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牛市前後的上市公司業績周期特徵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牛市前後的上市公司業績周期特徵

發布時間: 2021-06-08 00:15:52

Ⅰ 有誰知道牛市和熊市四個階段的特徵

所謂"牛市",也稱多頭市場,指市場行情普遍看漲,延續時間較長的大升市。所謂"熊市",也稱空頭市場,指行情普遍看淡。延續時間相對較長的大跌中。

道·瓊斯根據美國股市的經驗數據。總結出牛市和熊市的不同市場特徵,認為牛市和熊市可以各自分為三個不同期間 把握升浪起點 來參與最公平的交易市場
外匯市場直通車 沒有必賺只有穩賺


牛市第一期。與熊市第三期的一部分重合,往往是在市場最悲觀的情況下出現的。大部分投資者對市場心灰意冷,即使市場出現好消息也無動於衷,很多人開始不計成本地拋出所有的股票。有遠見的投資者則通過對各類經濟指標和形勢的分析、預期市場情況即將發生變化,開始逐步選擇優質股買入。市場成交逐漸出現微量回升,經過一段時間後,許多股票已從盲目拋售者手中流到理性投資者手中。市場在回升過程中偶有回落,但每一次回落的低點都比上一次高,於是吸引新的投資人入市,整個市場交投開始活躍,這時候,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和公司業績開始好轉,盈利增加引起投資者的注意,進一步刺激人們入市的興趣。

牛市第二期。這時市況雖然明顯好轉、但熊市的慘跌使投資者心有餘悸。中場出現一種非升非跌的僵持局面,但總的來說大市基調良好,股價力圖上升。這段時間可維持數月甚於超過一:主要視上次熊市造成的心理打擊的嚴重程度而定。

牛市第三期。經過一段時間的徘徊後,股市成交量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進入市場。大市的每次回落不但不會使投資人退出市場,反而吸引更多的投資人加入。市場情緒高漲,充滿樂觀氣氛。此外,公司利好的新聞也不斷傳出,例如盈利倍增、收購合並等。上市公司也趁機大舉集資,或送紅股或將股票拆細,以吸引中小投資者。在這一階段的末期,市場投機氣氛極濃,即使出現壞消息也會被作為投機熱點炒作,變為利好消息。垃圾股、冷門股股價均大幅度上漲,而一些穩健的優質股則反而被漠視。同時,炒股席捲社會各個角落,各行各業、男女老幼均加入了抄股大軍。當這種情況達到某個極點時,市場就會出現轉折。

熊市第一期。其初段就是牛市第三期的未段,往往出現在市場投資氣氛最高漲的情況下,這時市場絕對樂觀,投資者對後市變化完全沒有戒心。市場上真真假假的各種利好消息到處都是。公司的業績和盈利達到不正常的高峰。不少企業在這段時期內加速擴張,收購合並的消息頻傳。正當絕大多數投資者瘋狂沉迷於股市升勢時,少數明智的投資者和個別投資大戶已開始將資金逐步撤離或處於觀望。因此,市場的交投雖然十分熾熱,但已有逐漸降溫的跡象。這時如果股價再進一步攀升,成交量卻不能同步跟上的話,大跌就可能出現。在這個時期,當股價下跌時,許多人仍然認為這種下跌只是上升過程中的回調。其實,這是股中大跌的開始。
熊市第二期。這一階段,股票市場、有風吹草動,就會觸發"恐慌性拋售",一方面市場上熱點太多,想要買進的人反而因難以選擇而退縮不前,處於觀望。另一方面更多的人開始急於拋出。加劇股價急速下跌。在允許進行信用交易的市場中.從事買空交易的投機者遭受的打擊更大,他們往往因償還融入資金的壓力而被迫拋售,於是股價越跌越急,一發不可收拾 把握升浪起點 來參與最公平的交易市場
外匯市場直通車 沒有必賺只有穩賺
。經過一輪瘋狂的拋售和股價急跌以後,投資者會覺得跌勢有點過分。因為上市公司以及經濟環境的現狀尚未達到如此悲觀的地步,於是市場會出現次較大的回升和反彈。這一段中期性反彈可能維持幾個星期或者幾個月,回升或反彈的幅度一般為整個市場總跌幅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熊中第三期。經過一段時間的中期性反彈以後,經濟形勢和上市公司的前景趨於惡化,公司業績下降,財務困難。各種真假難辨的利空消息又接踵而至,對投資者信心造成進一步打擊。這時整個股票市場彌漫著悲觀氣氛,股價繼反彈後較大幅度下挫。

