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上市公司並購的財富效應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並購的財富效應

發布時間: 2021-06-07 03:05:33

『壹』 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對券商股有什麼利好

上市公司並購重組那是上市公司的事,與券商的業績沒有直接關系,券商是指導和推薦公司上市並承銷和發行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並對上市後期進行跟蹤,並購重組只是公司內部管理,審批是證監會的事,所謂的利好或利空只對上市公司本身而言

『貳』 關於某一個上市公司的並購績效分析

公司發展壯大的途徑一般有兩條:一是靠公司內部資本的積累,實現漸進式的成長;二是通過公司並購,迅速擴展資本規模,實現迅速擴張。公司通過戰略重組以適應環境變化或者滿足其自身不斷發展的需要,用並購活動來進行戰略調整的速度要遠遠快於自身內部發展的調整速度,可以使公司在恰當的時機獲得迅速成長的機會。從公司成長的角度來看,公司並購可以給公司帶來績效的增加。

『叄』 如何分析上市公司並購價值

戰略價值是促使產業資本並購或者回購相應目標的主要因素,也往往是由產業資本戰略目標不可逆轉和上市公司獨特資源的幾乎不可替代性所決定的,是我們考慮的最主要方面。獨特資源往往是並購的首要目標,比如地產、連鎖商業還有一些諸如礦類的資源,其往往具備不可替代性,其它試圖進入該行業領域的產業資本必須或幾乎要通過收購來切入。而已經佔有該資源的大股東也幾乎不可隨意放棄,可能採取回購股權的方式加強控制。
這類情況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門店、土地、渠道、品牌、礦產等一些具有較為明顯壟斷性的獨特資產。
重置成本和市值比較
對於產業資本來說,如何盡量低成本收購實業資本也是其重點考慮的問題。那麼對比分析重置成本和市值之間的差距,就可較為清楚的分析這一因素。市值較重置成本越低,則對產業資本的吸引力越大。
不同行業的重置成本都有較大差別,這需要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
行業情況分析
策門檻和行業集中度是決定行業並購活躍度的主要因素。
1)策門檻
比如金融行業的並購就不容易發生,這是和策管制密切相關的。一般情況下和國計生密切相關的行業,並購的策成本往往非常高,也很不容發生市場行為模式下的並購。並購涉及的復雜因素多,不確定性較大。而由於缺乏控制權競爭和爭奪的壓力,控股方回購積極性也會相應削弱。
2)行業集中度
行業集中度越低,則並購和控股權爭奪一般情況下越容易高發,反之則不然。
股東和股本結構
股權結構和股東情況也往往是決定並購和回購活躍度的重要因素。
1)股權結構
股權結構越是分散,越容易產生各類並購行為,也越容易刺激大股東回購。反之股權較為集中,或一致行為人持有集中度較高的上市公司,發生二級市場並購難度一般較大,控制權轉移更多可能以股權協議轉讓為主。另外,大股東有回購承諾或者表態回購意願的也必須要關注。
2)其它大股東情況分析
大股東的資金緊張情況,或者該行業資金面普遍緊張,都可能會導致大股東方面願意引入新的戰略投資方,或者對惡性並購行為的抵抗力減弱從而引來其它產業資本關注。
3)股東行為
拋售或者增持的歷史記錄,從側面來分析大股東對該公司實業價值的看法。
4)股本規模
一般而言,股本規模較小的上市公司,有能力並購其的產業資本往往越多,並購所需的資金成本一般較小。所以,小股本上市公司在同等條件下,更容易出現並購或者回購。尤其是中小板中一些有價值的營企業龍頭,其被並購的概率往往較大。

『肆』 如何說明並購對上市公司市值的影響

值對並購活動的影響
(一)市值與並購動因
按照Shleifer和Vishiny(2003)的模型,行為經濟學假說認為並購交易的主要驅動力是並購企業股票的市場價值。該假說假定市場是非有效的,即市場對企業市場價值的評價存在偏差。理性的管理者會以被市場高估的公司股票去購買被低估了的相關公司的資產。並購的實質是並購企業價值被錯誤估價後,管理者為了獲得錯誤估價的利益而採取的一種積極的保值策略。按照其解釋,在並購浪潮中一定會發生大量的換股並購(Stock Swap Merger)。Harford(2004)對該假說進行了實證檢驗,檢驗結果支持上述假說。
另外,為獲取市值差額收益的投機心理,也是一些並購活動的重要動機。在不成熟的資本市場中,市場的短期投機性較強,投資者熱衷於炒作投資概念和題材。並購公告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財富效應,會引起相關企業股價的上漲。一些投機資本家利用並購事件進行概念炒作,低買高賣,從中賺取超額收益。
(二)市值與換股並購
換股並購是指並購企業通過本公司股票換取目標公司股票的並購。良好的市值表現可以提高並購企業股票的支付能力。目標企業也更加容易接受換股並購的方案。同時,換股並購也會對並購企業的市值產生影響。信息不對稱理論認為,只有當管理層利用所擁有的私人信息意識到企業股價被高估時,並購企業才會選擇換股並購。因此,換股並購會讓投資者產生並購企業市值被高估的預期,當並購消息公布時,並購企業的股價會因投資者的預期回歸而趨於下降。Andrade,Mitchell和Stafford(2001)的研究表明,換股並購的並購企業在事件宣告期前後會有顯著的負面效應(-2%到-3%的非正常收益)。
三)市值與現金並購
現金並購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我國企業大多成長歷史短暫,自有資金積累不足,因此需要向外部進行融資。市值規模直接反映並購企業對社會資本的吸收能力。首先,在公司股本不變的情況下,市值越大意味著股價越高,從而股權融資的能力就越強;其次,公司市值越高,償債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就越強,越容易得到更高的資信評級,融資成本也就越低。現金並購需要進行大規模的低成本融資,而市值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融資規模和融資成本的高低。
對於市場而言,現金並購通常認為是一個很好的信號,表明並購企業的現金流較大,而且有能力充分利用並購所形成的投資機會。選擇現金並購的企業股票更容易受到投資者的追捧,使其股價上升、市值增加。
(四)市值與反收購
敵意收購指收購方在目標公司不情願的情況下,通過大量購買目標公司股票取得控股權的收購行為。這種做法會影響到上市公司正常經營活動,不利於上市公司長遠發展。在全流通條件下,由於所有股票都能夠在二級市場上流動,敵意收購的可能性將會增加。
市值已經成為衡量企業反收購能力的新標桿。市值被低估的上市公司最容易成為敵意收購者的目標。市值體現的並不僅僅是股價,而是公司綜合實力的象徵。市值越大,表明上市公司並購其他企業的能力越強,反收購能力也相對越強。

