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生產民族葯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生產民族葯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6-11 15:13:49

❶ 大型醫葯企業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大型的葯業上市公司主要有:
雲南白葯、康美葯業、東阿阿膠、同仁堂;
其它的還有:雙鷺葯業、華潤三九、浙江醫葯、白雲山、新和成、馬應龍、恆瑞醫葯、上海醫葯、天士力等等。

❷ 農葯類的上市公司有哪幾家

揚農化工(600486):公司是菊酯原葯龍頭,國內唯一以擬除蟲菊酯殺蟲劑為主導產品的上市,其中國內衛生殺蟲劑市場佔有率達到70%,全球銷量排名第二,公司長期發展看好。
升華拜克(600226):公司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新型農葯、獸葯生產企業之一,國家科技部和中科院認定的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名列全國動物保健品行業10強,是農業部定點的全國生物農葯基地,原化工部確立的全國精細化工基地。同時公司還擁有資源概念(年產25,000噸氧氯化鋯)和草甘膦概念。

紅太陽(000525):公司是國家農葯行業重點骨幹企業之一,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生產農葯是重要生產資料,特別對穩定世界糧、棉、油、飼料等生產起到不可替代作用。需求量多年來保持5%左右增長。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提高單產量和綠色環保產品是重要任務,將給生產高科技、超高效、低毒性、無公害綠色農葯企業帶來近100億元左右規模新型市場份額。
高效、低毒、低殘留、環保型的第三代和第四代仿生性殺蟲劑。

聯化科技(002250)2010年是公司募投項目600噸/年XDE和2500噸/年鹵代芳腈項目正式投產的一年,兩個項目完全達產預計在2011年下半年。隨著產能擴張,公司農葯、醫葯中間體的競爭能力進一步加強,市場佔有率和排名得到鞏固,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增強,未來業績值得期待。此外,公司還將在2010年度擬公開增發A股募集資金進行醫葯中間體、農葯中間體以及新型除草劑等產品的生產,我們認為,這些產品具有廣泛的用途,其下游產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符合國家產業導向,符合國際市場發展方向。利用公司在精細化工中間體研發、生產和銷售方面的豐富經驗,能夠進一步優化公司產品結構,提升產品附加值,可以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時強化公司的市場競爭優勢,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
長青股份(002391)公司產品包括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等三大系列共20種原葯、61種制劑,是國內主要農葯生產商之一,生產規模達到年產6500噸原葯和8000噸制劑。公司主要產品"氟磺胺草醚"(除草劑)的產銷量位居全國第1位,市場佔有率超過60%;"吡蟲啉"(殺蟲劑)產品市場佔有率超過15%,位居行業前3位;且均為"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葯產品。2009年公司綜合毛利率達33.30%,在農葯上市公司中處於較高水平。
新安股份(600596) 新安股份主要從事農葯化工、硅基新材料兩大產業,是中國最大的除草劑草甘膦生產企業和第二大有機硅單體的生產企業。截至2009年底,公司共形成草甘膦8萬噸、有機硅單體10萬噸的年產能。
隨著公司定向增發項目的逐步投產,公司將基本完成對有機硅產業的布局,形成從上游工業硅、硅粉,到中游單體、中間體,再到下游深加工產品的完整產業鏈。產業鏈的不斷延伸,將對公司的有機硅業務帶來很強的協同效應,提升公司業務的抗風險能力,同時還能有效地降低生產過程的物耗和能耗,降低公司的生產成本。
長期以來,公司的農化業務單純是依靠草甘膦規模的增長在發展,而草甘膦價格的波動,增加了公司業績的波動風險,不利於公司長期的發展。公司對寧夏天喜公司的收購,將有利於公司迅速進入除草甘膦之外的其他除草劑,以及殺蟲劑和殺菌劑等領域,便於公司完成對其農葯業務的產業布局。未來寧夏天喜將成為公司一個重要的業績增長點。
華陽科技(6005320
公司屬農用化工和基礎化工的科技先導型企業,是中國農葯行業十強企業,目前擁有一個省級技術開發中心和一個博士後 科研工作站,已開發出六大系列200多個品種的農葯化工產品,主要產品在國內同行業中處於領先水平,其中就包括毒死蜱和毒死蜱乳劑,神農丹是一種高科技殺蟲、殺線蟲劑,為亞洲唯一,生產工藝和技術國際領先,系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國家重點 新產品、國家重點技術推廣項目;二甲戊樂靈為國內首創的高效旱田除草劑,國家重點新產品、國家重點火炬計劃項目。同時 該企業為高新企業,享受稅收優惠。

