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360公司最有可能借殼重組國內那個公司
中概股回歸是今年A股市場一大炒作主題。權威消息稱奇虎360私有化交易將在未來幾周內完成。以交易總額計算,這將是中概股規模最大的私有化交易。奇虎360是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資互聯網安全公司,80億美元的市值,周鴻禕還是覺得嚴重低估,計劃在私有化交易結束後很快在中國國內上市。借殼上市是360實現快速A股上市的捷徑。360會選擇哪家上市公司作為殼體呢?首先排除創業板,從主板、中小板里選,然後排除問題股,360要實現快速上市,應該找一個干凈的殼,無重大訴訟、無大筆負債、近期無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記錄,此外,殼體的各主要股東對賣殼無爭議,甚至有強烈的賣殼慾望。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涉及的利益層面多,也可以排除。偏遠地區的地方zf出於政績方面的考量,也會干預賣殼。這樣一排除,可選的空間就比較小了。
近期遴選出來的波導股份(600130),筆者認為是奇虎360借殼的最佳標的。
1、波導的商標。波導股份(600130)以1.5億元受讓波導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波導科技」)的「波導」商標。公司在手機研發與製造深耕多年,專利體系、生產製造方面有一定的優勢。360手機目前還是靠代工生產。若能整合波導,未來可以利用波導的生產線,進一步降低成本。未來360手機堅持走高端路線,波導品牌進行升級後,可以布局國內外中低端市場,產品結構更加完善。
2、波導的股權結構好。寧波電子信息集團有限公司轉讓公司股份後,第一大股東變更為波導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不存在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徐立華重心已轉向汽車製造,波導的品牌,由他而生,因他而大,也因他而衰。試想波導如果當年能在國內智能機率先發力,占據頭把交椅,哪裡還有小米,魅族什麼機會啊?現在錘子都可以指點江山,輕松融資。波導何等慚愧?若能抓住360回歸A股的契機,波導品牌有可能在周鴻禕的管理下東山再起。這也符合徐立華的利益。問題在於普天,新紀元相繼敗走波導後,徐立華能否放下心中的執拗,放手交權?
3、波導現金流充沛。2014年全年營收16億,比13年增20%,凈利7400萬,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9億。波導股份目前市值60多億,這個市值對波導而言還是比較公允的,主板的凈殼現在市值都40億以上了。360的A股估值應該在2000億以上,波導的市值也就是個零頭。所以說,對於其他借殼方來講,60億的市值有點高,但是對於360來說,殼市值可以不在考慮范圍的,重要的是殼下面的手機製造平台價值!
4、360如果借殼波導,可以整合手機研發、製造資源。波導公司擁有約300人的研發隊伍,專業從事手機主板及整機的研究開發,能同時跟蹤多個技術平台、提供各種制式的手機產品。經過技術改造之後,公司產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同時,公司還擁有完備的質量控制體系和專業的技術管理團隊。公司長期致力於手機研發生產領域,與國內外主要晶元供應廠商和元器件生產廠家都建立起了相對穩定的合作關系,與國內多數手機生產廠家相比,公司具備一定的供應鏈整合能力。公司一半以上的業務量來自海外市場,有一定的渠道優勢。
5、奇虎360有跟低端品牌手機合作的先例。之前360曾欲50億全資收購酷派,酷派不認可這個價,後來奇虎360公司(QIHU:NYSE)宣布與酷派集團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前者投入4.0905億美元現金,佔有該合資公司45%股份。隨著樂視成為酷派第二大股東,奇虎與酷派的合作開始出現裂隙。今年9月,奇虎360宣布其日前已書面通知酷派公司,要求酷派公司按照股東協議內容,購買360在雙方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中所持有的全部49.5%的股權,總價約14.85億美元。奇虎360稱,此舉是希望酷派立即停止違反合資協議的行為,停止其與競爭對手樂視資本合作後對合資公司奇酷帶來的持續性傷害。預計奇虎360與酷派的合作不會走太遠。這種狀況下,波導會不會有可趁之機?
波導手機曾經創造國內手機佔有率60%,出口第一的銷售神話。短暫的風光後,便開始走向衰落。近幾年,華為、中興、小米、魅族、錘子等本土品牌風生水起;而波導,這個曾經的「國產手機第一品牌」,漸漸被這些後來者趕超,成為一個被人淡忘的品牌。令人奇怪的是,波導危而不倒的局面竟然撐了十幾年,在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黑莓等品牌紛紛倒下的時候,波導手機卻藉助海外市場,頑強的活了下來,盡管能活多久還是個問題。對於殼公司來說,波導的體量有點大,徐就算想賣殼,還真難找到合適的買主。波導若能能抓住奇虎360手機回歸A股的重大機遇,涅槃重生之後必然更加強大!奇虎360若能借殼波導,近可震懾酷派,遠可與華為分庭抗禮!雙贏的局面,1+1>2的局面,就看雙方有沒有緣分啦!