在熊市第三期中,股價持續下跌,但跌勢沒有加劇。由於那些質量較差的股票已經在第一、第二期跌得差不多了,再跌的可能件已經不大,而這時由於市場信心崩潰,下跌的股票集中在業績一向良好的藍籌股和優質股上。這一階段正好與牛市第一階段的初段吻合,有遠見和理智的投資者會認為這是最佳的吸納機會,這時購入低價優質股,待大市回升後可獲得豐厚回報。

一般來說,熊市經歷的時間要比牛市短,大約只佔牛市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不過每個熊市的具體時間都不盡相同,因市場和經濟環境的差異會有較大的區別。回顧1993年到1997年這段時間,我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經歷了股價的大幅漲跌變化,就是一次完整的由牛轉熊,再由熊轉牛的周期性過程.

四階段說法:

第一階段:單邊下跌行情為主基調,但迅猛的反彈仍時有發生。操作上應堅持反彈結束後開始建空,不搶反彈。
第二階段:市場轉入整體的平衡市,各合約也逐漸轉變為正基差排列。基本面仍是熊市特徵,但是低廉的價格消化了大部分空頭因素,價格的上漲也往往來自於對預期的反應。基本面未有重大實質性改變之前,炒作的種種利多如果無法兌現,則期價又重向低價的現貨靠攏。此階段中各合約的正基差排列反應了牛市來臨前合理的利多預期。「買現賣期」的穩健獲利模式使得市場中買入套保數量相對較小,這也造成了持倉數量出在相對較低水平(和牛市比較)。這個時期的所謂「多逼空」幾乎都以多方認賠告終。
第三階段:基本面的供求關系轉變使得價格逐步遠離震盪區間。實質性的利多因素開始集中地連續地出現。隨著現貨緊張程度的上升,市場由初期的緩慢回升發展到後期的瘋狂搶購。但畢竟「樹再高也長不到天上去」,價格高企帶來的豐厚利潤會刺激產量的回升,上漲過程中包含的宏觀物價因素、通貨膨脹因素也會隨著宏觀基本面的變化而改變。
第四階段:從高點大跌之後,隨著做空能量釋放,加上基本面仍顯示牛市特徵,局部時間段的供求可能造成中級波段上漲行情,此類行情在時間跨度和幅度上都往往超過熊市中的反彈。對這種行情,留戀牛市者往往認為牛市升浪再度展開,而對熊市翹首期盼者則容易稱其為熊市反彈行情.

Ⅱ 牛市來臨一般有哪幾個特徵

1、散戶極度悲觀,證券市場門可羅雀。 好像這一年來創業板炒的風聲水起,很多散戶還是在概念炒作中賺到錢的。
2、極低的通脹。美股這4年大牛市的一個基礎就是通脹低。中國的通脹,不看官方數字,大家都懂的。
3、極低的資金成本。這點也沒有。按照現在的各種寶寶的回報,都基本在6-7%之間,股票的投資回報必須要兩倍以上的回報才有可能吸引到長線資金進場。而企業 的融資成本高的問題已經讓總理都開始專門開會研究舉措。中國金融資本市場一向是資源錯配的。實際上真正解決融資成本的方法只有降息最直接。但央行不敢繼續吹大地產泡沫了。
4、整體各行業都在一個新的景氣上升周期。按照目前的經濟形勢,銀行的呆壞賬問題不大可能因為各地政府對地產市場的松綁而得到緩解。地方政府債務的問題仍然是一個DARK POOL。金融地產公司估值固然低,但未來兩三年的增長前景也黯淡。
5、需要有大量對股民友好的上市公司。

