川馨順和貿易有限公司等23家公司部分股權,收購完成後,佔51%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藍帆醫療
利明醫療
血液透析
2014年10月,全資子公司藍帆(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公司關聯方福州東澤醫療器械以864.5萬元和435.5萬元分別收購利明醫療66.5%和33.5%的的股權。

答都將打造您的權威形象

❻ 江蘇有哪些有名的制葯設備公司

江蘇永和制葯機械有限公司、江蘇賽德力制葯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張家港市恆瑞制葯機械有限公司、江蘇瑰寶集團、江蘇江鶴制葯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江陰市昌盛葯化機械有限公司、 泰州市長江制葯機械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

❼ 各行業上市公司股票龍頭企業一覽表

以下是目前國內各行業的龍頭,供大家參考。

1、食品飲料

貴州茅台(白酒)、伊利股份(牛奶)、雙匯發展(豬肉)、海天味業(醬油)、安琪酵母(酵母)、金禾實業(甜味劑)。

2、家用電器

美的集團(全線產品)、青島海爾(全線產品)、格力(空調)、老闆電器(抽油煙機)、飛科電器(剃須刀)

3、傢具製造

索菲亞(定製傢具)

4、超市零售

永輝超市(超市)


12、鋼鐵煤炭

寶鋼股份(普鋼)、方大特鋼(特鋼)、中國神華(煤炭+電力+運輸)

13、基建、房地產、建材、園林環保

萬科(房地產)、華夏幸福(園區)、中國建築(基建)、海螺水泥(水泥)、東方雨虹(防水)、偉星新材(管材)、東方園林(園林生態)、金螳螂(幕牆)

14、服裝

偉星股份(服裝輔料:紐扣與拉鏈)、歌力思(女裝品牌)、海瀾之家(男裝品牌)

15、電子信息、晶元

京東方(顯示面板)、信維通信(手機天線)、歌爾股份(聲學器件)、立訊精密(連接器)、長信科技(顯示觸控)、三安光電(LED晶元)、木林森(LED封裝)、拓邦股份(智能控制器件)、紫光國芯(晶元)

16、化工與原材料

萬華化學(化工)、中國巨石(玻璃纖維)、康得新(碳纖維)、浙江龍盛(染料)、龍蟒佰利(鈦白粉)

17、養殖

溫氏股份(生豬養殖)

18、機械加工

大族激光(激光加工工具)、先導智能(鋰電池加工工具)

19、傳媒

藍色游標(整合營銷)、分眾傳媒(電梯廣告)

20、鋰電池

天齊鋰業(鋰礦)、贛鋒鋰業(鋰化合物加工)、國軒高科(鋰電池製造)

21、高鐵、航空運輸

中國中車(軌道車輛)、中國國航(航空公司)

22、環保

三聚環保(凈化劑)、碧水源(污水處理)

23、旅遊

中國國旅(旅行社)、宋城演藝(主題公園)

24、人工智慧

科大訊飛(語音識別)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研究結果,不作為投資建議!

