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財務重述的9種類型分別是什麼
財務重述是指上市公司在發現並糾正前期財務報告的差錯時,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財務報告的行為。許多學者研究指出,財務重述的發生在資本市場上引起負面的反應,造成了資本市場的損失,並給上市公司帶來了一系列不利的經濟後果;財務重述作為企業盈餘操縱行為的表徵,其發生反映了公司治理機制的缺陷和治理效率的低下。
財務重述制度不僅是一個會計處理問題,它還涉及到監管、司法等一系列領域。從根源上看,財務重述可能源於會計人員的疏忽,更可能源於舞弊。公眾公司的管理層為了迎合證券市場分析師的預期,或為了使自己期權收益最大化,或為了實現融資的目的,往往會誇大收益、低估費用,其結果會推升股票價格。 Richardson et al.(2003)的研究發現,發生重述的公司更試圖保持持續的盈餘增長和正向的意外盈餘。從結果看,財務重述往往會導致嚴重的後果,諸如公司的形象受損、進入資本市場受阻、信用評級降低、股東價值下降、股東提起訴訟,還有可能招致證監會調查以及巨額的費用支出,最壞的情況可能是引起整個公司的全面破產,像安然、世通一樣。財務重述的後果主要包括:
1.財務重述的公司股價大跌。GAO以1997年1月1日至2002年3月26日的 689家發生財務重述的公司為樣本,發現宣布財務重述的三個交易日內股票價格下跌大約10%,市值損失累計1 000億美元。Palmrose et al.(2004)檢驗了從1995年到1999年403個發生重述公告樣本的市場反應,發現在公布財務重述的兩天里,平均產生了-9%的累積超額報酬率;Wu(2003)發現發生財務重述的公司,在公布的三天內平均會產生-11.2%的累積超額報酬率,這種顯著負向的報酬率從財務重述公布前的169天開始,一直持續到公布後的85天。基本上這些研究都發現市場反應的程度與重述發生的程度顯著正相關,相對來說,與收入確認、核心盈餘和財務舞弊相關的財務重述會導致更為負面的市場反應。
2.投資者的信心受挫。正如Lynn Turner(SEC前任首席會計師)所說,「因為越來越多的大公司重編財務報表,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這意味著更多的投資者損失和對經濟的更大影響」。 Wu(2002)對投資者信心與財務重述的相關程度進行了實證分析,他計算了公司發布財務重述信息前後的「盈餘反應系數(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發現發布財務重述前季度盈餘公告與股票價格顯著相關,發布財務重述後,季度盈餘公告對股票價格的顯著影響消失了,這意味著市場對公司收益質量產生了懷疑,投資者對發生過財務重述的公司的信心已經喪失。GAO還總結了針對投資者樂觀指數下降的原因開展的問卷調查,在眾多影響投資者信心的因素中,不正當會計行為的負面影響位居首席。2002年2月,70%的被調查者因為會計問題對市場產生不良影響,五個月後,這一比例上漲到91%。34%的被調查對象於2002年2月表示由於不信任會計信息而很可能不會投資於證券市場,五個月後40%的被調查對象抱有同樣態度。
3.投資者的訴訟行為。重大會計差錯更正導致的財務重述可能引起共同訴訟和私人訴訟。財務重述在於向投資者宣布,「我們撒慌了」,這為投資者訴訟行為提供了方便。公司宣告重新表述財務報告的新聞稿或8-K格式報告記錄了存在重大差錯的事項、金額、原因等,因此降低了投資者的舉證難度,增加了投資者訴訟獲勝的可能性。Michael C.Sullivan(2002)的統計表明,1991—1995年,財務重述引起的訴訟占股東共同訴訟(shareholder class actions)的9%;1996—2000年,這一比例增加至19%。Zoe-Venna Palmrose et al(2000)發現,1995年1月1日至1999年6月30日的416家財務重述公司樣本中,157家公司(38%)遭到起訴。Palmrose and Scholz(2004)研究了財務重述與集體訴訟之間的聯系,發現財務重述金額越大、企業規模越大、最近進行了首次公開發行、前期銷售收入增長越大、重述引起的市場反應越大,就越可能招致集體訴訟。Lev et al.(2007)發現導致消除或縮短盈利增長模式的財務重述相對其他重述類型更可能招致訴訟。
4.其他經濟後果。財務重述還會導致一系列對企業不利的經濟後果。諸如財務重述導致資本成本的顯著上升;信息風險的上升並影響了股票的報酬率;市場分析師對企業的盈利預測值顯著下降,預測值的離差顯著上升,這些研究都反映了投資者對於企業盈利的不確定性。Desai et al.(2006)的研究還發現財務重述導致了管理層變更,顯示企業的經營者受到了懲罰。
『貳』 哪裡可以查到歷年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重述的數量
在查財務報表時,可以選擇上市公司指定的信息披露報紙或刊物,目前證監會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報紙或刊物包括「七報一刊」,分別是:《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時報》、《金融時報》、《經濟日報》、《中國改革報》、《中國日報》和《證券市場周刊》。
目前實踐中,很多上市公司選擇了《中證券報報》、《上海證券報》和《證券時報》三大證券報為指定媒體進行信息披露。
