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朱溪鎢礦屬於上市公司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朱溪鎢礦屬於上市公司

發布時間: 2021-06-07 08:49:33

㈠ 充分發揮就礦找礦理論對找礦突破行動的指導作用

——學習運用就礦找礦理論的體會

胡魁1,2

(1.全國地學哲學委員會2.國土資源部咨詢研究中心)

摘 要 本文筆者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與深刻感受總結了10種就礦找礦的方式,並談了在地質找礦實踐中學習運用就礦找礦理論的體會。

關鍵詞 就礦找礦 方法 體會

哲學是研究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科學,人們的一切行為都自覺不自覺地受到哲學思想的支配。找礦哲學是研究地質找礦規律的科學,是實施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銳利的理論武器。日前國土資源部領導指出,朱訓同志1982年5月7日在《地質報》發表《論就礦找礦》一文,至今已有30年的時間了,對我們今天的工作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就礦找礦理論為什麼幾十年長盛不衰?因為它是從大量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科學規律;因為它客觀上揭示了礦床形成於一定地質條件具有類比集聚的本質特徵;因為它主觀上順應了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反復深入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因為它從技術經濟評價角度,預見到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有用礦產的領域將要擴大,從而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正如朱訓同志文章概括的「地質上有理,哲學上有據,經濟上有利」,因此能立於不敗之地。

筆者結合自己親身經歷和深刻感受的幾個實例,談談在地質找礦實踐中學習運用就礦找礦理論的體會。

一、朱溪銅礦項目取得重大找礦成果

2011年11月媒體報導:江西省地勘局912大隊承擔的地勘基金項目「江西省浮梁縣朱溪外圍銅多金屬礦調查評價」,繼2010年在42號勘探線zk4207孔打出單礦體見礦視厚度60.6米、WO,平均品位0.156%的厚大白鎢礦體後,新近施工的zk4208孔,又在1085~1325米深部打到單礦體見礦視厚度226.5米、WO3單樣最高品位7.734%、平均品位0.491%,並共生銅、鋅等多種礦化的厚大礦體,遠景資源量可望達到大型以上規模,取得了震動性找礦成果,顯示了該區巨大的資源潛力,成果的誕生有望塑造江西省鎢礦資源分布新格局。該鑽孔施工深度1701.53米,各項指標均達到鑽探工作的相關要求,創下江西省金屬礦找礦勘查的最大孔深記錄。

如此振奮人心的消息引起筆者的極大興趣,因為這正是我年輕時代工作過的礦區。「文革」以前我擔任贛東北大隊103隊技術負責人,1968年11月至1969年5月下放當鑽工,恢復地質技術工作兩個月後調到105隊,1973年4月升任105隊地質組副組長,實質上恢復了分隊技術負責的職務,當時105隊隊部就設在朱溪礦區,開動兩台鑽機進行銅礦詳查。當年105隊的主要工作范圍稱為洪(門口)-賦(春)成礦帶,是一個北東向長約50千米寬約10千米的銅多金屬遠景區,發現的礦區、礦點、礦化點達11處,已經結束勘探的月形礦區探明鉛銅鋅合計3.37萬噸,為小型礦;朱溪礦區勉強達到當時規定的中型規模;塔前礦區銅鉬鎢遠景看好,但工作程度較低。總體形勢是「只見星星不見月亮」。當年105隊配備地質專業技術人員23人,開動3~4台鑽機,年進尺8000米上下,隊部主礦區兩台鑽,外圍3~4個普查組尋找後備基地,開動1~2台鑽機。朱溪礦區是705物探隊通過土壤化探異常發現,1968年105隊上鑽,1972年隊部進駐,至1975年8年間投入鑽探工作量約2.5萬米,求得儲量銅5萬噸,品位1.38%;鋅0.7萬噸,品位0.33%。主礦體受石炭系黃龍組底部不整合面控制,5號等次要礦體產於上部層間,圍岩蝕變以透閃陽起石化、白雲岩方解石化為主,認為成因類型屬中溫熱液充填交代礦床。

查閱當年工作筆記,1974年底大隊討論1975年計劃時,就安排朱溪收縮下馬。其技術方面的原因是經多年工作沒有重大突破,雖然礦體走向傾向方向都沒有封閉,但礦體變化大,屬第3~4類型(按當時5級分類),預測富集部位缺乏有效手段,勘探深度一般不超過500米。從學術思潮方面,當時銅礦儲量任務壓力很大,斑岩銅礦、爆破岩筒成礦理論格外受重視,而朱溪恰恰沒有像樣小岩體,僅有一些岩脈,不如本帶的塔前、揚子尖有岩體,工作重點應當轉移。大隊領導說朱溪是戰略性轉移,將來還可以轉回來,這一轉就是35年。江西省局的魄力更大,舉全局之力組織德興銅礦大會戰。1975年4月我和9號機先後奉調參加會戰。朱溪礦區下半年提交評價報告,105隊隊部轉移到塔前,不久成建制劃入916大隊,編為四分隊。

2010~2012年朱溪礦區的重大突破是就礦找礦的成果。向千米以下的深度進軍,靠的是科技人員對地質規律再認識的智慧和勇於探索的勇氣,國家強盛、經濟實力雄厚的底氣,領導決策果斷的膽氣,依託探采技術進步趕超世界水平的志氣,912隊通過競爭奪得項目的銳氣,多少還有點地質工作的運氣,可喜可賀也!

