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怎樣曝光上市公司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怎樣曝光上市公司

發布時間: 2021-06-10 18:35:31

A. 如何看上市公司公告

你好,上市公司的公告分不定期公告和定期公告,莊家與上市公司聯手之後,上市公司事前有什麼樣的消息,他都瞭然於胸,甚至他們私下蓄意製造所謂的利空、利好消息,藉此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散戶一定要注意,尤其是不定期公告最易被莊家利用。
一、不定期公告的作用
不定期公告在莊家操盤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階段:
1、建倉階段
在此階段中,莊家的目的是為了在低位吸到大量的廉價籌碼,特別是大大低於股價正常的波動區間的籌碼,因此上市公司通常會利用散戶的恐懼心理,不斷拋出極具殺傷力的「利空」公告,來誘騙散戶中的籌碼,如隱瞞利潤。虛報虧損或者是虧大經營環境的惡化事實與程度等。具體了利用公告進行誘騙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1)出現嚴重虧損
並非所有的公告虧損的個股都能變成黑馬,但不少黑馬確是是從那些虧損股中誕生的,大家可關注那些公告虧損之後,股價連續條款下行,隨之在低位連續放量的個股,此類個股多是莊家利用「虧損炸彈」來騙等。
(2)由於自然災害等原因的影響,中期(或年報)業績將受嚴重影響
對上市公司的此類公告,往往需要慎重理解,當股價開始飛漲,公司連忙出來公告「沒有應當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請大家注意風險,其真實含義往往是」有重大未披露的消息,此時買入並無風險。
從歷史的經驗看,很多上市公司公告「重大利空消息」時,往往蘊含著重大的買入機會。
(3)債務纏身
上市公司公告債務纏身的消息,給人的感覺是這家公司馬上要倒閉破產,事實上這不過是莊家的「苦肉計」
(4)將被ST或暫停上市
要想在低位騙走籌碼變肥易事,ST制度便想幫了莊家一個大忙,莊家利用人民對ST的恐懼溫江股價大幅打低,再在低位將籌碼收入囊中。利空的公告也可能出現在莊家洗盤階段。
2、拉升階段
莊家在拉升階段為了提高市場追高的熱情,降低拋售壓力,往往需要藉助外在的市場力量來實現其推高的意圖。這時候的公告都是具有想像空間的利好,這些公告不一定是實質性的利好,但一定有足夠的想像空間,具有朦朧性,彈性較大。
作為散戶對於傳言的巨大市場號召力就絕對不可小視,必然提高警惕,判斷真假。否則,此時追漲就積極有可能成為莊家的「轎夫」。此階段的追入,風險相對較小,如果介入成本不算太高,多少還有點「抬轎費」。
3、出貨階段
莊家在出貨階段,發布的公告一般都是重大題材,能夠使市場相當多的人足以相信其仍然存巨大的上揚空間和成才潛力,這個時候一般還配合有其他途徑消息的大肆宣傳,讓散戶聽了熱血澎湃,唯恐搶不到籌碼。這個時候如果介入風險較大,弄不好長時間都無法解套。
二、如何應對不定期公告的利空效益
1、分清庄股所處的階段
分清庄股的所在的階段,是莊家的建倉期、拉伸期還是出貨期,如無法分辨時,可以依據股價所處的價位,是在相對高位還是相對低位。如果處在相對低位,則不能盲目割肉,否則容易割在地板上,相反,說不定就是一匹大黑馬。
2、關注量能的變化
成交里的變化是關鍵,復牌當日應有成交里的放大,但成交量不應形成巨量。一般來說,公告利空復牌後,散戶的恐慌不會形成巨量,如果成交量溫和放大,說明莊家控有較多的籌碼,放量只是市場殺出的恐慌盤而已。而一旦成交量過分放大,則說明莊家在此打壓,低位之後還有低位。
3、關注後期的股價走勢
復牌之後,密切注意盤面是否有莊家介入痕跡,接下來一段時期的走勢,股價是否快速恢復。如果在重大利空消息的影響之後,股價不跌反漲,說明有莊家介入,而非市場自然力量所致。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B. 怎麼查上市公司的情況

實地考察一家上市公司,獲取第一手資料,對大多數投資者來說是可望不可及的。不過,公開信息持續性的披露,為大家提供了上市公司的各種資料,加上投資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為有關公司基本情況定性分析的問題找到答案。