『伍』 企業並購對上市公司產生哪些影響

並購分很多種,有國內的同行業並購,不同行業的並購,又有跨國的並購,跨國並購在國際上有70%是並購後對並購的雙方都不好!而國內的並購一般表面都是利好的,至少可以減少財務成本和經營成本,短期內可以刺激股價做好,但長期來看,是中性的,必需要看並購後公司的運營實際情況,每年財報的收益是否因並購而增長,這才是實質上的利好與否!

『陸』 上市公司在產業性並購中有何優勢

您好 ,市公司在產業性收購方面的優勢主要集中在以下三點:

(1) 融資優勢

雖然國內金融工具的創新仍是不足,但相對未上市公司而 言,上市公司在並購中具有巨大的融資優勢。
(2) 被並購資產的流通優勢

當上市公司採用換股、可轉債或其他金融工具收購未上市公司時,它賦予了被收購方一個很好的資本退出渠道。這對於急於 兌現公司股權流通價值的收購標的公司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吸引力。

(3) 聚集並購整合人才的優勢

上市公司可採用股權激勵的方式來獲取高素質的並購整合人才。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柒』 誰知道如何分析上市公司並購價值

全流通以後產業資本通過二級市場來實現其產業整合意圖的情況可能增加,尤其是經過暴跌和市值快速縮水後,通過市場並購或者回購來實現產業整合、控股權轉移或集中的成本明顯降低。而從產業資本的角度來審視上市公司價值,是發掘其被回購或並購價值的關鍵所在。本文試圖探討分析產業資本將如何看待上市公司的並購價值,從產業資本的角度重新審視上市公司定價水平。
從近期來看,張江高科 (600895)、吉林森工 (600189)的大股東增持,海螺購買冀東股權、鞍鋼和寶鋼爭奪攀鋼股權,已經若隱若現拉開產業資本並購的序幕。
一、戰略價值分析
戰略價值是促使產業資本並購或者回購相應目標的主要因素,也往往是由產業資本戰略目標不可逆轉和上市公司獨特資源的幾乎不可替代性所決定的,是我們考慮的最主要方面。獨特資源往往是並購的首要目標,比如地產、連鎖商業還有一些諸如礦類的資源,其往往具備不可替代性,其它試圖進入該行業領域的產業資本必須或幾乎要通過收購來切入。而已經佔有該資源的大股東也幾乎不可隨意放棄,可能採取回購股權的方式加強控制。
這類情況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門店、土地、渠道、品牌、礦產等一些具有較為明顯壟斷性的獨特資產。
二、重置成本和市值比較
不同行業的重置成本都有較大差別,這需要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
三、行業情況分析
政策門檻和行業集中度是決定行業並購活躍度的主要因素。
1)政策門檻
比如金融行業的並購就不容易發生,這是和政策管制密切相關的。一般情況下和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行業,並購的政策成本往往非常高,也很不容發生市場行為模式下的並購。並購涉及的復雜因素多,不確定性較大。而由於缺乏控制權競爭和爭奪的壓力,控股方回購積極性也會相應削弱。
2)行業集中度
行業集中度越低,則並購和控股權爭奪一般情況下越容易高發,反之則不然。
四、股東和股本結構
股權結構和股東情況也往往是決定並購和回購活躍度的重要因素。
1)股權結構
股權結構越是分散,越容易產生各類並購行為,也越容易刺激大股東回購。反之股權較為集中,或一致行為人持有集中度較高的上市公司,發生二級市場並購難度一般較大,控制權轉移更多可能以股權協議轉讓為主。另外,大股東有回購承諾或者表態回購意願的也必須要關注。
2)其它大股東情況分析
大股東的資金緊張情況,或者該行業資金面普遍緊張,都可能會導致大股東方面願意引入新的戰略投資方,或者對惡性並購行為的抵抗力減弱從而引來其它產業資本關注。
3)股東行為
拋售或者增持的歷史記錄,從側面來分析大股東對該公司實業價值的看法。
一般而言,股本規模較小的上市公司,有能力並購其的產業資本往往越多,並購所需的資金成本一般較小。所以,小股本上市公司在同等條件下,更容易出現並購或者回購。尤其是中小板中一些有價值的民營企業龍頭,其被並購的概率往往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