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基本情況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基本情況

發布時間: 2021-06-10 17:45:01

Ⅰ 引入戰略投資者與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優化

上市公司再融資與股權結構變動的實證分析 (一)上市公司配股融資與股權結構變動的實證檢驗 從理論上講,配股是向公司的原有股東按照其持股比例發行股票,如果全部股東都全額認購,上市公司的股權比例不會發生變動。但是在我國證券市場中,上市公司的國有股股東往往會放棄配股權。因為在國有股股東配售的股份仍是非流通股份的情況下,國有股股東若與流通股股東按照相同的價格配股,容易造成股東資金的沉澱,其結果自然是國有股股東不願意參與配股;再就是有的國有控股股東在發起成立股份公司時,已經將資產全部投入,配股時根本無力參配。而在非流通股股份普遍放棄配股權的同時,流通股的配股往往由券商進行「余額包銷」,所以一般都能夠全額參配。在這樣的條件下,勢必造成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份的相對上升和非流通股股份的相對下降。 2000年滬市上市公司中實施配股的有82家,在此其中只有13家公司國有股股東實現了全額參配,其餘69家公司的國有股股東均部分或全額放棄了配股權。我們對這69家公司配股前後流通股占總股本比例的變動情況進行了考察,以分析國有股放棄配股權對股權結構變動的影響情況,並進行了公司配股前後股權結構變動的配對T統計檢驗,以查明這些公司在配股前後股權結構變動是否顯著。見表2。 表2配股前後流通股所佔比例變動的檢驗 項目 樣本個數 最小值 最大值 均值 標准差 配股前流通股占總股本的比例 69 0.19 0.69 0.354 0.112 配股前流通股占總股本的比例 69 0.22 0.7 0.405 0.114 T值(雙尾檢驗) 19.043 顯著性水平 0.001 結果表明,由於持有非流通股份的股東放棄配股權,使得這些上市公司流通股占總股本的比例相對上升,平均上升了5.1%(即0.405—0.354);與此相對應,非流通股份所佔比例平均下降了5.1%;進一步,配對樣本檢驗結果也顯示配股前後股本結構變動顯著(顯著性水平為0.001,雙尾檢驗)。 (二)上市公司轉配股與股權結構變動的實證檢驗 轉配股是上市公司在配股時,國有股或法人股股東將配股權轉讓給社會公眾股股東,由社會公眾股股東認購的股份。而放棄配股則是指國有股、法人股股東既不參與配股,又不將配股權轉讓與他人的情況。原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於1994年4月5日發出的《關於在上市公司送配股時維護國家股權益的緊急通知》規定:(1)有能力配股時不能放棄,以防持股比例降低;(2)在不影響控股地位時,可以轉讓配股權;(3)配股權轉讓的限制及通過購買配股權認購的股份的轉讓辦法,均按照證券監管機構的規定執行。中國證監會於1994年10月27日頒發的《上市公司辦理配股申請和信息披露的具體規定》指出:「配股權出讓後,受讓者由此增加的股份暫不上市流通。」 轉配股這種做法在1995—1997年間最為集中,1998年停止。由於國有股、法人股股東轉讓配股權後,轉讓的部分不得上市流通,因此,隨著上市公司送股、轉股和配股的實施,待處理轉配股的總數逐漸增大。我們對96家轉配股的滬市上市公司由於轉配而導致的股本結構變動進行了統計分析,從中能夠看出轉配股份對股權結構的影響程度。見表3。 表3 轉配股前後股本結構變動的檢驗 項目 公司數 級差 最小值 最大值 均值 標准差 轉配這前非流通股份所佔比例 96 0.52 0.45 0.97 0.68 0.13 轉配上市後非流通股份所佔比例 96 0.61 .032 0.93 0.59 0.13 T值(雙尾檢驗) 10.99 顯著性水平 0.00 結果顯示,轉配股使非流通股份(國有股和法人股)占總股本的比例平均降低了9%(即0.59—0.68),配對樣本的T檢驗表明轉配前後股本結構變動顯著(顯著性水平為0.00,雙尾檢驗)。從股權結構角度分析,我們認為上市公司的配股權還是允許轉配為好。這是因為,在允許轉配的情況下,股權結構的變動程度要明顯強於僅僅是放棄配股的情況;進一步分析,如果允許將配股權轉讓給其他機構投資者,將對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優化極為有利。 (三)上市公司增發新股與股權結構變動的實證檢驗 增發新股是上市公司除配股之外的另一種再融資方式,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滬深上市公司增發了A股。1998年5月,龍頭股份和深惠中5家紡織業上市公司開創了增發A股的先河,之後,新鋼釩、上海醫葯相繼增發。1999年,上菱電器東大阿派幾家電子類上市公司也完成了增發,並且在發行方式上進行了創新。2000年,吉林化工、、南通機床等公司進行了增發。到2000年底,實施增發的上市公司已經達到了35家。增發新股與配股的區別在於前者面向所有投資者,後者只面向公司現有股東。增發新股的對象主要是社會公眾,既面向公司現有股東也面向所有新的投資者,在1999年的增發中,還引進了戰略投資者的概念。

