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鹽鹼地的改良有什麼新的突破嘛
生物改良法比較好。你可以種植一些耐鹽鹼的植物,如甜高粱、苜蓿、小麥等,也可以種植幾年水稻,利用種植水稻的水來洗鹽鹼。
B. 中國鹽鹼地改良辦法有哪幾種
一、排水
對地勢低窪的鹽鹼地塊,通過挖排水溝,排出地面水可以帶走部分土壤鹽分。
二、灌水洗鹽
根據「鹽隨水來,鹽隨水去」的規律,把水灌到地里,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層,使土壤中的鹽分充分溶解,再從排水溝把溶解的鹽分排走,從而降低土壤的含鹽量。
三、種植水稻
在水源充足的鹽鹼地種水稻也是一項可以有效的改良措施。因為種植水稻後,一般田間要經常保持水層,土壤含水量處於飽和狀態,在相同的土壤含鹽量情況下,水田中的鹽分濃度較旱田低,因此,通過長時間淹灌和排水換水,土壤中的鹽分就可以被淋洗和排出。
四、增施有機肥或土壤調理劑金利
嘉美金利能增加土壤的有機質,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改良鹽鹼土的通氣、透水和養料狀況,能顯著調節土壤的酸鹼度到適宜作物生長的范圍。
五、深耕深松
對鹽鹼地深耕深松,加深耕層,能加速淋鹽,防止返鹽,增強保墒抗旱能力,改良土壤的養分狀況。深耕應注意不要把暗鹼翻到地表。
六、客土壓鹼
客土就是換土。客土能改善鹽鹼地的物理性質,有抑鹽、淋鹽、壓鹼和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可使土壤含鹽量降低到不致危害作物生長的程度。俗話說:「砂壓鹼,賽金板」就是這個道理。
七、合理種植
在鹽鹼地上種植作物,要根據作物對鹽鹼、旱、澇的適應性能,因地種植,合理布局。充分發揮農業增產潛力。向日葵、谷類、甜菜、大麥等為耐鹽鹼性較強的作物,有較高的細胞滲透壓,在較高的鹽分溶液中也可以吸收足夠的水分,不致引起生理乾旱造成死亡。
(2)鹽鹼地改良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鹽鹼地可以分為輕鹽鹼地、中度鹽鹼地和重鹽鹼地。輕鹽鹼地是指它的出苗率在70%—80%,它含鹽量在千分之三以下;重鹽鹼地是指它的含鹽量超過千分之六,出苗率低於50%。
中度鹽鹼地(用pH值表示為:輕度鹽鹼地pH值為:7.1—8.5,中度鹽鹼地pH值為:8.5—9.5,重度鹽鹼地pH值為:9.5以上)。
我國鹽鹼土分布區是根據它的土壤類型和氣候條件變化決定的,分為濱海鹽漬區、黃淮海平原鹽漬區、荒漠及荒漠草原鹽漬區、草原鹽漬區四個大類型。
各種鹽鹼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實質主要是各種易溶性鹽類在地面作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從而使鹽分在集鹽地區的土壤表層逐漸積聚起來。
主要形成原因有:
1、氣候條件
在我國東北、西北、華北的乾旱、半乾旱地區,降水量小,蒸發量大,溶解在水中的鹽分容易在土壤表層積聚。
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鹽隨水滲到下層或流走,這就是「脫鹽」季節;春季地表水分蒸發強烈,地下水中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層,這是主要的「返鹽」季節。
東北、華北、半乾旱地區的鹽鹼土有明顯的「脫鹽」「返鹽」季節,而西北地區,由於降水量很少,土壤鹽分的季節性變化不明顯。
2、地理條件
地形部位高低對鹽鹼土的形成影響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運動,也就與鹽分的移動和積聚有密切關系,從大地形看,水溶性鹽隨水從高處向低處移動,在低窪地帶積聚。
鹽鹼土主要分布在內陸盆地、山間窪地和平坦排水不暢的平原區,如松遼平原。從小地形(局部范圍內)來看,土壤積鹽情況與大地形正相反,鹽分往往積聚在局部的小凸處。
3、土壤質地和地下水
質地粗細可影響土壤毛管水運動的速度與高度,一般來說,壤質土毛管水上升速度較快,高度也高,砂土和粘土積鹽均慢些。
地下水影響土壤鹽鹼的關鍵問題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礦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礦化度大,容易積鹽。
C. 鹽鹼地改良包括哪些方面
