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盛(AXA)香港安盛買保險有保障嗎
安盛AXA是個國際大保險公司,信譽有保障。目前安盛在香港的市場基本已經飽和了,主要做大陸人的生意。
你去購買他們的保險產品主要目的是為了什麼?如果真的想買一份放心,那就看看保險產品裡面有沒有大病醫療保險之類的,目前我們大陸的醫療保險還不是很健全,這個保險項目很有必要。另外要仔細閱讀保險條文,注意一些細節,建議找一些內行人看看。
還有如果為了理財,想獲得收益,你最好算算收益率是多少。我看過一些安盛的產品,其實收益率一般。
B. 在香港買美國安盛保險一年交4萬8千元交3年,得到什麼利益
如果偏向於保障相對來講安盛的重疾險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對於女性。如果偏向於收益那保誠友邦做的比安盛要好很多。至於靠不靠譜這個問題,很多客戶來問我在香港買保險安全嗎靠譜嗎?作為一名保險傱業員想讓大家對香港保險有更清楚的認知,藉此寶地,把所知告訴大家。
首先要中肯的告訴大家,沒有所謂最好最好的產品,只有最合適自己的產品,希望大家可以理智的去選擇合適自己的產品。
首先針對「地下保單」無效,現在還會存在這種保單嗎?
如果有,那隻能說是真的受騙了,因為香港保險一定要投保人親自赴港去保險公司驗證,購買。保險公司公司一旦受保,一定會受香港法律監管。
以下對大家關注的最不保險的幾個問題做出詳細解釋。
1、匯率問題。
過去7年人民幣一直在升值是事實,但反觀近期微妙的貶值變化,短短時間以是一年前貶值到一年前的0.8了,如果是去年投保,什麼概念?懂?人民幣未必會如大家所料一直單邊升值,否則基金經理是傻子都能閉起眼睛都能賺錢。不說其他優勢,單就香港比國內保費平均便宜30-50%來說,如果投保人預計人民幣未來十年還能繼續對美元貶值22%,那投保人還是賺的。但是人民幣對美元過去幾年貶值了22%其實最大的原因是有背景的,之所以會幾年內貶值22%是人民幣對美元傱固定匯率變成浮動利率造成的。但是目前已經是浮動利率的背景下,個人覺得再這樣十年貶值22%政府會同意嗎,中國製造事業難道就不出口了嗎?最重要的是香港保險分十幾二十年交,匯率波動對收益影響相對不會很大。
2、大陸人在香投保兩地都不受法律保護?糾紛不予受理?
重復了,那就是所謂的「地下保單」,現在資訊發達,清楚知道投他香港保單,一定要親自來港保險公司驗證,購買。
香港政府去年也就是2013年5月1日起,非香港居民購買保險同樣受理而非不予受理。(各附有文件證)香港政府和保監會已經明確規定大陸人投保香港保險的合法性和受到香港法律保護,並且歡迎全世界人民在香港投保。
3、宣布死亡定義,在香港投保不俱備避稅避債功能?
是的,香港保險確實是需要失蹤7年才能宣布死亡,這跟內地法律規定失蹤2年可以宣布死亡不同。這個規定是由於法律基礎不同引起的,一個是英美法系,一個是大陸法系。香港法制健全監管嚴格以是事實,在香港投保的人壽保單不僅有避稅避債功能還有傳承。因為許多人以知道並且已經在運用保險這項特殊功能,所以不想多說。
4、在港投保服務,理賠,續交保費不便利?
您在香港投保親自去一趟簽單繳付首次保費,後面繳費,一可以在香港渣打銀行開個戶口,辦理自動轉賬非常簡便,,也可以電匯到保險公司戶口,接下7月開始可用銀聯自動轉賬繳費,有何不便。理賠時只要把索賠的文件,一個DHL快遞到保險公司,不僅快捷而且方便(另有真實理賠案例附上)。您的所有賬戶變化均可以在保險公司的網站查到。每年保險公司都會用email和郵政郵件告訴您賬戶的紅利收入等變化,何時需要繳付保費等等。試問一輩子會賠幾次大病?而在中國的賠付,只是把快遞改成徒手去拿或者送索賠文件而已,其他區別不大。在香港索償文件還少一些。
5、香港保險公司倒閉?