Ⅲ 歷次A股牛市的爆發都有哪些特徵

充沛的資金、政策的支持、政府的支持、低估值、經濟基礎

一、低估值低估值是牛市的必要條件,有句話叫做橫有多長豎就有多高,5倍的市盈率漲10倍也只有50倍的市盈率,30倍的市盈率漲1倍就60倍了,所以,低估值是牛市的必要條件之一,估值不夠低,後面的資金就不敢沖。

第一次是2005年到2007年兩年的時間,這一次是滿足了以上5項條件的所有,因此造就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輪牛市,經濟方面經過1998年之後的國退民進的改革,以及2001年加入WTO後的紅利,經濟持續向好,企業盈利能力很強;同時股市經歷了4年的熊市,股價屢創新低,估值非常便宜;政策方面2005年實現了股權分置改革,可以說是有史以來股市最大的一次改革了;

國家對股市寄予厚望;央行屢次降息降准,流動性充足,五項條件都具備了,所以催生了一波最大的牛市。第二次是2014年到2015年,持續1年的時間,股市自2009年之後一路走低,熊市了5年時間,估值較低;改革牛的政策吹風;國家的支持股市為改革貢獻新力量;

央行降息降准,融資融券的開放,資金變得充沛,唯一缺的是第五項,這輪牛市時間持續特別短;你們認為牛市還需具備哪些條件了,當下是否具備這些條件了?未來什麼時間會具備這些條件了?歡迎留言討論。

Ⅳ 牛市快結束的特徵是什麼

先會出現爆漲,然後大盤成交量出現天量,但是下跌的股票增多。最後就連續跌停。具體特徵如下:

特徵一:基金為首的部隊開始主攻。目前的行情我們認為和今年4月的行情有點相似。市場在轉暖,但是指數卻沒有大漲。感覺到處都充滿了機會,但卻很難捕捉到。為什麼是金融地產等基金重倉板塊沒有動。所以我們認為這輪大盤的洗盤結束,必然也是金融、地產、煤炭等基金重倉板塊洗盤的結束。它們的高點在7月份出現,然後瘋狂的殺跌8月份,普遍的跌幅達到30%左右。給了資金重新入場的機會。目前的位置我們認為是一個夾板的區域。上面有解套盤等著走人,下面是獲利盤隨著准備離場。所以這個位置的震盪是一種消化的過程。所以我們需要關注機構的主力部隊。
特徵二:高送轉、年報預增等概念的炒作要開始。為什麼這樣說呢,現在的時間接近了年底,這個時候市場最容易炒作的就是概念類個股。包括高送配題材的財富效應。所以這是我們要加以關注的。因為每到過年的前後,那些業績好,股價高的公司都會來點10送10的大優惠出現。最近我們發現東方雨虹、大洋電機(002249)、青島軟控(002073)、格力電器(000651)等紛紛開始了填權行情,那麼下面還有炒作送配預期的企業也將會逐步加入到陣營當中。這樣板塊的集中表現營造了賺錢效應也是市場結束洗盤的一種特徵。
特徵三:技術面平台出現突破。這里的突破我們認為有大盤指數對於3200點的突破,同樣也包括了金融地產板塊前期平台的突破。因為市場的上漲一定是由股價的上漲所引發的。所以我們認為目前的大盤也在這個平台的位置,前日的量能是個小幅的萎縮,昨日放大,那麼本周五和下周一就非常關鍵了,作為重要的變盤時間點我們得等待著突破的到來,我們的部隊已經准備好了,不要被盤中窄幅的震盪所嚇怕,因為黎明前的黑暗總是這樣讓人心驚膽戰的。也許幾天前你還堅決看多,但是昨日卻在悄悄賣出股票。那麼就快了,新的機會就在大家心態動搖的時候開始。

Ⅳ 牛市初期特徵和熊市初期特徵

一、牛市初期及其特點:

經過長期下跌和無數次反彈夭折的打擊,大部分投資者對市場心灰意冷,即使市場出現好消息並開始微量上漲,也成為很多人拋售股票的機會。只有少數投資者通過經濟形勢、市場技術面的敏銳觀察和分析,發覺市場情況正發生微妙的變化,下跌趨勢可能即將終結,於是開始分批建倉,其表現形式如圖9-1所示。

