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網上的金融公司,什麼好有100元起投的互金平台嗎
理 財主要 是 安 全 可靠
㈡ 他們說米庄的母公司是杭州五大互金集團之一
對啊,米庄的母公司是愛財集團,是杭州五大互金集團之一,一起的好像還有螞蟻金服、挖財等。
㈢ 為什麼大多數互金公司都在轉型退出,玖富還能上市
都不實在,,,要搞實體經濟了
㈣ 上市系,國資系和銀行系p2p網貸平台有何區別
P2P網貸上市系、國資系和銀行系給投資人的感覺是「實力強大的、靠譜、有保障」。投資人有這樣的想法是基於「三系」都不是普普通通的企業,股東都有資金實力雄厚、能承擔一定風險或者「國家信用背書」,「體制內」的標准制度等等。今天,我們在五個方面來了解一下這「三系」網貸平台。
首先要說明的是,互聯網金融的產生和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額度等傳統金融沒有打破的「界線」,大大提高了金融工具的效率。現如今,雖然互聯金融亂向從生,各種跑路事件頻發,導致了監管層政策收緊,進行全國范圍內的整治。但是依然阻擋不了,互聯網金融未來會替代傳統金融的腳步。這不僅是行業的趨勢,也是社會進步必然的發展。
任何一個新興行業都要經歷過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蕭條期。現在的P2P正處在「成長期」,有各種各樣「成長的煩惱」,整治是為了更好地發展。而目前的傳統金融已初露「衰敗」,因為傳統金融成本不斷提高、通脹率逐步上升,傳統金融給人們帶來的「金融服務」讓人們獲得不了滿足感。所以不管是任何「派系」的互聯網金融,從宏觀層面都認定,互聯網金融是未來金融發展的趨勢。
而「上國銀」三系,自身業務實力強大,企業經營合規性較強,加之有金融基礎,為了能奠定未來金融市場,或者「壟斷」金融市場從戰略意義角度出發,「插手」互金也是理所當然的。不管是「獲取客戶資源」、「多元化經營」「增加利潤來源」「直接融資」「品牌宣傳」,「上國銀」三系均有染指,但是各個「派系」的側重點不同,我們進行詳細的說明和分析。
一、獲取客戶資源:成本低,效率高
一般來講,投資人在投資互金平台的時候都需要進行手機注冊、實名認證。一旦注冊成功,或者進行了投資,互金平台就有了客戶信息和客戶的投資數據,如果互金的運營股東是銀行系和國資系來說,這真是正中下懷的好事。這就好比是「守株待兔」,銀行可以藉此更方便的對客戶、投資人進行有針對性的銷售產品或者「精準推廣」。這個「獲客成本」要比傳統金融和傳統銷售低的太多,而效率會成倍增加。之前沒有互金,沒有網銀的時候,銀行都是憑借著客戶在辦理櫃台業務是留下的聯系方式進行營銷。人工辦理業務的效率和產量畢竟比不上互聯網的便捷和高效。「上市系」獲取客戶資源的目的無非就是憑借自己的「金字招牌」能讓更多的人在證券市場上為其投資。這是個遞進邏輯,投資人看到自己購買股票的上市公司推出互金平台來,能不去進行投資一下?或者投資人投資一個互金平台一看股東背景是上市公司,能不去A股市場關注一下股票?
