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優化文獻綜述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優化文獻綜述

發布時間: 2021-06-10 12:11:44

① 資本結構優化途徑的參考文獻!好心人幫忙啦!

1 資本結構理論及資本結構優化探討 盧茂 技術與市場 2010/10
2 基於代理理論探討人力資本對資本結構的優化 高民芳 西安工程大學學報 2010/02
3 基於西方資本結構理論的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優化研究 張建軍 財會通訊 2010/06
4 淺論資本結構理論和優化融資結構的影響因素 周潔 技術與市場 2008/12
5 資本結構理論及優化措施分析 孫立新 財會通訊(理財版) 2008/07
6 煤業上市公司融資結構優化研究——最優資本結構理論在我國煤業上市公司的實證應用 朱紅林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07/21
7 新資本結構理論與我國企業資本結構優化 趙喆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07/09
8 美菱股份資本結構優化對策探析——基於權衡理論的思考 曹中紅 會計之友(上旬刊) 2007/05

② 求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優化相關的外文文獻原文(PDF或CAJ格式),最重要的是要附上翻譯

童鞋你好!
這個估計需要自己搜索了!
網上基本很難找到免費給你服務的!
我在這里給你點搜索國際上常用的外文資料庫:
----------------------------------------------------------
❶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❷Elsevier SDOL資料庫 IEEE/IEE(IEL)
❸EBSCOhost RSC英國皇家化學學會
❹ACM美國計算機學會 ASCE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
❺Springer電子期刊 WorldSciNet電子期刊全文庫
❻Nature周刊 NetLibrary電子圖書
❼ProQuest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❽國道外文專題資料庫 CALIS西文期刊目次資料庫
❾推薦使用ISI web of knowledge Engineering Village2
-----------------------------------------------------------
中文翻譯得自己做了,實在不成就谷歌翻譯。
弄完之後,自己閱讀幾遍弄順了就成啦!
學校以及老師都不會看這個東西的!
外文翻譯不是論文的主要內容!
所以,很容易過去的!
祝你好運!

③ 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優化淺析論文的開題報告怎麼寫

這個開題我們可以幫你做的,包含文獻綜述和大綱的吧,有淘寶擔保的,什麼時候要呢?也需要你們的開題格式的,

④ 企業資本結構優化問題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內: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問題的實證研究得到了普遍的關注,國內不少學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時期的截面數據成功的建立了資本結構模型,但目前國內的資本結構實證研究所選數據多是截面數據沒有將時間序列數據結合起來考慮。
國外:自從MM定理發表以後許多學者開始對資本結構進行廣泛的研究並揭示企業的資本結構不僅影響企業的資本成本和企業總價值,而且影響企業的資本結構和經理行為,進而影響整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和穩定,所以資本結構問題的研究一直是財務研究領域的重要課題之一。實證是研究資本結構的重要方法,對評價。驗證各種理論觀點以及啟發新的思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⑤ 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公司治理對公司績效的影響的研究成果

[]陳柳欽:「西方新資本結構理論綜述」,《甘肅理論學刊》,2010年第2期
[]丁躍武:「基於控制權利益的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融資方式研究」2008年博士論文
[]李科、徐龍炳:「融資約束、債務能力與公司業績」,《經濟研究》,2011年第5期
[]繆丹:「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和控制權研究」2005年博士論文
[]肖作平:《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影響因素研究:——理論和證據》,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年版
[]張紅波、王國順:「基於經理人過度投資行為的控制權配置機制設計」,《當代經濟科學》,2011年第5期
[]張立達:《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公司治理績效關系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
[]王忠文、馮濤:「國外資本結構綜述及我國上市企業資本結構問題分析」,《學術論壇》,2007年第9期

