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山海經》是本上古奇書,那麼裡面講了什麼
《山海經》是說經歷的山川,海洋,河流等,跟四書五經的「經」是有本質區別的。「經是一種有條不紊的編織排列」我是覺得,有空可以多讀古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山海經》作為一部富有神話色彩的先秦古籍,也是關於中國地理變遷、物種演化、民俗特色的傳奇之作,書中記述了中國古代物產、神話、巫術、宗教、醫葯、民俗、歷史等許多方面的內容,是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的重要參考文獻。
書里描述了很多怪獸,男孩子小時候肯定喜歡看動物世界,喜歡買有恐龍的圖畫書看。這本書記載了上古社會地理,天文,動物植物,礦產,醫葯,宗教信仰,民風民俗,確實是一本神書。
《山海經》是一部令世人嘆為觀止的、且想像力豐富的玄幻奇異之書,同時對該書的解讀也是極具挑戰性的。具小編所了解,《山海經》在明清年間曾掀起一股讀書熱潮,在當時不說"洛陽紙貴",人人搶讀;說風行一時也不為過也。
B. 獨角獸概念股股票是什麼意思
獨角獸概念股的興起,緣於2018年3月傳出的IPO特殊通道消息。監管層對券商作出指導,包括生物科技、雲計算、人工智慧、高端製造在內的四個行業若有「獨角獸」,立即向發行部報告,符合相關規定者可以實行「即報即審」。
《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及趨勢研究報告》和《2017年中關村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這是中國最權威、含金量最高的獨角獸認證。榜單顯示,2017年,包括螞蟻金服、滴滴出行、小米、美團點評、今日頭條、美麗聯合集團等公司在內。
(2)山海經上受益股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1、股票對企業的作用:
(1)有利於股份制企業建立和完善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經營管理機制。
(2)有利於股份制企業籌集資金,滿足生產建設的資金需要,而且由於股票投資的無期性,股份制企業對所籌資金不需還本,因此可長期使用,有利於廣泛制企業的經營和擴大再生產。
2、股票對投資者的作用:
從股票投資者的角度來說,其作用在於:
(1)可以為投資者開拓投資渠道,擴大投資的選擇范圍,適應了投資者多樣性的投資動機,交易動機和利益的需求,一般來說能為投資者提供獲得較高收益的可能性。
(2)可以增強投資的流動性和靈活性,有利於投資者股本的轉讓出售交易活動,使投資者隨時可以將股票出售變現,收回投資資金。股票市場的形成,完善和發展為股票投資的流動性和靈活性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獨角獸概念股
C. <<山海經>>是一部什麼著作大約產生在什麼年間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一般認為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古史、醫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有些學者則認為《山海經》不單是神話,而且是遠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鳥獸。
《山海經》從東、南、西、北四個方面介紹了中華腹地的山川寶藏,特別是一些異鳥怪獸、奇花異石,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其中《海外經》介紹了傳說中的海外異國,如雙頭國、三首國、女子國、丈夫國、大人國、小人國等國的風俗習慣,更是奇中有奇,不但使人賞心悅目,而且能使人增長很多知識。……
《山海經》一書的作者和成書時間都還未確定。過去認為為大禹、伯益所作。現代中國學者一般認為《山海經》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時間大約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楚,巴蜀,東及齊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漢校書時才合編在一起。其中許多可能來自口頭傳說。
《山海經》現在最早的版本是經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校刊而成。晉朝郭璞曾為《山海經》作注,考證注釋者還有清朝畢沅的《山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箋疏》等。
《山海經》全書十八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共約31000字。記載了100多邦國,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訊息。
古代中國神話的基本來源就是《山海經》,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誇父追日、女媧補天、羿射九日、黃帝大戰蚩尤、共工怒觸不周山從而引發大洪水、鯀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殺死鯀以及最後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