盤面上,個股或大盤的成交量逐漸擺脫前期地量的狀況,市場上開始涌現出活躍的概念板塊和領漲個股,個股價格相繼出現小幅波動。一些主力機構的建倉往往在這個時候開始或者完成。市場在上漲過程中,回調不再創出新低,且出現低點逐步上移的態勢。這時候經濟環境出現回暖,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和公司業績開始好轉,於是有新資金開始緩步進場。

二、熊市初期市場特徵:

以前的冷門股正在市場上唱主角,熱門股已經率先開始了調整,股指在放量創出本輪行情新高後,便轉為小陰小陽走勢,反映在K線圖上是明顯的下跌抵抗型。

Ⅵ 牛市和熊市的四個階段的特徵

所謂"牛市",也稱多頭市場,指市場行情普遍看漲,延續時間較長的大升市。所謂"熊市",也稱空頭市場,指行情普遍看淡。延續時間相對較長的大跌中。

道·瓊斯根據美國股市的經驗數據。總結出牛市和熊市的不同市場特徵,認為牛市和熊市可以各自分為三個不同期間 把握升浪起點 來參與最公平的交易市場
外匯市場直通車 沒有必賺只有穩賺


牛市第一期。與熊市第三期的一部分重合,往往是在市場最悲觀的情況下出現的。大部分投資者對市場心灰意冷,即使市場出現好消息也無動於衷,很多人開始不計成本地拋出所有的股票。有遠見的投資者則通過對各類經濟指標和形勢的分析、預期市場情況即將發生變化,開始逐步選擇優質股買入。市場成交逐漸出現微量回升,經過一段時間後,許多股票已從盲目拋售者手中流到理性投資者手中。市場在回升過程中偶有回落,但每一次回落的低點都比上一次高,於是吸引新的投資人入市,整個市場交投開始活躍,這時候,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和公司業績開始好轉,盈利增加引起投資者的注意,進一步刺激人們入市的興趣。

牛市第二期。這時市況雖然明顯好轉、但熊市的慘跌使投資者心有餘悸。中場出現一種非升非跌的僵持局面,但總的來說大市基調良好,股價力圖上升。這段時間可維持數月甚於超過一:主要視上次熊市造成的心理打擊的嚴重程度而定。

牛市第三期。經過一段時間的徘徊後,股市成交量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進入市場。大市的每次回落不但不會使投資人退出市場,反而吸引更多的投資人加入。市場情緒高漲,充滿樂觀氣氛。此外,公司利好的新聞也不斷傳出,例如盈利倍增、收購合並等。上市公司也趁機大舉集資,或送紅股或將股票拆細,以吸引中小投資者。在這一階段的末期,市場投機氣氛極濃,即使出現壞消息也會被作為投機熱點炒作,變為利好消息。垃圾股、冷門股股價均大幅度上漲,而一些穩健的優質股則反而被漠視。同時,炒股席捲社會各個角落,各行各業、男女老幼均加入了抄股大軍。當這種情況達到某個極點時,市場就會出現轉折。

