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所面臨的財務困境有哪些異同
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要對外公開的,而且要按照上市公司的管理規范來進行,非上市公司的 財務數據可以不對外公開。
從融資成本上分析:企業的融資選擇與融資成本有著密切的關系。 股權融資成本包括 股利和發行費用。
(1)公司的稅後利潤需要扣除 10%法定公積金和 5%~10%的公益金,才能用於分配,故股利最多隻能是每股收益的 85%。按我國前幾年證券市場的平均市盈率 50 倍計算,則每股收益為(1/50)*85%=1.7%.。再者,我國關於股利的政策上的缺陷使股利成本沒有「硬約束」 ,上市公司可以低比例分配,甚至不分紅。
(2)股票發行費用目前大盤股發行費用大約為籌集資金的 0.6%~1%,小盤股大約為 1.2%,配股的承銷費用為 1.5%,上市公司的股權融資的發行成本 大約在 3.2%左右。而目前三年期和五年期的企業債券的利率最高限度,分別為 3.78%和 4.03%,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的銀行借款年利率,分別為 5.85%、5.94%和 6.03%。
(3)由此可看出,在不考慮分紅的前提下, 企業股權融資成本低於債權融資成本, 股權自然成為上市公司的理性選擇(發達國家的市盈率一般為 10~20 倍,股權融資成本比我國高的多)。但如果考慮其他潛在成本, 特別是股權融資所帶來的市場負面效應和控制權收益的損失,如果新股融資不能帶來超額收益以抵償這些風險和成本,上市公司就會放棄股權融資而選擇其他融資方式。
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財務管理制度的區別是:
1、上市公司的財務管理制度比非上市公司的更加嚴格,更加規范。因為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是對外公開的,需要做到真實嚴謹;而非上市公司大多為私企,財務報表是不對公開。
2、上市公司的財會組織體系及機構設置會很完善,設立會計機構負責人崗位,負責和組織公司財務管理工作和會計核算工作。會計機構負責人由董事會按規定的任職條件聘用或解聘;而非上市公司大多隻有會計崗位一致。
3、上市公司會有內部財務會計分析制度。制定財務指標分析方法,定期檢查財務指標落實情況,分析存在問題和原因;而非上市公司未必做到這一點。
Ⅱ 2010年出現財務危機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我也想知道
Ⅲ 2010年之後到現在,我國哪些企業發生了資金鏈斷裂或者財務危機或者破產,急求
比如:有一家企業在短短幾年內,產值從幾百萬上升到10個億,利潤從很低發展到近一個億,這時,這個企業的領導人就想到多元化的問題,一方面來分擔產品線的風險,另一方面促進企業的發展。上項目,一個不夠再加一個,4、5個項目一起上,為達到國內500強而奮斗。到後來上馬一個死一個(當然各種原因很多,不能說這個管理者選擇錯誤),大量消耗了原有項目的周轉資金。從根本上來講,每個項目的資金關聯度是很低的,橫向佔有資金需要有相當水平的管理能力才能控制。現在,這家企業的產值上了百億,但虧損達到幾個億,好在上市企業,錢不夠了,就上市去撈一把,繼續下一個努力。 又有一家企業,當家產品的產值達到十幾億,利潤就有幾個億,也是多元化,干一個死一個,好在家底子厚,還留幾個不死半活的項目。從資金鏈來看,這家企業還不成問題,因為當家的產品利潤高,也有一定的家底,幾個億的虧損目前不會影響該企業的發展,也不會在資金鏈出現麻煩。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充滿了許多危險和不確定性因素,不能保證以後也能長期找到平衡。 還有一家據說進了全球500強的企業,搞了許多項目,有成功也有失敗,帳面上還有一些贏利;這家公司牛氣,反經濟之道而行,居然在美國建立製造工廠。有人說:「不虧損才怪,按正常的理論核算,那家企業早就破產了N次,負債都超過資本的好幾倍。」好在企業的領導人是國家的,採用非常的手段來處理資金鏈這個問題:1、將公司旗下的所有采購合成一個部門,以節省采購成本(也可以產生虛構利潤);2、將所有產品銷售統一到部門,實現物流的成本降低(利用時差不正常獲利);3、通過投資在將手中資產變現獲得流動資金之後,在國內不斷投資新的項目,而且增加了金融類公司的比例。(大大高估商譽部分的資產)4、通過海外的IPO,找到更大的融資源來補充資金鏈的缺口。再則,如果上敘的還沒有解決的話,動用政府繼續貸款解決資金鏈的問題。資金鏈,是一個企業的鮮血,幾乎所有的企業稍做大一點,就會違背企業經營效率這個根本,因此,如何保證資金鏈的連續性發展,可以說是企業經營的根本。 首先,要有安全,保證主鏈的資金充分寬余之外,必須有相當的融資能力(包括利用政府、銀行等非常手段),在每個循環後要有增值,實企業經營的目的。其次,資金鏈的暢通也是企業的關鍵,在我國,由於種種原因,存貨和應收賬款上的阻力是特別的大,一方面降低企業的資金周轉率,另一方面,會大量出現腐敗現象。最後,由於企業的發展,經營者的頭腦容易出現發昏現象,片面看到企業大了就很成功,而相對來說,危機也隨之增大,特別是資金鏈的危害也日趨嚴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當一個企業核心業務趨於成熟或者轉向其他領域,經營風險會下降,相應地,資金鏈為主的財務風險相應增大。 