除此之外,《山海經》還以流水帳方式記載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對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
該書按照地區不按時間把這些事物一一記錄。所記事物大部分由南開始,然後向西,在向北,最後到達大陸(九州)中部。九州四圍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圍。 古代中國也一直把《山海經》作歷史看待,是中國各代史家的必備參考書,由於該書成書年代久遠,連司馬遷寫《史記》時也認為:「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
《山海經》18卷分別如下:
山經
第一卷 《南山經》 第二卷 《西山經》 第三卷 《北山經》 第四卷 《東山經》 第五卷 《中山經》
海經
第一卷 《海外南經》 第二卷 《海外西經》 第三卷 《海外北經》 第四卷 《海外東經》
第五卷 《海內南經》 第六卷 《海內西經》 第七卷 《海內北經》 第八卷 《海內東經》
第九卷 《大荒東經》 第十卷 《大荒南經》 第十一卷 《大荒西經》 第十二卷 《大荒北經》
第十三卷 《海內經》大禹
◇一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典籍中,《山海經》無疑是最富有神奇色彩,讓人一時難以說清的著作之一。
關於《山海經》的性質,也就是它是一部什麼書,從漢代以後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把它看作是地理書,如漢代的劉秀(歆)就是如此。他認為《山海經》是「內別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紀其珍寶奇物異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獸昆蟲麟鳳之所止,禎祥之所隱,及四海之外,絕域之國,殊類之人。」(《隋書·經籍志》)而《漢書·藝文志》把它列入數術略形法家之首,認為是巫卜星相之類的書。明人胡應麟稱之為專講神怪的書,認為:「《山海經》,古之語怪之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視它為最古的小說,認為:「究其本旨,實非黃老之言定名,則小說之最古者爾。」清人張之洞《書目答問》則把它看作歷史著作,把它列入古史類。魯迅則認為它是巫書。他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山海經》「記海內外山川神祗異物及祭禮所宜……所載祠神之物多用糈,與巫術合,蓋古之巫書也。」由此可見,給《山海經》定性歸類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關於《山海經》的成書年代和作者,劉秀(歆)在整理《山海經》時,認為是「出於唐虞之際」,為伯益所著。司馬遷和班固都承襲此說。南宋朱熹則認為是戰國屈原之後人為解釋《天問》而作。當代學者認為,《山海經》的成書情況較為復雜,決非一人一時所作。大都認為,《山經》,即《五藏山經》成書最早,保存了許多遠古的傳聞資料,產生的年代當不晚於戰國中後期。《海經》和《大荒經》產生的年代要晚一些,但最晚也不會晚於西漢初期。由於《山海經》內容及成書情況非常復雜,要確定其具體的作者及作年是非常困難的。
《山海經》的《山經》、《海經》及《大荒經》三個部分內容各有側重。《山經》的內容多記山川地理、奇異的動植物礦物、祀神的典禮儀式和所用之物等,對各山山神的形貌、職司和神力也時有描寫。《海經》中的《海外經》多寫海外各國的異人、異物,也記有一些古老的神話傳說,如誇父逐日、刑天斷首等。《海內經》則雜記海內的神奇事物。如昆侖景象,建木形態,梟陽、巴蛇、貳負的狀況等,也記載了一些國家和民族的情況。《大荒經》則主要記載神話,在各部分中,它保留的神話是最多的,一些重要的神話,如鯀、禹治水、禹殺共工、黃帝戰蚩尤等神話就記載在這一部分里,是研究神話的寶貴資料。
◇二《山海經》具有多方面的價值,是我們研究古代地理、宗教、神話、動植物、醫葯、歷史、氣象等必不可少的參考文獻。
《山海經》最重要的價值也許在於它保存了大量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除了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如誇父逐日、鯀、禹治水等之外,還有許多是人們不大熟悉的。如《海外北經》中載:「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台。在昆侖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東。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沖南方。」這個禹殺相柳的傳說充滿了神奇色彩,既可從文學或神話學的角度來研究,也可以從中看出共工、相柳、禹三人之間的關系,由此可見古代民族部落之間的斗爭。《山海經》中大量存在的這些神話傳說,是今天我們研究原始宗教的難得材料。例如: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海外西經》)
有靈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葯爰在。(《大荒西經》)