了解公司在上市以前的歷史,有去偽存真的功效。一家上市公司簡稱中帶有「科技」字樣,前身卻是一家夕陽行業的大型企業,由於改制不徹底,設備陳舊,歷史包袱沉重,名字再冠冕堂皇,也不會被市場認同;中關村(000931)的設立,源於重組瓊民源的背景,由於牽涉到1.8億瓊民源社會公眾股股東的切身利益,公司的誕生盡顯管理層的呵護,一正三副北京市長為其剪綵,新聞媒體熱情渲染,註定了它上市以後的多姿多彩。
除了了解公司的主營業務和注冊地,以便進行行業和地域分析外,追溯一下公司的來龍去脈也是很有意思的。控股股東對公司有絕對的控制權,其實力及對上市公司的扶待態度直接影響上市公司的前景。例如,天津港(600717)原名津港儲運,控股股東天津港務局實力雄厚,以實物配股的形式將優質資產注入股份公司,既達到天津港借殼上市的目的,也保證了股份公司近3年業績的高速增長;與此相反,上海一家本地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經營困難,直接和間接佔用股份公司資金近10億元,注冊會計師對收回款項的可能性表示懷疑,消息披露後,股價跌落了50%
市場的竟爭,歸根到底是人的競爭。公司決策層和高級管理人員的經營管理能力,加上員工的整體素質是決定公司命運的關鍵。四川長虹有倪潤峰,青島海爾有張瑞敏,公司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壯大,成為行業龍頭;王石及時收縮戰線,果斷殺回深圳房地產市場,避免了深萬科像某些大型集團一樣,在多元化發展中陷人泥潭;東大阿派的員工學歷高,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公司充滿朝氣和活力。
相反,某些公司領導經營管理不善,卻熱衷於個人宣傳,以把自己的頭像登上報刊廣告為樂事,股東的血汗錢得不到珍惜,如此企業又怎能令人放心呢?
這實際上市公司在行業競爭中的地位問題。提起彩電,人們馬上會想起長虹、康佳、TCL;提起冰箱,會想起海爾、科龍。產品的知名度,直觀地反映了企業在行業中的地位。如果說某上市公司生產彩電,而其品牌早已湮沒在市場硝煙之中,商場櫃台上又難尋芳蹤,投資者對其股票恐怕要遠而避之了
評判企業的竟爭地位,除了市場知名度、市場佔有率,還要看技術水平和新產品的開拓能力。在彩電行業大打價格戰,慘烈廝殺之時,康佳一方面沉著應戰,一方面迅速將技術含量高的純平彩電推向市場,新產品以質取勝,附加值較高,與那些一味以低價搶占市場份額的企業相比,康佳的業績受價格戰影響的幅度肯定要小。
公司當期財務報告,是上市公司年度報告、中期報告中的重要內容,也是評判公司經營狀況的重要信息源,對於投資者來說,了解各項主要的財務指標的含義,是上市公司財務分析的第一步。