二、就礦找礦的幾種方式

就礦找礦有多種方式,凡符合礦床客觀地質規律,又符合地質工作規律的找礦活動,可以獲得成功。以下列舉10種方式,舉例說明之。

(一)就淺部礦找深部礦

朱溪屬於這種方式。永平銅鎢礦同樣在千米以下鑽獲主礦體。

山東膠東焦家金礦田,位於龍口-萊州斷裂帶的中段,控礦斷裂規模大,向深部延伸穩定,具有深部成礦前提。在「攻深找盲」行動中,山東地質六隊於2006年在寺前探獲金51.83噸,2008年開展焦家深部金礦會戰,一舉探獲金105.17噸,單礦體資源量超過90噸。焦家金礦田寺庄—焦家段深、淺部礦實際上是同一礦床,這一礦床面積不足20平方千米,預計資源總量超過700噸,成為我國最大的世界級金礦。「攻深找盲」的難點在於突破無礦間隔,果斷跨過弱礦化段施工深孔,這就需要通過理論創新探索成礦規律,及戰略決策的果敢、堅忍和勝不驕敗不餒的魄力。

(二)就本部礦找外圍礦

開展外圍找礦歷來是屢試不爽的就礦找礦方式。尤其是沉積礦床和層控礦床,沿走向追索經常會取得良好找礦效果。對內生礦床外圍找礦同樣重要。以德興成礦區為例,在約370平方千米范圍內分布有德興斑岩銅礦、金山金礦、銀山鉛鋅銀銅礦等超大型礦床(礦田),其金屬礦豐度之高世界罕見,引來各路學者創立了各種成礦學說,但其找礦的主要方式就是不斷開展外圍找礦。新中國成立之初最先組建409隊勘探銀山鉛鋅礦,409隊派出普查組開展外圍找礦發現銅廠銅礦,組建420隊,銅廠外圍找礦發現富家塢、硃砂紅銅礦,組成德興斑岩銅礦田。1975~1979年德興銅礦會戰,江西省地質局指揮部負責銅廠、硃砂紅,冶金地質局負責富家塢。會戰結束後,此區留下地質局系統的贛東北102隊、104隊,冶金系統的四隊。102隊繼續硃砂紅詳查,由中型發展到大型,外圍開展萬年虎家尖銀金礦普查評價,104隊開展德興斑岩銅礦外圍1:5萬區調與礦產調查。而冶金四隊開展富家塢外圍找礦發現了金山金礦。

金山金礦原為古人開采過的石英脈型金礦,被認為是洞老山空。四隊在其下部黑色千枚岩之上打到蝕變破碎帶型(糜棱岩)金礦,實現第一次突破,當時控制儲量尚在10噸以下。1978年11月我從102隊調到104隊。1983年104隊整理區調資料時發現金山有一處20平方千米的環狀構造,其中有2處重砂及化探異常,一處異常與四隊金山礦區吻合,另一處為石碑異常,其面積與強度都比金山異常好。我們緊急到現場踏勘,發現四隊已經挖了探槽,當時還沒有探礦權登記制度,104隊和四隊是競爭的夥伴關系,君子協定是挖槽不算打鑽算。本來可以上鑽搶基地的,江西省局顧及兄弟隊的友誼沒有同意,因此與金山金礦田失之交臂。後來四隊經多年工作,3次突破,礦田總儲量已在170噸以上。104隊在周圍找到的都是小金礦。在德興斑岩銅礦外圍找金我們比四隊慢了半拍,主要原因是工作方法差異,104隊的方法是比較正規的區調、礦調,規則的網格取樣,而四隊沿通行小路進行路線化探采樣,在高值點附近挖槽,因此搶佔了先機。

(三)就本類型礦找它類型礦

江西省九江市武寧縣大湖塘礦區。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江西省地礦局916大隊和贛西北大隊,僅僅用了18個月的時間,就探明鎢106萬噸,為世界級最大的鎢礦,改變了江西「南鎢北銅」的資源格局。大湖塘的重大突破是就礦找礦的成果,是1958年以來幾代地質人幾上幾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多年積累的結果。從技術角度總結,關鍵是找礦思路的突破。運用新的找礦理論、找礦模式,深入探索成礦地質條件,從找單一的黑鎢礦石英大脈型鎢礦轉移到尋找斑岩型多礦種的黑、白鎢礦(銅礦)上來。

