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上市公司說的四大陷井指的是什麼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說的四大陷井指的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6-09 07:07:41

『壹』 股市中的空頭陷阱是指什麼

1、股市中的空頭陷阱識別:
空頭陷阱,簡單說就是市場主力大力做空,通過盤面明顯顯現出疲弱的形態,誘使投資者得出股市將繼續大幅下跌的結論,並進行恐慌性拋售。如果大盤走勢急轉直下,龍頭股紛紛跳水,指數連續快速下跌,此時,投資者更要謹防空頭陷阱。
2、對於空頭陷阱的識別與判斷,主要可以從消息面、資金面、宏觀基本面、技術分析和市場人氣等五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和研判:
a.從消息面分析。市場主力往往會利用宣傳方面的優勢,營造做空的氛圍。所以,當投資者遇到市場利空不斷時,反而要格外小心。因為,正是在各種利空消息滿天飛的重磅轟炸下,主力資金才能夠很方便的建倉。
a.從成交量分析。空頭陷阱在成交量上表現出的特徵,是隨著股價的持續性下跌,量能始終處於不規則的萎縮中。有時,盤面上甚至會出現無量空跌或無量暴跌的現象,盤中個股成交也是十分不活躍,向投資者營造出一種陰跌走勢遙遙無期的氛圍。恰恰在這種製造悲觀的氛圍中,主力往往可以輕松逢低建倉,從而構成空頭陷阱。
c.從宏觀基本面分析。投資者需要從根本上了解影響大盤走強的政策面因素和宏觀基本面因素,分析是否有實質性的利空因素。如果在股市政策方面沒有特別的實質性利空因素,而股價卻持續性暴跌,這時就比較容易形成空頭陷阱。
d.從技術形態分析。空頭陷阱在K線走勢上的特徵,往往是連續幾根長陰線暴跌,跌穿各種強支撐位,有時甚至伴隨向下跳空缺口,引發市場中恐慌情緒的連鎖反應。

『貳』 所謂的凱恩斯陷阱指的是什麼希望用實例來解釋!

所謂凱恩斯陷阱也稱流動性陷阱,它通常指這樣一種情況,即在市場投資環境不看好的情況下(如債券收益率極低,且由於利率此時極低使得債券價格幾乎沒有上升空間),此時不論如何降低利率也無法吸引消費者及投資者進行貸款消費和投資,此時貨幣政策失靈。人們更加願意手持貨幣或選擇儲蓄,引發貨幣流通陷阱。

『叄』 基金投資的四大陷阱

第一,常識性錯誤。基金既然能夠取得優於儲蓄存款的收益,就應當將儲蓄存款及時轉換成基金產品,而不必要將資金躺在銀行里。這種為了資金增值的想法本身並無非議。但不同的投資者的經濟基礎和抗風險能力均是不同的。
第二,經驗性錯誤。對於投資者來講,對基金管理人管理和運作基金的能力得到充分的認可,是投資者看好基金的一種表現。但並非具有經驗的基金管理人均會在實際的基金投資中取得良好的投資業績。經驗有時也會出現失靈的情況。因為不同的市場環境需要採取不同的投資策略。
第三,利潤陷阱。由於2006年的證券市場的火爆行情,使投資者在基金的投資中賺得盆滿缽滿,從而引發了基金投資的熱潮。這種基金投資的非理性沖動,直接引起了2007年基金市場品種和規模的擴大,從而進一步增進了投資者對基金投資未來收益的預期。放大基金收益的現象在投資者中成為一種流行色,把基金潛在的投資風險得到了進一步的掩蓋。認為投資者只要參與基金產品的投資,就能賺得較多的投資利潤。而不顧基金品種的實際表現。
第四,損失陷阱。基金潛在的投資風險,將會伴隨證券市場環境的變化而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釋放。但把基金當作不會損失的投資產品,明顯是有失偏頗的。因為凈值越高的股票型基金,當其持倉品種較重時,一旦遇到證券市場調整,暗含的投資風險和損失是不可估計的。

『肆』 四大陷阱五大失衡

一是中等收入陷阱。中國人均年收入約為9000美元,仍遠低於世界銀行設定的12000-13000美元高收入國家水平。在過去半個世紀里,只有少數國家實現這一飛躍。一個主要原因是達到高收入狀態需要強大的現代制度網路,能夠定義個人權利和義務,促進市場交換和非市場互動,並通過公平解決爭端施行法治。中國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二是修昔底德陷阱。所謂美國擔心中國崛起,戰爭不可避免。隨著特朗普政府採取針對中國市場和技術的貿易措施,這一陷阱似乎越來越近。
三是金德爾伯格陷阱。馬歇爾計劃的設計師查爾斯·金德爾伯格將20世紀30年代國際秩序的崩潰歸咎於美國未能提供與其作為世界主導力量的新地緣政治地位相匹配的全球公共產品。如果中國做同樣的事,混亂可能再次爆發,特別是在美國退出全球領導地位時。
四是氣候變化陷阱。一般而言,高收入國家,特別是大國,消耗的資源比例更大。正如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警告的,中國的經濟和影響力正在增長,有必要支持國際合作,並採取考慮到環境現實的前瞻性政策。[

