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市公司需要達到怎樣的規模
公司要上市必須要有一定的規模,包括公司的凈資產要1000萬,公司近幾年的財務報表。
公司的章程,公司的董事會章程決議。等等
⑵ 上市公司怎麼算大規模
規模大小是相對,比如上證50成份股都規模不小,或者你看一下市值前100的規模也不小
⑶ 上市公司規模如何度量
最簡單了...如果不想深入研究就直接看流通市值就行了..
⑷ 企業如何擴大規模
相較於規模,利潤與營運質態更為關鍵吧?
有好的項目,有好的團隊,有好的贏利模式,規模的擴大隻是時間問題。
反之,如果上述條件不成熟,一味追求擴大規模,只怕會虛胖,管理不到位,只會影響正常發展。
任何一個企業,在發展的不同階段,都有一個與之相適應的規模與架構,如果越穿或滯後了,都會影響發展進度。
回復樓主,短期內迅速擴大規模的辦法有兩個:一是加大融資額度與規模;二是引入風投一類的外來投資資本,出讓一部分股權。
歸根及底,擴大規模就是兩件事:一是招兵,擴充團隊;二是買馬,增加可調用的資源。
而不得不提的是招兵買馬只是第一步,更為關鍵的是如何訓練隊伍,成為兵強馬壯,再進一步如何鼓勵士氣,百戰百勝?
⑸ 什麼是上市公司擴張
就是擴大規模吧
⑹ 上市公司的規模分為大和小,要怎麼篩選分別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有哪些依據比如在主板上市的算為大規模
看綜合實力,如公司規模,企業排名,行業排名,另外你說的股市什麼看也是個辦法!
⑺ 公司是如何通過上市擴大其規模的
首先來說一下對企業的作用,對一個企業來說發展的前提是要不斷的開發新項目,而開發一個新的項目是需要很多資金的,這時企業就可以在股票市場中募集資金,如是未上市的公司,此時也可以向證監會申請上市,從而達到籌措資金的目的.然後來說一下股東,大家應該知道,股東手持股票的多少直接影響著其在企業中的地位,當然股票的價格也直接影響股東的財富,,所以股票無論是對企業還是股東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些上市公司虛報自己公司實際情況的原因,就是希望自己的股票能夠得到更多人的青睞,從而把股價抬高,從中牟取暴利
記得採納啊
⑻ 企業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轉載
企業發展理念
企業家精神是企業成長的不竭動力
經濟學大師們賦予了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以豐富的內涵。熊彼特把企業家看成是「革新者」,強調與日常工作和單純的管理不同的「創新」是企業家的真正職能和必須具備的素質。德魯克認為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是創新,現代經濟本質上是企業家經濟。法國經濟學家賽伊說企業家就是那些把資源從低效益項目的生產轉到高效益項目生產中去的人。
為了體現企業家精神在企業成長中的重要性,在中證·亞商50強的評選活動中,評選工作組制定了幾項有創造性的舉措來保證入選企業的當家人是真正的企業家或企業家團隊,這是中證·亞商50強評選區別於國內其它企業評價或業績排序活動的主要特徵之一:第一,在評價指標體系中單獨設置了「管理層素質」和「企業制度」兩大類指標,從而從企業家本身素質和企業家管理實踐兩方面來全面反映企業家能力。從CEO素質和管理層團隊來評價管理層素質,其中CEO素質從CEO管理經驗、商業意識、人格魅力等三個方面來具體評判;而管理層團隊從管理層團隊結構與整體素質、管理層團隊合作兩個因素來測評。此外,在其它指標中也有間接反映企業家素質的因子,如在「經營能力」一類指標中設置「戰略管理」和「日常管理」兩類亞指標,從實踐方面來反映企業家精神。第二,通過多種形式把抽象指標定量化。對企業家素質的評價是最困難的事情,也是一般性企業評價工作不敢涉足的。評選工作組專家除了從各類公開媒體上了解初選企業的企業家狀況外,還花費大量的成本奔赴全國各地,對企業的當家人進行全方位的考查和訪談,以確保評分的客觀性和准確性。
連續兩屆入選50強的青島海爾能夠在競爭最激烈的家電行業保持高速度持續成長,尤其在家電行業大部分企業業績滑坡的近幾年,海爾集團的銷售增長率連續16年保持80%的速度,是與其掌舵人張瑞敏所擁有的企業家精神分不開的。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靈魂,這一論點在張瑞敏身上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張瑞敏在中國首創了「以人為本」的海爾文化;通過輸出海爾文化開創了「休克魚療法」;在營銷創新上提出了「服務重於利潤」的戰略思想,制定了「高標准、精細化、零缺陷」的星級服務模式;針對規模日益龐大的企業集團,他首創了OEC管理模式,在製造現場管理提出了「責任到人」、「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的新舉措;在公司產業定位上,堅守「每一項產品都要做行業前3名」的產業理念。總之,在海爾的每一次活動中,都體現了海爾企業家團隊的創新精神。
專業化演繹企業核心競爭力