(四)就本種礦找它種礦

江西省上饒市朝陽磷礦。1965年103隊接大隊緊急指令,組成普查組開赴朝陽地區驗證航磁異常,尋找梅山式鐵礦。朝陽普查組在驗證磁異常過程中,對工區南部一套侏羅系碎屑岩的時代提出質疑,並證實其為震旦系,具有尋找磷塊岩的找礦前提,並通過測制剖面、地質填圖、槽探鑽探、取樣化驗手段,找到磷礦並進行評價,至1966年5月控制儲量3600萬噸。在「文革」前夕被移交104隊。1975年贛東北大隊組織勘探會戰,探明儲量1億噸,為華東最大磷礦,而鐵礦至今沒成氣候。

福建省紫金山銅金互進。1990年五一勞動節,我陪同地礦部領導到紫金山調研。當時銅礦已達大型規模,認為是與火山-次火山岩有關的熱液礦床,但是埋藏較深不宜露采,將影響其經濟效益。閩西地質大隊堅持銅金並舉的工作方針,終於攻克了上部氧化帶金礦,提升了下部銅礦經濟價值。至2001年探明銅165萬噸,金57噸,為特大型礦床,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地礦部找礦一等獎。如今金的邊界品位降低到0.2克/噸,金資源量達到325噸。

就本種礦找它種礦是礦產資源綜合勘查、綜合評價、綜合利用方針的具體體現,威力無窮。像煤鈾兼探、銅鈾兼探、煤下鋁土礦勘查,以及許多綜合找礦成果都屬於這種方式。

(五)就貧礦找富礦

鞍山式鐵礦中找富礦。一種是區域混合岩化的熱液交代作用形成的接觸交代型富鐵礦,另一種是產於同斜復式褶皺的向斜軸部的自組織作用改造型富鐵礦。

(六)就小富礦找大貧礦

河北、遼寧等地在大廟式釩鈦磁鐵礦、鞍山式鐵礦周圍圈定開發大規模超貧鐵礦。在小型石英脈型金礦周圍發現大規模低品位細脈浸染型金礦,且邊界品位不斷降低。吉林琿春金礦小西南叉銅金礦依靠技術進步,把金的邊界品位由0.6克/噸調整到0.4克/噸後礦體變大,從而拯救了企業。

(七)就表外礦找表內礦

盤活表外礦,把一些復雜、難選、低品位的礦盤活「解放」出來,是就礦找礦的重要方式之一。以寧鄉式鐵礦為例,分布於湖南、湖北等地的寧鄉式鮞狀赤鐵礦,已探明儲量37億礦,含鐵品位中等,含磷高,結構復雜,選礦困難,大部呆滯。1991年全國儲委進行鐵礦儲量核查時,全列為表外礦,同類型的找礦工作停滯。選礦研究機構和鋼鐵企業幾十年不懈攻關,終於在2011年有所突破。成都礦產綜合利用研究所經過多次工藝探索之後,形成了一個重選脫泥工藝,可獲得鐵精礦品位57%,含磷降到0.3%以下,回收率達到80%,而且選礦成本低。隨著此項工藝的逐步成熟,寧鄉式鐵礦37億噸表外礦可望盤活到表內礦,同類礦床可增長資源量將在百億噸以上,為地質找礦提供了廣闊空間。

(八)就礦物原料開發用途找礦

江西省廣豐黑滑石礦。1981年3月我在贛東北大隊匯總地質月報時,注意到在震旦系磷礦之上燈影組中部有一層假鮞狀黏土岩,呈大透鏡狀產出,與鮞狀硅質岩為相變關系,其化學分析結果Mg高Al低,稱為高鎂質黏土岩,投影到尼格里圖表,提示為滑石,經過該隊實驗室岩礦顯微鏡鑒定和浙江省地質局實驗室X光晶體分析,定為滑石。滑石用途廣泛,但此滑石非彼滑石,因色黑命名為黑滑石,好在黑色物為有機碳,易燒失,而後潔白無瑕,送景德鎮陶瓷研究所測試,製成滑石瓷花瓶,燒成溫度低於傳統鋁質瓷,有節能效果,然而景德鎮不肯改變傳統工藝。同年8月全國非金屬礦會議之後,江西省局強力推動非金屬勘查,1982年贛東北大隊安排101隊對廣豐溪壇黑滑石進行初查,7月上鑽,1984年轉入詳查,同年3月我調到省局地礦處,溪壇在1986年提交報告,填補了江西非金屬礦種一個空白。後來又有建材、核工業系統的兄弟隊在外圍萍塘、前村進行勘查,都把工業用途開發擺到重要位置,以建築陶瓷前景看好,累計探明資源儲量約8000萬噸。地方企業開采規模由小到大,由賣原礦發展到賣焙燒礦粉。2009~2012年江西省地勘基金安排廣豐楊村黑滑石礦調查評價,擬投入鑽探7927米,預算900萬元,預期新增資源量5000萬噸。

