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市公司是怎樣賺錢的
上市公司如何真正賺錢
1.股市的成立,當初的目的就是為國企解困。
有一家國企A,要死不活,沒錢發展,怎麼辦,想辦法找錢啊,對了,就是上市融資
首先要公關上市指標,這裡面水有多深不講了。然後A把公司一些資產打包,垃圾也算, 成立B股份公司,A公司投入的資產評估價值70元佔B的70%股份,B剩餘的30%股份在 市場公開發行,發行價5元/股。這樣B公司就上市了。 大家注意了
A投入70元有70%的股份。 散戶投入150元只佔30%的股份。
這就是當年為什麼有很多1年績優,2年績差,3年虧損的公司的原因。
2.B公司連續3年收益達到10%,3年都沒有分紅,而是決定配股。每10股配3股,價格6元,大股東沒錢放棄。 於是散戶有買入9X6=54元。 大家注意了:
現在散戶有39股,佔39/109=36%,總投入150+54=204元。 A公司64%,投入70元。
3.之後B公司連續3年虧損,不分紅,變STB。
國家決定股改,A公司從自己的股份中,按10送3的原則無償送給散戶,瞧瞧,多偉大,無償送啊,哈哈,別高興的太早,繼續往下面看。 大家注意了
現在散戶佔39X130%/109=47%,總投入150+54=204元。 A公司53%,投入70元。
重點來了,STB公司現在市場價4元,散戶總值39X130%X4=203元 A公司(70-(39X30%))X4=233元 ,而A公司經營不善,B公司都ST了,A公司的資產仍然增值3倍。
4.別急,還有下文
如果你運氣夠好,或者你象那個大學教授有內幕消息,那你還有暴發的機會, 你知道為什麼會有人去做所謂的重組嗎?股市會有活雷鋒嗎?
答案是「沒有」。那為什麼有人願意花5億重組B公司,其實這是一到非常簡單 的算術題,假使B公司重組成功,股價漲到15元/股,你看, 首先大股東資產增加到233X3=699 戲肉來了
散戶203X3=609。
你確認你還在散戶中嗎,這種暴發的機會會給你嗎?不會,因為你不是大學教授或者你老婆 不是司級幹部。就這么簡單。
所以花5億重組B公司不過是為了在 市場上賺50億。
5.接下來,你要為你股改無償獲得的股份賣單了,大股東要減持了,股價會跌到10元以下,或者5元,你也許會說,不可能,我的股票絕對值15元,唉!!!你又錯了,股票值多少都是虛的,最主要的是大股東可以10元賣,等2元的時候再賣回來,有100種作弊的方式可用,這!!!就是法制不健全所無法迴避的問題!!!
❷ 中國石油,號稱「亞洲最賺錢公司」,在a股上市後,為什麼吝嗇分紅
這是股市規則,你在美國上市盈利不分紅,讓你退市。在A股盈利可以不分紅,並且可以再融資。
❸ 上市公司有盈利,掙了1百萬,說是分給股東,怎麼給
分紅到股東賬戶是是扣除10%的紅利稅的,所以實際是1毛多,這紅利是上市公司確實要掏出來的。
實施日當天股價要除權,比如除權日前一天收盤價5元,除權日開盤價即為4.8元
隨後如果股價回到5元以上,這就形成填權,股東這時是有盈利的
對股東來講,分紅本身賺不到錢,總市值還得倒貼紅利稅,盈利就在於分紅---除權---填權---分紅--除權--填權這個循環的過程中
❹ 上市公司是怎樣賺錢的賺誰的錢
上市公司如何真正賺錢
1.股市的成立,當初的目的就是為國企解困。
有一家國企A,要死不活,沒錢發展,怎麼辦,想辦法找錢啊,對了,就是上市融資
首先要公關上市指標,這裡面水有多深不講了。然後A把公司一些資產打包,垃圾也算, 成立B股份公司,A公司投入的資產評估價值70元佔B的70%股份,B剩餘的30%股份在 市場公開發行,發行價5元/股。這樣B公司就上市了。 大家注意了
A投入70元有70%的股份。 散戶投入150元只佔30%的股份。
這就是當年為什麼有很多1年績優,2年績差,3年虧損的公司的原因。
2.B公司連續3年收益達到10%,3年都沒有分紅,而是決定配股。每10股配3股,價格6元,大股東沒錢放棄。 於是散戶有買入9X6=54元。 大家注意了:
