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最新上市公司審計內部控制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最新上市公司審計內部控制

發布時間: 2021-06-10 21:58:06

上市公司內部審計如何進行

加兩個假設前提:上市公司是中國A股上市公司;內部審計是由該公司內審部門進行的。
如是,建議參照2010年4月26日,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五部委聯合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進行審計。該配套指引包括18項《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
該指引的實施時間表: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擴大到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礎上,擇機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時,鼓勵非上市大中型企業提前執行。
其中,《應用指引》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制定標准,同時也是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的依據。《應用指引》中的各項業務風險點,可視為業務流程中的關鍵控制點,作為內審工作的重點關注。
《評價指引》對「五要素」模型的評價方法和解決方案,對內控評價具有重要意義,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❷ 請問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在哪裡能夠查到

可以參照看一下巨潮網。部分上市公司年報及內控審計報告都會在上面公布。2011年開始,凡在中國和外國同時上市的公司都被要求公布當年的內部控制報告,估計以後還會推廣。

❸ 上市公司 內審 內控 來,分別檢查什麼

內控是對「內部控制」的簡稱,2010年4月五部委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中對內控的定義如下:「內部控制,是由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內部控制的目標是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
內審是對「內部審計」的簡稱,是對內控體系是否有效的評價並監督。
兩者不是一回事。

❹ 怎麼查詢上市公司哪一年開始內部審計以及內部控制

1、企業設置內部審計機構的制度意義。上市公司設內部審計部門不一定就能產生我們所想像的預期的效果和作用。但是,如果連內審機構都沒有的上市公司很難從制度上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法律法規的遵循性和經營活動的效率與效果性。 2、現代內部審計機構的功能意義。內部審計的「智囊」地位是從90年代初開始奠定起來的,源於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的需求。在公司治理過程中,設立了審計委員會,它的出現一方面使得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提高,審計范圍進一步擴大到對管理者業績的評價;另一方面,它作為內部審計的最高機構,開發並實施了企業戰略審計業務。現代企業風險無處無時不在,任何一個方面出現問題,如公司治理的不規范、企業管理不嚴格、經營活動鬆散、控制不力等,都可能導致企業全軍覆沒。無疑,企業的所有活動最終都集中在風險的管理上,風險管理和企業價值創造息息相關。從傳統的提供事後保證性業務來行使看家本領,到現代內部審計的以風險為基礎,事前事中分析、預測為手段,合理有效的建議、咨詢為主要業務,它是企業中一支無可替代的「智囊」隊伍。

❺ 滬市主板上市公司中,有哪些公司是要求必須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

所有上市公司都要披露。

❻ 急,2017-2018年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出現重大問題的上市公司有哪些,方便寫畢業論文的!急

1、肺炎的治療時間一般為7-8天,好利索需要10-15天;
2、你住院只要是打點滴、並聯合用葯,6天也差不多,出院也給你開葯回家用;
3、你的肺炎感染已經得到控制,現在屬於後期鞏固階段,吃葯就可以;
4、不需要再打幾針了!

❼ 論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報告審計!!請問什麼是內部控制報告審計

論審計?你這個題目可有點怪啊

❽ 上市公司的內部審計制度

公司內部審計其實是公司最後最重要的一道關口,防範錯弊,將風險扼殺在搖籃中,對企業的長治久安是功不可沒的。這就決定了審計絕不是查查賬就可以了,還應該通過與被審單位溝通,持職業懷疑的態度關注企業的業務流程,梳理流程,總結風險點,幫助企業規避風險。公司其他部門可能各部門說各部門的好,但審計應該做企業的第三隻眼,站在相對獨立的角度去看問題,敢於向高管問責。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董事長重視審計,並賦予審計應有的權利。經營方面的損失。

一般來說現代內審有以下幾個作用:

(1)風險評估及預防風險評估是指內部審計對風險的識別及評價和評估相應措施應對風險的過程和方式。風險預防是指內部審計通過對企業各方面經濟活動的檢查監督,找出薄弱環節,盡早提前發出警報,起到風險的預警作用,再進行風險控制。內部審計通過將風險評價和風險預防做為審計工作的重點,經常而及時地了解企業各方面的狀況,發現企業存在或是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分析,建立健全風險評價機制,幫助企業高層注意風險的管理和控制。

(2)監督與再控制企業由於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經營業務日趨復雜等使得企業高層很難直接控制各方面的經濟活動。在這種情況下,管理層需要專門的監控機構對企業的以上情況進行監督與評價,達到其控制企業的目的。內部審計不僅要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和控制,還要對內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進行評價,並提出改進以後工作績效的建議。

(3)咨詢職能隨著市場風險變得越來越復雜,集團下屬企業自身判斷能力是不足,以及企業各部門業務專業知識的狹窄,內部審計作為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工作和咨詢活動,它在企業中承擔著咨詢的職能。內部審計能針對企業中存在的不合理事項進行制止,預防出現更大的管理漏洞和經營方面的損失。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❾ 淺談如何加強上市公司內部控制