這是研究古代巫的活動的資料。又如: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鄉(向)。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魃時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
這一段神話的前半部分寫女魃在黃帝與蚩尤之戰中的作用,後半部分寫巫師驅逐女魃的宗教活動。「神北行」即是巫師的咒語。
在《山海經》的神話中,不僅可以看到巫師的活動,也可以看到古代民族的信仰、崇拜等。在《山海經》中,存在著大量的神奇動物的記載,這些動物主要是鳥、獸、龍、蛇之類,它們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這些動物很可能就是古人的圖騰崇拜。如上文所引的《海外西經》中的文字。「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蛇可能就是巫咸國的圖騰。研究中國古代的宗教信仰,《山海經》是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
《山海經》中的神話傳說不僅僅是神話傳說,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歷史。雖然由於濃厚的神話色彩,其真實性要大打折扣,但是,它們畢竟留下了歷史的影子。把幾條類似的材料加以比較,有時還是可以看到歷史的真實面貌的。例如上文所引《大荒北經》中黃帝戰蚩尤的記載,剔除其神話色彩,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一場古代部落之間的殘酷戰爭。又如《大荒西經》、《海內經》中記載了一個黃帝的譜系: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韓流擢首、謹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顓頊。(《海內經》)顓頊生老童,老童生重乃黎。帝令重獻上天,令黎邛(印)下地。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大荒西經》)這個譜系具有傳奇色彩,具有神譜的性質,但是,它與《大戴禮記·帝系篇》、《史記·五帝本紀》、皇甫謐《帝王世紀》基本相同。
這就意味著《山海經》中的這一譜系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實性,也就是說,它是有一定的歷史價值的,並非完全是無稽之談,荒誕之言。再如鯀這一人物,《國語》、《尚書》、《左傳》、等書都把他寫成反面人物。《國語·周語》說:「古之長民者,不墮山,不崇藪,不防川,不竇澤。……其在有虞,有崇伯鯀,播其淫心,稱遂共工之過,堯用殛之於羽山。「《尚書·洪範》載:「鯀湮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彝倫攸斁,鯀則殛死。「這些材料不是說鯀品質不好,就是說鯀治水方法不對,因而被堯所殺。而《山海經》則提供了另外一種說法:「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按照這一記載,鯀被殺不是因為他品質不好或治水方法不對,而是因為他「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因而激怒了帝堯。鯀不僅不是反面人物,而且是一個不顧個人安危,救民於水火的英雄。到底《山海經》的記載真實呢,還是《尚書》、《國語》中的記載真實呢?現在已很難說清楚了。不過,《山海經》在這個問題上,起碼提供了另外一種解釋。假如我們把《山海經》的這一記載與屈原《離騷》中的「鯀婞直以忘身兮,終然夭乎羽之野」,以及《惜頌》中的「行婞直而不豫合,鯀功用而不就」等聯系比較一下,恐怕還會傾向於《山海經》的這一記載。
同時,《山海經》又是一部科技史,它既記載了古代科學家們的創造發明,也有他們的科學實踐活動,還反映了當時的科學思想以及已經達到的科學技術水平。例如,關於農業生產,《大荒海內經》載:「後稷是始播百穀」,「叔均是始作牛耕」。《大荒北經》載:「叔均乃為田祖。」關於手工業,《大荒海內經》載:「義均是始為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關於天文、歷法,《大荒海內經》載:「噎鳴生歲有十二。」《大荒西經》載:「帝令重獻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次。」諸如此類的記載不勝枚舉。有一些自然現象的記載尤其珍貴,這在其他書中是看不到的,如《海外北經》載:「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暝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上啟下月}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鍾山下。」
D. 山海經出自什麼時期
漢初。
《山海經》傳世版本共計18卷,包括《山經》5卷,《海經》13卷,各卷著作年代無從定論,其中14卷為戰國時作品,4卷為西漢初年作品 。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葯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誇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相關內容在內的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4)山海經上受益股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山海經》版本復雜,現可見最早版本為晉郭璞《山海經傳》。但《山海經》的書名《史記》便有提及,最早收錄書目的是《漢書·藝文志》。