『叄』 財務報表「已重述」是什麼意思
財務重述是指上市公司在發現並糾正前期財務報告的差錯時,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財務報告的行為。許多學者研究指出,財務重述的發生在資本市場上引起負面的反應,造成了資本市場的損失,並給上市公司帶來了一系列不利的經濟後果;財務重述作為企業盈餘操縱行為的表徵,其發生反映了公司治理機制的缺陷和治理效率的低下。
財務報表「已重述」,上市公司在發現並糾正前期財務報告的差錯時,已經做出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財務報告的行為。
『肆』 什麼是重述報表是第二年的報表仍然以未調整的上年報表做為當年的報表嗎
財務重述是指上市公司在發現並糾正前期財務報告的差錯時,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財務報告的行為。財務報表重述就是按照新的方法或更正後再一次詳細復述。比如財務報表存在錯誤,則需要管理層對財務報表進行重述。
『伍』 財務報告是否重述
財務報告重述是指上市公司在發現並糾正前期財務報告的差錯時,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財務報告的行為。
財務報告重述不是每個上市公司都有的,只是個別上市公司在發現並糾正前期財務報告的差錯時,才可能發生。財務報告重述發生在年報之後,一般以更正公告和補充公告的形式出現。
『陸』 河北省有哪些上市公司財務報表重述
你可以在網上直接查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了解一公司的經營情況,主要看:主營收入和增長率,每股收益及增長情況:凈資產:凈資產收益率,每股現金流,資本公積:凈利潤和未分配利潤。一般來說,你在交易軟體裡面按「F10」,會看到上市公司的簡潔版財務報告了,目前來說,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已經相對的准確了,能衡量一個公司的價值了。一般是從3個報表分析: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第一表是看公司的長期資產安全的,指標有資產負債率或者是股東權益比率,還有短期衡量公司會不會發生資不抵債的情況的指標的,就是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第二個表是虧損或收益方面的,這樣可以直接看到公司在某個時期內是否虧損或盈利多少,可以看到主營業務的毛利和凈資產收益率等等;最後的是現金流量表,是可以看到在某個時期內公司的對3方面的資金流向的:經營活動資金流入或流出;投資活動資金流入或流出;籌資活動流入或流出。一般來說,只看這三張表就基本可以了。
按有關規定,上市公司應將其中期財務報表(上半年的)和年度財務報表公開發表。這樣,一般投資者可從有關報刊上獲得上市公司的中期和年度財務報表。
公司中期報表較為簡單,年度報表則較為詳細,但上市公司的各種財務報表至少應包括兩個基本報表,即資產負債表和利潤及利潤分配表。
資產負債表是一張靜態報表,反映了該報表截止時間時公司的資金來源及分布狀況。對該 表的基本分析內容包括了解分析公司當時的財務結構、經營能力、盈利水平和償債能力。
a、流動資產,包括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帳款、應收票據、壞帳准備、預付貨款、其他應收款、存貨、待處理流動資產凈損失、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債券和其他流動資產。
b、長期投資,一年期以上的投資。
c、固定資產,包括固定資產原值及折舊、凈值、固定資產清理、在建工程、待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
d、無形及遞延資產。
e、流動負債,包括短期借款、應收票據、應收帳款、預收貨款、應付福利費、未付股利、未繳稅金、其他未繳及應付、預提費用 、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 其他。
f、長期負債,包括長期借款及其他。
g、遞延稅項及其他。
h、股東權益,包括股本、資本公積金、盈餘公積金(含公益金)、未分配利潤。
利潤及利潤分配表是一張動態表,反映了公司在某一時期的經營成果(中期報表反映上半年,年度報表反映全年)。
從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增長率可看出公司自身業務的規模和發展速度。理想的增長模式應呈階梯式增長,這樣的公司業務進展穩定,基礎扎實。大起大落的公司則不夠安全穩定。
對財務狀況的分析不能靜態地看一個數據或一張報表的內容,而應將各種財務數據結合起來綜合分析才能看出問題的實質。投資者尤其應重視以下指標:
反映獲利能力指標包括:
資產收益率=凈利潤/總資產平均余額×100%
平均余額=(期初余額+期末余額)÷2
股本收益率=稅後利潤-優先股股息/普通股股本金額×100%
稅後利潤-優先股股息
每股盈利=-----------------------
普通股股本總數