❽ 有知道中國所有做醫葯的公司的企業名錄嗎

我的畢業論文
從世界范圍看中葯產業的發展
中醫葯是我國豐富的民族遺產中最燦爛的部分之一。因為其不僅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更重要的是,如果對其進行合理的挖掘整理,用現代文明的科技、文化成果促其發展,那麼古老的中醫葯必將成為「先進醫學」的一部分,在新的時代里,繼續為人類的健康事業,人類種群的欣欣向榮做出重要的貢獻。
一、現代醫學的弱點與中葯產業的意義
(一)現代醫學的弱點
現代醫學是由現代西方醫學占統治地位的醫學。西醫起源於兩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希臘,從時間上看與中醫相近。但是,西醫在其誕生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由於種種原因,水平一直停滯不前,直到近代科學的出現。在最近三百年間,隨著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學科的誕生與井噴式發展,西方醫學也得到了質的飛躍,與古代西醫幾乎失去了所有的聯系。古代西醫已成為了僅具有歷史意義的「逝去的名詞」。
現代西醫無疑是成功的。它為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立下了汗馬功勞。三百年間,人類平均壽命在西醫的幫助下增長了近一倍,其中中國人口期望壽命由1949年的35歲增長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時的71.4歲。○1許多疑難病症在今天變得容易治癒,如肺炎等。因此,現代西醫隨著西方文明的擴散也一並擴散到世界的各個角落。2002年,世界醫葯產業總值為4000億美元,其中植物葯為450億美元(中葯260億美元),其餘基本為西葯產值○2醫葯產業的數據最直觀地反映了西醫在現代醫學中的地位。這種地位是對其作用的肯定。
然而,從上世紀初開始,西方醫學的弊端逐漸顯現。
首先,雖然新技術、新葯物、新療法數量仍然與日俱增,但現代西醫從某種角度講,已成為最落後的一門現代科學。在系統論得到廣泛應用,促進各門科學發展的今天,西醫的指導思想仍然是十八世紀的機械論。在此指導下,西醫將人體分解為若幹部分與組織,分門別類地加以研究,針對其各自具有的不同病症研製葯劑與醫療手段;卻無法有效地將人體當作一個系統,分析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研究系統(人體)、要素(人體子系統)、環境三者的相互關系和變動規律性,並優化系統的整體功能。因此,在很多情況下,西醫才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情況。這是西醫弊端的根本原因。
其次,由於缺乏系統論的支持,西醫無法將人體作為一個整體定量研究,因此許多西葯具有無法預測或無法抗拒的副作用。在很多情況下,對某一系統的病症具有療效的葯品卻對另一系統具有破壞性作用。因此,在西方葯品認證體系中,代價高昂的大規模臨床葯性試驗成為每一種葯品獲得上市許可的必經之路。但這種為期數年的檢測,在受檢人種及基因的廣泛性上均有局限。
再次,西醫的一統天下令包括中醫在內的其他醫學日益邊緣化,許多有益的治療方法在不知不覺中即告失傳。在使人類失去了相當的醫學財富的同時,也放大了西醫自身的缺陷。當然這是全球化,現代化的綜合後果,西醫是其直接原因。
