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捉妖記2上市公司投資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捉妖記2上市公司投資

發布時間: 2021-03-27 03:00:53

Ⅰ 捉妖記2票房最終多少 最新票房統計不斷更新中

捉妖記2(2018)
Monster Hunt 2

今日實時票房
15.6萬 累計票房
223301.8萬
類型:喜劇/奇幻
片長 :111min
上映時間:2018-2-16(中國)
制式:2D/IMAX
國家及地區:中國/中國香港
發行公司:安樂(北京)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Ⅱ 捉妖記的投資方與哪家上市公司有關聯交易

北京文化2014年8月19日發布的公告稱,擬定增募資不超過33.14億元,並拿出其中25.2億元用於收購世紀夥伴、浙江星河、拉薩群像100%股權。公司股票簡稱也由「北京旅遊」更改為「北京文化」。(小官註:浙江星河正是參與《捉妖記》製作的公司。)

據興業證券的研報分析,這三家公司的實控人都有華誼烙印:世紀夥伴的實際控制人婁曉曦曾與華誼兄弟原始股擦肩而過;浙江星河的實際控制人王京花有著「內地第一經紀人」之稱,2005年離開華誼兄弟;而拉薩群像實際控制人梁笑笑曾長期擔任華誼兄弟總監制助理。

另外,據悉拉薩群像的前身正是陳國富的工夫影業,陳國富曾被認為是華誼兄弟除了馮小剛之外的另一張王牌,所以當年陳國富從華誼兄弟離開的消息傳出時,曾引發資本市場強烈震動。「可以看出收購三家標的公司在影視行業具有很強的「實力」興業證券分析師李躍博在當初就斷定,北京文化將在未來影視舞台上綻放光彩。

陳國富被譽為「華誼兄弟幕後推手」,監制了《可可西里》、《功夫》、《集結號》、《非誠勿擾》等華誼兄弟近幾年幾乎所有的代表作。

Ⅲ 《捉妖記》文化傳媒概念股有哪些

7月份以來,A股市場出現了全面性的下挫。7月1日,上證指數最高為4317點,而7月28日,上證指數收盤為3663點。相比月初的最高點位,7月28日的收盤價跌幅為15%。相比其它板塊,影視板塊則表現相對穩健。
據數據顯示,包括新文化、華策影視、北京文化、光線傳媒等實現了逆勢上漲。其中新文化7月份以來漲幅達1.6%,居該板塊首位。
影視傳媒板塊的上漲與目前國內電影票房大賣也有一定的關系。數據顯示,《捉妖記》頻頻創出新高,而《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遠遠超過了《功夫熊貓2》總票房,刷新了國內動畫電影票房榜單。這樣的數據讓資本市場對國內影視傳媒產生了更多的想像。
而跟這些電影沾邊的上市公司也受到了投資者的追逐。鹿港科技就是其中一家。2014年5月份,鹿港科技宣布以4.7億元收購世紀長龍影視100%股權,進軍文化產業。而世紀長龍影視為《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出品方之一。受此影響,鹿港科技二級市場的股價表現也引人側目。數據顯示,鹿港科技自7月13日復牌以來,公司股價從復牌前的9.14元/股,漲至7月27日的相對高價20.94元/股,漲幅達129%。
鹿港科技在披露的2015年半年報中表示,電影《大聖歸來》在7月份電影票房上屢創紀錄,不僅極大提升了公司形象,並為公司下半年業績帶來了較多的收益。
此外,北京文化也是這一次國產電影熱的受益者。北京文化近日披露,擬定增收購的標的之一為浙江星河文化經紀有限公司,後者參與投資了《捉妖記》。北京文化自7月20日復牌以來,從停牌前的22.29元/股漲至7月27日的相對高價35.54元/股,漲幅近60%。

Ⅳ 唐人街探2和捉妖記2是誰投資的

唐探2是萬達電影和中國電影聯手推出的。捉妖記2背後主要是光線傳媒、橫店影視、中國電影、金逸影視等。

Ⅳ 電影《捉妖記2》票房能達到24億嗎

實時票房:22.32億。
2的口碑票房不如前作,不過也都算成功了,不是嗎?要說24億,除非數據刷上去,否則真的很難的說。

Ⅵ 《捉妖記一》深受好評那麼為什麼《捉妖記二》的投資與回報不成正比呢

《捉妖記一》看過了確實蠻好看的,《捉妖記二》看了一小段,感覺內容沒有一的好,而且劇情有點無聊。

Ⅶ 是《捉妖記》二票房高還是女兒國票房高

因為票房火爆而引爆上市公司股價的一幕在A股股票市場屢見不鮮,在春節假期,又一部萬眾期待的大戲《捉妖記2》上演,其不負眾望,根據數據統計,《捉妖記2》首日票房就高達5.55億,一口氣打破兩項中國電影歷史單日票房紀錄:《速度與激情8》的4.87億中國電影歷史單日票房紀錄、《戰狼2》4.26億華語電影單日票房紀錄。