Ⅱ 股權結構有哪幾種類型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分置改革主要解決什麼問題

股權分置改革主要解決同股不同權的問題

以前沒股改的時候 流通股跟非流通股 的成本差異巨大

權分置改革是當前我國資本市場一項重要的制度改革。所謂股權分置,是指上市公司股東所持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稱為流通股,而公開發行前股份暫不上市交易,稱為非流通股。這種同一上市公司股份分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股權分置狀況,為中國內地證券市場所獨有。
這種制度安排不僅使上市公司或大股東不關心股價的漲跌,不利於維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也越來越影響到上市公司通過股權交易進行兼並達到資產市場化配置的目的,妨礙了中國經濟改革的深化

Ⅲ 如何知道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

這個很好查看的呀,行情軟體打開你想知道的股票,然後按F10,裡面有 :

最新動態 公司概況 股本結構 股改大事 財務分析 等

Ⅳ 論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優化 ------再融資與股權結構變動的實證分析

股權結構問題是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問題中的重要內容之一。
...
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關鍵問題的思考;
·公司治理與資本結構優化問題分析;
·論股東有限責任
...
有學者對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進行的實證研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股權分散型的上市公司的

Ⅳ 我國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的29家公司的基本情況,包括股權結構、內部治理結構、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介紹

可以去網易、新浪、雅虎或搜狐的股票板塊裡面的中國概念股查詢。
英文好的話,可以去看看納斯達克網站看看。

Ⅵ 我國現行的股權結構

從目前情況看,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從類型上看包含國家股、法人股、公眾我國上市公司呈現國家股高度集中、公眾股比重降低的獨特股權結構,這種特殊的股權結構使得公司高層管理人員持股比例嚴重不足,剝削了股東對公司的控制權,並給公司治理結構造成了一系列負面影響,不利於股東對經營者的有效約束。只有通過優化股權結構,使股權結構變得合理,公司的融資行為才會更加合理。其次,要加強各制度的建設和完善,強化監管力度。一是要不斷健全和完善相關法律體系,對《公司法》中不完善的地方進行修訂。二是加大監管及打擊力度,規范上市公司經營行為。三是建立和完善事後問責制度,以防止各類監管部門和各類服務部門濫用職權或玩忽職守,保證對上市公司的監管有力和真正有效。

Ⅶ 2012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統計表。就是包含流通股之類的,這個資料哪裡可找國泰安有么,我有那個資料庫

親,現在沒有這個區分了,股權分置改革後,我國上市公司股權分類為:總股本、流通股、非流通股、限售股。其中流通股又分為流通A股、流通B股、流通H股。限售股又分為限售A股、限售B股等。非流通股主要是指尚未完成股改的股票(S股)中非流通的部分,比如S儀化等。具體數據:
上市公司總數2,494
總股本(億股)38,487.682
流通股本(億股)31,318.945 占總股本的比重為81.374%
其中:流通A股(億股)24,498.948,占總股本的比重為63.654%,占流通股的比重為78.224%,
流通B股(億股)278.894,占總股本的比重為0.725%,占流通股的比重為0.890%,
流通H股(億股)6,559.463,占總股本的比重17.043%,占流通股的比重20.944%。
非流通股(億股)147.258,占總股本的比重0.383%
限售A股(億股)6,997.636,占總股本的比重18.181%,
限售B股(億股)3.482,占總股本的比重0.009%。
做了一張表格,可惜不顯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