先說中國保險公司,因體制不同,國外完全是市場經濟,中國還沒有完全市場經濟,但卻是個趨勢。對於大家說的中國的保險公司不能倒閉。一直覺得這是個非常大歧義的問題。保監會副主席魏瑩寧說過:市場機制有進有退,各個行業都有破產,中國以前沒有保險公司倒閉,不代表將來沒有。中國保險法原文第九十條:保險公司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二條規定情形的,經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同意,保險公司或者其債權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整、和解或者破產清算;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對保險公司進行重整或者破產清算。
再說香港保險公司,香港的保險公司有足夠的再保險安排,「保險公司條例」規定,保險公司須備有或將會作出足夠安排,為其擬經營的保險類別的風險作出再保險。
此外,申請授權的保險公司亦須符合由保險業監督發出的《授權指引》[PDF]中臚列的其他條件,以確保申請人具備足夠的財力和有能力為投保人士提供足夠水平的服務。保險公司在獲授權後仍須繼續遵守這些條件。該指引第11項列舉的規定適用於所有申請人,不論申請人是在本地或海外成立為法團的公司。而且香港政府會讓另一間保險公司接管,或以第三方形去銷售,政府監控非常嚴格。
6、保單現金價值前三年為零?傭金問題。
不知道這位朋友看過幾家保險幾公司的計畫書,採用英式分紅的公司前兩年確實是現金價值是零,但是後面過了多少年就能夠超過中國的保險為什麼沒有有提呢?採用英式分紅的前幾年都是有現金,朋友如果有對比過計畫書就一目瞭然。至於說到傭金問題,香港大陸都是有成本的,這個看公開的數據就能夠知道,保險公司不是開善堂,沒有利潤如何生存?香港大陸的傱業員都是要吃飯的,維持良好的職業操守,有合理的收入以激勵傱業人員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素養和知識,這是必不可少的。買保險是一輩子的事,買保險的本意是什麼,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7、購買了重疾,醫療保險存在就醫便利及成本問題,指定醫院只有百家,數量有限?
首先要分清楚重疾和醫療的分別,先說重疾險,重疾險是帶有儲蓄的壽險,保障的范圍更廣,就本公司產品最少都有68種主要大病和早期疾病,另有危疾加倍保更可保105種重疾加早期疾病,可多次賠付,同樣保額比內地便宜接近三分一,天災人禍均可以賠償,更有分紅每年4-6%足以抗衡通漲。總的來說,有疾病保險公司會賠付投保額加上額外的紅利(如有)。身體健康則可在年老時提取作退休費用。反之國內的重疾險基本都有八大免責:戰爭,軍事沖突,武裝判亂不賠,核輻射不賠;酒駕,不合理實用駕照不賠等等。而香港基本只有一條,自殺一年後才可以賠償。
再說醫療險,公司理賠方便不用再去細說了,針對朋友說就百來家醫院,不知道他的這個數據傱何而來,姑且不論其他保險公司,就保誠保險公司在全國三甲以上的指定醫院960家,發出這番言論的朋友根本不成立。
相信香港保險傱業員詆毀大陸保險只是極個別素質差的現象,大部份都是非常尊重的。
以上是對香港保險心存不解的朋友們,有與趣的朋友們可以留意。
C. 中國人民在香港買AxA保險合法嗎
如果我到香港購買保險,是否算是「走私保單/地下保單」?中國大陸居民親身前往香港簽署投保書及辦理相關手續,就不是「走私保單/地下保單」。 在香港簽約投保的保單,是受香港有關保險的法律保護。
人民幣貶值、香港保險制度相對完善,加上尋求海外資產配置,香港保單近年風靡內地客。有見香港保單備受內地人青睞,中國保監會近日發表「溫馨提示」,提醒內地人來港買保險有何風險。