❸ 中國制葯上市公司有哪些

非完全統計有144隻股票,你可以在網上查下"生物制葯"板塊,

❹ 國內疫苗上市公司有哪些

中國十大人用疫苗企業排名:

1、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

2、華蘭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3、北京天壇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

4、重慶智飛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

5、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

6、雲南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7、遼寧成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8、深圳市海王英特龍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9、北京諾華制葯有限公司

10、上海聯合賽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十大動物疫苗公司排名:

1、中牧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2、廣東大華農動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

3、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4、內蒙古金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5、天津瑞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6、中國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7、金宇保靈生物葯品有限公司

8、青島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9、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10、齊魯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4)生產民族葯的上市公司有哪些擴展閱讀:

疫苗是指用各類病原微生物製作的用於預防接種的生物製品。其中用細菌或螺旋體製作的疫苗亦稱為菌苗。疫苗分為活疫苗和死疫苗兩種。常用的活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質炎疫苗、麻疹疫苗、鼠疫菌苗等。常用的死疫苗有百日咳菌苗、傷寒菌苗、流腦菌苗、霍亂菌苗等。

不同疫苗的生產時間各不相同,有的疫苗可能需要22個月才能生產出一個批次。疫苗的開發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且成本很高。接種疫苗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有效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對於家庭來說也是減少成員疾病發生、減少醫療費用的有效手段。

疫苗一般分為兩類:預防性疫苗和治療性疫苗。預防性疫苗主要用於疾病的預防,接受者為健康個體或新生兒;治療性疫苗主要用於患病的個體,接受者為患者。

根據傳統和習慣又可分為減毒活疫苗、滅活疫苗、抗毒素、亞單位疫苗(含多肽疫苗)、載體疫苗、核酸疫苗等。

參考資料:網路-疫苗

❺ >生產板藍根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板藍根上市公司:
000522 白雲山 全國最大的板藍根生產企業,公司擁有復方丹參片、阿莫西林膠囊以及抗感冒抗病毒葯品板藍根顆粒、清開靈系列等產品。

002107 沃華醫葯 公司的三七片、橘紅丸、補中益氣丸、板藍根顆粒、銀翹解毒丸、銀翹解毒片、防風通聖丸、藿香正氣水、黃連上清丸、牛黃解毒丸、牛黃解毒片、牛黃上清丸、六味地黃丸、附子理中丸、通宣理肺丸、蛇膽川貝液、參苓白術丸、香砂六君丸、歸脾丸、天王補心丸、槐角丸、逍遙丸、元胡止痛片、保和丸、艾附暖宮丸等25個中葯品種入選《國家基本葯物目錄》。

300147 香雪制葯 主營抗病毒中葯:公司長期專注於以抗病毒口服液、板藍根顆粒為主導產品的感冒中成葯領域,目前可生產片劑、膠囊劑、顆粒劑、口服液、氣霧劑等5種劑型,均通過葯品GMP認證,擁有抗病毒口服液、板藍根顆粒、清肝利膽口服液、小兒化食口服液等70種產品的國家葯品生產批准文號,其中有36個葯品被列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葯品目錄》,擁有3個國家中葯保護品種。

002422 科倫葯業 公司生產復方板藍根顆粒 批准文號:國葯准字Z51020804,2010-05-26;2011-04-18 生產單位:四川科倫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葯品特性:中葯,每袋裝15g(相當原生葯15g);每袋裝5g(相當原生葯15g)(無蔗糖)