『伍』 如何認清上市公司年報中的「陷阱」

如何認清上市公司年報中的「陷阱」
上市公司年度報告是綜合反映年度內經營業績與財務狀況的重要報告,是投資者據以判斷證券價格變動趨勢的主要依據。年度報告正文包括:公司簡介、會計數據和業務數據摘要、股本變動及股東情況、股東大會簡介、董事會報告、監事會報告、業務報告摘要、重大事項、財務報告、公司的其他有關資料。
分析年報的基礎是數據的真實、准確、完整。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信息如有虛假、嚴重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負責對文件驗證的中介機構對此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公司的全體發起人或者董事也應承擔連帶責任。分析年報時,採用比較法很重要,一般包括:
1、本期的實際指標與前期的實際指標相比較。
對比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確定增減變動數量;二是確定增減變動率。計算公式如下:
增減變動量=本期實際指標-前期實際指標;
增減變動率(%)=(增減變動數量/前期實際指標)*100%;
2、本期的實際指標與預期目標相比較。
這樣可以考核公司經營者受託責任的完成情況,預期目標完成得好,則表明公司經營者比較成功地把握了市場;還要與長遠規劃相比較,分析達到長遠奮斗目標的可能性。但在進行這種對比中,必須檢查計劃目標本身的合理性和先進性,否則對比就失去了客觀的依據。
3、本期的實際指標與同類公司同類指標相比較。
以便清醒地認識到該上市公司在本行業中的地位,同時結合業績情況進行分析。一般而言,分析年報時,我們會注意到凈值的大小。凈值越大,表明公司的經營狀況也就越好。同時還要注意到凈值與固定資產的比率,凈值大於固定資產,表明公司的財務安全性高。由於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之後,餘下的即為經營資金,這個數字越大,表明公司可支配的經營資金越多。還要注意負債與凈值的關系,負債與凈值之比在50%以下時,說明公司的經營狀況尚好。
當然,分析年報時,還要學會去偽存真,認清有些公司年報中存在的「陷阱」。
一是注意銷售利潤率。如果公司經營上無重大變化,它的銷售利潤率應該是相對穩定的,如果報告期的銷售利潤率變動較大,則表明公司有可能少計或多計費用,從而導致賬面利潤增加或減少。
二是應收款項目。如有些公司將給銷售網的回扣費用計入應收款科目,使利潤虛增。三是注意壞賬准備,有些應收賬款由於多種原因,長期無法收回;賬齡越長,風險越大。由於我國壞賬准備金低,一旦收不回來的賬款過多,對公司的利潤影響將非常大。四是折舊。這是上市公司大有文章可做的地方。有的在建工程完工後不轉成固定資產,公司也就免提折舊,有的不按重置後的固定資產提取折舊,有的甚至降低折舊率,這些都會虛增公司的利潤。五是退稅收入。有的退稅收入不是按規定計入資本公積,而是計入盈利;有的是將退稅期後推,這都會導致當期利潤失實。

『陸』 三大陷阱是指什麼

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

一、塔西佗陷阱

著名的政治學定律「塔西佗陷阱」得名於古羅馬時代的歷史學家塔西佗,通俗地講,就是指當公權力遭遇公信力危機時,無論說真話還是假話,做好事還是壞事,都會被認為是說假話、做壞事。

二、修昔底德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的說法源自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修昔底德,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修昔底德認為,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統治霸主競爭時,雙方面臨的危險多數以戰爭告終。

三、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這個說法最早出現於2006年世界銀行的《東亞經濟發展報告》。意為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後,由於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最終出現經濟停滯的一種狀態。

對此,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金立群介紹說,陷入「陷阱」的國家通常具有以下特徵:既喪失了與低收入、低工資經濟體在製造業方面的競爭優勢,也沒有能力同發達經濟體在高技術創新領域展開競爭,經濟無法由依靠廉價勞動力或資源能源類自然稟賦向依靠高生產率導向的增長模式轉變。

(6)上市公司說的四大陷井指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應對策略

一、塔西佗陷阱

公信不立,患莫大焉。有媒體評論指出,當前,我們亟須正視「塔西佗陷阱」現象給社會治理帶來的沖擊和挑戰,全方位重塑政府公信力。在制定政策時,了解群眾所盼、所憂、所急,從群眾中汲取智慧,使決策更加順民心、合民意;

在開展工作時,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做表面文章,誠心誠意惠民生、辦實事;在評估成效時,堅持把群眾評價作為衡量工作成效的標尺,讓群眾不再莫名其妙「被代表」;在回應群眾質疑時,不推諉、不逃避,釐清責任並勇於改正,樹立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取信於民。

二、修昔底德陷阱

2015年9月22日,國家總書記在美國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舉行的歡迎宴會上發表演講時指出,我們願同美方加深對彼此戰略走向、發展道路的了解,多一 些理解、少一些隔閡,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防止戰略誤解誤判。

我們要堅持以事實為依據,防止三人成虎,也不疑鄰盜斧,不能戴著有色眼鏡觀察對方。世界上本無「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國之間一再發生戰略誤判,就可能自己給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

三、中等收入陷阱

如何避免陷入這一陷阱,國家總書記在多個場合提出過一系列措施。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上,國家總書記表示,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而在2014年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時,國家總書記要求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步伐,推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同樣是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他強調當下中國更加註重創新驅動,更加倚重消費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