2012年2月,中國建材雜志社、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等單位在北京舉行廣豐黑滑石訪談會。與會專家指出廣豐黑滑石經過煅燒工藝處理後,白度高達88%~95%,而且化學成分穩定,是替代高嶺土製造高檔日用陶瓷、建築陶瓷、工藝陶瓷和工業陶瓷的上乘母料,而價格僅僅是高嶺土的40%。用廣豐黑滑石燒制的高白瓷和骨質瓷、厚胎瓷和薄胎瓷,各項指標均優於一般骨質瓷,完全滿足國際標準的要求。其工藝性能是其他黑滑石無法取代的。而且具有良好的絕緣、耐熱、吸附、潤滑等性能,可應用於造紙、塑料、油漆、塗料、醫葯、化妝品、航天、機械、電子、計算機、建築裝飾等多個領域,經濟價值巨大。有關企業、協會、高等院校正在醞釀建設廣豐黑滑石產業園,打造中國黑滑石之都,大力度開發國際市場,使黑滑石企業達到年銷售額100億元、納稅額10億元的規模。

(九)就露頭礦找隱伏礦

此種方式與第一種方式(就淺部礦找深部礦)的區別在於標的礦與已知礦不連續。在河北邯邢鐵礦此種方式十分普遍。湖北大冶鐵礦深部找礦也有實例。

(十)就找礦標志找礦

把找礦標志也列為就礦找礦的一種方式,是因為礦與非礦之間的經常演變。以往最為常用當前仍然十分重要的方式是物化探異常的查證,及礦點、礦化點的檢查。

以上各種方式可交替、疊加使用。

三、運用就礦找礦理論實戰經驗的歸納與注意事項

就礦找礦取得成功甚至重大突破,需要五個方面的有力支撐:正確的科學支撐、先進的技術支撐、充足的經費支撐、適應的體制機制支撐、堅強的找礦意志力支撐。

(一)正確的科學支撐

正確的科學支撐指符合地質規律與地質工作規律的找礦思路。就礦找礦靠思路、到什麼地方去找、用什麼手段、追索什麼地質要素、採取什麼步驟和技術路線,都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此種理論是應用性理論、戰術性理論,從實踐經驗中提升的理論。要從已知礦床的地質規律、找礦靶區的地質條件,以及其他地區的成礦規律的類比借鑒中得來。為了保障正確的理論指導必須有扎實的地質信息基礎,野外地質觀察和必要的樣品測試等基礎性工作特別重要。當前野外基礎地質工作薄弱的現象亟待扭轉。

一種新理論的傳播運用往往帶來大面積的豐收,如斑岩礦床理論、層控礦床理論、火山成礦理論、成礦系列理論、卡林型金礦理論、綜合信息礦產預測理論、陸緣增生-大陸碰撞成礦理論等都起到過巨大的科技引領作用,所以學習運用新理論特別重要。同時也不能忽視傳統理論,像層位控制、背斜鞍部、斷裂交叉、膝狀轉折、畸變界面、多期活動等部位有利於成礦等傳統理論在實戰中屢戰不爽,將長期發揮作用,就礦找礦在宏觀方面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是礦床分布規律和勘查工作布局,微觀方面的現實問題就是礦化富集規律、儲礦構造和探礦工程布置。地質工科專業這方面的基礎知識還要系統科學。

遵循地質工作規律方面最重要的是勘查階段。從認識論的角度每一階段都是一個從實踐到認識不斷提升的階梯;從技術經濟學角度,每一階段都是由技術評價到經濟評價階梯式上升的過程,是實現「以最小投入獲得最大成果」的地質經濟總原則,和找礦目標與當代技術經濟條件相適應的保證。每一階段都各有自己的任務與特點。雖然各項目各有不同,但勘查階段規律都要遵守,可以縮短、合並而不能跨越。遵循工程布置的由淺入深、由稀到密、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難的循序漸進規律有利於多快好省。善於抓主要矛盾、突破一個技術關鍵有可能打開一個新局面。堅持點面結合,堅持集思廣益(老中青結合、產學研結合、外部三結合),堅持創新,敢於懷疑否定前人和自己過去的看法,不斷改進找礦思路和工作方法。

(二)先進的技術支撐

就礦找礦的成績與技術進步關系密切。采礦技術的進步開辟了第二找礦空間,奠定了深部找礦的技術經濟基礎。選礦加工技術的進步降低了邊界品位,擴大了礦體范圍,把表外礦提升到表內礦,把非礦岩石提升到礦床,開辟了新的非金屬礦品種。采選冶技術進步促進了共伴生礦產的綜合利用和毗鄰礦產的綜合評價、綜合開發。由於選冶技術的提高和國際金價的飆升,金礦床邊界品位一降再降,再加上痕量金化驗技術的突破和探礦技術的進步,近年來我國金礦資源儲量大幅增長。

在探礦技術進步方面突出的是深孔岩心鑽進技術。1981年江西省局在硃砂紅布設1500米金剛石繩索取心試驗孔,經過精心組織,視為很大成功,現在2000米深的岩心鑽孔已經司空見慣,有力地支撐了深部找礦。3G技術運用、岩礦化驗測試技術進步,有效地提高了地質工作效率與精度。

