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有性急投資者帶方案催促上市公司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有性急投資者帶方案催促上市公司

發布時間: 2021-06-08 20:33:09

『壹』 為什麼投資者以虛假陳述、內幕交易為由起訴上市公司,必須以證監會的處罰決定作為前置條件

1、2002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受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民事侵權糾紛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中第二條規定:「二、人民法院受理的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案件,其虛假陳述行為,須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其派出機構調查並作出生效處罰決定。當事人依據查處結果作為提起民事訴訟事實依據的,人民法院方予依法受理。」
2、在之後的2002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第六條進一步明確「投資人以自己受到虛假陳述侵害為由,依據有關機關的行政處罰決定或者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書,對虛假陳述行為人提起的民事賠償訴訟,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規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投資人提起虛假陳述證券民事賠償訴訟,除提交行政處罰決定或者公告,或者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判文書以外,還須提交以下證據:(一)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身份證明文件,不能提供原件的,應當提交經公證證明的復印件;(二)進行交易的憑證等投資損失證據材料。」第三十七條規定「本院2002年1月15日發布的《關於受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侵權糾紛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准。」
3、綜上,如果沒有處罰決定,但有法院的刑事裁判文書也可以。
4、因虛假陳述的認定比較復雜,故最高法院規定了法院受理的前置條件。

『貳』 為什麼投資者比較害怕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

通過關聯交易,管理者可以轉移公司的資產,操縱公司的利潤,粉飾公司的報表.
關聯交易,使投資者很難了解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

『叄』 出具警示函 對上市公司有何影響

通常情況下,如果上市公司被出具警示函就表示上市公司存在違法違規的事項。這樣會使投資該上市公司的投資者出現持股信心不足的情況,造成部分利空影響。

從而上市公司股票有可能會出現恐慌拋售的現象,導致股票價格出現下跌,上市公司的市值就會蒸發。並且,市場其他投資者會規避此類股票進行投資,導致上市公司出現融資困難,加大上市公司資金壓力。

(3)有性急投資者帶方案催促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當證監會出具警示函時,說明上市公司存在違規情況,這會引起投資者的恐慌,投資者為了避免損失,會拋出手中的股票,加大空方力量,從而導致股價下跌,但是當上市公司整改之後,股價會繼續按照市場行情發展。

因此,證監會出具警示函在短期內是一種利空消息,會導致股價下跌,但是長期來說,其影響較小。

除了警示函之外,證監會也可以對上市公司出具監管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時,交易所可能會對上市公司發出監管函:

1、信披不準確、不完善。

2、內部治理不規范。

3、股東、高管違規增減持。



『肆』 上市公司如何證明股民的損失與虛假陳述無關

滿足以下任何一個條件都可以認定二者不存在因果關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第19 條規定,被告舉證證明原告具有以下情形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虛假陳述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1)在虛假陳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之前已經賣出證券;(2)在虛假陳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及以後進行的投資;(3 )明知虛假陳述存在而進行的投資;(4)損失或者部分損失是由證券市場系統風險等其他因素所導致;(5)屬於惡意投資、操縱證券價格的。

『伍』 怎麼及時獲得上市公司的重要消息

如果你提前就知道某家公司業績大增,那麼在消息公布之前提前買入公司股票。等大多數人知道的時候,你就可以坐享其成,等著其他投資者買入推升股價,毫不費力的賺取收益。
顯然,作為小散在投資股票的時候有一個先天的缺陷,就是信息劣勢。大部分的普通投資者都是通過一些公開的渠道獲取信息,所有的信息基本都是公開的。而且時效性比較差,普通投資者往往是最後才獲得信息的一批人。機構投資者和普通投資者比起來,有一定的信息優勢。機構投資者有專門的分析師,這些分析師的工作就是弄清楚其負責的行業情況,以及其行業內具體公司的經營狀況。他們在投研的專業性和便利性遠勝於普通投資者。但是機構投資者的信息優勢和本公司的大股東、高管比起來,相對又要弱勢很多。大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高管是公司的經營者,這兩類人是最熟悉公司的人。公司的大股東和高管有著天然的信息優勢,他們了解本公司行業的競爭狀況,發展前景。了解公司有哪些優勢,哪些劣勢,未來的發展狀況如何,甚至公司內部的人際關系怎麼樣,管理人員的性格和處事風格怎麼樣,這些信息是不可能在新聞網站上看到的。
作為小散能夠做的就是盡力縮小這種差距,利用市面上盡可能多的軟體,像wind、同花順等還有風險預警的APP,比如風險早知道等,第一時間掌握公司動態,保證自己不處於信息劣勢。

