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為何上市公司商譽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為何上市公司商譽

發布時間: 2021-06-07 23:20:49

『壹』 為什麼會出現商譽暴雷

上市公司商譽爆雷,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和經濟學院教授韓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是前期企業並購中,可能對商譽評估有過高的水分;二是疫情影響或是經營原因,造成相關企業業績難以兌現;三是根據監管要求,年底上市公司需要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

從商譽爆雷的上市公司來看,多數都是屬於業績不達預期或者出現連續虧損,甚至在主營業務方面沒有明顯的核心競爭力,在經營過程中又沒有有效的管理。另外,有的上市公司過去有跨界的或溢價過高的資產重組,一旦營收沒有有效地達成對賭協議,或者業績不及預期,基本上就會出現商譽爆雷。

高溢價收購通常會給企業帶來巨額的商譽,但是,商譽虛高帶來的一個問題是,如果商譽爆雷會嚴重損害投資者的利益。所以,對投資者而言,如何「避雷」,是不得不關注的一個問題。

商譽屬於企業的無形資產,這部分資產的信息相對其他形式的資產不太透明,很難准確評估,尤其是輕資產的科技企業。廣大中小投資者由於時間精力以及專業知識方面的限制,通常無法有效識別商譽部分的潛在風險。這種情況下,應當盡量依靠專業的金融機構,「雖然後者也未必能准確判斷商譽的真正價值,但總體而言比中小投資者更專業、更可靠。」

對於中小投資者而言,避免踩雷很重要。中小投資者去識別上市公司的並購過程還是存在一些困難的,所以不管公司是否並購成功,直接看企業現階段運行的實力。

『貳』 上市公司的商譽比上一年增多是什麼意思什麼意思

通俗地說,商譽就是收購另外一家企業需要支付的成本減去這家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
上市公司的商譽比上一年增多,說明在今年內有過新的收購或並購行為,從而導致商譽增加。

『叄』 收購後上市公司商譽巨大是什麼意思

商譽形成的原因
在並購過程中,產生商譽是因為並購者比被並購企業的公允價值多付出的成本,或者說是比被並購公司的股票的公允價值多付的成本,為什麼商家會付出比公允價值更高的成本,有的甚至是巨額成本呢?首先,一個公司立足一個行業若干年,一定有自己的企業文化、行業渠道、營銷策略、品牌效應以及公司信譽、專利技術和客戶群,這些都是沒有辦法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中用精確的數字衡量出的。收購企業之所以看中了被並購企業,一定是看中了該企業潛在的發展潛力,比如未來創造收益的能力,尤其是當期望收購被並購企業的公司不止一家的時候,這時候眾收購公司競相標的價格,往往反應出企業對於該被並購公司有著自己的專業評估。換個角度說,商譽也就是收購公司對於被並購公司將來發展前景的評估價值。
商譽被確認為資產的原因
商譽主要分為:購買商譽和內部自創商譽。購買商譽又分為正商譽和負商譽,並確認為資本,而內部自創商譽則不確認為資本。被並購企業的商譽值的評估實際上是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的。然而,企業對現有資源可能帶來的未來收益作出的報告,為決策者所增加的決策相關性遠遠彌補了估計上的不精確性所造成的影響。從一定意義上講,現代企業的競爭就是創造能力的競爭,作為核算這部分能力的價值的商譽,對於衡量企業未來的競爭優勢,從而判斷企業的投資價值可謂至關重要,因此有理由相信商譽確認所增加的決策相關性會遠遠彌補其估計的不精確性。因此,商譽應該作為一項資產被確認。
資本市場的反應也驗證了本文的判斷。經驗研究的結果表明:報告的商譽資產價值與股價之間是相關的,並且在商譽已經攤銷5年之後仍然相關。同時相關的研究還顯示:報告了商譽價值的企業,其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的比率比較低。也就是說,帳面價值更接近於市場價值,這從另一個側面支持了商譽的確認使得會計信息更加有價值。因此,商譽資產應該被確認。
會計分期的本身就隱含了會計核算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精確,不確定性是會計實務隨時都在面臨的問題。事實上,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可以預期固定資產的經濟壽命與物理壽命之間的相關性將會進一步減弱,對於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作出可靠的估計將會更為困難,但是固定資產卻不會因為計量的可靠性問題而不計提折舊,那麼商譽也沒有理由因為計量問題而不予確認。