有些技術薄弱環節有待加強:野外觀察基本功欠缺,岩礦顯微鏡鑒定技術運用明顯退步,非磁性金屬礦深部物探測技術進步不明顯,輕型山地工程施工缺乏創新手段,困難重重。

(三)充足的經費支撐

找礦是高投入、高風險的事業,沒有充足的經費支持是難以想像的。計劃經濟年代,地質找礦經費由國家供給,就礦找礦成績斐然。20世紀90年代體制轉換時期,恰遇國際地質礦業行情疲軟,地勘經費異常緊張,不但找礦成果甚少,而且造成一次新的人才斷層。自2003年以來礦業形勢轉暖,地質找礦經費空前充裕,找礦成果層出不窮。

現在的找礦經費主要來自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作為找礦主體的地勘單位缺乏自主資金,爭取、使用經費的程序比較繁瑣,費用定額沒有考慮地質找礦的研究性特點和知識性產品的創造性價值,迫使專業地質人員同時承擔多個項目,造成一線地質人員嚴重短缺,野外地質觀察粗糙,倚重於工程施工。當新一輪地質礦業低潮到來,找礦主體的自我發展能力令人擔心。

(四)適當的體制機制支撐

地質找礦的體制機制必須服從於整個國民經濟體制機制,並主動與之相適應。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直在探索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相適應的地質找礦新體制、新機制。在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強調的「公益先行、基金銜接、商業跟進、整裝勘查、快速突破」地質找礦新機制,已經發揮了巨大作用。前12個字解決了長期困擾地質找礦的經費問題、風險分擔問題,全國的地質找礦不差錢。資源整合、整裝勘查催生了突破性成果,正像大湖塘總結的:資源整合打下基礎,市場機制催生強強聯合,大投入大產出,18個月拿下世界級大鎢礦。

相對而言,地質找礦新體制的探索步伐慢了,問題主要在商業化地質工作領域,屬地化改革沒有觸及體制本質。地勘主體的主要活動方式是打工,「探者有其權」的願望還沒有實現,因此缺乏發展後勁。探采一體化不宜普遍推行,否則將削弱地質勘查總體力量。帶事業帽子走企業路子遇到審計障礙。這些問題可望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中解決。

(五)堅強的找礦意志力支撐

地質找礦探索性極強,風險性很大,成功率很低,即使就礦找礦也是如此。找礦過程猶如瞎子摸象,總是通過多次局部的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對全局的理性認識,找礦的部署經常需要不完全決策,需要一種亮劍精神,失敗和挫折是難免的。找礦過程也像偵探破案,不能放過任何有意義的蛛絲馬跡,因此需要艱苦深入的野外觀察和室內研究。有時一條重要線索的發現就會開辟一片明朗的天空,有時一個疏忽就會多走不少彎路。有時成功的喜悅就在最後的堅持之中。

總之,找礦需要堅強的意志,勇於實踐,大膽投入,不屈不撓。不但要有厚實的專業知識,也要有唯物辯證法的思維方式,更要有以「三光榮」(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四特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為代表的地質人精神,有當代地質人敢於擔當振興中華的崇高責任的使命感。

報刊報道

㈡ 有哪位知道中國最大的鎢礦在什麼地方

大余縣是我國最大的鎢礦基地

大余縣位於江西省南部,贛江西源章水上游。面積1368平方公里,人口24.3萬。該縣歷史悠久,秦代屬南野縣地,隋屬南康縣,唐置大庾縣。宋後歷為南安軍、路、府治。1957年改為大余縣。因地處大庾嶺北麓而得名。大余縣鎢礦資源極富,素有「鎢都」之稱,是我國最大的鎢礦基地。

鎢,金屬元素,硬而脆的結晶,耐高溫,用途廣泛,是鋼鐵、電器、化工和國防工業的重要原料,特別在近年來,鎢在尖端科技領域內更加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我國是鎢礦儲量和產量最多的國家,有「產鎢王國」之稱。據1977年有關資料證明,在世界鎢的儲量中,中國居首,約佔53.6%;加拿大第二,約佔12.1%;蘇聯第三,約佔8.9%。在鎢的全國儲量中,我國江西省又居全國各省之最,比我國華北、西北、西南和中南地區都多。而江西大余縣鎢的儲量不僅在江西省、全國躍居榜首,就是在世界上堪稱之冠。它的儲量佔全國的一半,佔世界近27%。在這里鎢礦經過長期風光,流水侵蝕,成為砂粒狀,與山坡及其周圍河床砂層溶為一體,幾乎遍地都是,就連當地鋪路、建房用的土,都可徑來煉鎢。境內的西華山等鎢礦是世界著名的鎢礦,可以露天開采。加之,在鎢礦帶周圍又有豐富的煤田和充沛的水力資源,為鎢礦提煉提供了便利的動力條件。我國所產的鎢礦砂,不僅滿足國內的需要,而且有相當一部分出口國外。著名的贛州有色金屬冶煉廠生產的鎢精砂就有60%出口國際市場;贛州鎢鉬材料廠也是全國著名的鎢絲廠家之一,他們生產的APT產品、雙飛牌絞合鎢絲、鎢桿等產品,遠銷十來個國家和地區,絞合鎢絲、酸洗鎢條還榮獲國家優秀新產品證書和金質獎章,真不愧為我國最大的鎢礦基地。

