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上市公司扎堆給高管戴金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扎堆給高管戴金

發布時間: 2021-04-07 12:39:02

⑴ 上市企業高管如何避稅的方法都有哪些

通過調整年薪和董事費比例避稅
目前,有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對公司的高管人員採用年薪制,其收入包括工資,獎金、福利費等。上市公司一般高級管理人員在擔任行政職務的同時往往兼任集團或下屬子公司的董事,相應也會獲得一筆董事費收入,董事從本質上說具有一種勞動服務性質,因此個人的董事費收入應作為勞務報酬所得繳納所得稅,運用20%-40%的比例稅率,個人的年薪收入則應按照工資薪金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運用5%-45%的超額累進稅率,利用這兩種稅目之間的稅率差異,可以通過工資獎金收入和董事費收入的合理分配與轉化,降低高管人員的整體稅負水平,從而增加實際稅後收益。

高管人員的年薪收入和董事費收入應分別按照工資薪金和勞務報酬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按照個人所得稅政策的規定,實行年薪制的企業,個人取得的年度工資薪金所得應實行按年計算、分月預算、年度終了再按全年的基本收入和效益收入分12個月平均計算實際應納的稅款。

⑵ 請問上市公司的高管工資在哪個財務報表裡可以查到

財務報表裡是查不到的,在附註中。在上市公司公告的年度報告的財務報告附註中是有過去一年董監高在公司的領薪情況。

資產負債表流動負債欄目(靠右)應付職工薪酬賬戶,不過這個地方太模糊,要看看附註裡面對工資支付具體方式的闡述,比如每期工資發放,算做工資薪金的獎勵報酬培訓旅遊,還有配給獎勵的股票股權之類的,特別重點看看高管的工資構成。

(2)上市公司扎堆給高管戴金擴展閱讀:

財務報表是反映企業或預算單位一定時期資金、利潤狀況的會計報表。我國財務報表的種類、格式、編報要求,均由統一的會計制度作出規定,要求企業定期編報。

高級管理人員是指公司管理層中擔任重要職務、負責公司經營管理、掌握公司重要信息的人員,主要包括經理、副經理、財務負責人,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和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人員。

這里的經理、副經理,是指《公司法》第五十條和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的經理、副經理,在實際中,就是公司的總經理、副總經理。經理由董事會決定聘任或者解聘,對董事會負責;副經理由經理提請董事會決定聘任或者解聘。

這里的財務負責人是指由經理提請董事會決定聘任或者解聘的財務負責人員。這里的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是《公司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的上市公司必設的機構,負責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和董事會會議的籌備、文件保管以及公司股東資料的管理,辦理信息披露等事務。

⑶ 上市公司高管變更的數據從哪裡獲取最全面,最權威呢

這些不會太准確 上市公司都瞞報的 股票軟體都有公司信息的更新 可以多看看

⑷ 上市公司會不會把在股市上圈的錢以高薪的形式發給公司高管很多高管本身就是大股東,有決定權

就好像撿到天上掉下的元寶,見者有份,利益的分配只有他們內部人士清楚,但是有一點我們清楚,錢進他們口袋了,至於以何形式進行利益分配,這個不重要.

