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評價葉檀發表的《我眼中最無前途的十個中國城市》系列文章
你看不起那你就別呆!你絕望不能讓別人也絕望!
❷ 葉檀「毒奶」懟停神霧集團兩公司,被坑散戶該怎麼辦
在「葉檀財經」刊發的文章中,稱神霧環保利用關聯交易實現業績增長套路、質疑神霧節能2016年年報現金未正常迴流及毛利率過高等問題,招商證券分析師對此一一反駁。
❸ 好文共欣賞:葉檀女士《對創業板官樣評價可以休矣》的讀後感
[好文共欣賞:葉檀女士《對創業板官樣評價可以休矣》的讀後感]
剛剛,仔細拜讀了葉檀女士的一篇好文章——《對創業板官樣評價可以休矣》,感受頗深,好文共欣賞:葉檀女士《對創業板官樣評價可以休矣》的讀後感。該文一針見血地指出:評價創業板是否成功的標准,在於「創業板上市的是否遴選出了真正的有創新增長前景的企業」,而絕不能是「尚福林的評價標準是政府給企業戴上的高新企業的帽子」。
我們知道,香港的創業板市場已經發展很多年了,但是,從沒有見其走出個像「微軟、蘋果」這樣的高科技大企業出來,這一方面是當地的環境所致,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一個道理:高科技的大企業不是簡單地給一頂「創業板」的「高帽子」就能產生的。
其實,尚主席大可不必匆忙對「創業板」的「成績」先下定論,因為創業板到底能走出多少個中國版的高科技國際大企業還是一個大大的問號。起碼,創業板上市到現在的一年內,我們還沒有看到那家企業能夠做到這一點。現在的高達70倍市盈率的創業板,能否在未來一段時期內迅速降下來也還是個大大的問號。
劇照:《山楂樹之戀》女主角
成績,不是自己給自己總結出來的。自己給自己評價,恐怕叫做「往自己的臉上貼金」。創業板到底如何?恐怕就和「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實踐」一樣,是要經過市場長期檢驗之後才能做定論的:市場——是檢驗創業板是否成功的唯一標准,讀後感《好文共欣賞:葉檀女士《對創業板官樣評價可以休矣》的讀後感》。
回顧一下中國股市的發展,我們就會明白:中國的股市,還有很多不成功(或叫失敗)的例子,比如,管理層無人問津的B股市場(是「新官不理舊賬」?還是「正在研究、解決」?抑或是「根本解決不了」?就是在股市發展十幾年的當今仍無法解決的話,也總要對全國一億多的股民有個「說法」吧?)、半死不活的權證市場(包括管理層對海通沽權的「無限制創設」這種非理性地極端措施),也包括了創業板上市之初的熱炒,以及創業板的退市機制哪去了?等等,不一而論。當時創業板推出之際,管理層號稱是「十年磨一劍」,准備了「多層次的滅火工具」,但事實上呢?
創業板一年了,進行總結本無可厚非。可B股市場、權證市場哪一個不是管理層精心准備後推出來的?十幾年都過去了,怎不見誰站出來「總結」一下?!難道這兩個市場不是中國股市的組成部分,是中國股市的「私生子」,見不得陽光(上不了檯面),就沒有值得總結的東西?
置當今股市中諸多問題於不顧,而大言「創業板周年總結」的「成就」,恐怕實在早了一點。尚主席其實最應該總結中國股市「成就」的問題是:為什麼在中國經濟仍保持高速增長(增速大大高於西方主要國家)的去年,中國股市卻成了全球股市的倒數第二名(僅次於深受債務危機困擾的希臘)?也包括今年外圍市場表現,為什麼會大大優於國內股市這樣的問題。
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時候我國的股市才能夠真正起到「國民經濟的『晴雨表』」的作用?而不是現在這樣:在經濟高速增長的中國,三五年就來一個股市大的「過山車」,最終要靠「政策頂」或「救市(政策底)」來解決問題。如果上述這些問題解決了,尚主席來再做這個總結(成績),大概就會更加得到全國人民的愛戴和敬重。
新聞鏈接:新浪財經《創業板周年反思錄》
〔好文共欣賞:葉檀女士《對創業板官樣評價可以休矣》的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❹ 葉檀如何出名的
一路睡過來就出名了,試想一個非本專業的人整天胡說八道還能頻頻上電視節目你就明白怎麼回事了。
❺ 葉檀,你罵股市,罵上市公司,算什麼經濟學家
網路 葉檀,1973年5月22日生於上海,
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 專攻政治史與經濟史,財經評論員
【非經濟專業,不算經濟學家】
❻ 葉檀對財經的評論靠不靠譜