002644 佛慈制葯 生產板藍根顆粒 國葯准字Z62020644,2010-07-08 蘭州佛慈制葯股份有限公司

002118 紫鑫葯業 板藍根顆粒 批准文號:國葯准字Z22020160,2010-01-05

000591 桐君閣 復方板藍根顆粒 國葯准字Z50020133,2010-07-19
望採納

❻ 生產感冒葯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生產板藍根、利巴韋林、抗病毒口服液、抗病毒沖劑等預防和抗病毒葯物持續走俏,相關上市公司紛紛採取措施,加班加點滿負荷生產,產銷兩旺。 據了解,擁有全國60%市場佔有率、全國最大的板藍根生產企業白雲山的庫存早已為零,同仁堂則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將部分其他葯品停產轉而全力組織生產板藍根和清熱解毒口服液,華北制葯也在加緊對病毒唑新型抗病毒產品的生產。而涉及利巴韋林原料葯生產的星湖科技、麗珠集團、魯抗醫葯、白雲山和涉及該葯制劑葯生產的華北制葯、潛江制葯、雙鶴葯業、魯抗醫葯、尖峰集團、北生葯業等公司相關產品的銷量也直線上升。

❼ 醫葯類龍頭股有哪些

國內仿製葯龍頭股:恆瑞醫葯、華東醫葯、華海葯業、普利制葯、京新葯業、信立泰。

1、恆瑞醫葯

江蘇恆瑞醫葯股份有限公司是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由連雲港恆瑞集團有限公司等五家發起人於1997年4月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抗腫瘤葯物的研究和生產基地。

2、華東醫葯

杭州華東醫葯集團公司前身為浙江制葯廠,創建於1952年,後更名為杭州第二制葯廠、杭州華東制葯廠。

1992年12月16日,在杭州華東制葯廠的基礎上組建了杭州華東制葯集團公司,已發展成為擁有一家股份制企業--華東醫葯股份有限公司、四家中外合資企業(杭州中美華東制葯有限公司、杭州默沙東制葯有限公司、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浙江華義醫葯有限公司)等10多家控股醫葯企業。

3、華海葯業

浙江華海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初創於1989年,其前身為臨海市汛橋合成化工廠,2001年1月整體變更設立為浙江華海葯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3月,公司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簡稱:華海葯業,股票代碼:600521。

4、普利制葯

海南普利制葯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1992年,是專業從事化學葯物制劑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已通過中國醫葯企業制劑國際化先導企業認證。公司旗下有浙江普利葯業有限公司和杭州賽利葯物研究所兩家全資子公司。

5、京新葯業

浙江京新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始建於1974年,現已發展成為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中國制葯百強企業。2004年7月,在深圳交易所成功上市。

6、信立泰

深圳信立泰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系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商務部關於同意深圳信立泰葯業有限公司改制為中外合資股份制企業的批復》(商資批[2007]1016 號) 批准,並取得商務部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台港澳僑投資企業批准證書》,於2007 年6 月29 日由深圳信立泰葯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信立泰")依法整體變更設立的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8,500 萬元,同時領取了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注冊號為:440301501124347。

(7)生產民族葯的上市公司有哪些擴展閱讀

政策法規

2018年4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改革完善仿製葯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要圍繞仿製葯行業面臨的突出問題,推動醫葯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葯品供應保障能力,降低全社會葯品費用負擔,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用葯需求,加快我國由制葯大國向制葯強國跨越,並針對促進仿製葯研發、提升仿製葯質量療效、完善支持政策等三方面提出了具體工作意見。

❽ 生產三七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生產三七的上市公司有:

  1. 白雲山A、昆明制葯、雲南白葯、天士力等多家上市公司。

  2. 廣州白雲山制葯股份有限公司是於1992年經廣州市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穗改股字[1992]11號文批准,在原廣州白雲山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屬下廣州白雲山制葯總廠等五家制葯廠的基礎上改組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並按國家體改委改生[1992]31號文件確立為規范化的股份制企業。

  3. 昆明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95年12月經雲南省人民政府雲政復[1995]112號文批准,在原昆明制葯廠基礎上整體改制而成的昆明制葯股份有限公司。