凈利率=稅後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注: 資產收益率是公司資產獲利能力的綜合反映, 它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競爭實力和發展能力, 也是決定公司是否應舉債經營的重要依據。股本收益率和每股盈利的高低, 反映了公司分配股利的能力, 也是投資者最為關心的指標。凈利率反映了主要經營業務獲得凈利的能力。
反映經營能力的指標包括:
銷售成本
存貨周轉率=--------------
存貨平均余額
銷售收入
應收帳款周轉率=------------------
應收帳款平均余額
銷售收入
資產周轉率=----------------------
總資產平均余額
以上三個指標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公司經營能力的高低, 這些指標及公司上期與同行業其他公司的平均水平相比越高越好。
反映償債能力的指標包括:
自有資產比率和資產負債比率可用下面公式表示:
自有資產比率=資產凈值/資產總額×100%
資產負債比率=負債額/資產總額×100%
自有資產比率高,說明公司經營資產中舉債的比例低,償債的安全性較高,反之則結果相反。但是對股東來說,該比率過高並非是好現象,因為借款利率如果低 於資產報酬率,則股東可以因公司「低息舉債經營」而獲得更多的報酬。當然,自有資產比率過低,公司經營擴張過度,將來資金周轉有可能出現困難,這對股東來說也並非是好事。
流動比率可用下面公式表示: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流動比率用來衡量公司清償短期負債的能力。流動比率高表示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 強,但過高則可能是流動資產過剩,形成資金浪費。一般認為,流動比率為2:1較為適當。過低說明償債能力不足,過高則說明資金沒有有效地利用。
速動比率可用下面公式表示: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速動資產只是流動資產中的一部分,包括現金、存款、短期證券、應收帳款等很快 能轉變成現金的公司資產。該比率顯示公司即期償債的能力。一般認為1:1的比率 是較為合適的。
每股凈資產可用下面公式表示:
每股凈資產=資產凈值/普通股總數
每股凈資產反映了每股股票所含有的現有價值含量,該指標在對公司進行股本擴張和清 算時顯得非常重要。對股東來說該指標自然是越高越好。
反映市場價值的指標包括:
每股市價
市盈率=-------------------------
每股前一年凈盈利
在把握公司經營實績中, 應依據財務報表的分析並結合對公司其他方面的了解, 如技術水平、人員素質和重大項目情況等, 做出綜合分析判斷。
追問:
這么多啊!有沒有具體的參考指標啊,要不然知道這些也沒有意義,比如市盈率小於20的比較好
回答:
財務報表分析指標匯總
一、變現能力比率
1、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2、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3、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二、資產管理比率
1、 存貨周轉率(次數)=主營業務成本÷平均存貨
2、 應收賬款周轉率=主營業務收入÷平均應收賬款
3、 營業周期=存貨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三、負債比率
1、 產權比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
2、 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EBIT/I
四、盈利能力比率
1、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
五、杜邦財務分析體系所用指標
1、 權益凈利率=資產凈利率×權益乘數=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2、 權益乘數=資產總額/股東權益總額=1+(負債總額/股東權益總額)=1/(1-資產負債率)
六、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分析所用指標
1、 每股收益(EPS)=(EBIT-I)(1-T)/普通股總股數=每股凈資產×凈資產收益率(當年股數沒有發生增減變動時,後者也適用)
2、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價/普通股每股收益
3、 每股股利=股利總額/年末普通股股份總數
4、 股利支付率=股利總額/凈利潤總額=市盈率×股票獲利率(當年股數沒有發生增減變動時,後者也適用)
5、 股票獲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價 (又叫:當期收益率、本期收益率)
6、 股利保障倍數=每股收益/每股股利
7、 每股凈資產=年度末股東權益/年度末普通股數
8、 市凈率=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
9、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年末凈資產
七、現金流量分析指標
(一)現金流量的結構分析
1、 經營活動流量=經營活動流入-經營活動流出