至於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認為是禹、伯益,經西漢劉向、劉歆編校,才形成傳世書籍,現多認為,具體成書年代及作者已無從確證。
E. 求山海經中的帝江
帝江就是黃帝的獸身,住天山。遠看身形似黃色的皮囊,近看皮膚紅如火。長有6個腳。4個翅膀。沒長腦袋。精通歌舞音樂。
F. 山海經的價值
對歷史,民俗,科學等的作用
《山海經》最重要的價值也許在於它保存了大量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除了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如誇父逐日、精衛填海、羿射九日、鯀禹治水等之外,還有許多是人們不大熟悉的。如《海外北經》中載:「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台。在昆侖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東。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沖南方。」這個禹殺相柳的傳說充滿了神奇色彩,既可從文學或神話學的角度來研究,也可以從中看出共工、相柳、禹三人之間的關系,由此可見古代民族部落之間的斗爭。《山海經》中大量存在的這些神話傳說,是今天我們研究原始宗教的難得材料。例如: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海外西經》)有靈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葯爰在。(《大荒西經》)
在《山海經》的神話中,不僅可以看到巫師的活動,也可以看到古代民族的信仰、崇拜等。在《山海經》中,存在著大量的神奇動物的記載,這些動物主要是鳥、獸、龍、蛇之類,它們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這些動物很可能就是古人的圖騰崇拜。如上文所引的《海外西經》中的文字。「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蛇可能就是巫咸國的圖騰。研究中國古代的宗教信仰,《山海經》是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
《山海經》中的神話傳說不僅僅是神話傳說,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歷史。雖然由於濃厚的神話色彩,其真實性要大打折扣,但是,它們畢竟留下了歷史的影子。把幾條類似的材料加以比較,有時還是可以看到歷史的真實面貌的。例如上文所引《大荒北經》中黃帝戰蚩尤的記載,剔除其神話色彩,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一場古代部落之間的殘酷戰爭。又如《大荒西經》、《海內經》中記載了一個黃帝的譜系: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韓流擢首、謹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顓頊。(《海內經》)顓頊生老童,老童生重乃黎。帝令重獻上天,令黎邛(印)下地。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大荒西經》)這個譜系具有傳奇色彩,具有神譜的性質,但是,它與《大戴禮記·帝系篇》、《史記·五帝本紀》、皇甫謐《帝王世紀》基本相同。
同時,《山海經》又是一部科技史,它既記載了古代科學家們的創造發明,也有他們的科學實踐活動,還反映了當時的科學思想以及已經達到的科學技術水平。例如,關於農業生產,《大荒海內經》載:「後稷是始播百穀」,「叔均是始作牛耕」。《大荒北經》載:「叔均乃為田祖。」關於手工業,《大荒海內經》載:「義均是始為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關於天文、歷法,《大荒海內經》載:「噎鳴生歲有十二。」《大荒西經》載:「帝令重獻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次。」諸如此類的記載不勝枚舉。有一些自然現象的記載尤其珍貴,這在其他書中是看不到的,如《海外北經》載:「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暝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上啟下月}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鍾山下。」