『陸』 有的上市公司雖對投資者一毛不拔,但對公司高管出手大方,薪酬收入大幅增加,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為什麼?這還不明白。任何資本的付出都是要講究回報的!付給你投資者,能給他帶來什麼回報?
高管是誰,就是上市公司的管理人,是個錢相當於給自己,你說為什麼不出手大方?好比你在一個企業工作,企業是別人的,發工資是發給自己,那還不是越多越好?!

『柒』 深交所採取了哪些措施督促上市公司進行現金分紅,回報投資者

首先,在2011年度報告披露期間,深交所就要求創業板上市公司對公司章程中有關利潤分配政策的相關條款進行審視,如果公司章程未對利潤分配形式、現金分紅的具體條件和比例、未分配利潤的使用原則等具體政策予以明確的,應對公司章程進行修改,並提交2011年度股東大會審議。同時,要求創業板上市公司在2011年度報告中披露現金分紅政策的制定及執行情況,包括分紅的決策機制是否完備、調整現金分紅政策的條件和程序是否合規和透明等等。

『捌』 某深交所上市公司召開股東大會,若投資者持有該上市公司股票,應如何進行投票

現場和網路都可以,前提是股權登記日收盤時持有該股票。具體投票方式請閱讀公司公告

『玖』 投資者迴避信用風險的最好辦法是

參考證券信用評級的結果。

信用風險是指發行債券的公司不能按時支付債券利息或償還本金,而給債券投資者帶來的損失。投資公司債券,首先要考慮其信用等級。

資信等級越高的債券發行者,其發行的債券的風險就越小,對投資者來說收益就越有保證;資信等級越低的債券發行者,其發行的債券的風險就越大,雖然它的利率會相對高一點,但與投資的本金相比哪一個更重要,相信投資者自己會權衡。

(9)有性急投資者帶方案催促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2018年以來,在融資環境收緊與總需求乏力的影響下,企業資質向來較好的上市公司信用違約事件爆發增長,引發了市場各方對於上市公司經營困境的擔憂。

2019年,上市公司違約進入常態化,經濟結構轉型驅動下的市場出清仍在持續,上市公司信用風險防範備受關注。

從上市公司信用債發行與凈融資規模來看,2019年融資環境較2018年明顯好轉,上市公司流動性壓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從上市公司信用債存量情況來看,存量債券發行主體以高等級為主,公司債券是存量債券的主要組成。

上市公司存量債券的到期年份主要集中在未來3年,共涉及境內上市公司350家,未來一年上市公司償債壓力仍然較大。

『拾』 關於上市公司公告提示,已觸發可轉債的有條件贖回條款,而且董事會通過要全部贖回的議案。是好壞

1、上市公司公告(Announcement of listed company),是指上市公司按照證監會要求,通過指定平台將公司相關信息向社會公眾公布。
2、公告由來:
投資者購買上市公司股票後,就成為公司股東,對公司經營管理和財務狀況依法享有知情權,而上市公司公告就是對其知情權的最基本保障。與此同時,上市公司公告也為公眾和其他投資者了解企業發展,挖掘投資潛力,打開了一扇窗口。
3、公告內容:
①在我國,上市公司公告需在證監會指定報刊,如《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或指定網站,如「巨潮資訊」等平台定期或不定期發布,定期發布的叫作定期公告,不定期發布的則是臨時公告。
②定期公告包括公司的季度報告、中期報告和年度報告,主要負責公布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相比之下,臨時公告主要公布的是與企業發展或投資者利益相關的重大事件,比如並購重組、重大訂單、召開股東大會和管理層變更等。
③臨時公告一般為事件型公告,是投資者掌握公司最新動態的第一手資料,但要想全面了解公司基本信息,還得看年度公告。
④年度公告內容龐雜,「文山字海」常令投資者不知從何看起。其實,需要重點關注的信息,往往都集中在業務概要、財務報告和董事會報告等部分,抓住這些要點,就足以初步了解公司的基本情況。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1-2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