什麼狗屁專家,為了錢去給騙子站台,你的良心去哪了。都是因為你們幾個人,害得好多人辛辛苦苦的血汗錢被騙,趕緊滾吧,別在出來禍害人了
❼ 如何評價葉檀發表的《我眼中最無前途的十個中國城市》系列文章
雖然很多城市不承認,但是一定程度上來說,她分析的很對。
❽ 什麼是數量型交易,在葉檀的文章中提到過。關於股票的。
請看葉檀的博客
❾ 如何評價葉檀發表的《我眼中最無前途的十個城市》文章
這個問題更適合去知乎問
❿ 誰能提供經濟博士葉檀的一篇關於房地產綁架中國經濟的文章給我,找不到,被屏蔽了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余斌一句「房地產業已成中國經濟直接命脈」,這兩日在媒體迅速躥紅,備受社會各界矚目。
余斌在明年經濟面臨的七大挑戰中把房地產視為第一挑戰。他說,2010年內地房地產業能否保持穩定發展,將對中國經濟產生直接的影響。在中國,房地產行業是與國民經濟高度關聯的產業,佔GDP的6.6%和1/4的投資,與房地產直接相關的產業達到60個。
這就是說,中國經濟已經被房地產所綁架。房地產在GDP中佔比如此之高,在投資中佔比如此之大,就決定了房地產稍有閃失和起落對經濟的影響是相當大的。特別是在投資主導下的保增長中,各級政府自然會把拉動經濟的產業放在房地產上,也必須放在房地產上,否則,經濟不可能立竿見影拉動起來,GDP不可能立竿見影出現高位增長。這在一定程度上說,中國的房地產已經左右著中國經濟。大家都在談中國經濟結構不合理,其實最大的不合理在於房地產比重太大,經濟增長過分依賴於房地產行業。在中國經濟保增長為第一要務的關鍵時期,誰都不敢得罪房地產,誰都要寵著、慣著、讓著甚至敬著房地產。其實,不但中國經濟被房地產綁架,而且社會許多方面都被房地產綁架。
地方政府特別是官員們已經徹底被房地產綁架了。地方政府特別是官員們有了GDP高增長才有政績,有了政績才能把官帽越戴越大,而房地產大發展哪怕是泡沫式發展對GDP貢獻率最大,地方政府特別是官員只有「求爺爺告奶奶」地巴結房地產商開發房地產。地方政府的稅收甚至自己支配的預算外收入都得依靠出讓土地和向房地產徵收稅金來支撐著,這是一塊大肥肉,地方政府豈能放棄。甚至一些官員都依靠開發商供養著,這個利益鏈條和既得利益集團豈能輕易打破?房地產正在綁架中國金融。中國金融機構在房地產里的貸款(包括開發商貸款、土地貸款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已經達到幾十萬億,在這種情況下,金融機構是不敢輕易緊縮房貸政策的。否則,房地產價格迅速下跌,銀行存量房貸將面臨巨大風險。金融機構只有依著開發商繼續增加貸款,繼續給投資投機者提供按揭貸款,維持房價繼續走高,這樣其貸款才會安全,房產作為抵押物才不會縮水。
房地產正在綁架中國普通百姓。城市居民為一套住房耗盡三代人的積蓄。一些百姓為一套住房幾乎用一生的收入來歸還銀行按揭貸款,成為可憐的「房奴」。
就一個房子問題使得城市居民幸福感全無,生活壓力倍增。更有一些家庭在高房價面前只有望房興嘆,根本就不敢有買房的奢望。現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的房改房已經不可能容下下一代年輕人的結婚等對住房的需求。一個城市家庭如果有子女結婚,子女雙方父母甚至三代人也不能買一套房。子女雙方父母和子女三個家庭都不得安寧。房地產也已經在綁架農村百姓。現在進城務工人員越來越多,許多都打算在城市安家落戶。但是,就一個住房問題使得農民工想都不敢想。在住房問題面前,農民工很自卑,自感低人一等。
因此,可以說中國房地產正在綁架整個社會。但是,在上述四方面中只有普通百姓願意擠干房地產泡沫,希望畸形高房價盡快下降。而前三者在抑制高房價中都沒有積極性。就是房地產有泡沫,也不願意看到其破滅,更不願意、也不敢主動親自去刺破;就是百姓再呼籲抑制高房價,痛恨高房價,前三者也不願意、也不敢採取切實措施。房地產泡沫一旦破滅,高房價一落千丈,導致GDP增速迅速下降,誰能負起責任?影響到官帽不是得不償失嗎?地方政府為何要自斷財路?出現金融風險甚至引發系統性風險或者金融危機,事情就徹底鬧大了,誰也不敢貿然為之。能紙里包火就越包越厚,反正延緩一天是一天。
房地產綁架中國社會已經非常可怕。可以說,如果不痛下決心,縱然有陣痛,也要刺破泡沫,使房價回歸理性,那麼,一個房地產最終將給中國社會特別是中國經濟闖下一個大禍,這絕不是危言聳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