從理論上講,一個企業到底是專業化好還是多元化好尚無定論。專業化和多元化是企業發展戰略上的兩難選擇。2000年我國上市公司出現了多元化經營熱,約有200家上市公司擴大或變更了經營范圍,但多元化風險大,失敗率較高。90年代以來,西方國家企業開始扭轉多元化為主的大規模重組,通過大規模的企業剝離、分拆使業務重新專業化,以提升企業的核心業務和核心能力。我國企業大多是幼小型企業,主營產業市場佔有率不高,核心能力不突出,缺乏實施多元化戰略的能力和資源,專業化應是其基本戰略。第二屆50強上市公司中的絕大多數企業是專業化很高的企業,專業化的主營業務是企業現金流的基本源泉。從50強的排名中,我們不難看到許多熟悉的名字:東方電子、樂凱膠片、青島海爾、同仁堂、風華高科、中集集團、佛山照明、深萬科等等,它們都是所在產業的佼佼者———高度專業化的產品不但佔領了國內市場,而且在國際市場上也搶得一席之地,如風華高科主營片式電容器,1999年產量已進入全球前十位,佔世界市場份額的3%,公司募集資金基本上投入主營產業中,公司目標是在3-4年內進入世界該產業五強,全球市場佔有率達到10%左右。又如中國房地產業第一品牌的塑造者———深萬科公司在成立之初主營業務並不明晰,多元化使企業無核心競爭力可言,但90年代後期以來公司一直把房地產業作為主營產業發展,把非主營業務剝離出去,企業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日益凸現,正是專業化造就了「萬科」品牌。中國證券市場中持續高成長股的典範———東方電子,其秘訣就在於通過專業化培植公司的核心能力。盡管50強企業有條件實施多元化戰略,但他們始終在主營產業中辛勤耕耘,咬定主業不放鬆,通過專業化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的立足之本,是一個企業區別於其它企業的顯著標志。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專業化程度低的多元化企業缺乏持續的核心競爭力,降低了企業抵禦外界風險的能力。面對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競爭,在轉軌經濟和新興市場國家,低層次的多元化已失去生存的空間。目前,我國不少上市公司就是因盲目多元化而失去生存能力的,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50強上市公司因致力於專業化而形成了牢固的競爭優勢和持續的發展潛力。
持續競爭優勢的是企業持續成長的基本保證,為了突出入選公司的核心能力,我們特製定「核心業務」這一類指標,並從主導業務和產品創新兩個方面分6個因子進行評價,其權重達30%,與基本財務指標的權重一致,並列第一。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下,我們評選出的50強企業基本上是專業化程度很高的企業,它們在各自的產業領域甚至某一細分市場的市場佔有率相當高,一般屬於行業前3位的企業。2000年年報顯示,50強上市公司是經得起市場考驗的:與1999年相比,50強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增長率平均為32%,其中大部分公司的增長率達到了50%以上,顯著高於滬深兩市總體水平。在該時期內,有三分之一的公司進行了再融資活動,但募資基本上投入到主營業務中,以增強企業的核心能力。可以預計,今天的50強企業在各自的行業中辛勤耕耘若干年後,少數企業有望擠身世界500強,它們是中國企業沖擊世界500強的希望所在。
產業創新鋪就企業發展通道
戰略專家哈梅爾指出大公司興旺發達靠的是改變游戲規則,它們或者徹底改變了本行業的競爭基礎,或者創造了全新的行業,或者完全改造了現有的行業。哈梅爾認為以創新未來產業或改變現有產業結構、以對自己有利為出發點來制定企業戰略,是企業戰略的最高層次。長壽公司的長壽秘訣在於其有持續不斷的產業創新能力,可以說,產業創新是企業發展潛力的內核。
上市公司為了實現持續發展,必須能夠保持新舊產業或業務更替渠道暢通,一旦主營業務出現減退勢頭便不失時機以新替舊。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同時建立三個層面的產業或業務:拓展和守衛在第一層面的目前主營業務(產業);同時建立將要成為中期經濟增長點的第二層面的未來主營業務(產業);此外還要在第三層面中物色能確保公司長遠發展的新興產業。第一層面業務為上市公司提供現金流入和保持公司的近期業績;第二層面業務為上市公司創造產業吸引力(效應),以提升公司市值;第三層面業務為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儲備知識資本和提供備選產業目標。資本市場其實反映的是上市公司三個層面活動之間的均衡價值。第一層面產業是企業現金流的主要來源,但在決定股票價格方面,他們也許只佔很小的比重,股價多半取決於投資者對企業將來的期望值,而這種期望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產業吸引力。50強上市公司的發展潛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產業創新。如真空電子通過信息產業創新使企業由傳統電子製造業企業轉向了網路設備製造企業,魯北化工通過綠色化創新實現了企業由衰退的傳統工業轉向了綠色工業,青旅控股通過開發旅遊電子商務、旅遊連鎖經營等實現了傳統經濟與新經濟的融合,廣州控股通過資本運作構築了電力+城市基礎設施+信息產業的產業梯隊。50強上市公司通過產業創新不但提升了公司市值,打開了公司融資空間,而且奠定了企業持續發展的產業梯隊。