大余縣由於歷史悠久,還有許多名勝和古跡,最著名的有素稱「嶺南第一關」的梅關、有歷史悠久的古驛道、有風景秀麗和古代騷人題刻雲集的梅山、有宋代的嘉佑寺塔、有聞名遐邇的唐建清修的丫山靈岩寺。還有1934年蘇區中央工農紅軍主力長征北上後,陳毅同志率領留下的紅軍在梅嶺、油山、帽子峰一帶,堅持艱苦的三年游擊戰爭的革命紀念地、烈士陵園、劉伯堅烈士墓等革命紀念地。

這里的傳統特產有「南安板鴨」,馳名中外,暢銷東南亞國家和港澳地區。

㈢ 鎢礦的介紹

鎢礦是指通過有關地質作用加以富集形成的鎢礦床。2016年1月,江西浮梁縣朱溪鎢礦查明333+334類三氧化鎢(WO3)資源量 286萬噸,再次刷新了鎢礦儲量的世界記錄,成為新的世界最大鎢礦。

㈣ 江西省浮梁縣朱溪外圍銅多金屬礦調查評價

(1)概況

2011年至2013年,由江西省地勘局912隊承擔開展工作,2012年度投入資金620萬元。完成主要工作量有槽探4957.23立方米、鑽探工作量11271.41米(10個),各類樣品總計3600件。

(2)成果描述

在28線、42線、54線、62線和78線已完成的10個鑽孔見礦效果好。其中,ZK4208見礦厚度226.5米,WO3平均品位0.491%;ZK4209見礦厚度達307.95米,WO3平均品位0.423%。

江西省浮梁縣朱溪外圍銅多金屬礦42線剖面圖

1—銅礦體;2—推斷隱伏岩體;3—鎢礦體

預計新增鎢(WO3)資源量69萬噸,新增銅資源量15萬噸。

㈤ 江西發現世界最大鎢礦 儲量為原最大鎢礦2.7倍.是哪個股票

昨日,江西省地礦局召開2015年工作會議,介紹了該局2014年在江西贛東北的景德鎮浮梁縣探明的朱溪鎢銅礦項目,或刷新世界(600628)最大鎢礦床儲量紀錄。
這是繼2010年,贛西北發現並探明106萬噸世界最大鎢礦即武寧大湖塘鎢礦後,江西省鎢銅礦項目的

㈥ 中國的這個地下瑰寶,儲量世界第一,你知道是什麼嗎

1、稀土

㈦ 景德鎮市浮梁縣壽安鎮朱溪村有烏礦

是的。
這是中新網2010年消息:
中新網南昌11月13日電 (王昊陽)記者13日從江西省國土資源廳了解到,近日在江西景德鎮市浮梁縣朱溪銅多金屬礦預查項目工作中,勘探出15層白鎢礦體,該礦區具有尋找大型鎢金屬礦床潛力。
據了解,浮梁縣朱溪銅多金屬礦預查項目為江西省地勘局912大隊承擔,在勘探工作中完成的3個鑽孔全部見工業礦體,礦體呈似層狀產出。
首批化驗結果表明,一鑽孔共見白鎢礦體15層,礦體視厚度共94米,三氧化鎢平均品位0.26%,全部達到工業品位要求。其中單層最大視厚度53.6米,三氧化鎢平均品位0.168%。其它礦體中含鋅、銅,均達工業品位。這一成果表明,礦區可能存在隱伏岩體,具有尋找大型鎢多金屬礦床的資源潛力。
朱溪銅礦位於浮梁縣壽安鎮朱溪村,1979年被探明蘊藏量為6萬噸,含銅率1.03%。景德鎮浮梁縣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已發現四大類礦產26種,已開發利用的有金、銅、鎢、錫等12種,礦產資源儲量潛在經濟價值估算近2000億元。

㈧ 2015年12月29月65度鎢精礦每噸多少錢

江西省國土資源廳在南昌召開浮梁縣朱溪鎢銅礦普查成果通報會,宣布浮梁縣朱溪外圍(30-78線)查明333+334類三氧化鎢(WO3)資源量 286萬噸,再次刷新了鎢礦儲量的世界記錄,浮梁縣朱溪鎢礦成為新的世界最大鎢礦。其資源量是原世界最大鎢礦大湖塘鎢 礦的2.7倍。由此看鎢礦石價格還會下跌的

