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說基金最好不選擇分紅方式
根據《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基金管理公司必須以現金形式分配至少90%的基金凈收益,並且每年至少分配一次。基金凈收益是指基金收益扣除按照有關規定可以在基金收益中扣除的費用後的余額,包括基金投資所得紅利、股息、債券利息、買賣證券差價、銀行存款利息以及其他收入。此外,因為運用基金資產帶來的成本或費用的節約也應該計入基金收益當中。
由於封閉式基金一般在存續期內不再發行新的基金單位,因此收益分配只能採用現金形式,開放式基金則大多可以選擇領取現金或是分紅再投資。分紅再投資方式是將應分得的現金收益直接用於轉購基金單位,相當於基金公司以股利形式分配收益。但實際上,就兩種分紅方式而言,在分紅時實際分得的收益是等值的。
『貳』 基金分紅不去管它會有事嗎
你這種想法是不沒有任何問題的。
基金本來就是長期投資工具,放著把,看看市場的趨勢就行了(不是指股指)。
分紅一般有現金分紅和紅利再投資兩種選擇,如果選好其中之一就不用管它了,推薦用紅利再投資。
『叄』 基金一年內不分紅 是否違法
根據《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有關條文的規定,基金收益分配應當採用現金形式,每年至少一次
『肆』 基金管理人為什麼不能參與分紅
分紅是基金公司必須要賣掉一些股票,來給基金持有人分紅,這樣就可能會把手中漲得正好的股票賣掉,會影響資金的運作。
基金管理人並不一定持有基金
『伍』 基金公司參與分紅嗎
1、基金的費用,跟咱們直接相關的是認/申購費以及贖回費,因為比如我們買10000W基金,那麼需要扣除認購費或申購費,剩下來的才是購買的基金份額,認購費一般是1%-1.5%,申購費比認購費一般要高0.5%;贖回費在贖回時收取,一般是0.5%,但有些基金規定時間超過2年不收贖回費;
跟咱們沒有直接相關的有管理費,一般在1%以下,這個是在基金運作過程中產生的,直接在基金凈值里反映,所以貌似與我們關系不大。
以上談到的是股票型基金,貨幣型基金不收認申購費及贖回費,但要收取銷售服務費;債券基金有三種收費方式,A類收費同上,B類及C類不收認申購費,但一個是按日計收管理費,一個是根據持有年限來決定收取費率。
2、關於前端收費和後端收費。前端收費比率固定適合短中期投資,後端收費比率按年遞減,適合長期投資。前端收費的認申購費在購買時已收取,後端收費的認申購費在贖回時根據情況適用相關費率進行收取。
3、基金分紅基金公司不參與分配利潤
4、關於沒到時間贖回的問題,基金不存在時間問題,只要走出封閉期,在工作日都可進行贖回。
5、費率比較:
股票型基金大於債券基金大於貨幣基金
股票型基金又分主動型和被動型,被動型指各種指數基金,被動型費率低於主動型
6、建議進行基金組合的構建,用一個簡單的方法計算股票型基金應占整個資產的比重,是用100-年齡,如今年30歲,則股票型基金投資最高不宜超過投資資產的70%,剩餘資產用來配置純債基金(不要買那種什麼增強債券基金)。
7、貨幣基金目前收益不高,有時甚至低於一年期定存,不建議持有。
8、認購基金不管選擇何種渠道費率都沒有優惠,申購基金在基金網站直銷低至0.6%。
當然以上只是一個大概情況,每種基金的費率都有自己不同的規定,不同基金公司的產品費率也不一樣,比如同等條件同類型基金一些知名公司的費率一般較高,建議先看看買哪只基金,然後下載該基金的募集說明書,裡面會有相當詳細的介紹。
同時建議在這個市場環境下,主要關注與民生相關的基金,比如消費、醫葯基金,留意下就可發現,近段時期很多基金都是打著類似的旗號,比如前期在售的易方達消費行業以及目前正在發售的金元比聯消費主題,可見機構都比較看好消費類產業。
『陸』 基金是參與分紅還是不參與分紅劃算
你的賬算錯了,應該是錯在你前面是按照凈值2元,分紅1元算賬,而後面則是按照凈值1.3元,分紅0.3元,所以二者當然不同,
例如你現在的基金是2元,分紅1元的話
那麼現金分紅:
現金:757.69*1=757.69
手中基金價值:757.69*1=757.69
合計757.69+757.69=1515.38
贖回後是1515.38-1515.38*0.5%=1507.8
再申購後是(1507.8-1507.8*1.5%)/1=1485.18
所以你的實際份額是1485.18
但是如果是紅利再投的話:
分紅所得:757.69元
然後用分紅所得757.69/分紅後的凈值1元=757.69份
加上你原有的757.69份,你手上就有1515.38份
二者數額你會發現紅利再投比你現金分紅後再申購擁有的份額多
而且通常你贖回後資金要四至五個工作日才能到你賬上,然後你浪費中間的時間,
不知道我的答案能給你解惑啵
