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哪裡有
企業的盈利模式有兩種。一種是自主式盈利,通過開發產品,形成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實現盈利。一種是外延式盈利,通過資產重組、兼並、收購等實現盈利。
第一種盈利模式暴利來自於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或者來自於壟斷。新產品、新技術開發的上市公司如鳳毛麟角。壟斷的上市公司倒是很多,但願意做業績、做貢獻的不多。故某地房地產公司在申報納稅時80%虧損。更多的上市公司過著靠天吃飯的生活。沒有新產品,沒有新技術,沒有規模效應。想降低成本最後卻增加成本,為啥?職工也是要吃飯的,物價上漲比利潤增長快。
第二種盈利模式對於企業做強做大,行業整合,資源整合有很大作用。一個偉大企業的誕生是以犧牲無數小企業為前提的。但只看到了兼並、收購,看到了開始,卻看不到美好的結局,更像是講故事一樣。背後的種種利益糾葛,無序的競爭,不是一般人所了解。
㈡ 公司上市要求連續三年盈利,每年盈利多少啊
只要求連續三年盈利,對盈利多少沒有具體要求。
對上市公司的要求:
2、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三千萬元。
3、開業時間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連續盈利;原國有企業依法改建而設立的,或者本法實施後新組建成立,其主要發起人為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可連續計算。
4、持有股票面值達人民幣一千元以上的股東人數不少於一千人,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四億元的,其向社會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0%以上。
5、公司在最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6、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條件。
(2)九成上市公司實現盈利擴展閱讀:
上市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證監會決定暫停其股票上市:
1、公司股本總額、股份結構等發生變化,不再具備上市條件;
2、公司不按規定公開其財務狀況,或者對財務會計報告做虛偽記載;
3、公司有重大違法行為;
4、公司最近三年連續虧損。上市公司有前述的2、3項情形之一,經查證屬實且後果嚴重的;或有前述第1、4項的情形之一,在限期內未能消除,不再具備上市條件的,由證監會決定其股票上市。
㈢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㈣ 上市公司如何盈利
企業的盈利模式有兩種:
一種是自主式盈利,通過開發產品,形成規模效應,降低成本實現盈利。
一種是外延式盈利,通過資產重組、兼並、收購等實現盈利。
上市公司是指所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所謂非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沒有上市和沒有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這種公司到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須經過批准外,還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公司法》、《證券法》修訂後,有利於更多的企業成為上市公司和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公司。
㈤ 滬深上市公司2017盈利怎麼樣
4月底,滬深上市公司全部按期對外披露2017年年報信息。2017年,滬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27.97萬億元,同比上升14.46%;共實現凈利潤約2.62萬億元,同比上升18.55%,增長率創近年新高。2017年,深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0.4萬億元,同比增長23.46%;實現凈利潤7295億元,同比增長20.58%;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同比增長19.71%,盈利質量明顯提升。
綜觀業績狀況,滬深兩市公司在經濟發展的韌性、結構優化、新動能等方面呈現出多個新亮點,高質量發展的趨勢正在形成。興業銀行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這是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表現,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成果。
實體經濟再上新台階,高端製造顯活力
股東回報意識推動現金分紅創新高。滬市公司回報股東的意識不斷增強,現金分紅水平持續維持高位。2017年,滬市公司分紅整體比例為37.92%,高於去年約5個百分點。統計顯示,共有1000餘家公司推出派現方案,占公司總數的74.47%,同比增加約5個百分點;合計派現8111億余元,同比增加約18個百分點,現金分紅金額再創歷史新高。