㈨ 景德鎮市

序號主礦種礦產地名稱

贛0927Au昌江區山門金礦

贛0928Au浮梁縣大背塢金礦

贛0929Au浮梁縣大舟金礦

贛0930Au浮梁縣芳村金礦

贛0931Au浮梁縣古銅橋金礦

贛0932Au浮梁縣橋溪金礦

贛0933Au浮梁縣臧灣金礦

贛0934Au樂平市官莊金礦

贛0935Au樂平市蓮湖金礦

贛0936Au樂平市劉家灘金礦

贛0937Au(砂)藏灣砂金礦

贛0938Au(砂)古通橋砂金礦

贛0939Au(砂)金村砂金礦

贛0940Au(砂)樂平市連湖州砂金礦

贛0941Au(砂)樂平市楓樹下砂金礦

贛0942Au(砂)樂平市宮庄砂金礦

贛0943Cu樂平市彈嶺銅礦

贛0944Cu樂平市何家銅礦

贛0945Cu樂平市塔前銅礦

贛0946Cu樂平市下沖銅礦

序號主礦種礦產地名稱

贛0947Cu樂平市岩口銅礦

贛0948Cu樂平市揚子夾銅礦

贛0949Cu樂平市月形銅礦

贛0950Cu樂平市張家塢銅礦

贛0951Mn樂平市花亭錳礦

贛0952Mn樂平市眾埠街花亭錳礦

贛0953Sn浮梁縣大山塢錫礦

贛0954Sn浮梁縣大洲錫礦

贛0955Sn浮梁縣茅棚店錫礦

贛0956Sn浮梁縣棉花塢錫礦

贛0957Sn浮梁縣徐家尖錫礦

贛0958W浮梁縣白茶塢鎢礦

贛0959W浮梁縣蕎麥嶺鎢礦

贛0960W浮梁縣沙陽坑鎢礦

贛0961W浮梁縣砂子嶺鎢礦

贛0962W浮梁縣文殊庵鎢礦

贛0963W浮梁縣朱屋嶺鎢礦

贛0964W浮梁縣朱溪鎢礦

贛0965瓷土樂平市豐源瓷土礦

贛0966大理石(飾面用)浮梁縣天寶飾面用大理石礦

贛0967高嶺土昌江區鵲湖高嶺土礦

贛0968高嶺土浮梁縣東流高嶺土礦

贛0969高嶺土浮梁縣朱家山高嶺土礦

贛0970高嶺土樂平市下程高嶺土礦

贛0971海泡石黏土樂平市牯牛嶺海泡石黏土礦

贛0972脈石英(玻璃用)浮梁縣華生玻璃用脈石英礦

贛0973脈石英(玻璃用)樂平市八甲玻璃用脈石英礦

贛0974煤浮梁縣北安煤礦

贛0975煤浮梁縣橫塘煤礦

贛0976煤浮梁縣仙槎煤礦

贛0977煤後港煤礦

贛0978煤樂平市橫路煤礦

贛0979煤樂平市鳴山煤礦

贛0980煤樂平市鳴西煤礦

贛0981煤樂平市橋頭丘煤礦

贛0982煤樂平市萬山煤礦

贛0983煤樂平市涌山橋煤礦

贛0984煤樂平市鍾家山煤礦

贛0985煤樂平市沿溝煤礦

贛0986煤樂平市涌山煤礦

贛0987煤(無煙煤)浮梁縣桃樹煤礦

贛0988黏土(水泥配料用)浮梁縣下窯村水泥用黏土礦

贛0989膨潤土樂平市東源村膨潤土礦

贛0990砂岩(玻璃用)樂平市虎山玻璃用砂岩礦

贛0991石灰岩(水泥用)浮梁縣仙槎制灰用石灰岩礦

贛0992石灰岩(水泥用)樂平市雞公山制灰用石灰岩礦

贛0993石灰岩(水泥用)樂平市塘嶺制灰用石灰岩礦

贛0994石灰岩(水泥用)樂平市新睦制灰用石灰岩礦

贛0995石灰岩(水泥用)樂平市中堡水泥用灰岩礦

贛0996石灰岩(制灰用)浮梁縣高爐窯制灰用石灰岩礦

贛0997石灰岩(制灰用)浮梁縣寺前制灰用石灰岩礦

序號主礦種礦產地名稱

贛0998石灰岩(制灰用)樂平市第二石灰廠制灰用石灰岩礦

贛0999石灰岩(制灰用)樂平市獅子山制灰用石灰岩礦

贛1000石灰岩(制灰用)樂平市幸福制灰用石灰岩礦

贛1001石灰岩(制灰用)樂平市眾埠制灰用石灰岩礦

贛1002陶瓷土昌江區三寶陶瓷土礦

贛1003陶瓷土浮梁縣坳嶺陶瓷土礦

贛1004陶瓷土浮梁縣白石塔陶瓷土礦

贛1005陶瓷土浮梁縣柏樹下陶瓷土礦

贛1006陶瓷土浮梁縣鳳凰嘴陶瓷土礦

贛1007陶瓷土浮梁縣浮東陶瓷土礦

贛1008陶瓷土浮梁縣何家蓬陶瓷土礦

贛1009陶瓷土浮梁縣河源陶瓷土礦

贛1010陶瓷土浮梁縣馬龍塘陶瓷土礦

贛1011陶瓷土浮梁縣寧村陶瓷土礦

贛1012陶瓷土浮梁縣牛角塢陶瓷土礦

贛1013陶瓷土浮梁縣盛家墩陶瓷土礦

贛1014陶瓷土樂平市德通陶瓷土礦

贛1015陶瓷土樂平市後埠陶瓷土礦