你還是沒懂,如果分紅前是1.3元,分紅後凈值是1元,如果你選擇的現金分紅,那就會給你三毛的現金,如果是紅利再投,那麼就會給你0.3份的份額,你沒有損失,但是你省卻了申購費和贖回費
『柒』 基金為什麼不分紅
基金不分紅,那也沒有關系啊,他的基金凈值會上升,也是會賺錢的
『捌』 哪些基金長期不分紅
近幾年基金市場不景氣95%的基金都是屬於一個虧損的狀態
2010年以來,滬指始終處於震盪格局,投資者們所預期的牛市行情並未如願到來。統計顯示,基金今年收益也無法讓投資者滿意。從年初的3200點到截至昨日的2911點,僅有54隻開放式偏股型基金取得了正收益,平均收益率僅為3.17%。而讓人意外的是,還有75隻基金,自成立以來從未賺錢尚處於虧損狀態。
75隻基金從未盈利
統計顯示,目前市場上共有791隻基金,共有210隻基金自成立以來凈值增長率超過100%。其中,華夏大盤以1251.7%的凈值增長率排在首位,而排在第二位的嘉實增長增長率為517.7%,不足華夏大盤的一半。興業趨勢增長、泰達宏利行業精選、銀華核心價值、景順長城增長等39隻基金,凈值增長率達到300%以上。
從這些基金的成立日期來看,主要集中在2003、2004以及2006三年中。2006年出現了難得的跨年度大牛市行情,基金能夠取得良好的收益率並不意外,這些取得了翻倍收益的基金大多成立於2006年10月之前。而2001年至2005年,滬指始終低迷不振,在經過了牛熊轉換後,這些基金保持了良好的收益。值得注意的是,在凈值增長率排行榜中,排名前50隻基金中,42隻均成立於2006年之前。
與上述基金取得不錯收益相反,統計顯示,還有75隻基金成立至今仍處於虧損狀態,這些基金均成立於2006年之後,大多屬於指數型、QDII型基金。其中,嘉實海外中國、上投摩根亞太優勢、銀華內需等6隻基金虧損幅度在30%以上。在指數型基金中,出現虧損的大多為以中證100指數為標的。
同時,在凈值增長率100%以上排行榜單位於前列的基金中,14隻來自於華夏基金,9隻來自易方達基金,博時、鵬華、景順長城等基金公司所佔數量相對靠前。除民生加銀、天弘等基金公司榜上無名外,其餘48隻基金公司旗下產品分布較為平均。而在從未盈利基金榜單中,嘉實、國投瑞銀、華安等基金公司所佔數量較多,均在4隻以上。
偏股基金今年完敗債基
巨靈統計顯示,全部740隻開放式基金中超過500隻今年取得了正收益,其中314隻收益率跑贏了上月5.1%的CPI數據。目前排在首位的華商盛世成長,今年收益率達到39.42%,王亞偉所執掌的華夏策略增長率也到達35.75%。海富通中小盤、天治創新先鋒、信達澳銀中小盤等6隻基金凈值增長率也在30%以上。
雖然排名在60名的均為偏股型基金,但值得注意的是長盛積極配置、富國優化增強、華富收益增強等債基收益也令人矚目,收益率在13%以上,超越了大多數股基。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參與排名的116隻債券型基金今年以來基本飄紅,平均漲幅達到了7%。不出大的意外,這樣的業績可以持續到年底。總體而言,偏股型基金平均凈值增長率僅為3.17%,遠遠低於債基7%的收益率。今年投資債基不但跑贏了CPI5.1%的漲幅,也超越了絕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一年的收益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虧損榜單中,出現虧損的大部分為去年大熱的指數型基金,嘉實基本面50、博時超大盤ETF、華夏上證50ETF、華寶興業中證100等8隻基金虧損幅度在15%以上。這些基金大多成立於2009年末。而國聯安德盛安心成長、華寶興業先進成長等,成立於2005、2006年的基金也表現不佳,今年虧損幅度在10%以上,這些基金大都曾經更換過基金經理。
基金經理經驗決定成敗
業內人士認為,從統計來看,取得良好收益的基金大多成立時間較早。雖然取得了良好收益與曾經經歷了牛市有關,但基金經理年輕化、頻繁更換也是目前新基金業績不佳的主要原因。
同時,Wind資訊統計的數據還顯示,今年以來,已有171隻基金的基金經理發生了更換。而在2009年和2008年,這個數字分別為108隻和77隻。同時,基金經理的任職年限也是影響業績的主因,Wind數據統計顯示的中國基金經理的平均任職年限只有1.78年。而在發達國家,一個投資組合經理在一家公司任職的平均年限至少是五年,而在國內任職平均年限不斷下降的趨勢還在惡化。
而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基金目前也存在一定的「裙帶關系」。雖然投資業績差,但由於某種關系,基金公司仍然不得不以犧牲持有人的利益為代價而對其繼續留用。
『玖』 為什麼基金一直不分紅錢都到哪去了
沒有達到分紅條件,這幾年基金老是跌,自己都吃不飽,怎麼會有紅分給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