現在散戶有39股,佔39/109=36%,總投入150+54=204元。 A公司64%,投入70元。
3.之後B公司連續3年虧損,不分紅,變STB。
國家決定股改,A公司從自己的股份中,按10送3的原則無償送給散戶,瞧瞧,多偉大,無償送啊,哈哈,別高興的太早,繼續往下面看。 大家注意了
現在散戶佔39X130%/109=47%,總投入150+54=204元。 A公司53%,投入70元。
重點來了,STB公司現在市場價4元,散戶總值39X130%X4=203元 A公司(70-(39X30%))X4=233元 ,而A公司經營不善,B公司都ST了,A公司的資產仍然增值3倍。
4.別急,還有下文
如果你運氣夠好,或者你象那個大學教授有內幕消息,那你還有暴發的機會, 你知道為什麼會有人去做所謂的重組嗎,股市會有活雷鋒嗎。
答案是「沒有」。那為什麼有人願意花5億重組B公司,其實這是一到非常簡單 的算術題,假使B公司重組成功,股價漲到15元/股,你看, 首先大股東資產增加到233X3=699 戲肉來了
散戶203X3=609。
你確認你還在散戶中嗎,這種暴發的機會會給你嗎?不會,因為你不是大學教授或者你老婆 不是司級幹部。就這么簡單。
所以花5億重組B公司不過是為了在 市場上賺50億。
5.接下來,你要為你股改無償獲得的股份賣單了,大股東要減持了,股價會跌到10元以下,或者5元,你也許會說,不可能,我的股票絕對值15元,你又錯了,股票值多少都是虛的,最主要的是大股東可以10元賣,等2元的時候再賣回來,有100種作弊的方式可用,這就是法制不健全所無法迴避的問題。
❺ 上市公司出了IPO怎麼賺錢
上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先通過投行(推薦券商)通過路演推廣,詢價,結合公司擬投向的項目資金需求,來初步確定準備發行的數量、價格。
公司發行股票在股市中不會給公司帶來直接效益,但超募的資金計入資本公積,公司的資產質量會有所提高。間接的通過募集資金的投入會產生更好的效益。
股市的炒作對公司的影響主要在外在形象上,對公司經營影響不大
❻ 上市公司如何從股市中賺錢
上市公司在股市裡怎麼賺錢:
1、融資可以節約大量銀行信貸資金成本,融資成本很低,用不完的可以買理財產品。
2、上市公司即是最大的做市商,(一般情況下);所謂的主力都是從上市初始就一直和上市公司合作的,上市公司的自營盤和主力資金一唱一和,各取所需。
3、簡市公司做簡單的高拋低吸就可以了賺取差價。
股權融資亦即公司發行股票進行融資,上市公司進行股票融資的意義:
1、對上市公司而言,發行股票所籌集的資金屬於公司的資本;
2、對股東而言,所持有股份代表對公司凈資產的所有權。
3、相對於債權融資,股權融資有著自己的優勢,如:股票屬公司的永久性資本,不需要償還,也不必負擔固定的利息費用,從而大大降低公司的財務風險;
4、由於預期收益高,易於轉讓,因而容易吸收社會資本等等。
❼ 一個上市公司的老總,一年大概可以收入多少
上市公司的老總薪酬是有A股年報披露的,但是對於他們來說薪酬都不是收入的重點,目前已經披露高管薪酬的上市公司有3115家,其中有537家上市公司董事長年薪過百萬,占總數的17%。而這537位董事長的稅前薪酬總額為10.73億元,平均年薪達到399萬元。當然,對於上榜的絕大多數董事長而言,上市公司的股份才是其最大的財富來源。這里,我們只談年薪。方大化工前董事長閆奎興稅前年薪1056萬元,排在榜首;緊隨其後的是萬科王石,年薪999萬元;其次是中國平安馬明哲、復星醫葯陳啟宇以及伊利股份的潘剛分別位於第三、第四以及第五的位置,年薪分別為968萬元、890萬元以及826萬元。
❽ 是不是公司只要在滬深上市,以後就不缺錢了。成為賺錢的大牛公司