論點1、香港保單不受大陸法律保護
中保監提醒,內地人投保香港保單,需親赴香港投保並簽署相關合約,而保單適用香港地區法律,如有糾紛要按香港法律進行訴訟。中保監提出,香港法律訴訟費用較高,可能面臨較高的時間和費用成本,而100萬元以上的大額保單糾紛或無法通過保險索償投訴局裁決。
曲線疑點:香港法律令內地人信賴
先說一個事實,由於2015年數字還沒公布,所以回顧2014年的保險投訴數字。2014年中保監及相關機構共收到27,902宗有效投訴,實際辦結有27,227宗。香港方面,保險索償投訴局2014年處理了700宗投訴個案,其中275宗超出投訴局的職權范圍,至於其餘的425宗受理個案中,有344宗已經審結。
直接對比,香港收到的投訴少40倍。
投訴內容呢?內地保險的投訴主要集中產險及壽險。產險的理賠糾紛占合約糾紛投訴的75.11%,主要反映保險責任認定、定損價格、賠程序繁瑣、理賠材料不合理等問題。壽險主要投訴是關於誇大產品收益、混淆保險與銀行理財儲蓄概念,隱瞞免責條款、退保損失、利益不確定性等,誤導險種主要集中在分紅險。
香港方面,糾紛主要涉及保單條款的詮釋、不保事項、沒有披露事實、賠償金額和違反保證條款或保單條件,個人保險產品中,醫保及旅遊保險牽涉最多索償糾紛,壽險及產險只佔少數。
事實上,內地人熱衷來港投保,主因香港保險制度(投保及賠償)歷史悠久,對比內地保險公司相對完善,且香港法律也令內地人信賴。「香港保單不受大陸法律保護」是事實,但屬於「風險」還是「優點」就因人而異。
論點2、存匯率和外匯政策風險
中保監提醒,內地人在港買保單,賠款、保險金給付以港幣、美元等外幣結算,消費者需自行承擔外幣匯兌風險。而到港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返還分紅類保險,屬金融和資本項下的交易,現行外匯管理政策尚未開放此項目,存在一定政策風險。
曲線疑點:但人民幣貶值中
香港保單的結算貨幣絕大多數為美元,以及與其掛鉤的港元;人民幣、歐元及英鎊保單都有在市面上流通,但比例很少。內地方面,其本幣為人民幣,保單幣種自然以人民幣為主。
重點來了,到外地以非本幣購買保單的確存有匯率風險,但重點是目前人民幣貶值,且貶值趨勢似乎還有一段時間,變相美元及港元升值,連帶保單的價值其實也提高了!雖然繳交的保費都會跟隨升值,但相信因匯率變化而交不了保費的風險應該不大。
至於政策風險的確要留意,但還需視乎日後當局外匯管理政策,目前內地人還可以投保香港人壽保險和投資返還分紅類保險。本地保險代理更拍心口表示,已開的單應不會受影響,反而日後新單就要看出台政策。
論點3、保單收益存在不確定性
中保監提醒,保單分紅保險保證收益之上的紅利分配是不確定的,而分紅本身具有較大不確定性,能否實現主要取決於保險公司能否長期保持高投資收益率。
曲線疑點:任何分紅保單都存不確定性
正解!不過這是常識。投保香港分紅類保單,代理都會清楚說明保證及非保證紅利的分別,並且提醒非保證紅利是視乎公司投資收益,所以無論內地還是香港,分紅類保單的收益都存在不確定性。
重點又來了,內地人之所以喜歡買香港分紅類保單,因為香港的分紅類保單回報高,尤其是友邦的充裕XX和保誠的雋X,據說基本上都能達到非保證紅利,所以有內地人認為,保單收益存在不確定性不要緊,最緊要貼近回報預期便可。
論點4、保單前期退保損失大
中保監提醒,中途退保投保人只能獲得保單的現金價值,香港保單大多數長期保單的前期現金價值很低,前2年甚至為零。
曲線疑點:前期退保有損失是常識
這題又是常識題。的確長期保單早期退保客戶會損失慘重,不過如果投保長期保單,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選擇提早退保吧?!