現在,許多學者均認為,《山海經》在這里記載的是北極地帶半年為晝,半年為夜的極地現象,只不過是古人無法解釋這種現象,於是就用神話來解釋。這種記載無疑是寶貴的科學資料。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例如《大荒東經》載:「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又如《海外東經》載:「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這兩條記載,有人認為前者記載的是太陽黑子活動和北極的極地現象,後者記載的是極地附近的假日現象。此外,從《山海經》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古人對大地的探測活動。《海外東經》載:「帝命豎亥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五億十選(萬)九千八百步。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中山經》說:「天地之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這些記載,數字未必確實,但已反映出中國古人的探測活動。總而言之,《山海經》是一部充滿著神奇色彩的著作,內容無奇不有,無所不包,蘊藏著豐富的地理學、神話學、民俗學、科學史、醫學等學科的寶貴資料,細心鑽研,深入探討,就不愁沒有新發現。
G. 《山海經》
kindle114上有《山海經:白話彩圖珍藏本》
我今天剛下載的,pdf掃描版,插圖量大,清晰,很不錯
你自己去下,或者跟我要也行
H. 山海經是什麼古書,有什麼內容,值得看嗎是文言文嗎,一般人能看懂嗎有多厚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一般認為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古史、醫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有些學者則認為《山海經》不單是神話,而且是遠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鳥獸。
《山海經》從東、南、西、北四個方面介紹了中華腹地的山川寶藏,特別是一些異鳥怪獸、奇花異石,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其中《海外經》介紹了傳說中的海外異國,如雙頭國、三首國、女子國、丈夫國、大人國、小人國等國的風俗習慣,更是奇中有奇,不但使人賞心悅目,而且能使人增長很多知識。……
《山海經》一書的作者和成書時間都還未確定。過去認為為大禹、伯益所作。現代中國學者一般認為《山海經》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時間大約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楚,巴蜀,東及齊地方的人所作,到西漢校書時才合編在一起。其中許多可能來自口頭傳說。
《山海經》現在最早的版本是經西漢劉向、劉歆父子校刊而成。晉朝郭璞曾為《山海經》作注,考證注釋者還有清朝畢沅的《山海經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經箋疏》等。
《山海經》全書十八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共約31000字。記載了100多邦國,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訊息。
古代中國神話的基本來源就是《山海經》,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誇父追日、女媧補天、羿射九日、黃帝大戰蚩尤、共工怒觸不周山從而引發大洪水、鯀偷息壤治水成功、天帝取回息壤殺死鯀以及最後大禹治水成功的故事。
除此之外,《山海經》還以流水帳方式記載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對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較大的爭論。
該書按照地區不按時間把這些事物一一記錄。所記事物大部分由南開始,然後向西,在向北,最後到達大陸(九州)中部。九州四圍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圍。 古代中國也一直把《山海經》作歷史看待,是中國各代史家的必備參考書,由於該書成書年代久遠,連司馬遷寫《史記》時也認為:「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
《山海經》18卷分別如下:
山經
第一卷 《南山經》 第二卷 《西山經》 第三卷 《北山經》 第四卷 《東山經》 第五卷 《中山經》
海經
第一卷 《海外南經》 第二卷 《海外西經》 第三卷 《海外北經》 第四卷 《海外東經》
第五卷 《海內南經》 第六卷 《海內西經》 第七卷 《海內北經》 第八卷 《海內東經》
第九卷 《大荒東經》 第十卷 《大荒南經》 第十一卷 《大荒西經》 第十二卷 《大荒北經》
第十三卷 《海內經》大禹
◇一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典籍中,《山海經》無疑是最富有神奇色彩,讓人一時難以說清的著作之一。