熊市第一期。其初段就是牛市第三期的未段,往往出現在市場投資氣氛最高漲的情況下,這時市場絕對樂觀,投資者對後市變化完全沒有戒心。市場上真真假假的各種利好消息到處都是。公司的業績和盈利達到不正常的高峰。不少企業在這段時期內加速擴張,收購合並的消息頻傳。正當絕大多數投資者瘋狂沉迷於股市升勢時,少數明智的投資者和個別投資大戶已開始將資金逐步撤離或處於觀望。因此,市場的交投雖然十分熾熱,但已有逐漸降溫的跡象。這時如果股價再進一步攀升,成交量卻不能同步跟上的話,大跌就可能出現。在這個時期,當股價下跌時,許多人仍然認為這種下跌只是上升過程中的回調。其實,這是股中大跌的開始。
熊市第二期。這一階段,股票市場、有風吹草動,就會觸發"恐慌性拋售",一方面市場上熱點太多,想要買進的人反而因難以選擇而退縮不前,處於觀望。另一方面更多的人開始急於拋出。加劇股價急速下跌。在允許進行信用交易的市場中.從事買空交易的投機者遭受的打擊更大,他們往往因償還融入資金的壓力而被迫拋售,於是股價越跌越急,一發不可收拾 把握升浪起點 來參與最公平的交易市場
外匯市場直通車 沒有必賺只有穩賺
。經過一輪瘋狂的拋售和股價急跌以後,投資者會覺得跌勢有點過分。因為上市公司以及經濟環境的現狀尚未達到如此悲觀的地步,於是市場會出現次較大的回升和反彈。這一段中期性反彈可能維持幾個星期或者幾個月,回升或反彈的幅度一般為整個市場總跌幅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熊中第三期。經過一段時間的中期性反彈以後,經濟形勢和上市公司的前景趨於惡化,公司業績下降,財務困難。各種真假難辨的利空消息又接踵而至,對投資者信心造成進一步打擊。這時整個股票市場彌漫著悲觀氣氛,股價繼反彈後較大幅度下挫。

在熊市第三期中,股價持續下跌,但跌勢沒有加劇。由於那些質量較差的股票已經在第一、第二期跌得差不多了,再跌的可能件已經不大,而這時由於市場信心崩潰,下跌的股票集中在業績一向良好的藍籌股和優質股上。這一階段正好與牛市第一階段的初段吻合,有遠見和理智的投資者會認為這是最佳的吸納機會,這時購入低價優質股,待大市回升後可獲得豐厚回報。

一般來說,熊市經歷的時間要比牛市短,大約只佔牛市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不過每個熊市的具體時間都不盡相同,因市場和經濟環境的差異會有較大的區別。回顧1993年到1997年這段時間,我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經歷了股價的大幅漲跌變化,就是一次完整的由牛轉熊,再由熊轉牛的周期性過程.

四階段說法:

第一階段:單邊下跌行情為主基調,但迅猛的反彈仍時有發生。操作上應堅持反彈結束後開始建空,不搶反彈。
第二階段:市場轉入整體的平衡市,各合約也逐漸轉變為正基差排列。基本面仍是熊市特徵,但是低廉的價格消化了大部分空頭因素,價格的上漲也往往來自於對預期的反應。基本面未有重大實質性改變之前,炒作的種種利多如果無法兌現,則期價又重向低價的現貨靠攏。此階段中各合約的正基差排列反應了牛市來臨前合理的利多預期。「買現賣期」的穩健獲利模式使得市場中買入套保數量相對較小,這也造成了持倉數量出在相對較低水平(和牛市比較)。這個時期的所謂「多逼空」幾乎都以多方認賠告終。
第三階段:基本面的供求關系轉變使得價格逐步遠離震盪區間。實質性的利多因素開始集中地連續地出現。隨著現貨緊張程度的上升,市場由初期的緩慢回升發展到後期的瘋狂搶購。但畢竟「樹再高也長不到天上去」,價格高企帶來的豐厚利潤會刺激產量的回升,上漲過程中包含的宏觀物價因素、通貨膨脹因素也會隨著宏觀基本面的變化而改變。
第四階段:從高點大跌之後,隨著做空能量釋放,加上基本面仍顯示牛市特徵,局部時間段的供求可能造成中級波段上漲行情,此類行情在時間跨度和幅度上都往往超過熊市中的反彈。對這種行情,留戀牛市者往往認為牛市升浪再度展開,而對熊市翹首期盼者則容易稱其為熊市反彈行情.