『肆』 上市公司商譽是什麼

這個是我們財務處理上逐步接受,並量化的一個子項。
公司在建立、經營過程中,逐步積累了商業信譽,形成了商譽。
上下游合作夥伴願意以更優惠的價格提供商品或勞務,願意以更高的價格購買公司的商品或勞務;合作夥伴願意與公司建立更牢固的合作關系,願意在合作中共同分享經營成果。
這種氛圍的形成,就使得公司具有了超越剛剛創建的同等規模公司的優勢,將這種優勢進行量化,就是一個時點上的評估價值,它就是商譽。
商譽是變化的,需要根據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階段性評估。
商譽高的企業,在融資的規模、成本、方式上都能獲得更多優惠,得到發展的先機,占據更多優勢。
所以,商譽高的企業,更注意維護企業形象,注重社會責任,履行社會義務,塑造企業良好形象。
上市公司商譽就是品牌溢價,有的是自身初始的,有的是中途收購的,都屬於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在「注意力經濟」的當下,影響不遜於實物資產,維護好,運用好商譽已經是上市公司的重要抓手。

『伍』 股市裡面的商譽到底是什麼東西呢如何產生的呢

前幾年市場談論商譽較少,但在18年底大部分公司開始大規模的計提商譽,在19年市場上很多上市公司也發布商譽減值公告,為什麼早幾年中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商譽減值情況,在這幾年的突然出現爆發式增長。下面我們重點講解下商譽到底是什麼,上市公司是如何產生的商譽,為什麼目前上市商譽減值佔比較多。

那我們上述講到大部分公司在牛市14-15年完成收購,那三年之後,那就是18-19年,所以我們發現在最近一兩年大量公司出現商譽減值的情況,嚴重影響了公司的凈利潤,一旦凈利潤大幅度的減少後,造成了公司股價的下行。

總結:商譽是由於溢價收購所造成,溢價收購必須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那商譽就自然形成,所以大家在面對上市公司之前出現過高溢價收購的情況,特別是一些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中商譽一欄中資金規模較大的,要注意後期的商譽減值的風險。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陸』 為什麼有的股票有商譽規模有的沒有