二、多元化經營:上市能加分,未來能「壟斷」
對於「國資系」來說,多元化經營是一個戰略發展的必要條件。國資企業先天優勢比較明顯,憑借自己強大的背景實力,涉及的行業產業較為寬廣,所以做起互金來也相對得心應手。所以,當人才儲備到一定極致,市場未來的導向清晰的時候,一些大型的「國資」企業紛紛開始開拓互金市場,不僅僅能給企業進行一些對外的「風險分散」還能有利於促進主營業務的發展。對於沒有上市的國企來說,多元化經營還能給自己在未來上市的過程中「加分」。還能給下面我們要說到的增加利潤來源埋下一個伏筆。最主要的是,未來在一定時期或者一定地域上,出現暫時性的「壟斷」「一家獨大」的現象。舉個最現實的例子:各地方都有地方性的「xx省/xx市金融資產交易中心」而現在的「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控股股東一般都是大國企,或者政府、城投發展公司等等。「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目前都採取了互金方式在運作。一旦互金行業產生「危機」,憑借著自己「國企資質」「政府背書」的作用,勢必會「獨大一方」。
三、增加利潤來源:規避監管,多賺點錢
先要說明的是,銀行在發行理財產品、發放貸款的時候不管是利率還是利息都受到了嚴格管控。雖然我國的利率市場化進程不斷推進,但是還沒有到達完全市場化的程度。所以,為了多出一塊收入,多增加一些利潤,在監管政策沒有完全落地的互金,利率可以進行適當的上浮。上浮的利率可以作為增加利潤的主要來源。一般「銀行系」的控股股東都是銀行下屬子公司、資產管理公司或者是銀行本身。利潤的歸屬,所有者權益的歸屬,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對於「國資系」來講,剛剛提到的多元化經營,既然多出來這一塊業務,那肯定是以賺錢為目的。
四、直接金融: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右手左手慢動作重播
在《貨幣銀行學》定義中,資金盈餘單位到資金短缺單位的資金流動可有兩個渠道:直接金融和間接金融。直接金融就是:短缺單位可以在證券市場向盈餘單位發行某種憑證(說白了就是金融票據)股票、企業債等等。這就是之前傳統金融比較流行的企業債,和現在比較流行的ABS資產證券化。那麼間接金融就是:盈餘單位把資金存放在銀行或者金融機構中,再由這些機構以貸款或者證券投放的形式給短缺單位。這個好理解就是銀行放貸。所以我們觀察比較發現,互金的基本模式屬於直接金融,說白了,也就是把前面的證券市場換成了互金平台,投融雙方在平台上做交易。這對於「三系」來說都是巨大的福音。在政策不完善,監管不到位的互金行業,想快速的融資,包裝理財產品就直接出去賣,對接投資人,通過網路效率高,也不用開什麼「路演會」「推介會」發個理財標就行。所以,一些「自融」、「股權投資」、「配資」就出現了。尤其是配資,簡直就是標題的那句歌詞。借款人炒股缺錢,投資人出錢按比例配置股票,再去二級市場進行買賣。如果這家平台的背景是「期貨子公司」、「xxx上市公司」控股的呢?合著都進了自己的腰包。所以,一個不客觀,信息不對等的直接融資往往都有「自融」的影子。
五、品牌宣傳:在自己光輝的形象上顯得更「接地氣」
互金成立發展之初,都本著「普惠」金融的目的來發展。也就是讓人人都受益,人人都能參與到金融活動中來。很多人在質疑傳統金融的銀行是「富人」的私人銀行。比如說銀行理財起點基本都是5萬元起,門檻高、受眾群體小。而互金門檻低、受眾群體廣泛。所以銀行也想多來點客戶資源,提升自己的形象,接接地氣。開啟互金業務,顯得自己更「親民」能把普惠金融帶到千家萬戶。加之銀行本身就是「國家信用」,一旦投資起點低,信用好,能吸引大批的投資人。瞬間,一個「萬人能參與」的光輝形象誕生了。而「國資系」、「上市系」自身也是實力強大,做其他行業能是第一,憑借背景和人才,互金行業做的也不一定差,顯得我們一專多能,涉及各個領域均有所長,再次為自己光輝的形象上加了一筆。最終要的是,以「三系」的股東背景作為品牌宣傳的話,能增強投資人信息,能爆發強大的市場投資效應。某電商購物平台就是很好的例子:之前該平台只做網店,股東、老闆牛的一塌糊塗,傳說有一天這個平台也開了個互金平台,投資人蜂擁而至,都說某某平台、某某老闆真厲害,你看還能做起來這個,一定很強。這種連鎖反應的受益人不僅僅互金平台,企業本身原有的產業也會沾恩澤露。