C. 如何看透上市公司造假

1、利用企業之間的關聯交易,提高經營業績,粉飾財務報告。一般而言,國內的上市公司大多屬集團型企業,無論是從公司結構、組織形式、還是經營涉足范圍、各個運作環節等,大多處於一種復合形的多元架構。其向公眾披露的合並會計報表數據范圍涵蓋了母公司、子公司、各類合營公司、聯營公司、及控制、共同控制、有重大影響等各類企業的經濟活動情況。關聯企業均為獨立法人,各自獨立核算,但關聯企業之間往往在整個集團內又相互配套,甚至互為商業購銷客戶,這些在理論上為上市公司通過內部交易調節合並數據提供了一個平台。在1997年《企業會計准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發布之前,由於對關聯方交易缺乏約束,有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內部關聯企業的關系或與控股股東的關聯企業關系,通過採取諸如買賣商品、轉移價格、轉讓其他資產、提供勞務、代理、租賃、提供資金、轉移項目、簽署各種協議、合約等五花八門的方式,以調節收入、利潤數字為目標,尋找各種合乎邏輯的借口,在關聯企業之間進行非實質性轉移交易,粉飾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編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美麗謊言。《企業會計准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自1997年1月1日起實施以後,對關聯方交易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但由於上市公司關聯方關系錯綜復雜,如果上市公司或其控制的大股東故意向中介監督機構隱瞞關系和關聯方的交易,加之中介機構的審計不深入,過於相信上市公司的一面之詞,利用關聯方交易粉飾財務報告的情況就難以杜絕。
2、通過「泡沫重組」,或突擊進行資產轉讓等方式,追求一種華而不實的短期逐利行為。每到年底,各家「T」類或准「T」類公司為避免停市摘牌厄運,挖空心思,利用各種形式的重組和資產轉讓、股權轉讓等「一錘子買賣生意」方式調節報表,扭虧為盈,涉險過關。據全景網統計,1999-2000年間至少有45家上市公司進行了60起債務重組和資產股權轉讓,涉及金額80億元,其中正是有一些企圖利用債務重組和資產轉讓的「魔方」來一個蛇頭虎尾,2001年中報顯示老「PT」企業全線扭虧,是否是一種巧合,筆者對此存在質疑。還有一些本來有較好業績的企業,為了給人以高成長的印象或其他目的(如操縱二級市場價格等),「大幅」增長利潤。實際上,這種通過債務重組和轉讓資產等方式所獲得的非經常性收益並不是總能得到,由於主營業務沒有實際成長,這些企業在業績大幅提升一兩年後,往往又出現業績大幅縮水的情況,投資者則因為只看重企業表面收益的增長而投資失敗。
3、賬面資產與資產本身的實際價值背離,資產負債表中的虛擬資產大量滲透。
仔細閱讀2001年以前的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會計報告,我們不難看出,在資產負債表中,列入上市公司資產類項目的待處理財產損溢、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等較直觀的虛資產部分在許多公司中佔有較大的數額,有的公司高達千萬余元,在某種程度上講這是以往年度不穩健的會計政策造成的後果,同時也是未來必須用盈利來消化的包袱。這還不算,另外還有一部分只有上市公司本身清楚的東西,即應收賬項中有多少收不回的壞賬?存貨中有多少滯銷、貶值、甚至報廢的部分?固定資產中到底有多少與現實公允價值背離較遠的部分,有多少已經不能再給企業帶來可預見的經濟效益但仍反映在賬表上的固定資產,還有無形資產部分等等,實際上往往只有在企業最終清算時虛實差別才充分顯現出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企業一遇到清算清盤時、重組時、改制時就會出現「大窟窿」的原因。當然,新的《企業會計制度》在某種程度上正在通過充分計提各項減值准備解決這些問題,但是相信有相當多的企業由於歷史、重組、置換、計提、設備更新、技術發展等諸多原因存在著資產嚴重脫離其實際價值甚至虛擬資產的情況。
4、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公開或隱形佔用其配股資金,風險揭示不明。
由於上市公司改制不徹底,加之監管機制尚不完善,導致控股股東一股獨大,在某種程度上左右著上市公司的經營行為,上市公司成為大股東的提款機就不足為怪了。實際上,大股東擠占挪用上市公司的配股資金可以說佔了很大的層面,只不過是佔用的程度和多寡不同罷了。在二級市場的收購戰和上市公司法人股的轉讓及各種重組中,本身就不排除有專沖著想通過控股上市公司,旨在利用二級市場的便利籌資條件進行「圈錢」的圖謀行為。在擠占挪用的形式上,有直接的形式如通過內部融資、借貸,也有隱形的方式如通過內部銀行結算佔用等等形式,上市公司在披露時往往是迴避或含糊其辭。實際上,控股股東擠占挪用的資金往往因為投資失策或變成其他非貨幣性資產而不能按期歸還或歸還時大打折扣,可謂「借錢容易還錢難」,往往形成上市公司的一筆長期應收賬項,時間一長,存在著極大的風險。
5、大肆公開造假,人為編造原始憑證,出具極具欺騙性的財務會計報告。
上市公司公然造假的事在中國證券市場時有發生,從較早的「瓊民源」事件到前不久浮出水面的「銀廣夏」事件,使人們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越來越產生懷疑,從而引起「會計信息危機」。一般情況下,純粹弄虛作假、故意編造原始憑證和虛假商業合同等的情況在上市公司中占極少數,但筆者認為這是會計信息造假最惡劣的一種,因為它不同於利用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和會計規則的伸縮性在有限的范圍內調節財務數據。譬如少提各項減值准備以求虛增利潤等的公然造假完全就是一種欺詐行為。他們通過編造不實的購銷、代理等各種合同或協議,以及相配套的可以反映增加收入和利潤的原始交割單證,按照其設定的收入和利潤數字,從主觀意志出發,在具體構成經濟事項的表象上蒙騙執業不夠嚴謹的中介審計機構和投資者,採取此種造假行為的上市公司在其幕後都隱藏著不可告人的動機。如與二級市場黑庄勾結操縱股價、惡意圈錢、免於摘牌而孤注一擲等等。
6、或有事項特別是預計負債方面揭示不明確、不完整或迴避揭示。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或有事項這一特定的經濟現象已越來越多地存在於企業的經營活動中,並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較大的影響。一般常見的或有事項有:商業票據背書轉讓或貼現、未決仲裁或訴訟、債務擔保、產品質量擔保等等。可以說目前從普遍意義上講,上市公司絕大部分在或有事項上的相關信息披露上是不明確、不完整甚至有些採取迴避的態度,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對或有事項這一特定經濟現象認識不深,事前估計不足,認為在或有事項可能發生但沒有實際發生前沒有必要加以確認記錄;另一方面由於歷史等諸多因素如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等,具體會計信息披露人員對本可以反映的或有事項無法確認和記錄,如公司出現擔保業務後不反映也不主動向中介機構提示,外界考證起來比較困難,甚至還有個別少數領導簽字蓋章擔保後,企業本身的財務人員都不知情,更談不上披露。但一旦或有事項實際發生,公司面臨承擔責任時,一般數額往往較大,致使廣大投資者有一種被愚弄欺騙的感覺。

