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價一路高漲,特斯拉推拼車服務搶奪出行賽道「蛋糕」
[億歐導讀]?隨著特斯拉點燃其股價「狂歡」,而出行布局與保險業務的故事,能否為特斯拉在2020年加速實現「華麗轉身」?一切都需要時間來驗證。
作者丨曾??樂
編輯丨楊雅茹
特斯拉顯然成為了今年開年的資本「寵兒」。其股價一路高漲的同時,馬斯克也在快馬加鞭搶奪出行賽道這塊「蛋糕」。
2月5日,據Eleectrek報道,特斯拉計劃上線拼車應用程序。這意味著,特斯拉將推出配有人類司機的特斯拉計程車,只具備全自動駕駛系統的特斯拉網路拼車應用在短期內並不能實現。
事實上,早在去年,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便表示,在特斯拉實現完全自動駕駛之前,對公布名為「特斯拉網路」(TeslaNetwork)的拼車應用程序持開放態度。在上周舉行的特斯拉2019年第四季度的財報會議上,馬斯克又重申了這一開放性的態度。
馬斯克認為,「在組建起像Robotaxi這樣的車隊之前,先實現汽車共享意義重大。因為我們可以在監管機構批准自動駕駛之前先開始共享業務。」言下之意,這不僅能夠躲避政策監管,還能夠為未來的自動駕駛計程車車隊積累運營經驗。
與此同時,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特斯拉在無人駕駛的進展並不順利。自特斯拉自動駕駛車禍致死事故發生以來,其自動駕駛功能便備受爭議。而多次「放鬆口徑」的馬斯克,對於特斯拉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預判似乎過於樂觀。
此前,馬斯克曾表示,將在2017年底實現完全自動駕駛,但這一目標並未實現。而後,馬斯克稱,特斯拉將於2019年年底實現具有完全自動駕駛的功能,然而,這一目標再次落空。馬斯克在特斯拉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解釋稱,「還需幾個月的時間,我們就能達成目標了。」由此看來,選擇將拼車服務提前推出,抑或是特斯拉完全自動駕駛遲遲未能實現的無奈之舉。
除宣布布局共享出行外,特斯拉還對外透露了駕勢員將使用旗下保險業務這一消息。這在外界看來,特斯拉的野心似乎更在於結合自身的商業保險業務,因為從租車業務本身來看,利潤變現存在一定周期。且早已入局市場的老牌企業Uber、Lyft等上市公司在財報上的表現也是捉襟見肘,這不由得讓人懷疑特斯拉的真正動機。
早在去年,特斯拉便已推出保險業務,並聲稱「價格比競爭對手便宜了30%」。不過,特斯拉該項保險業務,目前僅在加利福尼亞州提供。截至目前,特斯拉並沒有公布關於推出保險業務的具體細節。於特斯拉而言,當務之急是將其保險業務推廣至更多地區。
與傳統的保險公司相比,作為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能夠掌握更多關於共享車隊及司機的信息,這也使得特斯拉具備更大的競爭優勢。馬斯克表示,「相信到時候,保險計劃的特斯拉車主能夠在使用Autopilot方面享受更大的折扣。隨著時間的推移,保險將成為特斯拉的主要產物。」
從特斯拉的角度來看,通過運營計程車網路、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可以打破傳統汽車製造商的商業模式。布局出行領域,特斯拉或將從硬體類交易模式,轉變為收取里程費用、平台費用等軟體類交易模式。而這也將為特斯拉注入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和網約車模式的日漸成熟,近年來,全球許多傳統主機廠、科技公司都爭相在出行領域發力。不過,由於安全風險及政策限制等因素,短期內實現真正的Robotaxi仍有一段距離。MobileyeCEOAmnonShashua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原定於2020年推出的自動駕駛計程車將延遲至2022年初推出;全球汽車零部件公司麥格納也於近日終止了與Lyft在自動駕駛系統方面的合作。
2月4日美股盤前,特斯拉市值更是一度突破1700億美元。這不僅超過了福特、通用、本田三家車企的市值總和,也超過了A股所有中國整車製造企業的總和,市值僅次於豐田汽車,成為全球市值第二的汽車製造商。
隨著特斯拉點燃其股價「狂歡」,而出行布局與保險業務的故事,能否為特斯拉在2020年加速實現「華麗轉身」?一切都需要時間來驗證。
編輯:楊雅茹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❷ 無人駕駛概念股什麼時候再崛起
無人駕駛概念一共有45家上市公司,其中12家無人駕駛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證交易所交易,另外33家無人駕駛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