關於《山海經》的性質,也就是它是一部什麼書,從漢代以後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把它看作是地理書,如漢代的劉秀(歆)就是如此。他認為《山海經》是「內別五方之山,外分八方之海。紀其珍寶奇物異方之所生,水土草木禽獸昆蟲麟鳳之所止,禎祥之所隱,及四海之外,絕域之國,殊類之人。」(《隋書·經籍志》)而《漢書·藝文志》把它列入數術略形法家之首,認為是巫卜星相之類的書。明人胡應麟稱之為專講神怪的書,認為:「《山海經》,古之語怪之祖。」《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視它為最古的小說,認為:「究其本旨,實非黃老之言定名,則小說之最古者爾。」清人張之洞《書目答問》則把它看作歷史著作,把它列入古史類。魯迅則認為它是巫書。他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山海經》「記海內外山川神祗異物及祭禮所宜……所載祠神之物多用糈,與巫術合,蓋古之巫書也。」由此可見,給《山海經》定性歸類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呂子方先生認為,《山海經》「涉及面廣泛,諸如天文、地理、動物、植物、礦物、醫葯、疾病、氣象、占驗、神靈、祀神的儀式及祭品、帝王的世系及葬地、器物的發明製作,以至絕域遐方,南山北地,異聞奇見,都兼收並錄,無所不包,可以說是一部名物方誌之書,也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類書」。這個說法比較准確。當然,把它稱為中國第一部山嶽地理專著和中國神話淵府也不錯。
現在流傳下來的《山海經》是西漢後期著名學者劉秀(歆)在校閱古籍時整理而成的。當時,劉秀(歆)發現的《山海經》是三十二篇,後經整理成為十八篇。這十八篇經晉郭璞作注後流傳了下來。清人郝懿行博採諸家之長,為《山海經》作注,寫成《山海經箋疏》。現在行的就是郝懿行的箋疏本。
今本《山海經》為十八卷三十九篇,由《山經》、《海經》、《大荒經》三個部分組成。《山經》包括「南山經」、「西山經」、「北山經」、「東山經」、「中山經」五卷二十六篇,共二萬一千多字。這部分又稱為《五藏山經》,是全書的主要部分,佔全書三分之二的篇幅。《海經》包括「海外南經」、「海外西經」、「海外北經」、「海外東經」這「海外四經」四卷四篇及「海內四經」的「海內南經」、「海內西經」、「海內北經」、「海內東經」四卷四篇以及《海內經》一卷一篇。而《大荒經》包括了「大荒四經」的「大荒東經」、「大荒南經」、「大荒西經」、「大荒北經」四卷四篇。
關於《山海經》的成書年代和作者,劉秀(歆)在整理《山海經》時,認為是「出於唐虞之際」,為伯益所著。司馬遷和班固都承襲此說。南宋朱熹則認為是戰國屈原之後人為解釋《天問》而作。當代學者認為,《山海經》的成書情況較為復雜,決非一人一時所作。大都認為,《山經》,即《五藏山經》成書最早,保存了許多遠古的傳聞資料,產生的年代當不晚於戰國中後期。《海經》和《大荒經》產生的年代要晚一些,但最晚也不會晚於西漢初期。由於《山海經》內容及成書情況非常復雜,要確定其具體的作者及作年是非常困難的。
《山海經》的《山經》、《海經》及《大荒經》三個部分內容各有側重。《山經》的內容多記山川地理、奇異的動植物礦物、祀神的典禮儀式和所用之物等,對各山山神的形貌、職司和神力也時有描寫。《海經》中的《海外經》多寫海外各國的異人、異物,也記有一些古老的神話傳說,如誇父逐日、刑天斷首等。《海內經》則雜記海內的神奇事物。如昆侖景象,建木形態,梟陽、巴蛇、貳負的狀況等,也記載了一些國家和民族的情況。《大荒經》則主要記載神話,在各部分中,它保留的神話是最多的,一些重要的神話,如鯀、禹治水、禹殺共工、黃帝戰蚩尤等神話就記載在這一部分里,是研究神話的寶貴資料。
在古代,《山海經》是圖文並茂的,圖畫在書中還占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所以有「山海圖」這樣的說法。郭璞注《山海經》時也有「圖亦作半形」、「亦在畏獸圖中」這樣的說明。可惜的是,這些圖大部分都已亡佚了。
◇二《山海經》具有多方面的價值,是我們研究古代地理、宗教、神話、動植物、醫葯、歷史、氣象等必不可少的參考文獻。
正如當代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指出的那樣:「《五藏山經》在《山海經》全書各部分中最為平實雅正,盡管免不了雜有一些傳聞、神話,基本上是一部反映當時真實知識的地理書。」據譚先生研究,《山經》共寫了四百四十七座山,這些山中,見於漢晉以來記載,可以指系確切的約為一百四十座,占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對晉南、陝中、豫西地區記述得最詳細正確。這應該是研究我國古代地理的寶貴資料。而《山經》在記述時,往往以山為綱,以首山敘起,依次敘山名、水名、道里、民族、風俗、物產、葯物、祭祀、巫醫等,又是研究其他學科的寶貴材料。在《海經》中,記載了一些諸如結胸民、羽民國、厭火國、貫胸國、不死民、反舌國、三首國、長臂國、三身國、一臂國、奇肱國、丈夫國、巫咸國、女子國、軒轅國、白民國、長股國、一目國、大人國、君子國、無腸國、誇父國、黑齒國、玄股國等奇異的國家和民族,雖然這些國家和民族並非真有,只存在於傳說中,但也有一定的地理學和民族學價值。
《山海經》最重要的價值也許在於它保存了大量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除了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如誇父逐日、鯀、禹治水等之外,還有許多是人們不大熟悉的。如《海外北經》中載:「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台。在昆侖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東。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沖南方。」這個禹殺相柳的傳說充滿了神奇色彩,既可從文學或神話學的角度來研究,也可以從中看出共工、相柳、禹三人之間的關系,由此可見古代民族部落之間的斗爭。《山海經》中大量存在的這些神話傳說,是今天我們研究原始宗教的難得材料。例如: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海外西經》)