最後,隨著後工業、後現代主義、自然主義思潮的興起,人們對自然植物葯的興趣大增,也從主觀上使得西葯在副作用等方面的問題被放大。
因此,包括中醫在內的諸多替代療法、邊緣醫學得到了難得的振興自我的機會。
(二)中醫葯的優勢
相對於西醫與其他邊緣醫學,中醫葯具有以下幾大優勢:
首先,傳統中醫理論與系統論有相近之處,這是中醫葯最根本,最長久的優勢。中醫認為人體是一有機整體,相信有一種規律—— 天人合一 ——支配著人體的發展。人體各器官遵循這一規律在生理上相互聯系,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因此,中醫的任務是通過望、聞、問、切,全面系統地了解病情,「辨證施治」;從而努力使人體做到天人合一,使各系統不越雷池一步,平衡氣血。比利時學者普利高津曾說:「中醫傳統的學術思想是著重研究整體和自發性,協調與協同,現代科學的發展更符合中醫的哲學思想。」○3
其次,中醫數千年來的臨床經驗無論從時間跨度之長,還是從檢驗人群之廣上講,都是無與倫比的。雖然目前中醫的學術思想尚無法得到現代科學的有效論證——這是中醫復興最大的障礙——但數千年來,中葯的有效性與健康性,已被並且正在被數以億萬計的病患無數次地證明著。中醫葯的臨床經驗與葯性檢驗是僅有二、三百年歷史的現代西醫,覆蓋人群相對較少的其他邊緣醫學所無法比擬的。這是當代尚無法被完全肯定的中醫能夠被人們接受的最大的理由。
再次,中醫在許多特殊的,西醫目前無所作為的領域擁有不可否認的功效。這是中醫葯當前最直接的優勢。在癌症治療、病毒性瘟疫防治、調養內臟機能等方面,中醫的有效性是有目共睹的。最近的例子就是中醫在「非典」中的表現。廣州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收治的36名非典患者,全部治癒出院,無後遺症。WHO專家馬奎爾博士對此的評價是「非常神奇」。○4到五月上旬,中國政府明確提出「中醫是抗擊非典型性肺炎的一支重要力量」,鼓勵中醫更多地介入非典治療一線。○5
最後,隨著中國政治、經濟的崛起,國際影響的與日俱增,中國的傳統文化正在被重新認識與重視。中醫是保留至今的,為數不多的,以中國傳統思想為指導的「實踐科學」之一。人們在欣賞中國傳統哲學、藝術、建築的同時,必然會對仍然在發揮巨大功效的中醫葯發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擴大其市場。這時正在發生著的事實。
由於以上的原因,中葯產業成為了一個相對於世界醫葯產業而言,目前規模雖並不大,但增長迅速,特別是在中長期將大有作為,並將對國計民生做出巨大貢獻的產業。
二、中葯定義初探
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中葯」的定義較為模糊。依據不同定義做出的關於中葯產業的報告,無論從產業規模還是發展前景上說,差異都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因此有必要在此辨析一下中葯的定義,分而述之。
「中葯」一詞的出現是在近代。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包括西方醫葯學在內的近代實驗科學大量湧入中國,國人接觸到一類新的醫葯形式,在中國開始出現兩種有著較大差異的醫葯學系統並存的局面。由於我國自有的葯物的應用是以中國傳統醫葯學理論為基礎,所以人們把它稱為「中葯」。於是,一種被人們普遍接受的中葯定義產生了:凡主產於中國,在中醫葯學基本理論指導下,長期為中醫所慣用的原生葯物叫中葯。(定義一)