從公司分布情況看,持續穩定高比例分紅公司群體已形成,滬市單年分紅比例在50%以上的企業194家,30%以上的778家。其中,有370餘家公司連續3年分紅比例超過30%。
當然,年報也反映出,在落後產能加速出清市場環境下,部分上市公司仍然存在階段性經營困難或風險,多家公司出現虧損。更為嚴重的是,部分公司主營不暢,甚至公司長期失去造血能力,淪為市場所詬病的「殼公司」,面臨退市風險。
此外,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規范運作風險。特別是一些公司的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出現信用風險,利用不同形式損害公司利益,干擾公司經營,甚至直接出現資金佔用、違規擔保問題。對於這些情況,交易所將繼續從嚴監管,防範出現重大風險。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㈥ 公司年盈利多少才能上市
1.光憑年盈利是不能確定一個公司能否上市的,上市公司首先是股份有限公司,需要符合股份有限公司的條件,《公司法》規定,設立股份有限公司,應當具備下列條件:1.發起人符合法定人數;2.發起人認繳和社會公開募集的股本達到法定資本最低限額;3.股份發行、籌辦事項符合法律規定;4.發起人制訂公司章程,並經創立大會通過;5.有公司名稱,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組織機構;6.有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和必要的生產經營條件。
2.上市公司的概念
公司法所稱的上市公司,是指所發行的股票經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3.申請股票上市的條件
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公開發行;
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5000萬元;
開業時間在3年以上,最近3年連續盈利;
持有股票面值達人民幣1000元以上的股東人數不少於1000人,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
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4億元的,其向社會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5%以上;
公司在最近3年內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條件。
㈦ 什麼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就是公司賺取利潤的能力。一般來說,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指正常的營業狀況。非正常的營業狀況也會給公司帶來收益或損失,但這只是特殊情況下的個別情況,不能說明公司的能力。因此,證券分析師在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時,應當排除以下因素:證券買賣等非正常項目、已經或將要停止的營業項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別項目、會計准則和財務制度變更帶來的累計影響等。
㈧ 從2000年到2009年每年的上市公司總利潤增速是多少平均利潤增速和加權利潤增速呢
上市公司的中報披露完畢,整體顯示出盈利逐步恢復的狀態。表現為同比增長率雖然仍然是-14.5%,但環比增長率達到35.5%。由此我們只能說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還處於很低的狀態,進一步好轉和走向穩定性的需求拉動的盈利增長,還需要經濟進一步復甦的支持。
他進一步詳盡闡述,從影響當期盈利的因素看,價格起了主導性作用。股市上漲帶來的投資收益佔到總利潤的22.39%;大宗商品價格反彈使得資產減值准備和公允價值對利潤起到很大的正面影響;相對去年同期,在一季度去庫存化後,二季度的成本壓力大大減輕,企業的營業利潤率得以提升,增加了盈利能力。
相對來講,從企業的銷售收入情況看,仍然改善程度不大。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增長率下降到歷史最低點-12.37%,上半年累計降幅收窄至-11.46%,說明需求仍出於緩慢回升狀態。
從行業的角度,我們看到的最大的變化是成本壓力緩解的電力、石化、造紙包裝、航空等行業的利潤在快速恢復增長階段;需求穩定的食品、商業、醫葯等行業增長的穩定性較好;受益於政府加大基礎設施投資的電氣設備、建築、建材等行業利潤也處於增長中。
由於去年下半年企業盈利惡化的程度較大,基於基數的因素,今年全年上市公司可以實現25%左右的增長。仇彥英特意提醒投資者,如果從好的角度來看,可以認為需求在回升,企業盈利在好轉;但從壞的方面看,應該意識到很多行業還沒有走出虧損和微利的困境,產能過剩和產品需求低迷仍然是企業要面對的最大困難。
㈨ 上市公司經營成功盈利了,會把真實的賺到的利潤公布出來並分享給小股民股東嗎
上市公司的賬都是要經過審計的,做假賬隱藏利潤的現象也有,但是私下給大股東的方式,不是把賺到錢直接給他。而是通過關聯交易之類的方式。小股民得不到分紅,很正常的。
大股東從上市公司撈錢的方式,不會太直接,更不會直接從上市公司把錢拿走,要拐很多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