有靈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葯爰在。(《大荒西經》)
這是研究古代巫的活動的資料。又如: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鄉(向)。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魃時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
這一段神話的前半部分寫女魃在黃帝與蚩尤之戰中的作用,後半部分寫巫師驅逐女魃的宗教活動。「神北行」即是巫師的咒語。
在《山海經》的神話中,不僅可以看到巫師的活動,也可以看到古代民族的信仰、崇拜等。在《山海經》中,存在著大量的神奇動物的記載,這些動物主要是鳥、獸、龍、蛇之類,它們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這些動物很可能就是古人的圖騰崇拜。如上文所引的《海外西經》中的文字。「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蛇可能就是巫咸國的圖騰。研究中國古代的宗教信仰,《山海經》是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
《山海經》中的神話傳說不僅僅是神話傳說,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它又是歷史。雖然由於濃厚的神話色彩,其真實性要大打折扣,但是,它們畢竟留下了歷史的影子。把幾條類似的材料加以比較,有時還是可以看到歷史的真實面貌的。例如上文所引《大荒北經》中黃帝戰蚩尤的記載,剔除其神話色彩,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一場古代部落之間的殘酷戰爭。又如《大荒西經》、《海內經》中記載了一個黃帝的譜系: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韓流擢首、謹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顓頊。(《海內經》)顓頊生老童,老童生重乃黎。帝令重獻上天,令黎邛(印)下地。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大荒西經》)這個譜系具有傳奇色彩,具有神譜的性質,但是,它與《大戴禮記·帝系篇》、《史記·五帝本紀》、皇甫謐《帝王世紀》基本相同。
這就意味著《山海經》中的這一譜系具有一定程度的真實性,也就是說,它是有一定的歷史價值的,並非完全是無稽之談,荒誕之言。再如鯀這一人物,《國語》、《尚書》、《左傳》、等書都把他寫成反面人物。《國語·周語》說:「古之長民者,不墮山,不崇藪,不防川,不竇澤。……其在有虞,有崇伯鯀,播其淫心,稱遂共工之過,堯用殛之於羽山。「《尚書·洪範》載:「鯀湮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彝倫攸斁,鯀則殛死。「這些材料不是說鯀品質不好,就是說鯀治水方法不對,因而被堯所殺。而《山海經》則提供了另外一種說法:「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按照這一記載,鯀被殺不是因為他品質不好或治水方法不對,而是因為他「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因而激怒了帝堯。鯀不僅不是反面人物,而且是一個不顧個人安危,救民於水火的英雄。到底《山海經》的記載真實呢,還是《尚書》、《國語》中的記載真實呢?現在已很難說清楚了。不過,《山海經》在這個問題上,起碼提供了另外一種解釋。假如我們把《山海經》的這一記載與屈原《離騷》中的「鯀婞直以忘身兮,終然夭乎羽之野」,以及《惜頌》中的「行婞直而不豫合,鯀功用而不就」等聯系比較一下,恐怕還會傾向於《山海經》的這一記載。
同時,《山海經》又是一部科技史,它既記載了古代科學家們的創造發明,也有他們的科學實踐活動,還反映了當時的科學思想以及已經達到的科學技術水平。例如,關於農業生產,《大荒海內經》載:「後稷是始播百穀」,「叔均是始作牛耕」。《大荒北經》載:「叔均乃為田祖。」關於手工業,《大荒海內經》載:「義均是始為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關於天文、歷法,《大荒海內經》載:「噎鳴生歲有十二。」《大荒西經》載:「帝令重獻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次。」諸如此類的記載不勝枚舉。有一些自然現象的記載尤其珍貴,這在其他書中是看不到的,如《海外北經》載:「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暝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上啟下月}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鍾山下。」