這個定義中的中葯能反映我國自然資源及歷史、文化等方面的若干特點,內涵比較豐富,但明顯縮小了中葯概念的外延,只能包含部分中國的傳統葯物,使許多現在公認,古已有之的外來「中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此,這是一個有缺陷的定義。
基於此,有人從中葯葯性角度著手分析,認為在東西方醫葯科學技術還存在著較大差異的今天,中葯的概念應該描述為「在中醫葯學基礎理論指導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葯物」。(定義二)只要能從療效直接總結歸納出葯物本身的獨特性能(中葯葯性),功效用中醫葯學的術語和指標表述,使用時能根據理、法、方、葯的思維順序辨證配伍用葯,則該葯物即已被納入中醫葯學體系,成為了中葯。
這個定義擴大了中葯概念的外延,也較為符合中葯發展的歷史,是一個在理論上較為完備的定義,並逐漸被中醫界所接受。但此定義中「中醫葯學基礎理論」的提法容易引起爭議。就一般而言,這一基礎理論指傳統的「辨證施治」,調理中和;並且要有中醫傳統方式釋病,診病的前提,也就是「醫葯不分家」。然而目前許多以「中葯」之名流傳於世的葯品是經過西醫理論整理或是用西醫手段研究後的新成果,著名的青蒿素、珍珠草即是此類。而且,在歐美市場銷售的中葯全部要經過嚴格的依西醫定製標準的臨床葯性檢查。這種檢測要求被檢葯品必須擁有令西醫信服的葯理,所以這類中葯實際是被納入西醫軌道的「中葯」。此外,這種「中葯」還包括未經中醫傳統手段診斷而銷售的中葯。
可是,如果將以上並不符合「定義二」的「中葯」剔出中葯隊伍,那麼中葯產業將幾近解體。目前銷售的「中葯」,半數以上均不符合定義二,國外市場更是幾乎全部不符合。更重要的是,這些葯品都與「定義二」中的中葯具有緊密的聯系。青蒿素、珍珠草等葯物都是以中葯經典專著為依據而進行的全新研究的成果。出口中葯的「入軌」是不得已而為之,其葯品本身並沒有本質變化。因此,就需要一個新的定義將以上諸種「中葯」進行整合,能夠將目前產業中的「中葯」均容納其中。這樣不僅具有產業報告上的意義,而且將對中葯產業進一步的發展具有利好性,做到「去偽存真」。這一新的定義,我認為可以這樣敘述:凡從葯理或方法上可以被追溯到中醫典籍的葯物,即為中葯。(定義三)
三種定義中,定義一已被證明是應被淘汰的不完善定義;定義二是目前中醫界的主流,雖無法全面體現現代中醫的發展與情狀,但它能夠反映中葯長期發展某種方向,定義二下的中醫葯復興是中葯復興的最高追求,應予以保留;定義三是本人對中葯定義創新,以適應中葯產業發展的一個嘗試,它反映的是目前中葯產業的現狀,最具有分析價值。因此,下面關於中葯產業的報告將從定義二與定義三兩方面入手。
三、定義三下的中葯產業現狀
由於目前西醫在醫學界的統治地位,中葯自身標准化的缺失,定義三下的中葯產業是目前中葯產業的主體,也是發展最快的一部分。
1、 世界中葯產業現狀
在世界范圍內,中葯產業在近幾年中一直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其原因除了上文提到的中葯的優勢逐漸被人們認識外,大量使用中葯的中國的經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2004年,世界中葯產業總產值約275億美元,其中中國中葯總產值958億人民幣(比2000年增長約92%),約佔世界中葯產值的41%。而直到去年,中國中葯出口總值僅7.25億美元。○6這說明世界中葯產業的中心仍是中醫的故鄉——中國,中葯的主要銷售市場也是中國。