論點5、需認真閱讀保險產品條款
最後一個提示真的很重要!就是香港保險產品條款使用繁體字,表述方式與內地不盡相同。
曲線疑點:保險代理有內地人;小冊子都有簡體字
其實香港不少保險代理都是內地人,保險公司都有提供簡體字的小冊子,要理解保單內容其實不難。當然,唔明就問到明啦......
事實上,內地人到港投保越益普遍,保監處數據顯示,去年內地客新做保費為316億元,占個人業務總新做保單保費1,309億元的24.2%,按年增加2.8個百分點。若按季比較增幅更為凌厲,去年第四季內地客新做保費按季飆升40%至105億元,及至近期人民幣貶值更是促進美元及港元保單銷情。不過不知道為什麼,今次中保監的溫馨提示,似乎曲線贊美香港保單?
從上面文件回復不難看出,香港作為世界金融中心,任何人士在香港內完成投保都是符合要求的。
同樣,我們反過來想一下,國內保險公司也是接受外國人士投保的,購買保險一樣也是合法的。
綜上所述,內地人士赴港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我們的外管局只是因為最近人民幣的貶值,對外匯管理進行了嚴格的管控,刷卡繳費的方式將會受到更多限制,這種監管是對所有外匯渠道的,而不是單單限制香港保險。
最後補充一下,香港保險刷卡繳費只是為了方便內地客戶。保險還可通過匯款、網銀、轉賬、支票等多種方式完成。還是建議大家趁著還能刷卡,抓緊采購,去購買產品同時在辦張香港銀行卡,未來會更加方便。
首先必須明白,內地居民赴港投保,是完全合法的。
按照我國法律規定,內地居民赴港期間向香港保險公司購買保險是符合法律規定的。早在2010年,廣東省保監局就做出明確表示:如果內地投保人自行出境,並自願購買香港保險,那麼這些保單就是合法的,受到法律保護。
此外,根據香港法例第41 章保險公司條例,任何在香港獲授權之保險公司,在香港推介人壽保險均屬合法,不論銷售對象是香港本地人士,外國人士或中國內地人士。
香港的保險是對全世界開放的,全世界的保險公司都可以申請到香港來經營,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到香港來買保險,只要過程是符合香港法律,這就是自由市場經濟。
香港是全世界知名的自由經濟體,有英國遺留下來的完善的普通法法治體系,且執行有效,所以,只要在香港合法簽訂的保單,不管投保人是何種國籍,一律受香港保險監理處監管,也受香港法律的保護。
內地居民(大陸居民)在香港簽單的合法保單,跟香港本地人簽訂的保單,權益是完全相同的。
事實上,香港保險公司對於客戶投保的一系列流程把控是非常嚴格的。
香港保險公司通常都有設立簽約認證中心,內地居民赴港投保時,必須親自前往辦理(18歲以下未成年人可有監護人帶上資料代為辦理)。客戶在辦理香港保險購置手續時,在保險公司簽約認證中心,都會三方見證,並進行錄音錄像,作為客戶赴港投保的記錄。此外,內地居民的港澳通行證、甚至是過關記錄(過關小票)等,都將作為投保憑證保存下來。所有這些在香港境內簽署的投保文件,都是受到香港法律認可和保護的。
D. 關於香港安盛保險公司的問題
買香港保險要到香港簽約的,跟你推銷的有沒有說這個前提,你買三年也就花10多W,你覺得有可能給你送20多W的車嗎?
可以到招財寶寶去咨詢下香港保險方面的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