鹽鹼地改良包括種稻洗鹽、開溝排鹽、淤灌壓鹽、綠肥治鹼、種樹治鹼和深翻壓鹼。
種稻洗鹽,這是一種很古老的治理鹽鹼地的方法。戰國時,西門豹治鄴,就已運用這種方法,並取得了"終古斥鹵,生之稻粱"的成效。
D. 鹽鹼地改良是否屬於基本農田建設
鹽鹼地改良也屬於基本農田建沒的。
E. 鹽鹼地改良的古老方法是什麼
種稻洗鹽這是一種很古老的治理鹽鹼地的方法。戰國時,西門豹治鄴,就已運用這種方法,並取得了「終古斥鹵,生之稻粱」的成效。明代萬曆時,保定巡撫汪應蛟,在葛沽、白塘鹽鹼地上開荒用的也是這種辦法。據記載,當時「墾田五千餘畝,其中十分之四是稻田,當年畝收四五石」,比原來「畝收不過一二斗」提高了幾十倍。清代康熙時,天津總兵監理,引海河水圍墾稻田二萬余頃,畝收三四石。水田漠漠,景象動人,被人稱為「小江南」。雍正時,清政府在寧河圍墾,使這一地區「斥鹵漸成膏腴」。咸豐時,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在大沽、海口一帶圍墾,墾得稻田四千二百餘畝,斥鹵變成沃壤。可見種稻洗鹽一直為人們所重視,並在改良鹽鹼土中取得過明顯的成效。
F. 明清兩代對鹽鹼地改良有哪些成果
明代萬曆時,保定巡撫汪應蛟,在葛沽、白塘鹽鹼地上開荒用的也是這種辦法。據記載,當時"墾田五千餘畝,其中十分之四是稻田,當年畝收四五石",比原來"畝收不過一二斗"提高了幾十倍。
清代康熙時,天津地方官曾引海河水圍墾稻田20000餘頃,畝收三四石。水田漠漠,景象動人,被人稱為"小江南"。
雍正時,清朝廷在寧河圍墾,使這一地區"斥鹵漸成膏腴"。咸豐時,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在大沽、海口一帶圍墾,墾得稻田4200餘畝,斥鹵變成沃壤。
G. 鹽鹼地如何改良
1、化學改良:
化學改良鹽鹼地的化學改良主要是指向土壤中加入化學物質,以達到降低土壤pH、鹼化度以及改善土壤結構的目的。
主要的化學改良劑包括石膏、磷石膏、脫硫石膏、硫磺、腐殖酸、糠醛渣等物質。大量的研究實踐證明,在重度鹽鹼地上,採用化學改良與其他改良措施相結合的方法,能取得極為顯著的改良效果。
2、物理改良
物理改良通過平整土地、客土、壓沙、鬆土、抬田等措施,破壞土壤毛細作用,阻斷鹽分向地表的進一步聚集。客土法工程量大,費用高,經濟成本不合算是制約其推廣應用的重要原因。
3、生物改良
生物改良鹽鹼土地貧瘠,土壤肥力差。因此在改造過程中,通過種植水田,種植耐鹽鹼作物,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是改善鹽鹼的重要措施。
4、水利工程改良
水利工程改良根據「水鹽運動」規律,通過地下滲管排鹽,結合溝渠,深井排水,達到防止返鹽的目的。
(7)鹽鹼地改良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鹽鹼地的危害:
1、危害作物生長、阻礙農業生產的發展
土壤有機質含量相對降低。由於土壤鹽鹼化,抑制了土壤的生草化過程和土壤有機質的累積過程,因而土壤有機質含量相對降低,從而影響到土壤的理化性質。
2、土壤溶液直接毒害作物細胞
由於鹽鹼土溶液濃度高,滲透壓大,使作物吸收水份和吸收養分的能力降低,與此同時植物根系選擇性吸收營養離子能力也相應降低。
因此非營養離子大量進入體內,而營養離子吸收減少或吸收不上,從而打亂了體內正常的離子平衡,干擾了作物正常的新陳代謝機能,破壞蛋白質的合成與水解,引起氨和可溶性鹽類離子在體內的積聚,從而產生離子毒害,危及作物的生長發育,甚至死亡。
3、作物生長不良造成缺苗、減產、死亡
根據一般的統計,非鹽化土作物不缺苗、產量正常,輕鹽化土缺苗減少10-20%(平均15%),中鹽化土缺苗減產20-50%(平均35%),重鹽化土缺苗減產50-80%(平均65%),鹽土只能個別成活,無收成。
根據灌區鹽鹼化面耕地面積和現狀年作物種植比例,粗略估算農一師各灌區每年作物減產損失:棉花4400萬kg,約5億元,種植業因鹽鹼損失金額7億元,約佔全農業總產值的26%。
H. 有哪些上市公司治理鹽鹼地
綠茵生態(股票代碼002887),京津冀區域僅有的兩三個以園林綠化為主業的上市公司。
綠茵生態以生態修復和園林綠化為主業,距離雄安新區100公里左右,以前已經有過河道治理工程實例,可見綠茵官網,兼具鹽鹼地治理概念,白洋淀周邊有不少鹽鹼地。
I. 鹽鹼地如何改良
1、化學改良:
化學改良鹽鹼地的化學改良主要是指向土壤中加入化學物質,以達到降低土壤pH、鹼化度以及改善土壤結構的目的。
主要的化學改良劑包括石膏、磷石膏、脫硫石膏、硫磺、腐殖酸、糠醛渣等物質。大量的研究實踐證明,在重度鹽鹼地上,採用化學改良與其他改良措施相結合的方法,能取得極為顯著的改良效果。