⑸ 上市公司高管股權質押給證券公司錢主要干什麼用

以5%為標准,達到5%或以上的是必須公告的,主要的參考政策是《上交所發布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及登記結算業務法(試行)》,其中相關條款如下:第四條業務協議應當載明甲乙雙方的聲明與保證,包括但不限於:(一)甲乙雙方應當具有合法的股票質押回購交易主體資格。甲方不存在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等禁止、限制或不適於參與股票質押回購交易的情形;(二)甲乙雙方用於股票質押回購空間的資產(包括資金和證券,下同)來源合法,並保證遵守國家反洗錢的相關規定。甲方向乙方質押的標的證券未設定任何形式的擔保或其他第三方權利,不存在任何權屬爭議或權利瑕疵;(三)甲方承諾按照乙方要求提供身份證明等相關材料,保證提供信息的真實、准確和完整性,信息變更時及時通知乙方。甲方同意乙方對信息進行合法驗證,同意乙方應監管部門、上交所、中國結算等單位的要求報送甲方相關信息;(四)甲方承諾審慎評估自身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自行承擔股票質押回購的風險和損失;(五)甲方承諾遵守股票質押回購有關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交易規則等規定;(六)甲方為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持有眾多上市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東,且以持有的該上市公司的股票參與股票質押回購的,則創造承諾遵守法律法規有關短線交易的規定;(七)甲方為持股5%以上的股東,且以其持有的該上市公司的股票參與股票質押回購的,則承諾按照有關規定的要求及時、准確地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八)標的證券質押或處置需要獲得國家相關主管部門的批准或備案的,甲方承諾已經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事先了相應手續,否則將自行承擔由此而迅速產生騰達的風險;

⑹ 上市公司高管激勵方式有哪些

上市公司的激勵方式有:

  1. 節日福利;

  2. 年假;

  3. 現金獎金;

  4. 限制性股份獎勵。

⑺ 為什麼很多企業都想辦法上市,上市有什麼好處呢

「3年利潤翻番」、「5年主板上市」、「到納斯達克敲鍾」,這是大多數企業創始人掛在嘴邊激勵自己和員工的話,巨大部分的企業家或者創始人都把上市作為企業發展的終極目標,而像華為、宜家、老乾媽、安利、揚子江葯業、瑪氏這種體量超大但是卻選擇「不上市」發展道路的企業少之又少。不可否認的是企業上市確實能為企業和創始人、高管帶來利益和巨大回報,但是其實上市同樣是一把雙刃劍。

總之,上市也是一把雙刃劍,上市的好處是企業和股民之間能實現「共贏」,但是目前A股市場相對不成熟,所以更多的創始人把股市當做「提款機」,經常發生大股東拋售離場、套牢股民的案例。不上市也有弊端,最大的弊端在於不能與廣大的股民分享企業發展帶來的紅利,但是好處是不用擔心嗜血的資本「鳩占鵲巢」。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碼字不易,給點個贊吧。