摘要:內部控制是衡量上市公司管理的重要標志。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越來越重要。內部控制理論與實踐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時期。我國目前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認識不一致,比較混亂。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是市場經濟不發達、對內部控制重視不夠。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建設應統一指導和規范、全面構建整體框架。 關鍵詞: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競爭機制;控制環境;監督機制 一、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相對較差 內部控制環境是指構成一個組織的內部控制氛圍,反映組織內部人員特別是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態度,是內部控制其他組成要素的基礎。任何企業的控制都存在於一定的控制環境之中,控制環境體現了企業關於內部控制對企業重要性的態度。由於上市公司所有權與經營權相統一,決策和經營管理的主觀隨意性較大。企業管理層往往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或者說不願意建立和執行內部控制,前者是在於他們認為自己的經營足以保證財產的安全,而後者是受利益動機的驅使。上市公司管理層希望在獲取最大利潤的同時盡可能逃稅,而完善的內部控制則會有效地防止這樣的不合法行為。 (二)內部控制制度不規范 目前,雖然我國上市公司按照證監會要求都建立了內部控制體系,但其操作規范流程都較為粗放,缺乏統一的、詳盡的、具有很強操作性的崗位操作流程。出現問題後常常是互相推卸責任,致使無法追究責任。而有些公司即使有內部控制制度,卻不落實、不執行制度、不按制度考核,使其形同虛設,不能發揮其制約、監督作用。有些公司核算制度彈性過大,使信息的可比性較差,誤導決策,造成重大損失。健全的規章制度和完善的操作流程是內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防範風險。 (三)內部審計機構監督不力 我國內部審計機構最初是在政府的要求下建立起來的,企業並沒有真正認識到內部審計的作用,以致內部審計機構並未真正發揮其作用。這主要表現於,第一,我國內部審計的功能仍然是查錯防弊。只注重事後監督,不注重事前、事中的控制;只重視對財務報表的審計,而忽略對公司的管理現狀進行分析、評價,並提出建議。第二,我國的內部審計機構往往實質上由管理層領導且與其他部門平行,因此獨立性較差、權威性較差。第三,內部審計人員大多是由財會部門轉來或由財會部門人員兼任,缺乏審計知識,特別是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業務的復雜化,內部審計人員很難滿足需要。 (四)風險意識淡漠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發展,上市公司現階段面臨更大的環境變化和生存風險,諸如市場風險、信貸風險、營運風險、聲譽風險、技術風險等以及隨著交易類型和工具的變化所面臨的兼並收購、破產重組、電子商務等。企業應該建立可以辨認、分析和管理風險的機制,並確認高風險領域,以加強管理。但我國上市公司缺乏的就是這種機制,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互相監督、制約的機制沒有建立,董事會中沒有風險評估委員會或形同虛設,造成在沒有可行性論證的情況下隨意決策。 二、加強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措施 (一)改善內部控制環境 管理思想是支配企業運行的靈魂,是企業價值觀、經營理念以及對內部控制的觀念等的集中體現。上市公司管理層必須樹立現代管理思想,自覺形成風險管理觀念,並通過有效的信息傳遞制度確保公司全體員工都明確自己對內部控制的「責任」。 構建組織結構的關鍵問題在於界定關鍵區域的權責和建立適當的溝通渠道。企業的組織結構在設計時,一方面應對每一個部門的責任與權利予以明確規定,既要防止權力重疊,也要避免出現權力真空,使每一項業務處理的各個環節都有相應的機構和具體人員負責;另一方面,不但要有助於部門和雇員之間的溝通,還要有助於消除部門間障礙及為員工合作提供機會。 (二)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每一個上市公司不論其規模,結構、性質或產業如何,都會面臨成功的挑戰和失敗的風險。 面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各種風險。首先,上市公司的所有員工都必須樹立風險意識。只有意識到了風險,才會主動加強內部控制,採取措施控制風險。其次,上市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應加強風險管理。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的資產風險、信息系統風險、兼並重組等風險逐步增大,因此,上市公司應建立健全風險預測、風險評估、風險控制和風險約束機制,並且在技術上制定風險迴避、風險轉移和風險分散等管理策略,以有效防範和控制風險。 (三)完善內部控制監督體系 我國上市公司在設置內部審計機構時,可採用與國際慣例接軌的「雙層領導模式」。具體做法是:在董事會下設由獨立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在經營管理系統設置審計機構。內部審計機構對於其開展的審計業務,要向審計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並接受監事會的指導;對於其行政方面的內容,要向總經理負責並報告工作。這種雙向負責、雙軌報告的模式相對獨立性較高,在業務處理上也有較強的權威性,能很好地完成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的監督。 對於上市公司來說,我國應對其內部控制實施強制審計。在上市前三年將內部控制審計作為一種過關性審計,要求擬上市公司必須接受;待上市後在年度審計中還必須繼續接受內部控制審計。 (四)完善信息溝通系統 公司管理當局應向全體員工發出各自的控制職責必須得到認真履行的明確信息,使每一個員工都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控制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各自的信息傳遞對象、內容、方式和渠道,以便信息能按既定的路線和層次准確、有序傳遞。 員工們在日常工作中每天都會接觸到一些關鍵性經營問題,因而他們總是最先意識到問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