而截至2月17日24時的中國票房截圖數據,僅僅兩日,《捉妖記2》票房就已經突破了10億大關,這讓相關的出品投資方直接受益匪淺。目前《捉妖記2》的出品方包括橫店影視、中國電影、金逸影視、貓眼文化(光線傳媒參股公司)、上海騰訊企鵝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

其中直接受益的上市公司中,除了光線傳媒上市已經多年外,橫店影視、中國電影、金逸影視都是最近兩年才IPO登陸A股的,橫店影視、金逸影視更加是2017年10月才正式亮相A股,在次新股上市次年業績變臉憂慮質疑下,《捉妖記2》票房的火爆無疑對於相關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業績產生影響積極。並且,昔日光線傳媒盤子猶小之際正是依靠《泰囧》的票房火爆打響了企業的知名度和引爆股價,後與華誼兄弟造就了創業板影視傳媒雙子星的格局,本次《捉妖記2》的成功,對於相關上市公司來說,影響更大的將是品牌價值的著名度的提升。

Ⅷ 捉妖記是哪個上市公司投資的

出品公司:藍色星空影業;安樂影片有限公司;北京數字印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發行公司:安樂(北京)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這些公司都不是上市公司。

Ⅸ 電影《捉妖記2》幕後製作和創作背景是什麼


Ⅹ 捉妖記2這樣一部大爛片,為什麼還要花這么大的成本做

賀歲檔歷來是電影的「必爭之地」,再爛的片子,只要擠進賀歲檔就有機會大撈一筆。不信你就去電影院感受一下,初一到初三的電影院場場爆滿,電影票好像「不要錢」一樣。受大盤影響,這個檔期的電影都嘗到了甜頭,最大的贏家要屬《捉妖記2》,首日就斬獲5.55億票房,刷新了《戰狼2》4.26億的單日票房數據,打破中國影史單日票房紀錄,很快突破十億領跑賀歲檔。
這一串數據是不是閃瞎眼?這與《捉妖記2》全方位的營銷手段脫不開關系。其中最大的手筆當屬央視春晚前的黃金倒計時廣告,費用據說高達一個億。其他廣告更是密集轟炸,從麥當勞合作的漢堡,到各大平台的植入廣告,胡巴這個白蘿卜精已經到了無孔不入的程度,甚至農村的牆面都刷上了它的「洗腦式」廣告。《捉妖記2》光合作授權的品牌就不下六十個,簡直是史無前例的跨界營銷。有圈內人估計,《捉妖記2》的營銷費花了有兩個億,這都夠拍一部電影了。
花這么多錢可不只是賺吆喝,片方這次的野心不僅是票房,更有意將《捉妖記》打造成系列IP。這個套路並不新鮮,好萊塢打造的漫威系列,老牌的迪士尼系列,哪個不是金字招牌?那麼,打響第一炮的《捉妖記》,能創造這樣的神話嗎?這就得問問電影的口碑和觀眾的看法了。
截止發稿前,《捉妖記2》的豆瓣評分已經降至5.3分。網友評論批評的聲音較多:劇情主線不知道是什麼,故事零散,笑點尷尬,第一部建立的世界觀沒有得到進一步完善,定位是合家歡式的喜劇,但故事偏於低齡化。而正面評價則無外乎這幾點:適合帶孩子看,有笑點有淚點,李宇春讓人驚喜,最大的贊美大概就是胡巴很萌。但是,光有萌恐怕是不夠的。
電影史上,能拍成系列的都有其制勝法寶,以及精準的觀眾定位。比如《速度與激情》連拍八部,靠的是激烈的大場面,令人血脈噴張的飆車、打鬥的場景,定位的觀眾人群是喜歡刺激的年輕人。《迪士尼公主》系列,有精美的特效和音樂,浪漫經典的故事,熱愛童話,追求視聽效果的人都會喜歡。野心勃勃的《捉妖記》有什麼呢?論製作,只能算二流,妖怪設計得除了萌外,簡陋得就像個白蘿卜,只能滿足少女和小孩那顆萌化的心,這樣簡陋的製作大概能省下不少經費吧。論故事,老套的親情故事並沒有拍出新意,更談不上輸出文化價值。論演員,梁朝偉的名氣能將觀眾吸引進電影院,下次再換一個消費?
一部成功的電影,歸根結底還是離不開精彩的故事,鮮活的人物,再好的營銷也要建立在精良的製作水準之上,否則就是對電影市場的污染,何況沒有口碑做基礎,票房也無法持續走高。在拿到開門紅之後,《捉妖記2》單日票房現在已經跌到第三位,被《唐人街探案2》和《紅海行動》反超,總票房也掉到了第二。據貓眼平台預測,《捉妖記2》的總票房最終會達到21億左右。按照這個數據,去掉影院和其他分賬,片方只能拿不到8億,而電影投資就高達9億,難道還要賠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