國外長壽公司的經驗告訴我們,產業創新能力是一家企業持續發展的基本要素。一個企業如果缺乏產業創新能力,一旦當產業衰退或產業環境變得不利於企業時,企業就會因產業的衰退而衰退,甚至成為衰退產業的陪葬品。如因家電行業、摩托車行業等傳統產業的衰退,部分上市公司因缺乏產業創新能力而陷入了生存危機,昔日的績優股大多已成昨日黃花。為了避免50強公司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評選組在對入選企業的評價上尤為注意對上市公司的產業創新能力和創新資產的評價,重點從創新投入、新產品開發情況、人力資源素質等來評價上市公司的創新能力。我們相信只有這樣評選出的企業才有持續發展的基礎,才能起到弘揚創新精
⑼ 上市公司需要達到什麼樣的規模
公司上市分為股票上市與債券上市。
一、股票型上市公司上市要求:
1、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已經向社會公開發行。
2、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3000萬元。
3、公開發行的股份占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股本總額超過4億元的,向社會公開發行的比例10%以上。
4、公司在最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5、開業時間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連續盈利。原國有企業依法改建而設立的,或者本法實施後新組建成立,其主要發起人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可連續計算。
6、證券交易所可以規定高於前款規定的上市條件,並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准。
二、債券型上市公司上市要求:
1、已經公開發行公司債券。
2、公司債券的期限為一年以上。
3、公司債券實際發行額不少於人民幣五千萬元。
4、公司申請債券上市時仍符合法定的公司債券發行條件。債券發行的條件之一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凈資產不低於人民幣三千萬元,有限責任公司的凈資產不低於人民幣六千萬元。
(9)上市公司是怎麼擴大規模的擴展閱讀:
公司上市的收益
1、開辟了一個新的直接融資渠道,雖然在規范的市場,股權融資成本一般來說比債權融資的成本要高。
2、企業上市後,成為一家公眾,對於提升公司品牌有一定的作用。
3、上市後,必須按照規定,建立一套規范的管理體制和財務體制。對於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公司上市的弊端
1、增加一定的維護成本。例如上市公司要設立獨立董事、獨立監事等,要在媒體披露信息,會增加廣告費、審計費和薪酬等營運成本。
2、管理層壓力增加。股民對業績和回報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經營不佳,業績下降,公司股票會遭到投資者冷遇,甚至有退市的可能性。
3、對大股東的約束力有所增加。上市後股東增多,對大股東和老闆的約束力也增多。大股東不能再搞「一言堂」,企業重大經營決策需要履行一定的程序,必須尊重小股東的權利,這樣有可能失去部分作為私人企業所享受的經營靈活性。
4、公司透明度提高。從大的方面看,提高透明度並非壞事,但有時主營業務、市場策略和財務等方面的信息披露會對競爭對手有利。
⑽ 上市公司指的是什麼規模的公司.要達到什麼樣的標准.才具備上市公司的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第五十條 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股票上市,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准已公開發行;
(二)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三千萬元;
(三)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到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四億元的,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百分之十以上;
(四)公司最近三年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證券交易所可以規定高於前款規定的上市條件,並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准
具體可網路參照《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和《深證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