⑥ 優化企業資本結構從哪些方面分析

從以下方面:
一、影響資本結構優化的因素
從理論上講, 任何企業都存在最佳資本結構, 但是, 在實際中企業很難准確找到這一最佳點。而各種資本結構優化的理論也只是對企業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框架, 在實際工作中不能機械地依據理論模型進行分析, 而必須充分考慮企業的實際情況和所處的客觀經濟環境, 在認真分析研究影響企業資本結構優化的各種因素的基礎上, 進行資本結構的優化。影響企業資本結構優化的因素主要包括:
1.外部因素:
(1)國家的發達程度。不同發達程度的國家存在不同的資本結構。與其他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在資本形成、資本積累和資本結構的重整過程中存在著制約資本問題的以下障礙:一是經濟發展狀況落後,人居收入水平低,資本流量形成的源頭枯萎。二是發展中國家儲蓄不足,金融機構不健全,金融市場不發達,難以將分散、零星的儲蓄有效地轉化為投資,進而形成資本。而在發達國家,健全、良好、完備的金融組織機構、資本市場起著保障組織、匯集儲蓄,使其順利轉化為投資的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
(2)經濟周期。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國家的經濟都處於復甦、繁榮、衰退和蕭條的階段性周期循環中。一般而言,在經濟衰退、蕭條階段,由於整個經濟不景氣,很多企業舉步維艱,財務狀況經常陷入困難,甚至有可能惡化。因此,在此期間,企業應採取緊縮負債經營的政策。而經濟繁榮、復甦階段,經濟形式向好,市場供求趨旺,多數企業銷售順暢,利潤水平不斷上升, 因此企業應該適度增加負債,充分利用債權人的資金從事投資和經營活動,以抓住發展機遇。同時,企業應該確保本身的償債能力,保證有一定的權益資本作後盾,合理確定債務結構,分散與均衡債務到期日,以免因債務到期日集中而加大企業的償債壓力。
(3)企業所處行業的競爭程度。宏觀經濟環境下,企業因所處行業不同,其負債水平不能一概而論。一般情況下,如果企業所處行業的競爭度較弱或處於壟斷地位,如通訊、自來水、煤氣、電力等行業,銷售順暢,利潤穩定增長,破產風險很小甚至不存在,因此可適當提高負債水平。相反, 如果企業所處行業競爭程度較高,投資風險較大,如家電、電子、化工等行業,其銷售完全是由市場決定的,利潤平均化趨勢是利潤處於被平均甚至降低的趨勢,因此,企業的負債水平應低一點,以獲得穩定的財務狀況。
(4)稅收機制。國家對企業籌資方面的稅收機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籌資行為,使其對籌資方式做出有利於自身利益的選擇,從而調整了企業的資本結構。根據我國稅法規定,企業債務的利息可以記入成本,從而沖減企業的利潤,進而減少企業所得稅,財務杠桿提高會因稅收擋板效應而提高企業的市場價值。因此,對有較高邊際稅率的企業應該更多地使用債務來獲得避稅收益,從而提高企業的價值。
2.內部因素
(1)行業因素。由於不同行業以及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 在運用財務杠桿時所採取的策略和政策大不相同, 從而使各行業的資本結構也產生較大的差別。
(2)資本成本因素。因為資本結構優化決策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使企業綜合資本最低, 而不同籌資方式的資本成本又是不同的, 資本結構優化決策必須充分考慮資本成本因素。
(3)財務風險因素。企業在追求財務杠桿利益時, 必須會加大負債資本籌資力度, 使企業財務風險加大, 如何把財務風險控制在企業可承受的范圍內, 是資本結構優化決策必須充分考慮的重要問題。
(4)企業經營的長期穩定性。企業經營的長期穩定性是企業發展的重要保證。企業財務杠桿的運用, 必須限制在不危及其自身長期穩定經營的范圍以內。
(5)經營風險因素。如果管理部門決定在整個風險不超過某一限度的前提下, 降低經營風險, 企業就必須承擔較高的財務風險;反之亦然。因此, 銷售額的穩定性和經營杠桿這些影響企業經營風險的因素, 也會影響到企業的資本結構。
(6)儲備借貸能力。企業應當努力維持隨時可能發行債券的能力。為了儲備借貸能力, 企業更傾向於在正常情況下使用較少的借款, 從而表現出完美的財務形象。就短期而言, 這樣做可能有利, 但就長期而言, 卻並非較好的選擇。
(7)企業控制權。通常情況下, 企業控制權因素並不對企業資本籌集產生絕對的影響, 但當企業管理控制狀況沒有保障時, 資本結構優化決策對企業控制權因素也應當予以考慮。
(8)企業資產結構。不同資產結構的企業利用財務杠桿的能力不同, 房地產公司的抵押貸款較多, 而以技術開發為主的公司貸款就較少。