⑻ 為什麼有些上市公司盈利頗豐卻吝於分紅800字以上

中國上市公司吝於分紅的原因探析 摘要:本文通過介紹我國上市公司分紅的狀況及特點,從公司內部特點、制度不完善、監管缺失等方面深入剖析部分上市公司吝於分紅的原因,為廣大投資者理性看待中國股市的分紅現象提供一個思考角度 。在此基礎上相應提出了政策建議,以促進中國上市公司股票高質量分紅。 關鍵詞: 上市公司;分紅政策;原因 一、我國上市公司分紅的現狀及特點 分紅是股份公司在贏利中每年按股票份額的一定比例支付給投資者的紅利。投資者購買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對該公司進行投資,同時享受公司分紅的權利。一般來說,上市公司分紅有兩種形式:向股東派發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現金股利就是以現金形式發放的股利,國外大多數上市公司選擇現金股利作為利潤分配方式,並且穩定、連續地實施這種方式 ,以便維護控制權和保持每股收益的穩定增長。 隨著滬深兩市上市公司2010年度報告的陸續公布,股票分紅問題又成為一年一度的熱點。然而面對盈利的增加,一些公司出現了「高管拿高薪,股東低分紅」的現象。從總體上看,我國上市公司的分紅存在如下的一些特點: 1. 我國上市公司不分紅現象普遍,股利支付率偏低。 不少具備分紅能力的上市公司,借企業研發或擴大再生產等名義逃避分紅責任。截至2011年3月21日A股已發布年報的657家上市公司中,有119家近三年內「一毛不拔」,其中「有紅不分」者超過一半。而在2010年8月3日,在1898家上市公司中,有618家上市公司連續3年未分紅,其中某公司更是連續11年未分紅。根據 2005 年度美國標准普爾指數、英國金融時報指數、日經指數、我國台灣TAIEX 指數和我國香港恆生指數的股利分配數據,美國、英國、日本、我國台灣和我國香港的分紅比率分別34.36%、 42.61% 50.68%、72.04%和42.51% ,而2009年國內上市公司的平均股利支付率為22.38%,僅為國際水平的一半。 2. 以現金形式進行分紅的上市公司較以前有所高,但股息率卻很低。 1995 年以前,我國上市公司發放現金股利的比例較高,占所有上市公司比例的 50% 以上;1996年至1999年,發放現金股利的公司比例大幅降低,僅為 30 %左右;2000 年以後,基本穩定在50%—60%之間。在股息率上,根據道瓊斯公司對世界上32個主要的國家和地區的統計,各市場的平均股息收益年率為2.205%,其中多數市場的股息收益率大於2%。而2008年與2009年國內派現公司的平均股息率分別為1.03%和1.01%,與當年年末的一年期定存相比,下降了五成多,2010年,上市公司平均股息率為0.89%,遠低於一年期定期存款3.25%的收益率,僅13家公司股息率超過一年定期存款利率。 二、中國上市公司盈利卻不分紅的原因探析 持續的現金分紅,是上市公司穩健發展的主要標志,對於培育資本市場長期投資理念,增強資本市場吸引力和源動力,具有重要意義。在成熟證券市場,投資者每年分紅所得大多數時間都高於銀行存款利息,股票投資被看成是投資者的一種穩定投資方式,投資者進入股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分紅,其次才是想通過股票價格的上漲來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 由於紅利收入是投資者日常投資收入的組成部分,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是否分紅十分敏感,紅利分配也成為吸引投資者選擇股票的有力杠桿,使得長期投資受到鼓勵,這有助於避免股票市場的大起大落。而中國股市一直背負圈錢的罵名的根本原因就是上市公司拿得多給得少。統計顯示,

1990年至2010年,A股融資總額是分紅總額的2.27倍。上市公司「重融資、輕回報」,很難使股民依靠分紅回報來分享經濟增長成果、增加財產性收入,只能從長線投資轉向短線投機,通過「高拋低吸」來博取股票差價收益,這也助長了證券市場「重投機、輕投資」的畸形價值取向。在經濟狀況正常的年份,經營穩定的上市公司如果有盈利,有充裕的現金流,應當採取現金分紅的方式回報投資者。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國的一些上市公司在處於盈利的狀態下仍拒絕分紅給投資者呢。筆者認為可以分為企業內部的原因和企業外部的原因這兩大類:

(一)從企業內部來說,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 當年盈利為正,但公司的未分配利潤也就是累計利潤依然是負數,公司的虧損尚未彌補 完,所以無法分紅。這種情況比較常見,企業的經營中存在有很多的風險因素,今年盈利,但往年可能虧損,而上市公司以當年利潤派發現金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1)公司當年有利潤;(2)已彌補和結轉遞延虧損;(3)已提取10%的法定公積金和5%-10%的法定公益金。所以不滿足上述三個條件的上市公司不會在當年給股東分紅,在情理之中。 2. 公司高層管理者私心過重,對財務報表進行非正常調整,從而把本來的利潤變成虧損, 逃避分紅。企業的管理層對企業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十分了解,而在國有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監管不力、「所有者缺位」的情況下,管理層有可能利用這種信息不對稱來牟取利益。一個典型的操作動作是,管理層有可能把公司的利潤做虧,把凈資產做小,然後以相當低廉的價格實現收購的目的;或者通過調劑、隱藏利潤的辦法擴大上市公司的賬面虧損,然後利用賬面虧損逼迫地方政府低價將股權轉讓給高管人員持股的公司。如果地方政府不同意,則繼續操縱利潤擴大賬面虧損直至上市公司被特別處理後再以更低的價格收購。 3. 上市公司分紅意識不強。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20年,很多上市公司的發展正處於上升 階段,無論是在資金、技術、人才還是管理水品、發展理念上同西方成熟的企業都有很大的差距。國內的很多公司在做決策時偏於保守、更側重於積蓄力量先讓企業發展壯大起來,而不是優先分紅給股東。不少公司明確表示,由於未來對資金需求增大,為保障公司長遠發展而不進行紅利分配。由於分紅的意識不強,在有盈餘的情況下,很多公司優先選擇給公司的管理層加薪,以激勵管理團隊,也就不奇怪為什麼出現「高管拿高薪,股東低分紅」的現象了。