❷ 凡是借殼上市,都構成重大資產重組嗎
第十二條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或者控制的公司購買、出售資產,達到下列標准之一的,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一)購買、出售的資產總額占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並財務會計報告期末資產總額的比例達到50%以上;
(二)購買、出售的資產在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所產生的營業收入占上市公司同期經審計的合並財務會計報告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50%以上;
(三)購買、出售的資產凈額占上市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合並財務會計報告期末凈資產額的比例達到50%以上,且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
❸ 上市公司股份被凍結可不可以被借殼重組
(一)重組上市項目復牌前應當召開媒體說明會」,未召開媒體說明會的不得復牌。這一點其實在此前的證監會新聞發布會已經有所披露。
「(二)嚴格證券交易所信息披露問詢」要求:「復牌前,證券交易所對於不符合重組上市條件、涉嫌規避重組上市監管要求、存在重大市場之一或投訴舉報的項目,應當多次問詢,不限次數。問詢應當直奔主題、切中要害,明確傳遞從嚴監管的要求。證券交易所認為涉嫌規避重組上市監管要求的,應當在復牌前報告上市部,並提出本單位明確意見。復牌後,出現重大媒體質疑、投訴舉報的,證券交易所應當再次問詢,相關情況作為我會行政許可審核的重要參考。」
證監會也稱,「(三)對重組上市項目應當安排現場檢查」。「重組上市交易草案公告後,上市公司所在轄區證監局應當啟動現場檢查。對於已披露重組草案但尚未經我會核準的重組上市項目,一並納入檢查范圍。現場檢查重點關注擬購買資產歷史沿革、業績真實性、資產權屬真實性及中介機構勤勉盡責等情況。上市公司存在業績變臉或證券交易所、證監局認為有跡象表明上市公司存在其他問題的,應當以問題為導向,同時啟動對上市公司的現場檢查。證監局原則上應當聘請具有證券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派員協助檢查。原則上每個項目檢查不超過2個月,如遇特殊情況可適當延長。檢查報告報送上市部時抄送交易所。報告應當明確檢查意見,不得僅以上市公司聘請的中介機構的核查意見作為檢查結論。」
對此,華南一名券商投行業務高管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從這個《通知》可以看出來,對借殼上市的監管,跟IPO的監管是愈發接近了,更多的許可權在交易所和地方證監局。對投行來說,以後還是否要繼續做新的借殼上市項目,選擇的空間將會大大減少;從近日IPO速度有所加快的情況來看,監管思路也有所變化,對借殼上市的限制很明顯。
7月8日,證監會按法定程序核准了13家企業的首發申請,籌資總額預計不超過91億元。這是今年證監會下發的第10批IPO批文,也是今年下發的批文中數量最多的一次,今年以來證監會下發的IPO批文數量達到了83家。
❹ A股現在還有借殼上市的現象嗎
有,借殼上市的現象永遠會存在下去
借殼上市就是將上市的公司通過收購、資產置換等方式取得已上市的ST公司的控股權,這家公司就可以以上市公司增發股票的方式進行融資,從而實現上市的目的。
與一般企業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優勢是能在證券市場上大規模籌集資金,以此促進公司規模的快速增長。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已成為一種「稀有資源」,所謂「殼」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由於有些上市公司機制轉換不徹底,不善於經營管理,其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喪失了在證券市場進一步籌集資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這個「殼」資源,就必須對其進行資產重組,買殼上市和借殼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資源的兩種資產重組形式。而借殼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團公司)通過將主要資產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來實現母公司的上市,借殼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強生集團的「母」借「子」殼。
借殼上市一般都涉及大宗的關聯交易,為了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這些關聯交易的信息皆需要根據有關的監管要求,充分、准確、及時地予以公開披露。
❺ 上市公司被借殼
第一 你說的不清不楚,被借殼是好事情,什麼增發數量和發行價, 你是說重組之後 公司擴大盤子,增發了股數 然後改了發行價 是這個意思嗎。 這個對你原有持有市市值並不影響 ,股數 價格可能會變 ,但市值不會變,而且短期一般都是利好 ,後續具體 炒過之後 怎樣看消息了 xqz1225
❻ 借殼上市後,原借殼方公司還實際存在嗎,與新上市公司是什麼關系
從工商登記的意義上來講。殼公司還是實際存在的。但是原有業務很可能已經不復存在。新上市公司一般會是全資收購,或者是全資控股殼公司。董事會肯定全部換成新公司的了。
用心答題,求採納。必有好報,謝謝。
❼ 重組上市和借殼上市有什麼區別
你好,企業重組上市是指將企業資產、業務和人員等要素進行重新組合,按照《公司法》《證券法》的要求設立股份有限公司並發行新股上市交易的活動。
(一)對重組上市企業的主體資格要求
(1)發行人應當是依法設立且合法存續的股份有限公司。
(2)發行人的注冊資本已足額繳納,發起人或者股東用做出資的資產的財產權轉移手續已辦理完畢,發行人的主要資產不存在重大權屬糾紛。
(3)發行人的生產經營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符合國家產業政策。
(4)發行人最近3年內主營業務和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沒有發生重大變化,/時代學習網/收集/實際控制人沒有發生變更。
(5)發行人的股權清晰,控股股東和受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支配的股東持有的發行人股份不存在重大權屬糾紛。
借殼上市是指一家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通過把資產注入一家市值較低的已上市公司(殼,Shell),得到該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權,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資產得以上市。通常該殼公司會被改名。
直白地說,借殼上市就是將上市的公司通過收購、資產置換等方式取得已上市的ST公司的控股權,這家公司就可以以上市公司增發股票的方式進行融資,從而實現上市的目的。
與一般企業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優勢是能在證券市場上大規模籌集資金,以此促進公司規模的快速增長。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已成為一種「稀有資源」,所謂「殼」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由於有些上市公司機制轉換不徹底,不善於經營管理,其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喪失了在證券市場進一步籌集資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這個「殼」資源,就必須對其進行資產重組,買殼上市和借殼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資源的兩種資產重組形式。而借殼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團公司)通過將主要資產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來實現母公司的上市,借殼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強生集團的「母」借「子」殼。
借殼上市一般都涉及大宗的關聯交易,為了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這些關聯交易的信息皆需要根據有關的監管要求,充分、准確、及時地予以公開披露。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