商譽是溢價購買子公司產生的。

『柒』 企業商譽是如何產生的

以獲取超額收益的能力作為商譽的定量標准,堅持實現原則,從利潤的立場而非交易的角度來確認計量商譽。按照傳統的商譽會計理論對自創商譽難以進行可靠地計量。因可靠性只是相對的,故我們可以利用商譽的定義對其價值進行合理地估計,其計算公式為:超額收益=實際收益—平均利潤率×公允價值,然後根據「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有形資產獲得的是平均利潤,商譽資產獲得的是超額利潤),確定商譽的價值,公式為:商譽價值=超額收益/平均利潤率
在我國資產評估業務中可以使用以下兩種方法:
一:割差法
根據企業整體評估值與各單項資產評估值之和進行比較確定的。基本公式是:商譽的評估值=企業整體資產評估值-企業的各單項資產評估值之和(含可確指無形資產)。企業整體資產評估值可以通過預測企業未來逾期收益並進行折現,或資本化獲取;對於上市公司,也可以按股票市價總額來確定。商譽的評估,限於盈利企業或經濟效益高於同行業或社會平均水平的企業。商譽為負值時,對商譽的評價也就失去意義了。
二:超額收益法
把企業超額收益作為評估對象進行商譽的評估。超額收益法視被評估企業的不同又可分為超額收益本金化價格法和超額收益折現法兩種具體方法。
1. 超額收益本金化價格法。它是把被評估企業的超額收益經本金化還原後來確定該企業商譽價值的一種方法,其公式是:商譽的價值=(企業預期年收益額-行業平均收益率×該企業的各單項資產評估值之和)÷適用本金化率
例如:某企業的預期年收益額為20萬元,該企業的各單項資產評估價值之和為80萬元,企業所在行業的平均收益率20%,並以此作為適用資產收益率(適用本金化率)。
商譽的價值=(200000-800000×20%)÷20%=40000÷20%=200000(元)
超額收益本金化價格法主要適用於經營狀況一直較好、超額收益比較穩定的企業。如果在預測企業預期收益時,發現企業的超額收益只能維持有限的若干年,這類企業的商譽評估不宜採用超額收益本金化價格法,而應改按超額收益折現法進行評估。
2. 超額收益折現法。超額收益折現法是把企業可預測的若干年預期超額收益進行折現,把其折現值確定為企業商譽價值的一種方法。商譽的價值=
例如某企業預計將在今後5年內保持其具有超額收益的經常態勢。估計預期年超額收益保持在45000元的水平上,該企業所在的平均收益率為12%,則:商譽的價值=45000×0.8929+45000×0.7972+45000×0.7118+45000×0.6355+45000×0.5674
=162216(元)

在商譽評估計量中都應注意下列問題:
1. 所有企業中都有商譽,商譽只存在於那些長期具有超額收益的少數企業之中。
2. 商譽評估必須堅持預期原則。
3. 商譽是由眾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但形成商譽的個別因素不能夠單獨計量的特徵,決定了商譽評估計量不能採用市場類比的方法進行,因為影響商譽的各項因素的定量差異調整難以運作。
4. 企業負債與否、負債規模大小與企業商譽沒有直接關系。
5. 自創商譽計量與核算是企業內部定期對企業價值的評估,在企業正常的營運過程中無需他攤銷,只需在表外單獨列示,但是企業一旦出現重大影響事件時,必須重新進行評估,差異額為負值時必須進行攤銷而正值則必須增加商譽的價值。

『捌』 一個上市公司商譽規模高那麼就永遠不會下降嗎

一個上市公司商譽規模高通過計提商譽減值准備或整體轉讓可以下降。

『玖』 為什麼會出現商譽暴雷的情況

商譽是一種潛在的經濟價值,他能夠幫助我們分析公司在未來是否能夠帶來超額的利潤,或者是公司預期的獲利能力是否能夠超過社會平均投資回報率的資本化價值。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為商業信譽,它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指標,可以通過公司的經營效率、所處的位置、經營的歷史以及公司管理層的素質等等多方面來與同行企業相比較來進行分析。

為什麼會出現商譽暴雷?

當股市在經歷過長時間下跌之後的後期,這時候經常會出現這種現象,那就是刻意尋找利空消息。比如說一家公司暴雷了,大家就會對其原因進行深入挖掘,如果得到的結果是因為高質押所導致的,那麼這個時候所有具備高質押的股票都會開始快速下跌,如果這類股票估值再高一些,那麼集體閃崩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現了。

當出現這種情況之後,那下一階段暴雷的股票可能就是商譽高的一些股票,我們從另一個方面來激烈,商譽其實就是社會大眾對於這家公司的好感度,或者是認可這家公司預期的能力。

比如說我們都是賣空調的,但是海爾和格力賣的最好,這就是因為大家對於它們的好感度很高。再比如大家都賣酒,但是茅台酒的銷量遙遙領先,也是一個道理,都是因為好感度,大眾認可。

但是,為了防止一些不良公司在做賬的時候對自己的商譽進行言過其實,有規定是不能自己確認內部產生的商譽的,除非是真的有人出資購買,這樣才能在報告中出現公司商譽,如果全市商譽佔比較高的公司要收購別的公司,那麼被收購的公司價值也會構成這家公司的商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