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參股小米的上市公司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參股小米的上市公司

發布時間: 2021-04-02 20:54:46

『壹』 小米參股概念股有哪些

一般的說法是小米概念股,不是小米參股概念股。

小米跟騰訊聯盟不一樣,和小米發生聯系的基本上就是相關供應商。

目前有24個。

『貳』 哪些上市公司投資小米

資料顯示,小米公司已經完成兩輪融資:2010年底,小米公司完成a輪融資,金額為4100萬美元,投資方為晨興資本、啟明和idg,估值達2.5億美元。2011年12月,小米公司完成b輪9000萬美元融資,估值達到10億美元,投資方包括啟明創投、順為基金、idg投資、晨興資本、高通投資和淡馬錫六家投資機構。

『叄』 小米產業鏈的相關概念股有哪些

小米產業鏈概念股有哪些?小米產業鏈概念股龍頭一覽
據最新消息顯示,小米放出無線充電大招。從小米預熱圖來看,小米做到了無線閃充的速度打敗了有線充電。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產業鏈概念股有望迎來大漲。那麼,小米產業鏈概念股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吧。
三星、華為、蘋果、小米等頭部手機廠商的旗艦產品均已支持無線充電。預計到2020年搭載無線充電的手機將超過10億部,滲透率達到55%。而配備無線充電的智能穿戴設備有望在2020年突破2億部,屆時僅消費電子,無線充電的市場總規模有望達到百億美元。此次無線充電速度的突破,將加速該技術的大規模應用。
安潔科技:已布局無線充電領域,與小米有合作。安潔科技於2019年8月28日披露中報,公司2019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3.9億,同比下降5.5%;實現歸母凈利潤1.8億,同比下降25.1%;每股收益為0.24元。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為24.6%,同比降低7.4個百分點,凈利率為12.8%,同比降低3.3個百分點。
實達集團:全資子公司睿德電子擁有快速充電、無線充電產品,已取得小米的供貨商資質,並已實現批量供貨。實達集團於8月31日披露中報,公司2019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8.2億,同比下降34.3%;實現歸母凈利潤-1.8億,上年同期為9859.2萬元,未能維持盈利狀態。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為3.6%,同比降低6.9個百分點。
據了解,小米產業鏈概念股還有:蘇大維格(300331)、愛施德(002416)、水晶光電(002273)、歐菲科技(002456)、大唐電信(600198)、普路通(002769)、華東科技(000727)、勝利精密(002426)、同洲電子(002052)等。

『肆』 小米生態鏈為什麼能成為互聯網智能硬體的成功典範

小米在創業初期就制定了物聯網戰略。平台型公司的價值取決於網路節點個數的多少,BAT的價值取決於用戶數,而物聯網的價值則取決於可以連接智能設備的數量。小米要想進入IoT行業,戰略的第一步是解決智能設備的普及問題,因此需要快速布局產品型公司。當聯網設備達到一定量級之後,才有制定準則和標準的話語權,才能進入戰略第二步,開放IoT平台。

海外市場也進展順利,進軍東南亞,印度市場全面打開。2017年下半年小米已經超越三星成為印度手機出貨量第一品牌,此外2017年小米手機在海外12個國家進入了前五。未來2-3年海外新興市場的紅利將支撐小米高速增長。

『伍』 小米是不是上市公司

小米是上市公司啊!是在香港上市的,是在2018年7月9日上市的,現在市值2000多億人民幣,目前在國內也是僅次於啊里,騰訊,網路,京東的互聯網公司。當然小米公司不但在國內賣的很好,在印度也是手機賣的最好的,國外也是發展很快。

『陸』 小米的股份構成,最大的股東是誰啊

最大股東是雷軍

小米的股份構成就需要從小米的創業歷史開始了

小米號稱八大創始人,其中的七位:雷軍、林斌(原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周光平(原摩托羅拉中心高級總監,主持設計「明」系列手機)、劉德(原北京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黎萬強(原金山詞霸總經理)、黃江吉(原微軟中國工程院開發總監)以及洪峰(原Google中國高級產品經理)。

另外一個人是王川,多看創始人,也是雷軍天使的項目,專注於改良Kindle的閱讀系統,創立多看之前開發了一套被國內大部分KTV採用的點播系統,所以對於開發Linux系統以及Android很有心得,在多看的時候就著手開發電視盒子——小米盒子的雛形。

小米在2010年創立時,規模是含7位合夥人的14人團隊,就是「上樑山喝小米粥」的14個人。王川是後來被小米收購成為合夥人及重要一支。按照小米團隊扁平化的思路,團隊僅為三層:合夥人、核心管理層及基層員工。

因為沒有任何公開資料,只能根據坊間傳聞及行業慣例得到一些信息。最初雷軍的股份在40%左右,其餘的合夥人在5%左右,留給員工的期權池在10-20%。所以看到雷軍的股份是其餘任何一位合夥人的5-10倍之間,甚至超過其餘合夥人的總和。