  4. 天士力集團,成立於1994年5月,是以大健康產業為主線,以制葯業為中心,涵蓋科研、種植、生產、營銷等領域的高科技企業集團。

❾ 上葯集團旗下有哪些上市公司

上海市醫葯航母即將起航,合並後的新上葯集團,整體上市平台業已敲定。9月15日,接近上葯集團和上實控股的知情人士向《華夏時報》透露,上葯集團整合方案已敲定,將會以上海醫葯作為整體上市平台,事業部制將取消,以加強集團對各自公司的控制。停牌三個多月後,平衡各方利益的上葯集團重組,終於要登場了。上實系主要醫葯資產合並成新集團停牌三個多月期間,上葯集團的重組一直處在平衡各方利益,以及確定整體上市平台的艱難抉擇中。接近上葯及上實雙方的知情人士透露:「上葯集團與上實控股旗下主要醫葯資產整合方案已經定下來,二者合並組成新的醫葯集團,並將上海醫葯作為整體上市的平台,而由於上葯資產太復雜,大量的時間被用於清理審核,導致上葯集團重組遲遲未公布結果。」上海醫葯是上葯集團重要的上市控股子公司,主要業務板塊為醫葯分銷業務。目前上海醫葯在國內市場僅次於國葯控股)和九州通集團,位列第三,主要在上海、浙江、山東等地形成布局。而據上海醫葯財務報告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其實現營業收入94.86億元,同比增長20.95%;凈利潤7013.74
萬元,同比增長55.27%。目前,上海醫葯先後對上海雷允上大葯房、信誼大葯房實施了全面託管,並以華氏大葯房為平台,加快了零售連鎖系統的全面整合轉型,目前全國零售連鎖葯房達1130多家。之前,上葯集團曾尋求海外整體上市,隨著新實際控制人上實集團的入主,選擇上海醫葯作為整合後的新集團的整體上市平台,意味著雙方進行了妥協。事實上,上實集團在資產規模和醫葯經營管理上,都遜色於上葯集團。一證券分析人士表示,上實集團那邊只是控股公司,旗下醫葯資產多為財務投資,現在將資產向上葯集團這邊集中,則是比較合理的選擇。上實醫葯擬注入上海醫葯這次重組,上實醫葯的去向,業界一直關注。接近雙方的知情人士透露,上實控股旗下的醫葯資產與上葯集團合並後,包括上實醫葯在內,其主要的優質醫葯資產將會注入到上海醫葯中,上實醫葯將變成上海醫葯的控股子公司。上實醫葯是上實控股最主要的醫葯資產,旗下擁有常州葯業、常州制葯廠、上海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天普生化醫葯等四家主要控股子公司。而上實醫葯2009年半年報顯示,其營業收入為17.52億元,實現凈利潤4.32億元,同比增長378.25%。另外,上實控股旗下則擁有正大青春寶、胡慶余堂葯業、廈門中葯廠、遼寧好護士和胡慶余堂國葯號等5家控股醫葯企業,2007年8月22日,上實控股擬將上述5家資產注入到上實醫葯中,該方案也得到股東大會的批准,但是由於上實集團整合上葯集團,此舉作罷。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上述擬注入的資產整體質量一般,缺乏成長性,預期收益不高。但是隨著上海醫葯被選定為新集團整體上市平台,上述資產也將隨著上實醫葯注入到上海醫葯中。放棄事業部制
加強集權上葯集團與上實控股旗下的醫葯資產合並後,採取何種方式管理,避免同業競爭,一直是一個難題。上葯集團在上實集團入主前,旗下各業務主要按事業部制來實施管理,各主要工業資產按照處方葯事業部、OTC事業部、抗生素事業部、原料葯事業部和中葯與天然葯物五大事業部分業務管理。然而,這種管理模式幾經博弈,最終還是被拋棄。接近雙方的知情人士透露,9月初,重組領導小組最後放棄事業部制,轉而採用公司法人制對各子公司進行管理。對此,上實醫葯董秘湯德平表示,這只是管理上的問題,不管採取哪種管理模式,主要還是要消除同業競爭。事實上,實施事業部制並不是上葯集團本意,最早華源集團重組上葯集團時,引入事業部制,上葯集團在脫離華源集團的控制後,一直在醞釀取消事業部制實施法人實體制。今年5月份,上葯集團旗下的中華葯業、信誼葯廠等都開始恢復法人制。但是6月份上葯集團與上實醫葯實質重組啟動後,作為重組財務顧問的中金國際也給出繼續採用事業部制管理的方案,把雙方的醫葯工業資產全部納入到新成立的事業部中,然後各事業部再與各上市公司對接。對此,上葯集團方面反對意見比較強烈。而對於最終合並後的新集團取消放棄事業部制,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主要是為了減少管理層級,加強集團集權,提高對各子公司的控制,但即使取消事業部制,未來新集團在業務管理上,還會採取分業管理。該知情人士也透露,上葯集團的抗生素業務板塊各子公司,將會吸收合並到上海信誼葯廠有限公司,打造集中化的抗生素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