不管是銀行系、國資系、上市系,都應該在互聯網金融市場起到表率作用。更應該遵紀守法、維護市場的公平與合理競爭,更應該遵循監管政策,不斷完善平台的軟體、硬體。盡最大權利和義務保護投資人權益。最重要的是,「三系」平台的股東有一定權威性、專業性或「國家信用背書」,一旦「三系」平台涉嫌出現違規業務,或者違法操作,帶來的不僅僅是自身名譽的損害,也會讓投資人、其他平台人動搖整個市場的信心。作為投資人而言,民營系並不是全有風險,「三系」系並不是全都安全。任何企業都是以盈利目的而存在,一旦有盈利就有買賣和「殺戮」。所以,投資人在投資觀察平台的同時,與自身風險承受條件、資金分配情況相結合,才能安全投資,坐享收益。
p2p風控體系是一個整體,缺少任何一環都可能讓風控的實力減弱,除了以上的一些方面外,個別平台還有資產抵押擔保、分期還款、融資擔保機構擔保、創新信審體系等方面,當然還有例如木融寶這樣質押模式的平台,這一類是比較安全的。此外,風控體系中還少不了網貸系統的安全維護體系,以防止黑客攻擊、賬戶資料泄露、資金盜取等。
㈤ 金匯金融是什麼性質的互金公司
屬於金融科技型的。就跟螞蟻金服、京東金融那樣的差不多。
㈥ 互金公司及金融控股集團有哪些金融牌照是可以申請的
從互聯網的未來發展看,「數據」必然是最重要的核心資產;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發展,又要兼顧金融的屬性,又要布局基於「數據」的卡位。所以「外星人」馬雲說,從TD向DT的發展,數據就是貨幣....
從另外一個層次看,金融牌照又是互聯網金融企業由平台型企業向生態型企業轉變的「線」。這個「線」如何理解與如何應用,不僅僅是大的互聯網金融企業轉向綜合理財平台的軸,更是目前雄心壯志的企業家們構建「金控集團」的軸,每張牌照背後的價值有哪些,先出哪張牌,要細細研究與推演...
從營銷模式—產品設計—投資管理三個角度看,產品創新設計時,強調的是不同金融牌照下的業務邊界,金融有三架馬車:銀行、證券、保險。分別隸屬於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
無論是互聯網金融公司或者」金控」集團常用的牌照:
互聯網金融企業中,最核心應該掌握的關鍵數據,依託於徵信。
經營典當業務三年以上,注冊資本不少於1500萬的典當行,可以跨省設立分支機構。
合法的放貸機構。
融資性擔保與非融資性擔保公司的區別:融資性擔保公司可以與銀行合作,替借款人擔保。
保理公司的核心在於股東背景,股東背景決定了銀行對保理的授信。
要在基金業協會進行備案,根據投資方向又分為證券投資、私募股權(PE/VC)、期貨投資等,都是私募性質。
㈦ 中國有哪些海外業務的互聯網公司或互金公司
好嘞基金會好
㈧ 玖富上市後,在互金公司里能排到多少名
排得還算蠻前面的吧
㈨ 互金交易所和P2P有什麼區別
具體就浙江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網金社)與P2P的差異來講,主要有以下幾點:
審批程序不同。交易所是審批制,P2P是備案制。只有國務院、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和省級人民政府有權批准設立交易場所,交易場所必須在拿到設立批文後才可以申請工商登記領取營業執照,開展業務。而P2P公司在成立時直接在工商局申請辦理營業執照,不需要審批,後期才需通過金融辦備案,但因P2P行業整體的復雜性,導致備案工作一拖再拖,至今仍未有任何一家P2P公司完成備案工作。另外准入門檻、適用法規、業務范圍、日常監管要求都是不同的。
㈩ 請問深圳哪些互金公司加入了中國互金協會謝謝了。
知道的有金匯金融,是2017年加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