其餘中葯主要供應國有日本、韓國、歐洲諸國;消費市場主要為日本、德國、韓國、美國等經濟發達國家。
中葯製品中,中成葯、中葯飲片的主要生產與消費國是中、日、韓、東南亞等受中國文化影響較大的國家與地區以及歐洲少數國家,且產品基本為自產自銷。中葯原料的主要生產國為中國、韓國,消費市場為東亞、東南亞以及歐美國家,且規模不斷擴大。
目前各中葯生產國出口的中葯產品,大部分是中葯原料;成葯、飲片出口較少,近年還略有下降。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現代人對植物葯、替代療法的興趣與日俱增,這使中葯原料出口激增;歐美國家對葯品進口限制較多,中成葯目前難以達到標准;中國生產了大部分中成葯、飲片產量,但質量較差,無法出口者甚多。
2、 中國中葯產業現狀
中國是中葯的故鄉,且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中葯資源庫與最龐大的中葯消費群體,因此必然成為世界中葯產業的中心。
首先,中醫雖然在近代以來遭到過數次浩劫,曾被北洋政府、國民政府、汪偽政府多次「廢止」,但由於舊中國醫療保健體系的極端不完善,以及傳統文化的延續,中醫葯一直被國人視為極其重要的健康保障之一。這一狀況在歐美文化強勢進入,以西醫為主體的醫療保健體系逐漸完善的今天依舊如故。據零點調 查 公 司 在 中 國 的 北 京 、 上 海 、 廣 州 三 個 具 有 代 表 意 義 的 城 市 進 行 的 ,總 計 1543 戶 市 民 的 調 查 顯 示 ,有 31% 的 居 民 更 傾向於中葯,23% 的居民傾向於西葯,41% 的居民認為二者各有千秋。○7這說明中葯在現代中國仍然有著十分巨大的市場,也保證了在西醫呼風喚雨的近現代,中醫葯能留住香火,以待再創輝煌。
其次,自80年代開始進行的全國中葯資源調查表明,我國現有的中葯資源種類已達12807種,其中葯用植物11146種,葯用動物1581種,葯用礦物80種。僅對320種常用植物類葯材的統計,總蘊藏量就達850萬噸左右。○8如此豐富的中葯材寶庫為我國中葯產業的騰飛打下了堅實基礎。
以上兩點造就了我國中葯產業在世界上的至尊地位:創造了約50%的中葯產值,為全世界提供了人們所需的中葯葯方和近八成的中葯原料。但是,我們與世界其他重要生產國相比也有明顯的劣勢。
生產能力與研發能力是推動一個產業前進的動力。目前的中國中葯業具有較強的生產能力。截至2001年,專業中葯生產廠家1059家,生產50多種劑型,6000多個品種的中葯20多萬噸。○9但同時,我國中葯出口額僅為7.25億美元(2004年),為世界中葯市場(不含中國大陸)的5%。雖然就絕對出口額而言,我國居世界第一位,但是這個值與中國在世界中葯產業中的地位是不相稱的。從某種意義上講,中葯產業並不是一個完全公平的市場經濟市場:中國在中醫葯領域的積累、沉澱與中葯材資源優勢是壓倒性的,應具備佔領世界市場的能力。中葯產品出口少的主要原因在於產品質量的不足。第一,我國超過半數的中葯成品是由鄉鎮小型制葯廠生產的,質量低劣;同樣比例的中葯材由不符合國際標準的葯田生產。這樣的產品無法被發達國家的中葯市場認同。第二,我國許多中葯產品外觀、口味欠佳,也是無法得到國外用戶青睞的重要原因,這與我們的固有觀念不無關系。
我國中葯產業的研發能力同樣不盡如人意。雖然目前我國擁有中醫葯科研人員八千餘名,但2004年我國中醫發明專利僅15件,且無一件國際專利。○10這是我國中葯產業發展進途中的一大憂患,也是我國與日、韓、歐洲等其他中葯生產國家最大的差距。
綜上所述,雖然我國中葯產業規模居世界首位我,但中葯生產仍處於量高質低階段。