⑦ 如何優化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

【摘要】資本結構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直接相關,它不僅影響上市公司的資本成本和總價值,還影響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以及經理行為,進而影響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總體經濟增長和穩定。優化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直接影響其素質和投資價值,增強投資者信心以及有效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二、資本結構優化的評價標准 優化上市公司資本結構,需要一個普遍適用的標准來衡量。 現代 資本結構理論認為,企業的最優資本結構就是使其市場價值最大化,這一標准最早是由Modigliani(莫迪)和Miller(米勒)提出,現已被廣泛接受。這一標準是否適合我國的企業實際,理論界及實務界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我國,關於企業的最優資本結構是否標准,有以下幾種觀點。
1、企業最優資本結構是使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資本結構
當投資者投資於企業的時候,希望能獲得高額的投資收益,能從企業獲得最大的利潤分紅,這就要求企業投資項目的收益率高於資本成本,使企業凈資產達到最大。但兩權分離制度的產生(即企業的經營權和所有權分離),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經營人員為了使企業利益達到最大化,總是希望盡可能保留盈餘,實現企業的資本保值增值,而不向股東分紅或盡量少分紅,以增加企業的留存收益。因此,在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下,股東即使投資於優質公司,也無法享受到豐厚的投資收益,這樣必然會打擊投資者的信心,長此以往,公司的財富增長 自然 會受到影響。
2、企業最優資本結構是使企業利潤最大化的資本結構
財務上的利潤是指企業利潤表中的利潤總額,它反映了企業一年的經營成果。從使用者及閱讀者的角度看,都只能看到企業一年以內的經營狀況,除非有意識地進行盈利趨勢分析,否則無法注意到以往年度的盈利狀況及未來的盈利能力。但這種贏利趨勢分析通常是由專業人士進行的。因此,在衡量企業最優資本結構時如果只注重企業當年的利潤表,就容易忽略風險、資本成本及貨幣時間價值對企業財務決策的重大影響,忽視企業的長遠利益。在企業資本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達到完全分離的現代企業里,經營人員為了保有自己的既得利潤,而出現拼設備、拼人力的短期行為,使企業發展後勁不足。
3、企業最優資本結構是使得相關利益者利益最大化的資本結構
企業相關利益者是指投資者、債權人、職工、顧客、供應商等。該模式是企業在權衡相關利益者利益條件下的企業價值最大化。但由於企業各相關利益者的利益沖突比較大,影響各方利益的因素也非常多,把這幾方面關系人的利益最大化,而且要量化,其實是無法做到的。
資本結構完善的標志是:功能強,各種資本都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周轉快,在經營中各種形態資本能較快的依次轉換其形態;增值多,通過經營能實現較多的資本增值;抗風險,能抵禦異常情況而減少損失或帶來收益。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非合理性表現,是由多種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三、優化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途徑 我國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不僅包括股權資本和債權資本等財務概念上的物質資本,還應包括人力資本等非物質資本。只有充分意識經營者人力資本在企業中所起的作用,才能解釋為什麼同樣的企業由不同的經營者經營會產生不同的經濟效益。本文從股權結構、債權結構、人力資本三個方面提出了優化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途徑。
1、優化上市公司股權結構
(1)完善上市公司股票的發行考核制度。應增加上市公司發行新股、增發新股和配股資格的難度,從源頭上控制上市公司偏重股權融資的傾向。讓上市公司根據自身的實際經營情況和資本市場狀況決定是否進行股權融資, 並讓其獨自承擔風險。用一個指標體系取代單一的凈資產收益率指標作為考核上市公司取得配股、增發新股資格的標准,使股本擴容更具合理性。
(2)規范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製度。我國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製度不規范,股息較低,從而造成了股權融資成本低於債權融資,損害了廣大股東的利益,因此應規范我國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製度。一是加強對信息披露的要求,對於不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證監會應要求其在年報中披露不分配的具體理由;對於送股的公司,可要求其在年報中披露轉作股本的可分配利潤的用途和投資方向等方面的信息。二是加強對我國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 法律 約束,應加強對股利分配請求權的保護;應加強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3)解決股權分置,形成多元的股權結構。解決股權分置,完善資本市場改善股權結構應考慮適當降低國有股比例,減少非通股比率,減少國家股比重,實現股權所有者多元化。作為 歷史 遺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權分置在諸多方面制約 中國 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首先,股權分置扭曲了證券市場定價機制,非流通股票客觀上導致單一上市公司流通股本規模相對較小,股市投機性強,股價波動較大。其次,股權分置導致公司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礎。非流通股東與流通股東、大股東與小股東的利益沖突相交織,客觀上形成了非流通股東和流通股東的「利益分置」。再次,不利於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股權不能實現市場化的動態固執,不能形成對上市公司強化內部管理和資產增值能力的激勵機制。目前很多上市公司實施了股份制改造,直接體現實證研究中的結果就是國有股比例對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影響的下降。可預見,通過正在進行的改革,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選擇將更多的由市場而不是由政府行政命令決定。
(4)完善市場的法制體系,加強外部監督。依法規范市場秩序,建立信息披露動態監管機制,對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跟蹤核查,提高監管水平,提高違法違規行為的機會成本,積極維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推進資本市場監管體系的社會化。加大監管及打擊力度,規范上市公司經營行為來實現。一是要不斷健全和完善相關法律體系,對《公司法》中不完善的地方進行修訂,從法律上約束上市公司在股權融資時的弄虛作假行為。證監會要切實依法把好關,杜絕不符合條件的公司上市,同時要對上市公司的增發和配股進行嚴格審批。二是加強各種管理制度的建設和完善,強化制度監管的力量。股票交易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信息的正當披露,而我國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很多問題。信息不對稱,或披露虛假信息,使股民在很大程度上懷疑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因此,應加強對上市公司、中介機構行為的公開評價,加強社會公眾對其行為的公開監督,使品牌聲譽成為與上市公司、中介機構的長期利益和價值高度相關的重要因素。
2、優化上市公司債權結構
(1)明確上市公司債券在資本市場中的地位,提高債權集中度。國家應該從政策上、立法上改變投融資者對公司債券的偏見,為上市公司債券市場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法律環境。使得上市公司投資者合理使用籌集的資金,監督經營風險,安排好足夠的現金流量,向市場顯示自身防範風險的能力,增強投資者對公司還本付息的信心,降低融資成本,提高債權集中度。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協調發展是上市公司多渠道、低成本籌集資金的市場基礎,也是平衡債權約束和股權約束,形成有效公司治理結構的必要條件。完善資本市場特別是促進公司債券市場的發展,建立通暢的融資渠道和合理的融資機制,是改善公司治理最根本的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