資金鏈斷裂的五種死法編輯本段 《中歐商業評論》研究了2008年下半年以來發生的數十起企業現金流斷裂倒閉或財務危機的案例,我們認為,當前普遍發生的資金鏈斷裂危機可以歸為營運資金不足、賬期風險、流動負債難以歸還導致的流動性枯竭、對外擔保貸款給自己企業造成被動、以及投資失誤等五方面因素。以上五類因素已經成為壓死企業「駱駝」的主要「稻草」。營運資金不足引發的資金鏈斷裂新破產法實施後成為「最大企業重整案」的中國金屬(Ferro China,以下簡稱「中國金屬」)停產案可以作為運營資金鏈條斷裂的經典案例。中國金屬是一家注冊地在百慕大群島、總部在蘇州、在新加坡上市的台資企業。2008年10月8日,中國金屬系企業的20餘名台籍高管突然集體返回台灣,事先無任何預警,旗下5家子公司全面停產。次日,中國金屬在新加坡發出的公告顯示,公司無法償還約7.06億元人民幣的營運資本貸款,其已經到期和可能到期的各類借款高達52億元之巨。10月10日起,中國金屬正式停牌至今。當地媒體的報道稱,中國金屬2007年實現銷售113億元,稅收1.7億元,凈利4億元,鍍鋅板產量超過鞍山鋼鐵公司,在全國排名第二。中國金屬依靠投資銀行的融資,商業銀行的巨額貸款以及海內外各路資本的支持,實現了「裂變式的成長」。即使在法院主持重整階段,連債權人都認為中國金屬的市場前景並不差,而導致企業猝死的根本原因在於其高負債的運營模式和激進的財務戰略。由於運營資金不足導致的財務危機通常有以下三種情況:—、企業規模擴張過快, 以超過其財務資源允許的業務量進行經營, 導致過度交易,從而形成營運資金不足;二、由於存貨增加、收款延遲、付款提前等原因造成現金周轉速度減緩,此時,若企業沒有足夠的現金儲備或借款額度, 就缺乏增量資金補充投入, 而原有的存量資金卻因周轉緩慢無法滿足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的需要;三、營運資金被長期佔用, 企業因不能將營運資金在短期內形成收益而使現金流入存在長期滯後效應。信用風險引發的資金鏈斷裂南京菲尼克斯電氣公司財務總監楊芙琴指出,對客戶的賬期管理是該企業財務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客戶必須現款現貨,老客戶也都有嚴格的信用期間,收款只接受銀行轉賬和銀票,商業匯票一概不收,寧可失去客戶也要控制風險。但事實上,大多數企業為了吸引客戶都會給予一定的賬期。信用風險主要分為兩種:一為突發性壞賬風險, 由於非人為的客觀情況發生了不可預見性的變化, 造成應收賬款無法收回, 形成壞賬;二為大量賒銷風險, 企業為適應市場競爭, 採用過度寬松的信用政策大量賒銷, 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擴大市場份額, 但也潛伏著引發信用風險的危機。在2008年的企業倒閉潮中,大量中小企業的財務危機都是信用風險造成。在廣東東莞,那些賒銷給合俊玩具的小型企業很多都血本無歸。流動性不足引發的資金鏈斷裂大多見於兩種情況:其一,增加流動負債彌補營運資金不足, 企業為彌補營運資金缺口, 用借入的短期資金來填充, 造成流動負債增加引發流動性風險;其二,短資長用,企業運用杠桿效應, 大量借入銀行短期借款,增加流動負債用於購置長期資產, 雖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 購置長期資產的資金需求, 但造成企業償債能力下降, 極易引發流動性風險。在這兩種情況中,第二種情況更為危險,曾曇花一現的中國普爾馬斯特超市(下稱「普馬」)即屬此例。南京大學會計系教授陳志斌曾對中國普馬作過專門研究。1996年注冊成立的中國普馬在成立後的8年內在中國開設了近50家分店,迅速躋身為中國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如此大規模的擴張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支持,中國普馬的核心模式是以當地銀行的貸款開新店擴張,通過供貨商賒銷經營,通過各個分店之間的現金調配來平衡現金流,甚至調配分店的資金作為新店的資本金。這種高速增長的模式看似完美無缺,但是流動性不足,資金鏈緊綳像緊箍咒一樣如影隨形。2004年,當西南某銀行收回一筆2億元貸款時,中國普馬各地的門店終於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掉。投資失誤引發的資金鏈斷裂企業由於投資失誤, 無法取得投資回報而給企業帶來風險。投資風險產生的原因為: 一是投資項目資金需求超過預算;二是投資項目不能按期投產;導致投入資金成為沉沒成本。著名的廣東合俊玩具廠的倒閉案亦屬於此種情況。合俊玩具廠2006年之前毛利率一直不錯,2006年以後由於原材料成本上漲、人民幣升值等,毛利率從原來的13%降低到5%。為了擴大產能、尋求「多元化」發展,該公司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別斥資收購一家即將倒閉的玩具廠和一個銀礦采礦權,但玩具廠最後沒能救活,銀礦投資也因為一直沒有拿到采礦許可證而無法產生效益,而主業經營又每況愈下,最終導致企業一夜之間被清盤。相關方損失產生連帶風險引發的資金鏈斷裂企業在與其他企業開展擔保、借貸以及存款業務過程中, 因對方內部發生重大損失而受到牽連, 從而引發的資金鏈風險。