以下是無人駕駛概念股票名單
❸ 百度,谷歌,特斯拉齊發力,無人駕駛汽車如何擺脫困境
自動駕駛臨近商用 路況測試是重點
在全球車企中,無人駕駛技術已經開始全面崛起。不論是蘋果、Uber、網路等互聯網科技公司,還是像戴姆勒、寶馬等傳統車企,或是蔚來等造車新勢力都在押注自動駕駛的未來。要獲得足夠的信息與人類駕駛的安全性對比,自動駕駛車輛的測試里程需要達到幾億英里,且通過不同惡劣測試場景的考驗。可以看到,目前各大車企都在為實現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而努力。
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分析
人工智慧的迅猛崛起,推動了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不僅世界主要大國陸續將自動駕駛上升為國家戰略,而且各大汽車製造商、科技公司等也紛紛入局,不少企業都宣布將實現量產計劃,或推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無人駕駛汽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為40億美元,預計到2018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將達48.2億美元。預計到2021年全球無人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將達70.3億美元;到2035年,預計全球無人駕駛汽車銷量將達2100萬輛。
中國有望成為最大的無人駕駛市場。至2020年,汽車產業規模將達3000萬輛,駕駛輔助/部分自動駕駛車輛的市場佔有率將達50%;力求高度或完全自動駕駛汽車在2021年到2025年能夠上市;2026年到2030年,每輛車都應採用無人駕駛或輔助駕駛系統。
不過,盡管自動駕駛汽車發展勢頭積極、商業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們對於這一新生事物仍然有著一定的擔憂。目前中國自動駕駛道路測試存在尚未形成覆蓋不同等級自動駕駛的完整測試體系、已開放的測試道路和測試場景有限、相關法律法規標准還亟待完善等問題。
智能化發展引領汽車產業大變革
毋庸置疑,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汽車迎來發展新機遇,電動化、智能化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新方向。
2014年—2017年,全球自動駕駛領域的投資總額超過了800億美元。2017年投到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的資金,佔到全球汽車科技行業投資總額的七成多。
但隨著世界主要國家和跨國車企在自動駕駛領域進行系統布局,未來的市場競爭也將十分激烈。業內普遍認為,在自動駕駛這個風口上,車企只有沉下心來把底層技術挖透,才能真正把握住巨大的商業機會。
❹ 人工智慧和無人駕駛股票有哪些
比亞迪(002594):比亞迪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通訊研究院(I2R)簽署合作協議,將聯合建立實驗室,整合雙方在電動車領域和無人駕駛領域的強大優勢聯合研發無人駕駛電動汽車技術,打造下一代智能化電動車。
四維圖新(002405):「晶元+演算法+軟體+地圖」全面布局,致力於打造智能駕駛汽車的大腦。公司2017年成功整合傑發科技,圓滿完成「晶元+演算法+軟體+地圖」的業務戰略布局落地,實現汽車電子晶元資源的整合。
同時也形成了完整的數據雲、內容服務、車載語音、手機互聯、導航軟體、地圖數據的車聯網全產業鏈布局。在鞏固傳統前裝導航業務的基礎上,公司明確提出要實現「智能汽車大腦」的戰略願景。
均勝電子(600699):智能化大趨勢下,公司以超強並購整合能力為基,藉助KSS+高田進軍汽車安全和ADAS,依託普瑞+PCC布局車載信息系統,著力整合技術提供智能駕駛綜合解決方案,有望奪取智能時代競爭高地。
千方科技(002373):公司足於智慧交通領域的長期建設,公司在V2R和V2I先發優勢顯著。在無人駕駛領域,公司的V2X技術上已經完成了為V2X設備路測的RSU的設備研發以及車載設備OBU設備的研發。公司目前是5GAA中國區的成員之一,並牽頭成立北京智能車聯網產業創新中心。
亞太股份(002284):公司是國內上市公司在智能駕駛領域布局最全面的公司,在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感測器,晶元,ESC執行器等領域均有布局。