這個要看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如果經營狀況一直很好的話,當公司需要錢擴充或者擴大業務是就可以通過股票融資融券得到現金,繼續發展,如果經營不善,只靠股票圈錢的話,很快就會收到證監會的處理,最後會得到退市的後果。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❾ 最賺錢的裝修行業,為何上市公司卻寥寥無幾
在互聯網大浪潮中,不少企業都已經上市或者正在上市的路上,像在電商界的阿里巴巴,在地產界的萬達、在傳媒通訊的中國聯通??,很多行業都已經有了龍頭企業的出現,而作為當下發展迅速的家裝行業,為什麼到現在也沒有幾家上市公司?對於這些疑問,小編匯聚了很多業內人士的看法,總結如下:
5大行業問題
1、行業「亂」,市場無序
家裝行業涉及內容玉玉復雜,中間環節很難把控,繁瑣的供應鏈長,可選多,讓人難以以一種標准方式執行,無論是裝修隊,還是業主。
2、信任度缺失
由於過長的供應鏈,參與人員過於復雜,在整個裝修過程中,家裝企業與業主之間缺乏溝通,偷工減料的惡劣現象頻繁出現,讓業主難以信任,導致企業難以擴大業務規模。
3、口碑太差
家裝行業水深,行業混亂,很多家裝企業只顧眼前利益,「一錐子買賣」現象普遍存在,因為整體沒有共贏精神,只能將整個市場越做越爛,沒有一點前途可言。
4、設計不能量產
設計也是服務行業的一種商品,但它局限性在於不能量產,每個設計圖都只能用一次,所以,這種單一性消費利潤是很少的。不像手機、軟體,只需要設計一個模板,然後量產銷售。因此,只有量產後層層分銷才能產生利潤空間,成為巨頭。
5、設計周期長
眾所周知,家裝圖紙設計周期過長,技術要求過高,不像一些簡單的商品簡單製作就能夠拿到市場上銷售,過長的周期也是造成家裝企業難以做大的原因之一。
6大內耗問題
作為一名家裝企業的管理者,面對復雜的人、事、物,很難把控整個局面,這也是家裝行業有待解決的問題。列舉一些常見的問題:
1、工作效率不高
由於家裝企業人員過於復雜,很難將業務員、設計師、施工人員等相關人士聚集在一起開會討論,「瞎忙、亂忙」的現象很常見,業主一邊催著交工,企業這邊混亂不堪,工作效率極其低下。
2、溝通渠道不暢
大多數企業,你會發現同事之間、員工與業主之間的溝通嚴重缺失,或詞不達意,或答非所問,或百人百解??這種現象,說小了讓很多工序成為無效工序,或失去很多重要機會;說大了,有可能因此給企業帶來隱患。
3、加班成癮
很多老闆總認為,員工在下班後「廢寢忘食」的「加班」是一種敬業現象。殊不知,這可能隱含著很高的成本。
4、人才流失
有很多家裝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上都是很欠缺的,他們認為人才是無限的,誰走誰留抱著無所謂的態度。
其實一個員工的離開對公司都是一筆成本,因為公司要承擔對這個員工的培訓費等前期投入,還要承擔新招聘該崗位員工的前期成本,還要承擔新員工是否適合崗位的風險。而老員工的離職也會因為職業素養的關系,可能會流失重要的內部資料或信息。而其離職後,很可能會進入自己的競爭對手的企業。
很多小企業在經營多年後,你發現他們一直是那麼小的團隊,而除了老闆之外,沒有一個員工是從企業成立當初留下來的。
5、崗位錯位
人力資源管理中有句名言「將正確的人放到正確的位置」。可惜,真能做到這點的企業真不多。
其實這體現了老闆們一個非常清晰的心理,他們認為這些員工招聘回來就是要用的,只要自己有人手能做,就不會再花更多的錢去做。但我們發現他們因此付出的代價很高。我們都知道專業的人才能做高效的事情,硬給員工派發一些他們不擅長的任務,結果只有兩個:一、做了,但效果不佳;二、員工因承受不了壓力而紛紛離職。
6、流程繁瑣
家裝企業的亂,有太多都是因為流程,這在企業管理中是一個通病。他們為此承擔著很高的成本,然而一直卻視而不見。
流程,是家裝企業運營的產業鏈,如同流水線一樣,沒有科學合理的流程,也就失去對各項工作系統性的控制,很多工作半途而廢,還有很多工作需要返工。這會成為裹住企業前進雙腳的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