希望採納
Ⅳ 公司發生財務危機的經營狀況方面的徵兆有哪些
經營性現金流量為負數
銷售收入增長變緩,或負增長。
Ⅳ 求幾個關於2010年-2014年企業財務危機的案例
案例一:深圳市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000056.SZ)
根據該公司的公告,該公司2010年度、2011年度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年度凈利潤為負,2012年4月23日起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該公司2012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正,但是經審計的期末凈資產為負。依據深交所的相關規定,凈資產為負也屬於公司退市的警示事由之一,該公司股票被繼續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根據該公司2013年8月22日披露的2013年半年報,該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123,424,713.12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9,536,616.93元。
依據該公司2013年10月15日發布的《2013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該公司下屬控股子公司深圳融發投資有限公司投資開發的在建投資性房地產皇庭國商購物廣場項目已於2013年9月30日完工,本期涉及的投資性房地產後續計量模式採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根據銀信資產評估有限公司的評估意見,皇庭廣場截止評估基準日2013年9月30日的公允價值約為76.46億元,預計開發總成本約為21.34億元,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預計增加深圳融發投資有限公司遞延所得稅負債約13.78億元,增加深圳融發投資有限公司2013年第三季度凈利潤約41.34億元,其中歸屬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約24.80億元。
因會計政策變更產生的24.80億凈利潤可是幫了上市公司一個大忙,該公司2013年的凈利潤和股東權益立刻雙雙轉正,經審計,該公司2013年度歸屬上市公司的凈資產為2,236,808,854.06元,該公司不存在應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和其他風險警示的情形,符合申請撤銷退市風險警示的條件,自2014年3月31日起,撤銷該公司股票交易退市風險警示。
Ⅵ 急,近三年中國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有哪些
三鹿集團,
Ⅶ 我要找陷入財務困境的上市公司,是不是ST只是其中一種,還有其他的
對於財務困境國內外並沒有明確的定義,在國內財務困境又被稱為財務危機、財務困難。現在我國普遍接受概念的是:「企業處於經營性現金流量不足以補償現有到期債務,而被迫採取更正行動的境況。」具體來講財務困境是從企業現金流量而非盈利的角度來下定義的,企業財務困境是指企業現金流不足以履行償還義務或違約,企業承擔很大的違約風險。
簡單說,凡是出現資金鏈斷裂的上市公司,都是陷入了財務困境。
Ⅷ 為什麼很多上市公司在經營上導致了財務困境
財務困境說白了,就是現金流更不上,現金流跟不上說白了就是利潤跟不上。
先說現金流吧,盲目投資,投資的回收期很長,客戶欠款,賬期拉得很長,銀行縮表,收縮貸款,證監會監管,不讓發行新股,短期營運資金用於長期的投資。
利潤這塊更好理解了,沒有利潤,最後現金流肯定跟不上的。有些公司看報表利潤還不錯,也沒有大的投資,但是資金也跟不上,看報表是否有很多應收賬款長期掛賬,就要注意了,有可能是虛假利潤。
原因很多,瞎扯幾句,最終還要通過報表以及經營的業務來具體分析。
Ⅸ 怎麼看意上市公司是不是陷入財務困境
一般上市公司如果出現財務困境,是應該在單獨披露的,還需要做出可持續經營假設評估並提出處理方法。
單純從報表上面,一般是不會看出短期財務困境的,如果需要預判是否陷入財務困境,還是從行業資產比重對比、市場情景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如果只是簡單判斷是否陷入財務困境,可以看列示預計的現金流量圖進行一些簡要分析。
Ⅹ 近年來的企業財務危機案例有哪些
財務危機是指企業明顯無力按時償還到期的無爭議的債務的困難與危機。
由於山東齊星集團債務危機的惡化,同處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的擔保方之一西王集團也陷入困境,而曾經躋身中國500強企業的山東天信集團債務危機的曝發,更導致7家關聯公司進入破產整頓。在山東債務危機發酵的同時,山東的魏橋集團也受到做空機構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