創立小米時,雷軍的身家在幾十億人民幣左右,遠超其餘所有人的總和,是其餘任何一個合夥人的10-100倍甚至更多。

因為雷軍在當時已經名滿天下,不僅是成功的職業經理人+半創業人(做過金山的CEO),還是成功的創業人(和陳年一起倒騰了卓越並成功在2004年賣給Amazon,估價為7500萬美元),還是成功的天使投資人(投資估值曾高達30億美元的凡客,後來上市的YY和獵豹等等,以及若干沒上市的明星項目)。

其他人真的很出色,然而只是優秀的職業經理人而已。雖說創業只是有限公司和有限兜底,不是拿自己的身家做抵押。但在投資人的眼中,間接或者直接就是和創業者的身家有關系,身家越高,投資人願意賭你。

小米作為互聯網初創企業是沒有天使投資人的,因為雷軍本人就是,他也參與了後續融資。在小米創業時,其它合夥人的資產加一起可能只有雷軍的百分之幾。雷軍既出錢又親自出任創始人CEO當然股份佔比很高。


(6)參股小米的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小米的成績

小米公司自創辦以來,小米公司在2012年全年售出手機719萬台,2013年售出手機1870萬台,2014年售出手機6112萬台,2015年售出手機超過7000萬台,2017年Q2季度出貨量2316萬台 ,2017年全年售出手機9240萬台 。2018年售出手機超過1.2億台 。

2015 年、2016 年及 2017 年,小米分別有 6.1%、13.4% 及 28.0% 的收入來自全球其他地區,小米的海外收入每年保持一倍以上的增長。相比於小米 2016 年 91 億元的海外市場收入,2017 年達到了 321 億元。

2017年,小米集團收入114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7.5%,與全球收入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且盈利的上市公司相比,按收入增長速度計算,小米在互聯網公司中排名第一,在所有公司中排名第二。

2017年第四季度,在全球手機銷量的排行中,小米列世界第四,而且創造了97.4%的增長,中國區的增長是57.6%。

IDC 數據顯示,2018 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機在西歐地區的出貨量為 62.1 萬台,成為西歐地區銷量排名第六的手機品牌。小米在希臘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了 24%,超過蘋果和三星排名第一。小米在西班牙的市場份額為 12%,排名第四。

2018年7月27日,中國互聯網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聯合發布了2018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榜單,小米排名第十。

2018年9月20日,小米集團的精準扶貧殘疾人,共圓美麗中國夢項目榮獲2018年第三屆「CSR中國教育獎」CSR China TOP 100以及最佳社會貢獻獎。

2018年10月9日,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宣布,小米8旗艦系列取得了發布4個月出貨量超過600萬台的成績。

2018年10月25日,小米宣布提前完成2018年1億部手機的全年出貨目標。

2019年1月31日,IDC發布了2018年四季度智能手機市場報告,小米2018年出貨量1.2億台以上,佔比8.7%,排名全球第四、中國廠商第二,逆勢上揚32.2%。

『柒』 哪些股票有小米的股份

小米在供應鏈上優先選擇國內供應商已經不是秘密,而縱觀整個產業鏈,其中歐菲光、聞泰科技、深天馬、京東方、長盈精密、三環集團、藍思科技等核心供應商都會由於小米的上市而受益匪淺。

『捌』 小米概念股 小米手機概念股有哪些股票

小米概念股 小米手機概念股有:華東科技(000727)、勁勝股份(300083)、愛施德(002416)。錢聚網點評,小米手機在網上很火,但市場一直沒有炒作該概念。估計原因是沒發現業務有關系的上市公司吧。至於這3個股票是否能得到市場認同,得觀察。務必注意。

『玖』 小米公司的創始人雷軍持有小米公司多少的股份

關於小米的股權結構方面,招股書中也做了詳細披露。其中,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持股31.41%,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持股13.33%,聯合創始人、品牌戰略官黎萬強持股3.24%,這三位大佬拿走了小米將近50%的股份,小米成功上市後,大佬們無疑將成為最大的人生贏家。

眾所周知,小米是由雷軍等8個聯合創始人共同創立的,而除了雷軍、黎萬強、林斌之外,還有周光平、黃江吉、劉德、洪峰和王川,不過遺憾的是,周光平和黃江吉在小米上市前夕出局。

但在具體股權分割上,黃江吉持3.2375%、洪鋒持3.2207%、許達來持2.9312%、劉德持1.5494%、周光平持1.4317%、王川持1.1149%、晨興集團持股17.1931%,其他投資者持有21.3430%。

此外,招股書顯示,小米正建議尋求同股不同權的架構,公司股本將分為A類股份和B類股份,其中,A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0票,B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票,也就是說,通過雙重股權架構,雷軍31.41%的股權卻能享受比例超過50%的表決權,是小米集團控股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