(二)流動性分析(反映償債能力)
1、 現金到期債務比=經營現金流量凈額/本期到期債務
2、 現金流動負債比(重點)=經營現金流量凈額/流動負債(反映短期償債能力)
3、 現金債務總額比(重點)=經營現金流量凈額/債務總額
(三)獲取現金能力分析
1、 銷售現金比率=經營現金流量凈額/銷售額
2、 每股營業現金流量(重點)=經營現金流量凈額/普通股股數
3、 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經營現金流量凈額/全部資產×100%
(四)財務彈性分析
1、 現金滿足投資比率
2、 現金股利保險倍數(重點)=每股經營現金流量凈額/每股現金股利
四個常用比率的關系:
資產負債率 = 資產 / 負債 …… ① = 1-② = 1-1/④
資產權益率 = 所有者權益 / 資產 …… ② = 1-① = 1/④
產權比率 = 負債 / 所有者權益 …… ③ = ④ - 1= ①×④
權益乘數 = 資產 / 所有者權益 …… ④ = 1/② =1+③ =1/(1-①)
三個指標
1、息稅前利潤 = EBIT
2、息前稅後利潤 = EBIT(1-T)
3、息稅後利潤 = 凈利潤
『柒』 如何正確解讀,上市公司公布的財務報告呢
如果你想成為一名越來越優秀的投資者尤其是股票投資者,那麼財務分析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技巧必須掌握。優秀的財務分析能力雖然不能保證我們投資一定會成功,但他可以幫我們大大提高投資的確定些和淡定應對市場波動的底氣。本次分享的內容主要整理於股神羅斌的投資周記。
羅斌簡介:青島人,男,出生於1972年左右,畢業於復旦或上海財大或同濟。畢業後在一家電子信息類的公司或科研院所工作。大學就開始投資股票,一開始,和大多數投資者一樣,捕風捉影、潮來潮去,熱衷於短線炒作。而且對於趨勢、熱點的把握和判斷,有一定的水平。大概前後做了10年左右的股票投機分子,總體回報率差強人意,還傷害了不少信任自己的粉絲,2003年突然頓悟:為什麼不能像投資實業一樣投資股票呢?隨逐漸轉型成深度價值投資者。2006年5月開始在新浪博客寫投資周記,基本上每周會記錄一次自己對證券市場的觀察和對自己關注股票的分析,以及自己的持倉和盈利情況。
從2006年開始寫博客,到2013年隨著羅斌影響力不斷擴大後不得已關停博客,將近八年時間,羅斌大概寫了66萬字左右的投資周記。還好有有心人一直在整理羅斌的投資周記,無意間被我們發現。羅斌的投資周記已被定為鵬風理財師事務所每位咨詢師必讀書籍,往後我們也會時不時精選一些周記里的內容和我們的研究心得與各位讀者分享,敬請關注。
羅斌已知的公開業績如下:
企業現金凈流量產生負數的原因,通常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企業經營虧損,造成資金支出大於資金收入,產生現金流量負值,還有一種可能是企業雖然盈利,但是款項沒有及時收回,利潤僅僅停留在帳面上,沒有體現在資金收回上,但是為取得利潤發生的成本還是需要資金支出的,所以造成資金支出大於資金收入,產生現金流量負值。
目前國際上比較認可的是自由現金流,自由現金流即巴菲特所說的股東盈餘,體現為經營現金流減去資本支出後的余額。巴菲特的估值公式為股票價值=自由現金流/15%。人們對於自由現金流主要有以下兩個誤區。
誤區之一:自由現金流只代表企業能回報股東的能力,例如分紅的能力。
誤區之二:在擴張中的企業自由現金流自然不好。
對於第一個誤區,我們可以設想一下,一個企業最理想的狀態是保持住一種賺錢能力,而不是在競爭中削弱或喪失了這么一種賺錢能力。那麼要想成長自然需要再投入。如果自由現金流充沛的話,就可以用這筆資金投入,即內涵式的增長。如果企業不能靠自己營運產生的資金投入的話,只好依靠再融資,但這勢必造成股東價值的攤薄。一般而言自由現金流好意味著低投入高收益,這是品牌,專利帶來的特許經營權的表現。如茅台就是典型的例子。
對於第二個誤區,穩定增長的企業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因為現在體現的是以前擴張的效益,前幾年擴張的效益如果不好,憑什麼可以預期現在的擴張能取得好效益。只能說明是一種賺錢能力的缺失,這類企業往往成長性極差。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企業是處在瘋狂擴張之中,如所謂的高成長性和反身性股票。這就涉及到成長與價值的問題,成長是為了價值的更大化,而不是為了成長而成長,我們的市場比較浮燥,主力往往利用成長性來吸引人氣瘋狂炒作。如果成長的結果是更多的固定資產投入,賺的錢是為了買更多的原材料等等,就要小心了。一旦競爭力不強時多年的利潤積累就會化為烏有。
『捌』 財務重述期間 和 錯報期間 分別指
財務重述期間,可以表述為:財務報告重新表述(簡稱:財務重述)是對存在錯誤或誤導性信息的歷史財務報告進行事後補救的公告行為。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重新表述主要是通過發布臨時公告的形式進行的,包括補充公告、更正公告和補充更正公告等三種形式。
財務錯報期間,是指某一財務報表項目的金額、分類、列報或披露,與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應當列示的金額、分類、列報或披露之間存在的差異。錯報可能是由於錯誤或舞弊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