Ⅶ 股票牛市頂部及熊市底部的幾個特徵

熊市特徵:

一、估值非常之低。很多大盤藍籌股估值低到5-6倍的市盈率,上市公司普遍遭遇「戴維斯雙殺」,所謂戴維斯雙殺就是指數在下跌的過程中,其公司的經營發生惡化,估值被雙重下殺。

二、破凈資產個股數量較多。在熊市的末期,破凈資產個股數量非常多,佔到市場上股票數量的十分之一。

三、曾經的在牛市上漲最厲害的個股,在熊市末期,股價只能當初高位價格的百分之五,百分之九十五都被殺掉了,想想多麼可怕。

四、績優白馬股從高位下來,普遍都要腰斬,也有的會下殺60%以上的。

五、市場成交額非常慘淡,成交額是牛市高峰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而且是常態化。

六、大家談股色變,不再談論股票。

七、無論公募基金或私募基金,募集資金都非常困難。

八、整個證券行業都冷冷清清,幾乎所有券商都在裁員降薪。

九、指數從牛市調整的時間來看,必須超過4年;從空間來看,必須大於50%。

牛市特徵:

第一,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已經達到或超過歷史最高水平.

第二,為了防範股市風險的蔓延,管理層出台了非常嚴厲的整頓措施.

第三,股市資全面吃緊,機構或莊家手中頭寸調度不靈,股票套現壓力極大,就算有新的資金 入市也只是杯水車薪,遠水解不了近渴,或面臨巨大的兌現壓力.

第四,許多庄股已經有很大的漲幅,莊家派發的願望十分強烈.部分庄股因為資金斷裂或違規,出現了連續的跌停現象.

第五,所有股票均有了很大的上漲空間,,很多的股票都創出了歷史上的新高;

第六,,技術見頂現象已經非常明顯,如:放量滯漲,頂背離,大盤正在構築多重頂或圓頂等.

第七,股市人氣沸騰,新開戶股民大量增加,散戶資金紛紛入市,追漲氣氛熱烈.市場普遍認為股市長期向好,幾乎沒人相信股市會出現深跌.

第八,見頂前市場輿論一片看好,認為會有一波很好的行情,見頂回落後仍然有人在大唱牛市的贊歌.

Ⅷ 股市中說的,什麼叫周期性行業

周期性行業(Cyclical Instry)是指和國內或國際經濟波動相關性較強的行業。

周期性行業的特徵就是產品價格呈周期性波動的,汽車、鋼鐵、房地產、有色金屬、石油化工等是典型的周期性行業,其他周期性行業還包括電力、煤炭、機械、造船、水泥、原料葯產業。

還有一些產業被稱之為防禦性產業。這些產業運動形態的存在是因為其產業的產品需求相對穩定,並不受經濟周期性衰退階段的影響。在經濟衰退時,防禦性產業或許會有實際增加,例如,食品業和公用事業屬於防禦性產業。

(8)牛市前後的上市公司業績周期特徵擴展閱讀:

周期性行業分為消費類周期性行業和工業類周期性行業。

一、消費類周期性行業包括房地產、銀行、證券、保險、汽車、航空等,消費類周期性行業兼具了周期性行業和消費行業的特性。

它們的終端客戶大部分是個人消費者(銀行還包括企業),雖然品牌忠誠度較低,但仍具有一定的品牌效應。需求雖然出現波動但總體向上,而且在中國基本上是剛剛啟動的行業,市場前景巨大。除汽車、航空外,屬於較輕資產型企業,行業景氣度低谷時規模的彈性較大。

二、工業類周期性行業包括有色金屬、鋼鐵、化工、水泥、電力、煤炭、石化、工程機械、航運、裝備製造等。這些行業與宏觀經濟相關度很高,宏觀經濟復雜多變,基本不可預測(眾多著名經濟學家的預測往往也是錯誤的)。

而且產品價格波幅巨大、下跌迅猛(例如最近短短兩三個月航運價格急跌90%,有色金屬也是跌幅巨大),需求變化迅速而且周期長,有時投資者根本沒有反應的時間。

產品成本受原材料影響明顯,基本上屬於重資產型企業,投入產出周期長,行業景氣度高峰期大量的資本支出帶來龐大的折舊和攤銷,利潤對產量的變化極為敏感,行業低谷時規模調整彈性小,影響盈利的不可測因素眾多,所以盈利呈現高度的波動性,判斷周期拐點的難度也較高。

另外石化、電力、石油等受政府價格管制的行業存在盈利意外下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