(4)上市公司發力無人駕駛擴展閱讀:
研發背景
網路將利用現有的大數據、地圖、人工智慧和網路大腦等一系列技術應用到即將到來的無人駕駛車中。王勁還透露,過去的網路一直是連接人和信息,而網路正在連接人與服務。
為了增加網路地圖的准確性,網路還收購了芬蘭的一家技術公司,來增強其大數據方面的表現。
此外,網路大腦基於計算機和人工智慧,模擬人腦思維的模式,擁有200億個參數,通過模擬人腦的無數神經元的工作原理進行再造:存儲及「思考」。可以說,網路在無人駕駛領域已經做足了准備。
❺ 無人駕駛概念股來看看都有哪些股票
比亞迪(002594):比亞迪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通訊研究院(I2R)簽署合作協議,將聯合建立實驗室,整合雙方在電動車領域和無人駕駛領域的強大優勢聯合研發無人駕駛電動汽車技術,打造下一代智能化電動車。
四維圖新(002405):「晶元+演算法+軟體+地圖」全面布局,致力於打造智能駕駛汽車的大腦。公司2017年成功整合傑發科技,圓滿完成「晶元+演算法+軟體+地圖」的業務戰略布局落地,實現汽車電子晶元資源的整合,同時也形成了完整的數據雲、內容服務、車載語音、手機互聯、導航軟體、地圖數據的車聯網全產業鏈布局。在鞏固傳統前裝導航業務的基礎上,公司明確提出要實現「智能汽車大腦」的戰略願景。
均勝電子(600699):智能化大趨勢下,公司以超強並購整合能力為基,藉助KSS+高田進軍汽車安全和ADAS,依託普瑞+PCC布局車載信息系統,著力整合技術提供智能駕駛綜合解決方案,有望奪取智能時代競爭高地。
千方科技(002373):公司足於智慧交通領域的長期建設,公司在V2R和V2I先發優勢顯著。在無人駕駛領域,公司的V2X技術上已經完成了為V2X設備路測的RSU的設備研發以及車載設備OBU設備的研發。公司目前是5GAA中國區的成員之一,並牽頭成立北京智能車聯網產業創新中心。
亞太股份(002284):公司是國內上市公司在智能駕駛領域布局最全面的公司,在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感測器,晶元,ESC執行器等領域均有布局。
(5)上市公司發力無人駕駛擴展閱讀:
網路公司已啟動無人駕駛汽車研發計劃。根據規劃,該無人駕駛汽車可自動識別交通指示牌和行車信息,具備雷達、相機、全球衛星導航等電子設施,並安裝同步感測器。車主只要向導航系統輸入目的地,汽車即可自動行駛,前往目的地。在行駛過程中,汽車會通過感測設備上傳路況信息,在大量數據基礎上進行實時定位分析,從而判斷行駛方向和速度。網路是美股中概股中的無人駕駛概念股票。
❻ 華為概念雲計算在線教育無人駕駛智慧城市是哪一隻股上市公司
華為都沒有上市,怎麼可能還有其他的東西呢,但是這個華為目前和深圳是有合作的,和深圳市政府進行共同建設雲計算。5g
❼ 華為造車步入新階段,2021年底上市,背後主角是長安!
11月25日,華為內部文件透露,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即業務單元)的業務管轄關系,正式從ICT(信息與通信)業務管理委員會,調整到消費者業務管理委員會。這標志著華為的造車業務,正式進入2.0階段。
華為還重組了消費者BGIRB為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IRB,將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的投資決策及組合管理,由ICTIRB調整到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IRB,余承東成為新的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IRB主任。
新車2021年底上市
車載君目前掌握的最新資料顯示,華為的實車已經造出來了,計劃明年底上市,1月份或2021年一季度正式發布。設計師是原保時捷總設計師,車型定位為跨界類SUV,初步定價20-40萬,自動駕駛實現到L4級別,超過小鵬汽車目前接近的L3級別。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❽ 無人汽車概念股有哪些上市公司
無人駕駛,是指通過給車輛裝備智能軟體和多種感應設備,包括車載感測器、雷達、GPS以及攝像頭等,實現車輛的自主安全駕駛,並達成完全消除交通事故的目標。無人駕駛汽車能夠解決酒後駕車、開車打電話以及殘疾人開車等問題,除了方便外,還可避免嚴重交通意外發生。A股市場上,無人駕駛汽車概念股與智能交通較為重合,如天澤信息、銀江股份、航天科技、北斗星通等。
❾ 集人工智慧和無人駕駛一身的上市公司
谷歌
❿ 哪些企業在研發無人駕駛汽車
研究無人駕駛汽車的企業有4家:網路 蘋果 特斯拉 Uber
網路(重點介紹)
第一個為什麼說網路呢!因為是中國企業!