贛1016陶瓷土樂平市土山塢陶瓷土礦

贛1017陶瓷土樂平市下徐陶瓷土礦

贛1018陶粒岩樂平市鳳凰山陶粒岩礦

贛1019螢石(普通)浮梁縣黃壇螢石礦

㈩ 鎢礦的歷史沿革

從1783年西班牙首次用炭從黑鎢礦中提取了金屬鎢至今有200餘年的鎢礦開發、冶煉、加工歷史。
中國對世界鎢業發展作出了舉世矚目的貢獻。我國鎢礦於1907年發現於江西省大余縣西華山,鎢礦開采始於1915~1916年(據《中國礦床發現史·江西卷》,1996年)。此後在南嶺地區相繼發現不少鎢礦區,生產不斷擴大,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鎢精礦產量達到萬噸,躍居世界鎢精礦產量首位,至今仍居世界第1位。
我國鎢礦資源豐富。開發鎢礦地質調查工作,由翁文灝先生創始於1916年,爾後在河北、江西、廣東、廣西等省(區)分別做了一些探測工作。20世紀三四十年代,對贛、湘、粵、桂、滇等省(區)的一些鎢礦床進行了較系統的地質調查,特別是對贛南地區的鎢礦,先後有燕春台、查宗祿、周道隆、徐克勤、丁毅、張兆瑾、馬振圖等地質學家做了頗有成就的地質調查研究。其中,徐克勤、丁毅所著《江西南部鎢礦地質志》(1943),對贛南幾十年鎢礦床分別作了系統的論述,堪稱我國第一部鎢礦地質專著。這些地質前輩的工作成果,不僅為後來地質勘探工作奠定了基礎,而且也為當時開采贛南鎢礦提供了重要依據。
1935年江西省成立了資源委員會鎢業管理處,統一價格,收購鎢砂。1938年西華山建立礦場,投資經營東西大巷,進行坑采。抗戰勝利後改為資源委員會第一特種礦產管理處西華山工程處。據不完全統計,西華山鎢礦至新中國成立前,共采出鎢砂近5萬t。1937年成立大吉山鎢礦工程處,收回民窿開鑿第九中段,開始國營生產。
在30~40年代,不僅發現了大量黑鎢礦,而且白鎢礦也有陸續發現。資源委員會礦產測勘處金耀華、楊博泉於1943年對雲南省文山縣老君山地區進行礦產地質調查時,首次發現接觸交代型白鎢礦床(夕卡岩型白鎢礦床),著有《雲南文山老君山白鎢礦床之成因及其意義》論文(地質論評,1943,№.Ⅷ)。1947年徐克勤又在湖南省宜章瑤崗仙和尚灘發現了白鎢礦床,並寫專文報道。
新中國成立後,為振興鎢業,在五六十年代開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鎢礦地質普查和勘探工作。由原重工業部、冶金部、地質部所屬地質勘探部門,迅速地對贛、湘、粵以及閩、桂、滇等省區的鎢礦開展全面普查勘探工作,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53~1957年),為贛南西華山、大吉山、巋美山、盤古山等「四大名山」黑鎢礦床作為重點礦山建設項目以及在湘南、粵北、桂東北等地區的鎢礦建設礦山,提供了可靠的地質成果,作為采選設計的依據。60~80年代,為保礦山、保建設和鎢業持續發展,繼續進行了大量地質勘查工作,在華南和西北甘肅等地又發現並探明了一批大型、超大型鎢礦,為中國鎢業可持續發展,准備了充足的礦產資源。
在大量地質勘探工作基礎上,從50~70年代建成了原中央直屬企業的礦山有20多座和一大批地方國營的中小型礦山,到80年代以來,國營鎢礦山形成生產礦石總能力達870萬t。年產鎢精礦4~5萬t(WO3含量)。
2015年12 月1日,江西省國土資源廳在南昌組織召開了《江西省浮梁縣 朱溪外圍(30-78線)鎢銅礦普查成果報告》評審會。經專家 評審,確認該項目查明333+334類三氧化鎢(WO3)資源量286萬 噸,再次刷新了鎢礦儲量規模的世界記錄。
2016年1月5日,江西省國土資源廳在南昌召開浮梁縣朱溪鎢銅礦普查成果通報會,宣布浮梁縣朱溪外圍(30-78線)查明333+334類三氧化鎢(WO3)資源量 286萬噸,再次刷新了鎢礦儲量的世界記錄,浮梁縣朱溪鎢礦成為新的世界最大鎢礦。其資源量是原世界最大鎢礦大湖塘鎢 礦的2.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