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上市公司內控指引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內控指引

發布時間: 2021-06-07 05:38:47

『壹』 上市公司必須進行內控建設文件號

是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等五部門發布的通知,要求境內上市的公司在12年12月31日完成內部控制建設,提交自我評價報告;大中型國有企業做內控建設但沒有強制要求,中小板和創業板根據情況逐步開始做;

文件是配套指引

『貳』 目前上市公司執行的內部控制規范性文件體系有哪些

境內上市:2008年《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與各交易所內部控制指引;
境內外同時上市:《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與《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

『叄』 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暫不執行《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2分)

前一段剛剛發布的:「2010年4月26日,五部委聯合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給上市公司實施企業內控下達了「時間表」。 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實施,自2012年1月1日起擴大到上交所、深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實施;在此基礎上,擇機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時,鼓勵非上市大型企業提前執行。」

近年來,國內大型企業集團掀起了整合內部信息資源,建立集團一體化管理平台的浪潮。針對目前大型企業均已實施ERP系統的信息化應用現狀,為了強化內控管理為核心目標,滿足企業提升內控水平的需求。智聯騰華總結多年實施經驗和對企業需求及對相關法規的研究,推出支持多種ERP系統的、符合集團型企業內控管理要求的智聯騰華門戶式協同平台(簡稱TSC),完美實現企業內功管理的要求,並可以根據企業的發展階段不同,隨需應變,確保業務流程與企業管理理念的一致性。

TSC體現了企業追求精益管理的過程,通過貫徹始終的業務流程,將持續改善,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內化到每個員工的思想中;在不斷完善的內部控制中,員工士氣、企業文化、領導力、生產技術等都在實施中得到提升。

企業信息化建設,作為加強企業內控,提升運營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其目的之一就是促使企業將好的管理做法固化為信息化中的規則與流程,進而形成公司的管理習慣,以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通過流程管理,企業的內部運作將更為透明順暢,每個人都是內部管理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企業管理正在向著全面、全員、全過程的企業風險管理發展,最終促進企業價值的全面提升。

『肆』 如何加強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管理的建議及思考

博得聽說-2017年最佳知識平台-每天五分鍾解決企業一個小問題
中國需要一個知識平台 中國首個解決中小企業資本困惑的知識平台
講好中國企業故事 發出中國企業聲音,結交拓展人脈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建議
內部控制是指經濟單位和各個組織在經濟活動中建立的一種相互制約的業務組織形式和職責分工制度。內部控制的目的在於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企業內部控制是以專業管理制度為基礎,以防範風險、有效監管為目的,通過全方位建立過程式控制制體系、描述關鍵控制點和以流程形式直觀表達生產經營業務過程而形成的管理規范。
一、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管理存在的問題
作為社會公眾企業的上市公司,承載著股東財富增值的期望,承擔著眾多的社會責任,加上監管部門要求下的信息透明,以及市場約束力的增強,使企業內部面臨著較多管理上的重點和難點。近幾年,我國上市公司在內部控制體系的實施及評價等方面都有了積極的發展,如大部分上市公司在金融危機的形勢下,提高了對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組織了內部控制的梳理工作,有針對性地加強管理;企業風險防範認識進一步加深;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編制並披露內控評價報告,推動內控理念和制度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然而,就我國上市公司內控管理現狀而言,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一)內部控制環境不完善
在企業內部控制五要素中,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良好的內部環境對於內部控制的有效實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國上市公司根據《公司法》和《證券法》設立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一些專門的委員會,制定了相應的議事規程,但是由於股權高度集中和國有資產所有者缺位,內部人控制現象普遍存在,弱化了董事會、監事會的監督作用,公司治理結構不適當。另外,企業組織結構、企業文化和人力資源政策等方面的缺陷,也不利於內部控制發揮作用。
(二)風險意識薄弱
目前,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經營管理水平低,風險意識不高,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主要表現在:缺少科學有效的風險評估機制,風險控制方法落後,多數企業的內部控制側重於事中和事後控制,而對風險的事前預測和控制涉及較少。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公司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公司將面對更大的環境變化和生存風險。然而,從中國上市公司的現狀來看,普遍存在著對形勢和市場認識不足、過於自信與樂觀以及想當然的盲目擴張現象,其風險意識沒有提到應有的高度,更缺乏有效的辨認、分析和管理風險的機制,導致不少上市公司應變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差。
(三)缺乏有效溝通,信息流通不暢
目前,中國大部分上市公司或多或少存在著公司內部、與監管部門之間信息溝通不暢的現象。具體表現在信息的上下向溝通中,普遍存在信息傳遞過程遲緩,信息在層層傳達時發生歪曲,甚至遺失等現象;而且由於信息反饋機制不完善,上向溝通受阻,使上層管理者無法迅速獲得第一手信息;由於下向溝通不及時,使得上層決策者以及管理者的最新信息沒有及時傳遞到每一位員工,使公司決策沒有及時得到落實。
(四)監督機制不健全
在當前經濟發展階段,中國大部分上市公司沒有真正建立監督部門,上市公司中的監事會也沒有起到其應有的作用,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監事會成員沒有達到應有的職業素養和專業素質的要求,甚至一部分監事會成員都是由公司管理層領導兼任,這樣就從根本上限制了其作用的發揮,還有一些上市公司只是讓內部審計部門充當監事會的作用,他們的監督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二、對於加強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管理的建議及思考
(一)建立有效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形成明確的權利制衡關系
一是改進「三權」制衡的體系,明確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以及監事會的權力;二是切實保障兩權分離。我國法律應該嚴格限制董事會與經理層的重合,並且應將重合的比例限制在一定的比例之內,同時也應該加強董事會的建設;三是加強董事會在內部控制體系中的作用。
(二)加強風險管理
強化風險管理,是現代企業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內容,對於上市公司而言,由於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股權集中度較高,其風險管理也就顯得更為重要。首先,上市公司的所有員工都必須樹立風險意識,只有意識到了風險,才會主動加強內部控制,採取措施控制風險。其次,上市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應加強風險管理,建立健全風險預測、風險評估、風險控制和風險約束機制,並且在技術上制定風險迴避、風險轉移和風險分散等管理策略,以有效防範和控制風險。同時,還要合理客觀地評估企業現狀和風險。上市公司更應密切關注內控指引的建設與更新,以正確把握政策要求,減少不必要的成本。同時,還要通過建立內部監督機構對企業高風險區域經常進行檢查,來及時發現已存在的或潛在的風險。
(三)完善信息溝通系統
1、政府部門應積極以制度形式建立健全強制實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准則和指南,規范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內容和格式,明確誰為內部控制信息負責和出台相應的處罰措施。
2、企業內部也應建立完整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和清晰的業務流程,合理地對公司各個職能部門和人員進行責任分工、控制和考核,對每一個部門的責任和利益明確界定,防止權力重疊,也避免出現權力真空。通過匯編內部管理制度、業務流程圖、許可權指引等,促進企業各層級員工明確機構設置和職責分工,正確行使職權。開設信息反饋渠道,確保員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及時報告和解決。
(四)對於上市公司製造虛假會計信息的行為加大處罰力度
企業應當增加製造虛假會計信息的一個成本,國家應加大對會計師事務所的處罰力度,使得注冊會計師能夠更為謹慎地執業,並保持執業的規范性和獨立性。