網路在2016年成立了自動駕駛汽車單元,總部設立在北京和加利福尼亞州森尼維耳市,而網路對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則可以向前追溯很久。網路研究院是網路旗下的三個實驗室之一。自從2013年以來一直領導自動駕駛項目,網路自動駕駛技術的核心網路大腦,包括高度自動化的駕駛地圖、定位,檢測和智能決策與控制模塊。
2015年12月,網路無人駕駛汽車在北京首次實現了從城市到環路再到高速路的全自動駕駛。從北京中關村軟體園網路大廈出發,駛入G7高速路,經五環到達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並原路返回。全程在復雜的路況情況下,完成並實現了起步、加速、變道、超車、上下砸到、轉彎、調頭等復雜的駕駛過程。最高時速達到了100km/h。
2016年9月網路獲得了美國加州車管所頒發的無人駕駛測試牌照,在中國和加利福尼亞州進行了多次公共道路測試。
網路研發無人駕駛汽車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封閉嘗試性的測試,初步了解汽車的動力性能、電信號介面的穩定性;第二階段,在深圳進行低速狀態下的半封閉測試,進行演算法的構建與調試;第三階段,低速過渡到高速,為在北京高速公路上的測試做准備。
網路的無人駕駛汽車技術能夠順利的進行關鍵是公司的AI和深度學習的技術積累。環境感知力、行為預測、操作系統、規劃控制、高精度的定位及系統安全,保證了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的成功測試。
目前網路的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的合作夥伴有,博世(雷達)、哈曼(AI軟體)、NVIDIA(雲車平台)和Velodyne(激光雷達)。
蘋果
2016年11月22日,蘋果公司首次確認對自動駕駛技術有興趣,但該公司仍不大可能設計或生產整車。關注焦點是控制自動駕駛汽車的軟體,正在大舉投資可應用於交通等多個領域的機器學習和自動化技術。
蘋果開發的系統叫作「Apple Automated System」,它就是蘋果的自動駕駛平台,將硬體與軟體整合在一起。這套系統可以發送電子指令,控制汽車、加速、減速,還可以承擔部分的動態駕駛任務。
2016年12月初,美國專利商標局通過一項關於蘋果自動駕駛汽車專利,這項專利介紹一種自動防撞系統,未來將有可能成為無人駕駛汽車基礎遙測技術解決方案,蘋果這項技術可以應用於避免凸面和凹面成為移動過程中靜止碰撞目標的障礙。
從種種的跡象表明蘋果的目標是將系統賣給傳統汽車製造商,說服它們將系統裝進汽車中,而不是投入時間和金錢自己開發技術。
關於自動駕駛汽車項目,蘋果消息可謂是少之又少。只能說蘋果很低調。直到做好准備,為我們帶來重磅消息。一定會在無人駕駛汽車技術上掀起一陣波瀾。
特斯拉
特斯拉與谷歌在無人駕駛領域是最為超前的,對於特斯拉而言,在數據上的積累遙遙領先。同時,特斯拉有生產銷售汽車的經驗、先行的技術積累和扎實的客戶基礎。
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在目前階段處於半自動駕駛階段。可以執行諸如轉向和停車的功能。特斯拉的第二代硬體套裝擁有8個攝像頭可以提供360度可視范圍以及250米的控制范圍。12個超聲波感測器和前向雷達可以偵測物體,甚至可以穿越大雨、大霧、揚塵和前面的車輛。
去年5月份的「自動駕駛奪命車禍」被曝光時,死者開啟自動駕駛的一輛Model S在行駛經過一個十字路口時,直接撞上了左前方正在轉彎的卡車。但在車禍發生時,Model S並沒有自動剎車。此次車禍事件對於特斯拉來說是個巨大的打擊,導致特斯拉推遲發布了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的更新版本。Autopilot系統是特斯拉實現汽車全自動駕駛的關鍵核心技術之一,它能使車輛在車道中自動行駛,保持一定的速度,司機則不必操作油門、剎車和掌握方向。特斯拉方面曾表示,Autopilot是目前為止道路上最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但事件發生後世界各大媒體及專家都對特斯拉的無人駕駛汽車技術提出了質疑。
Uber
無人駕駛技術領域一直有Uber的身影,像蘋果一樣,關於無人駕駛,Uber向外透露的信息可謂少之又少。挖了谷歌無人駕駛部門的牆角,但誰都不清楚Uber的無人駕駛汽車進展到底如何。目前來看,Uber有機器人專家、地圖數據、出行數據,以及能夠和無人駕駛汽車時代無縫連接的廣受歡迎的出行服務。消息顯示,Uber想要利用自動駕駛汽車使打車便宜又方便,以此讓人們徹底打消擁有汽車的念頭。
各大企業都在無人駕駛技術上面發力,即使遇到的問題仍然很多,但一切沒有阻擋住他們的出發點和原動力。當然無人駕駛汽車技術是相當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雖然目前來看各家企業都各自為政,都推出自己的一套無人駕駛技術技術,但如此復雜的工程不是一家公司可以做的,需要各家企業結合自身的優勢合作推出一款集各項技術一流的無人駕駛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