2、物理改良
物理改良通過平整土地、客土、壓沙、鬆土、抬田等措施,破壞土壤毛細作用,阻斷鹽分向地表的進一步聚集。客土法工程量大,費用高,經濟成本不合算是制約其推廣應用的重要原因。
3、生物改良
生物改良鹽鹼土地貧瘠,土壤肥力差。因此在改造過程中,通過種植水田,種植耐鹽鹼作物,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是改善鹽鹼的重要措施。
4、水利工程改良
水利工程改良根據「水鹽運動」規律,通過地下滲管排鹽,結合溝渠,深井排水,達到防止返鹽的目的。
(9)鹽鹼地改良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鹽鹼土的形成原因
各種鹽鹼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實質主要是各種易溶性鹽類在地面作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從而使鹽分在集鹽地區的土壤表層逐漸積聚起來。影響鹽鹼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1、氣候條件
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鹽隨水滲到下層或流走,這就是「脫鹽」季節;春季地表水分蒸發強烈,地下水中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層,這是主要的「返鹽」季節。
2、耕作管理的不當
有些地方澆水時大水漫灌,或低窪地區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積鹽,使原來的好地變成了鹽鹼地。為防止次生鹽漬化,水利設施要排灌配套,嚴禁大水漫灌,灌水後要及時耕鋤。
3、土壤質地和地下水
質地粗細可影響土壤毛管水運動的速度與高度。地下水影響土壤鹽鹼的關鍵問題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礦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礦化度大,容易積鹽。
4、地理條件
地形部位高低對鹽鹼土的形成影響很大,地形高低直接影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運動,也就與鹽分的移動和積聚有密切關系,從大地形看,水溶性鹽隨水從高處向低處移動,在低窪地帶積聚。
5、河流和海水的影響
河流及渠道兩旁的土地,因河水側滲而使地下水位抬高,促使積鹽。沿海地區因海水浸漬,可形成濱海鹽鹼土。
J. 鹽鹼地改良 國家有什麼政策
鹽鹼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於水分狀況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點應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狀況上面。傳統改良方式一般分幾步進行:首先排鹽、洗鹽、降低土壤鹽分含量;再種植耐鹽鹼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後種植作物。改良措施:
水利改良
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統,做到灌、排分開,加強用水管理,嚴格控制地下水水位,通過灌水沖洗、引洪放淤等,不斷淋洗和排除土壤中的鹽分。
農業技術改良
通過深耕、平整土地、加填客土、蓋草、翻淤、蓋沙、增施有機肥等改善土壤成分和結構,增強土壤滲透性能,加速鹽分淋洗。
生物改良
種植和翻壓綠肥牧草、秸稈還田、施用菌肥、種植耐鹽植物、植樹造林等,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結構,並改善農田小氣候,減少地表水分蒸發,抑制返鹽。
化學改良
對鹼土、鹼化土、蘇打鹽土施加石膏、黑礬等改良劑,降低或消除土壤鹼分,改良土壤理化性質。各種措施既要注意綜合使用,更要因地制宜,才能取得預期效果。
新型改良劑,水解據馬來酸苷HPMA,原工業用途,先證明能夠改良鹽鹼土物理性質,提高植物生長 。
應答時間:2021-02-1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