❾ 目前,2個市場,醫葯設備上市公司,有那幾家,需要詳細

有六家上市公司:ST威達000603。威爾科技002016。嘉應制葯002223。魚躍醫療002198。萬東醫療600055。新華醫療600587

❿ 求證監會公布515家擬上市公司名單

在證監會網站上即可搜索到。
也可以下載excel版本。
創業板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報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截至2012年1月31日)
序號 申報企業 注冊地 所屬領域 保薦機構 保薦代表人 會計師事務所 簽字會計師 律師事務所 簽字律師 備 注
1 山東泰豐液壓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 關鍵機械基礎件 齊魯證券有限公司 戰肖華 張應彪 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鍾建國 毛曉東 北京市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 鍾節平 張緒生 初審中
2 北京歐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電子專用設備 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孫樹軍 張正平 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溫京輝 黃程 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 徐建軍 楊繼紅 初審中
3 蘇州天華超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 特種功能材料 東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王磊 馬媛媛 華普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北京)有限公司 李友菊 宋文 劉勇 安徽承義律師事務所 鮑金橋 司慧 常愛民 初審中
4 天津凱發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軌道交通設備 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趙怡 蔣繼鵬 北京興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韓景利 周坤生 北京思科律師事務所 楊延超 鄧懿 初審中
5 江蘇奧賽康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 創新葯物及關鍵技術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呂洪斌 徐慧芬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潘莉華 林盛宇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張東成 賴江臨 初審中
6 山東華特磁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 電力電子器件及變流裝置 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楊淑敏 龔文榮 中審亞太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雷小玲 盧劍 北京市中瑞律師事務所 許軍利 譚偉業 陸彤彤 初審中
7 深圳市景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 軟體及應用系統 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陳佳 楊爽 大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蔣曉明 程純 廣東信達律師事務所 林曉春 韓雯 初審中
8 聞泰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計算機及外部設備 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趙剛 吳小萍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戴定毅 顧雪峰 北京市君合律師事務所 石鐵軍 王毅 初審中
9 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 新型高效生物肥料 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唐紹剛 王廣紅 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金順興 李志光 北京市大成律師事務所 於緒剛 徐非池 王芳 李婕妤 初審中
10 南京寶色股份公司 江蘇 復合材料 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劉迎軍 胡啟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廖家河 徐士寶 北京市觀韜律師事務所 蘇波 胡君 孫東峰 初審中
11 河北四通新型金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 復合材料 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趙新征 王劍敏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朱錦梅 魏 星 北京市時代九和律師事務所 李志強 鄭瑞志 初審中
12 北京水晶石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數字內容服務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劉順明 任波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朱錦梅 吳雪 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 張忠 唐周俊 劉冬蘋 初審中
13 上海飛凱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 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羅欣 於曉丹 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邱靖之 王傳邦 通力律師事務所 黃艷 張征軼 初審中
14 廣東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 新型安全飼料 民生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王剛 陸文昶 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樊文景 王淑燕 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 浦洪 劉震國 何煦 初審中
15 上海麥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軟體及應用系統 東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魏慶泉 徐士鋒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顧燕君 陳衛武 上海金茂凱德律師事務所 梁志強 方曉傑 任真 初審中
16 江西3L醫用製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 醫療儀器 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李旭巍 劉麗 中磊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舒佳敏 李國平 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 顧峰 童悅 初審中
17 崑山華恆焊接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 工業自動化 東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孟剛 狄正林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伍敏 鄭歡成 北京市大成律師事務所 王漢齊 范建紅 徐丹 初審中
18 北京電旗通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信息技術服務 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李旭東 黃傳照 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楊宏 劉燃 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 趙珞 王嵐 初審中
19 廣東雅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 軟體及應用系統 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段斌 李彥芝 北京興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胡 毅 葉 民 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 王庭 趙曾海 陳國堯 張迪 初審中
20 飛天誠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信息安全產品與系統 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何雨華 馬華鋒 中瑞岳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王需如 王曉欣 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 郎艷飛 邵森琢 初審中
21 深圳市神舟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 計算機及外部設備 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劉晴 陳鴻傑 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何曉明 康雪艷 上海市瑛明律師事務所 陳明夏 萬曉蓓 王文 陳瑩瑩 初審中