(二)從公司外部來說,原因主要包括制度、政府機構和投資者這幾個方面。 1. 中國的現金分紅制度存在「三缺」現象,即缺乏普遍約束力、缺乏完整性和缺乏配套的 懲罰措施。 現金分紅新規雖然將利潤分配比例從20% 提高到30%,也將送股形式的分配方式剔除,但規定僅限於需要再融資的上市公司,而對那些沒有再融資計劃的上市公司而言,分不分紅、分多少、什麼時候分,該新規卻沒有涉及。因此,現金分紅新規還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中國上市公司不願分紅的現狀。新規是以最近三年以現金分配累計分配利潤不少最近三年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的30%來作為再融資的門檻。由此,上市公司完全可以採取突擊分紅的方式來實現再融資,這樣就會對不同時期的投資者缺乏「公平性」,而且還容易導致內幕交易。新規對上市公司違反該規定的處罰問題並沒有明確,沒有規定一旦上市公司違反了這些規定應如何處罰等。關鍵問題若是不符合規定,上市公司最多不能實現其再融資計劃而不會有其他影響,這樣的結果是使上市公司對不按規定分紅有恃無恐。 2. 政府監管部門的職責沒有落實到位,導致信息披露不規范。 從目前的上市公司來看,普遍存在較大的信息披露問題,由於政府監督機構沒有切實做好監督工作,目前有很多信息披露時,對與這一交易有直接關系的包括交易價格、定價依據、股東和政府承諾、交易條款和輔助交易在內的很多內容未進行披露。包括資金來源和還款方式的披露。資金來源決定著管理層在未來幾年內資金壓力的大小,從而直接影響管理層對上市公司的決策。目前大都披露為自有資金,沒有一家披露下一層的融資借貸關系。這些都會造成財務報表失去真實可靠性,上市公司利用信息不對稱的優勢,做出不分紅的決策。 3. 投資者投機現象普遍,沒有長期持有股票進行價值投資的心態,很多股民持有股票僅僅 是等待時機賺取差價,心理預期上對分紅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也是導致中國股市分紅率持續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政策建議 根據以上對我國上市公司吝於粉紅的原因探析,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善現狀: 1. 引進先進的公司管理和發展理念,增強管理者的分紅意識,促進資本市場的良性發展, 反過來也為公司的融資與再融資提供廣闊的空間。 2. 完善公司現金分紅制度。對於分紅的比例、額度、期限等作出明確規定;限制突擊性分 紅的行為產生;對於不按照規定分紅的企業制定切實可行的懲罰措施,以敦促上市公司自願自覺進行分紅。 3. 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加強政府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的監督,以避免信息不對稱 帶來的規避分紅的行為。 四、結語 終上所述,我們很容易看出中國股市之所以出現這么多「鐵公雞」,是上市公司的財務管理制度沒有依法健全、沒有形成良好的監督體制和投資者價值投資意識淡薄等因素的綜合結果。只有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開啟中國上市公司股票高質量分紅的美好時代。

⑼ 有的上市公司雖對投資者一毛不拔,但對公司高管出手大方,薪酬收入大幅增加,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為什麼?這還不明白。任何資本的付出都是要講究回報的!付給你投資者,能給他帶來什麼回報?
高管是誰,就是上市公司的管理人,是個錢相當於給自己,你說為什麼不出手大方?好比你在一個企業工作,企業是別人的,發工資是發給自己,那還不是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