D. 上市公司有官司怎麼爆光

上市公司要有官司的話,你可以給一些媒體打電話去曝光

E. 上市公司如何發公告

上市公司發公告方法:
滬深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相關公告都是以PDF文件形式發布的,至於發布的格式你可以到滬深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相關公告作參考。
上海證券交易所網址:www.sse.com.cn
深圳證券交易所網址:www.szse.cn
上市公司發公告流程:
1.上市公司都有一個部門,叫作證券部。
2.上市公司都有董事會秘書和若干證券事務代表。
3.上市公司的披露信息一般是由董事會秘書安排證券事務代表與交易所聯系,然後由證券交易所安排具體的披露事宜。

F. 上市公司通常怎麼搞詐騙的

詐騙到不至於。
主要是大股東侵害小股東的權益,主要是廣大散戶的利益。主要有以下幾個表現:
1.大股東佔用挪用上市公司的資金。大股東把上市公司當成提款機,融資後不把錢投到上市公司的項目上。這個問題正逐漸暴露,監管層也開始慢慢重視。
2.利用信息不對稱侵害小股東權益。上市公司的實際的經營情況都掌握在公司管理層手上,雖然有信息披露政策,但是往往不能充分反映實際情況。
3.同股不同權,股權分置。
4.最嚴重的就是夥同會計師出據虛假財務報告。例如美國的安然、世通事件,中國A股的銀光夏虛假財務報告丑聞。粉飾包裝上市公司,誤導投資者。

G. 有什麼方法可以在第一時間,知道上市公司的利好消息

你這個問題問得很高明,第一時間如果被你抓住,那你就牛了。不過,還是有一些方法的,下面是真正的干貨。

比如以下幾種利好消息,可以通過IFTELLME來監控實現:

1、公司發布新公告,內容偏利好
通過監控上市公司公告,一旦最新發布的公告出現處好的關鍵詞,第一時間通知你。如:利潤分配、股權轉讓、重大協議、實控人變更等

2、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回答投資者問題,回答很正面間接透露利好消息
通過監控上市公司互動問答內容,一旦出現指定的關鍵詞,第一時間通知你。這個特別要跟隨當下的熱門題材,如科創板很火時,可組合監控科創、投資、參股、獨角獸等關鍵詞。

3、公司正在重組過程中,並且重組有了新進展但公司還沒出公告
監控到重組審核委審核會議計劃中是哪些公司上會

4、公司的主營產品大幅漲價,如滌綸長絲大幅漲價,利好生產滌綸長絲的上市公司
監控上市公司主營產品的價格指數,大幅漲價時通知你

5、公司的主要原材料或消耗品大幅跌價,且公司產品一般不隨之波動。如航空公司遇到燃油大跌就是利好
監控上市公司原材料的價格指數,大幅跌價時通知你

6、公司收入貢獻占公司比例大的下屬子公司、孫公司出現利好消息
監控各類新聞,出現子公司、孫公司名稱以及其它偏利好關鍵詞時,第一時間通知你

7、公司的控股股東出現利好消息
監控各類新聞,出現公司控股股東名稱以及其它偏利好關鍵詞時,第一時間通知你

8、公司所處的行業出現利好消息
監控公司行業所屬監管的中央部委網站發布的信息通知,出現指定關鍵詞時,第一時間通知你

9、公司所處的地理位置出現利好消息,且公司與該利好關系密切
監控地理位置及其它偏利好關鍵詞,出現時第一時間通知你

10、美股或全球主要股指大漲,對A股也是提振
監控全球主要股指,大漲時通知你

11、對於主要進口或出口業務的上市公司,外匯匯率的波動是一大因素,如出口為主的上市公司遇到人民幣貶值就是利好,反之利空
監控人民幣匯率,大漲或大跌時通知你

列這么多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