22 浙江珍誠醫葯在線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電子商務服務 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任永剛 王金明 中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高峰 戴隆松 國浩律師集團(杭州)事務所 顏華榮 楊釗 初審中
23 四川創意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 軟體及應用系統 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傅承 解剛 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宋朝學 楊錫光 北京市萬商天勤律師事務所 王冠 李大鵬 蔣偉 初審中
24 深圳市盛訊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 軟體及應用系統 恆泰證劵股份有限公司 張英君 郭春洪 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王韶華 陳昭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馮艾 焦福鋼 初審中
25 湖北龍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 信息功能材料 日信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徐海嘯 方宏凱 大信會計師事務有限公司 索保國 喬冠芳 湖北瑞通天元律師事務所 吳和平 謝倩訓 王偉琪 初審中
26 蘇州斯萊克精密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 數字化專用設備 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王中東 鈕薊京 江蘇公證天業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劉勇 騰飛 北京市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 帥天龍 李晅 落實反饋意見中
27 成都豪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 汽車關鍵零部件 東方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馬雲濤 許勁 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何勇 蔣洪慶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 劉斌 張婕 落實反饋意見中
28 福建歸真堂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 中葯製品 萬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李鴻 項駿 天健正信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林新田 江楠 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 孫立 唐銀鋒 落實反饋意見中
29 西安天和防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陝西 民用雷達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文富勝 徐沛 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魏五軍 李永利 北京市凱文律師事務所 熊力 曲凱 落實反饋意見中
30 上海炫動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數字內容服務 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宗俊 俞露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翟小民 王愷 通力律師事務所 陳巍 翁曉健 落實反饋意見中
31 北京泰德制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重大疾病創新葯物及關鍵技術 華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付巍 許欣 京都天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李惠琦 倪軍 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 朱蕾 吳小亮 落實反饋意見中
32 深圳市凱立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 衛星導航應用服務系統 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邱平 宋偉禕 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張雲鶴 齊曉麗 北京市君澤君律師事務所 李榮法 李敏 楊開廣 落實反饋意見中
33 天壕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先進節能技術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唐偉 張斌 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王重娟 劉彥山 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 張忠 孫靜 商小路 落實反饋意見中
34 唐山匯中儀表股份有限工司 河北 新型感測器 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張立軍 何寬華 大信會計師事務有限公司 張軍書 劉均剛 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 李磐 周斌 落實反饋意見中
35 京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 軟體及應用系統 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代永波 陳友新 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楊文蔚 張靜璃 北京市國楓律師事務所 周玉娟 徐虎 落實反饋意見中
36 日地太陽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寧波 太陽能 齊魯證券有限公司 王初 朱同和 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鍾建國 王強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張恆順 牟蓬 落實反饋意見中
37 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 工業和城市節水、廢水處理 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梁化彬 王鋼 國富浩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何暉 江勇 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 江華 連蓮 葉劍飛 落實反饋意見中
38 大連路明發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大連 新型顯示器件 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呂曉峰 郭瑛英 中准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王秀玉 劉璐 北京市觀韜律師事務所 劉榕 劉燕迪 落實反饋意見中
39 東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 復合材料 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唐勁松 於冬梅 中審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張乾明 黃海波 湖南啟元律師事務所 陳金山 黃靖珂 宋文文 落實反饋意見中
40 浙江金卡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軟體及應用系統 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趙沂蒙 余慶生 中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高峰 戴隆松 北京市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 劉胤宏 鄭曉東 唐曉婉 落實反饋意見中
41 北京光環新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軟體及應用系統 西南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陳國潮 李皓 亞太(集團)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張利軍 孫政軍 北京市嘉源律師事務所 賀偉平 譚四軍 落實反饋意見中
42 深圳市明源軟體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 軟體及應用系統 平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沈璐璐 趙桂榮 深圳市鵬城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賴玉珍 鄭宏權 國浩律師集團(深圳)事務所 張敬前 曹平生 唐都遠 落實反饋意見中
43 上海和鷹機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高精度數控機床及功能部件 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馮烜 翟程 上海眾華滬銀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孫立倩 黃愷 上海匯衡律師事務所 侯群萍 沈軻 落實反饋意見中