現在,許多學者均認為,《山海經》在這里記載的是北極地帶半年為晝,半年為夜的極地現象,只不過是古人無法解釋這種現象,於是就用神話來解釋。這種記載無疑是寶貴的科學資料。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例如《大荒東經》載:「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又如《海外東經》載:「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這兩條記載,有人認為前者記載的是太陽黑子活動和北極的極地現象,後者記載的是極地附近的假日現象。此外,從《山海經》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古人對大地的探測活動。《海外東經》載:「帝命豎亥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五億十選(萬)九千八百步。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中山經》說:「天地之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這些記載,數字未必確實,但已反映出中國古人的探測活動。總而言之,《山海經》是一部充滿著神奇色彩的著作,內容無奇不有,無所不包,蘊藏著豐富的地理學、神話學、民俗學、科學史、醫學等學科的寶貴資料,細心鑽研,深入探討,就不愁沒有新發現。
原文閱讀:http://www.tianyabook.com/shanhaijing/index.htm
I. 北京山海經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北京山海經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2008年07月3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項目投資等。
法定代表人:齊文君
成立時間:2008-07-31
注冊資本:14286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000011236077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光華路9號北京世貿商業中心C座15層1504
J. 山海經的神獸
1、與水有關的神獸
異獸蠃魚
蠃[luǒ]
【原文】
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於洋水,其中多黃貝①;蠃魚,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見則其邑大水。
【譯文】
邽山,蒙水從這座山發源,向南流入洋水,水中有很多黃貝;還有一種蠃魚,長著魚的身子卻有鳥的翅膀,發出的聲音像鴛鴦鳥鳴叫,在哪個地方出現那裡就會有水災。
冉遺魚
【原文】
英鞮之山,涴水出焉,而北流注於陵羊之澤。是多冉遺之魚,魚身蛇首六足,其目如馬耳,食之使人不眯①,可以御凶。
【注釋】
①眯:夢魘。
【譯文】
英鞮山,涴水從這座山發源,然後向北流入陵羊澤。水裡有很多冉遺魚,長著魚的身子蛇的頭和六隻腳,眼睛長長的像馬耳朵,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睡覺不做惡夢,也可以辟凶邪之氣。
2、與土有關的神獸
異獸孰湖
【原文】
崦嵫之山①,有獸焉,其狀馬身而鳥翼,人面蛇尾,嗜好舉人,名曰孰湖。
【注釋】
①崦嵫之山:即崦嵫山,神話傳說是太陽落入的地方,山下有蒙水,水中有虞淵。
【譯文】
崦嵫山,山中有一種野獸,形狀是馬的身子而鳥的翅膀,有人的面孔而長著蛇的尾巴,很喜歡把人抱著舉起,名稱是孰湖。
異獸窮奇
【原文】邽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嗥狗,是食人。
【譯文】
邽山,山上有一種野獸,形狀像一般的牛,但全身長著刺蝟毛,名稱是窮奇,發出的聲音如同狗叫,吃人。
3、與火有關的神獸
異獸畢方
【原文】
章莪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①,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②。
【注釋】
①畢方:傳說是樹木的精靈,形貌與鳥相似,青色羽毛,只長著一隻腳,不吃五穀。又傳說是老父神,形狀像鳥,一隻腳,兩只翅膀,常常銜著火到人家裡去製造火災。
②訛火:怪火,像野火那樣莫名其妙地燒起來。
【譯文】
章莪山,山中有一種禽鳥,形狀像一般的鶴,但只有一隻腳,紅色的斑紋和青色的身子而有一張白嘴巴,名稱是畢方,它鳴叫的聲音就是自身名稱的讀音,在哪個地方出現那裡就會發生怪火。
異獸鳳凰
【寓意】
吉祥
【原文】 南山經卷一
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①,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②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注釋】
①鳳皇:同「鳳凰」,是古代傳說中的鳥王。雄為「鳳」,雌為「凰」。據古人說,它的形狀是雞的頭,蛇的脖頸,燕子的下頷,烏龜的背,魚的尾巴,五彩顏色,高六尺左右。
②膺(ying):胸。
【譯文】
丹穴山,山中有一種鳥,形狀像普通的雞,全身上下是五彩羽毛,名稱是鳳凰,頭上的花紋是「德」字的形狀,翅膀上的花紋是「義」字的形狀,背部的花紋是 「禮」字的形狀,胸部的花紋是「仁」字的形狀,腹部的花紋是「信」字的形狀。這種叫做鳳凰的鳥,吃喝很自然從容,常常是自個兒邊唱邊舞,一出現天下就會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