『伍』 2010年4月,財政部五部委聯合發布《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自2012年1月1日起,所有上市

是強制披露,對上市公司內控評價和披露情況,財政部有專門的報告。你到財政部網站上查詢一下就行。

『陸』 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是哪一天頒布的

《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頒布時間為2010年4月15日,2011年1月1日起執行。

2010年4月26日,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國資委、銀監會、保監會等部門在北京召開聯合發布會,隆重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簡稱配套指引)。該配套指引連同2008年5月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共同構建了中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擴大到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礎上,擇機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時,鼓勵非上市大中型企業提前執行。
配套指引由21項應用指引(此次發布18項,涉及銀行、證券和保險等業務的3項指引暫未發布)、《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組成。

『柒』 五部委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的時間表,上市公司該如何積極應對

前一段剛剛發布的:「2010年4月26日,五部委聯合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給上市公司實施企業內控下達了「時間表」。 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實施,自2012年1月1日起擴大到上交所、深交所主板上市的公司實施;在此基礎上,擇機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時,鼓勵非上市大型企業提前執行。」

近年來,國內大型企業集團掀起了整合內部信息資源,建立集團一體化管理平台的浪潮。針對目前大型企業均已實施ERP系統的信息化應用現狀,為了強化內控管理為核心目標,滿足企業提升內控水平的需求。智聯騰華總結多年實施經驗和對企業需求及對相關法規的研究,推出支持多種ERP系統的、符合集團型企業內控管理要求的智聯騰華門戶式協同平台(簡稱TSC),完美實現企業內功管理的要求,並可以根據企業的發展階段不同,隨需應變,確保業務流程與企業管理理念的一致性。

TSC體現了企業追求精益管理的過程,通過貫徹始終的業務流程,將持續改善,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內化到每個員工的思想中;在不斷完善的內部控制中,員工士氣、企業文化、領導力、生產技術等都在實施中得到提升。

企業信息化建設,作為加強企業內控,提升運營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其目的之一就是促使企業將好的管理做法固化為信息化中的規則與流程,進而形成公司的管理習慣,以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通過流程管理,企業的內部運作將更為透明順暢,每個人都是內部管理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企業管理正在向著全面、全員、全過程的企業風險管理發展,最終促進企業價值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