44 新鄉日升數控軸承裝備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 關鍵機械基礎件 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羅霄 顧晶晶 天健正信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樂超軍 劉文豪 北京市昌久律師事務所 趙璨 徐偉賢 落實反饋意見中
45 合肥百勝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 大型構件製造技術與裝備 平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曾年生 江成祺 華普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北京)有限公司 潘峰 王靜 黃敬臣 安徽天禾律師事務所 汪大聯 祝傳頌 張秀友 落實反饋意見中
46 北京北信源軟體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軟體及應用系統 民族證劵有限責任公司 何繼兵 姜勇 中瑞岳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黃峰 張志明 北京市天銀律師事務所 張聖懷 朴楊 何雲霞 落實反饋意見中
47 長春迪瑞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 新型醫用精密診斷及治療設備 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孫建華 蘇勛智 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安洪賓 張麗潔 北京市君澤君律師事務所 許迪 王宇坤 王祺 落實反饋意見中
48 江蘇斯菲爾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 電力電子器件及變流裝置 齊魯證券有限公司 萬炎華 柳淑麗 江蘇公證天業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沈岩 華可天 江蘇世紀同仁律師事務所 闞嬴 許成寶 落實反饋意見中
49 內蒙古和信園蒙草抗旱綠化股份有限公司 內蒙古 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 東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馮文敏 楊茂智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葛曉萍 陳振瑞 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 廖春蘭 劉艷晶 賴繼紅 落實反饋意見中
50 深圳市明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 集成電路 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魏其芳 龍敏 利安達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林萬強 吳文輝 廣東華商律師事務所 周燕 張鑫 周寶榮 落實反饋意見中
51 珠海安聯銳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 數字音視頻產品 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崔威 曾勁松 山東天恆信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 張敬鴻 鞠錄波 北京市國楓律師事務所 趙夢 賈春雷 落實反饋意見中
52 安徽銅都閥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 關鍵機械基礎件 平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徐聖能 汪岳 天健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程志剛 馬章松 蘇東升 安徽天禾律師事務所 喻榮虎 惠志強 落實反饋意見中
53 杭州泰格醫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科技成果轉化服務 中國中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王建剛 魏德俊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姚輝 張松柏 北京市嘉源律師事務所 王元 陳鶴嵐 落實反饋意見中
54 北京愛康宜誠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新型醫用精密診斷及治療設備 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蔡玉潔 劉奇 大信會計師事務有限公司 趙斌 金華 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 鄭碧筠 徐建軍 譚翠燕 落實反饋意見中
55 煙台台海瑪努爾核電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 核技術應用 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彭波 相暉 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 汪陽 張軼華 北京市金誠同達律師事務所 陳實 徐穎 落實反饋意見中
56 廣州市怡文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 環境自動監測系統 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成燕 易瑩 廣東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楊文蔚 冼宏飛 國浩律師集團(廣州)事務所 程秉 李彩霞 王志宏 落實反饋意見中
57 深圳市中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 信息技術服務 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胡宇 廖衛江 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屈先富 黎明 國浩律師集團(深圳)事務所 吳爽 余平 落實反饋意見中
58 上海光維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數字移動通信產品 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黃健 李傑峰 立信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錢志昂 陳竑 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 劉維 孫斐然 落實反饋意見中
59 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新型醫用精密診斷及治療設備 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郭峰 國磊峰 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 鮑小剛 唐敏捷 上海海業韜律師事務所 周健 陶滕雲 李林 落實反饋意見中
60 山東道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 高分子材料及新型催化劑 齊魯證券有限公司 葉欣 張文生 山東匯德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王 暉 劉學偉 山東德衡律師事務所 房立堂 郭芳晉 落實反饋意見中
61 江蘇奧力威感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 新型感測器 國金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宋樂真 徐彩霞 大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周益平 熊紹保 上海市聯合律師事務所 張晏維 汪豐 落實反饋意見中
62 深圳市勁拓自動化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 工業自動化 興業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劉秋芬 徐長銀 深圳市鵬城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賴玉珍 謝翠 廣東信達律師事務所 張炯 鄧海標 落實反饋意見中
63 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 高分子材料及新型催化劑 宏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曾林彬 郭宣忠 中審亞太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李新首 舒暢 湖南啟元律師事務所 陳金山 朱志怡 劉中明 落實反饋意見中
64 深圳市長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 軟體及應用系統 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蔣欣 王蘇望 大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劉耀輝 丘運良 北京市中倫律師事務所 鄭建江 貴鋼 游曉 落實反饋意見中
65 湖南科美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 電力電子器件及變流裝置 海通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梁石 溫家明 中審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周俊傑 陳志 湖南啟元律師事務所 朱志怡 范蓉蓉 落實反饋意見中
66 長沙開元儀器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 工業自動化 平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汪家勝 李紅星 中准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楊迪航 李飛鷹 北京市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 馬秀梅 張緒生 落實反饋意見中
以上為部分 您可以去網站自行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