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2-2014年基金收益率排名
查詢基金收益率:
所有客戶包括代銷、網上直銷、直銷櫃台客戶都可以通過網上交易系統查詢基金收益率。
網上交易系統登陸方式:代銷和直銷櫃台客戶登陸的密碼就是默認的查詢密碼,登陸進去後只能查詢不能交易;直銷網上客戶輸入交易密碼,登陸後可交易。登陸成功後在「我的資產」中可做詳細查詢。
衡量基金收益率(fund yield rate)最重要的指標是基金投資收益率,即基金證券投資實際收益與投資成本的比率。投資收益率的值越高,則基金證券的收益能力越強。如果基金證券的購買與贖回要繳納手續費,則計算時應考慮手續費因素。
計算公式:
收益=當日基金凈值×基金份額×(1-贖回費)-申購金額+現金分紅
收益率=收益/申購金額×100%
累計凈值:
累計凈值不能准確反映基金的收益,因為基金分紅時可以選擇現金,也可以選擇分紅現金的自動再投入。如果選擇現金的,也可以選擇過幾天或者過幾個月手動再申購。累計凈值是一個簡單還原,如果不要求精確計算是可以用的指標。
❷ 2018年指數基金公司分紅排名
2018年僅剩下最後一個月的時間,基金業績年度排名爭奪戰也進入白熱化的階段。縱觀2018年整年的基金業績情況,可以說是屍橫遍野。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日,僅有貨幣型、債券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為正,權益類基金幾乎全軍覆沒。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為-19.02%,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為-11.88%,QDII基金平均收益為-4.62%,債券型基金平均收益為4.42%,貨幣型基金平均收益為3.46%。
❸ 今年有多少基金分紅
分紅就是分自己的錢,沒用的.
新手吧?
開放式基金分紅,要敬而遠之,躲還來不及,還想買.
❹ 現在買什麼好的基金好。哪些可以分的最多分紅
目前股市重新回到新的上升趨勢中,指數基金是最好的投資品種,像易方達100ETF,嘉實300都是不錯的投資品種,適合風險承受能力強的投資者,如果你追求穩健一些的投資品種可以選擇混合型基金,像華夏紅利,嘉實精選,富國天瑞都是不錯的品種,如果想買可以分紅的基金就必須買面值在1元以上的基金,基金凈值越高,分紅就越多,一般會在年報中公告!
❺ 基金分紅了對收益排名有影響嗎
基金分紅以後,基金除權後基金凈值會相應降低,有利於投資者在較低的基金凈值申購,有利於投資者落袋為安。但累計基金凈值是不受任何影響的,實際上對基金的排名、收益都無影響。
❻ 搞不懂的基金分紅
樓主您好
開放式基金分紅的實質其實就是把左口袋裡的錢拿到右口袋裡,即把基金凈值中可分配收益中的一部分,以發放紅利的方式給投資者。所以,您原先的投資資金有一部分變成了「紅利」。
分紅與基金本身沒有任何關系。通常,分紅只是營銷手段,如果你認同這只基金,分紅或不分紅都沒有關系。很多基金投資者把分紅當作獲取收益的唯一途徑,實際上分紅不是基民獲得的額外收益,它只是從基金凈值里分出來的一部分錢,分紅後基金的單位凈值會下降,而基金的累計凈值不會改變。
只有基金的累計凈值才能夠真正反映基金的管理水平,同期成立的同類型基金累計凈值越高,管理水平就越高。對於基金公司來說,一般都不願意積極主動地分紅。例如,在封閉式基金中,絕大多數基金公司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分紅。
基金公司是一個盈利性單位,它的收入來源是管理費,分紅勢必會減少基金公司的收入。因此,除非是契約規定了某些開放式基金必須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分紅,否則,主動分紅「讓利」的基金管理公司,都是為了一定的目的,如老基金的持續營銷,新基金的發行,等等。
投資者在選擇基金進行投資的時候,一定要密切關注基金的業績——凈值增長率,以及該增長率在同類基金中的各種時間長度的排名,選擇綜合業績表現好的基金作為自己的投資對象。
❼ 關於基金分紅問題
在去年的弱市環境中,購買債券基金能規避股市的下跌風險,對於風險承受能力小的投資者是不錯的選擇.您買的工銀強債在歷來排名都靠前,且該基金經理管理固定收益產品能力較強,您可以繼續持有.
基金分紅要滿足一定的必要條件:
(1)基金投資在賣出盈利股票後,獲得收益;
(2)基金當年收益先彌補上一年度虧損後,方可進行當年收益分配;
(3)基金收益分配後每基金份額凈值不能低於面值;
(4)如果基金投資當年出現凈虧損,則不進行收益分配
在滿足以上條件後,分紅還要根據基金經理的投資策略而定,如果基金經理認為基金所持有的股票有長期增值的空間,也可以不分紅。具體的分紅條款可查閱基金合同或招募說明書。
一般來講債券基金分紅頻率比股票基金高,但是具體分紅時間和次數還是要視基金經理投資策略而定.
如果沒有分紅,您可以通過贖回基金來獲得收益.
工銀強債B是沒有申購贖回費用的,只收取銷售服務費,這筆費用在基金凈值中已經體現出來了,所以您可以看到工銀強債B的凈值要比工銀強債A低.
前端收費是在您購買基金時收取的一筆申購費用,後端收費是在您贖回該基金時補收的一筆申購費用.另外在您贖回基金時,會收取一筆贖回費用.
您買的工銀強債B是沒有申購贖回費用的.
❽ 什麼是基金分紅
基金分紅是指基金將收益的一部分以現金方式派發給基金投資人,這部分收益原來就是基金單位凈值的一部分。因此,投資者實際上拿到的也是自己賬面上的資產,這也就是分紅當天(除權日)基金單位凈值下跌的原因。 分紅後凈值是回歸到一元左右, 並不一定是一元.現在有許多投資者對基金的分紅存在幾種誤解: 誤解之一:分紅能夠使基金持有人得到實惠。 其實分紅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其實分紅的錢是投資者本人自己的錢,並不是誰的恩施。舉例來說,某人買了某基金10000份額,某一天該基金的凈值為1.5元,則該投資者在該基金上的資產總價值為15000元,假如基金公司決定分紅,每份額分紅0.5元,則該投資者得到分紅款5000元,分紅以後基金的凈值相應減少,扣除0.5元,凈值為1.0元,投資人在該基金的現有資產總價值降為10000元,加上得到的5000元分紅,總計仍然是15000元,投資者並沒有因為分紅而多得到1分錢。 所以,不管分紅和不分紅,投資者在該基金的總價值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變化,並沒有因為分紅而多得到1分錢利益。 誤解之二:趕在分紅之前申購,能夠坐享其成,不勞而獲。 我在得知某基金將要分紅的消息後,趕緊在分紅之前申購該基金,於是該基金在此之前所獲得的收益按理說沒有我的功勞,但是我趕在分紅之前成功申購了改基金,於是我參與了分紅,基金原來掙來的收益,我沒有功勞,卻參加分紅,白撿了一個大便宜,持這種想法的投資者不在少數,一些基金公司已經掌握了這種竅門,一預告分紅,馬上在分紅前迎來一大批申購資金,分紅之後又迎來一批喜歡低凈值的投資者,所以有的基金樂此不彼,居然有基金10天之內分紅兩次,還有基金趕緊修改基金合同,把每年最多分紅4次改成一年最多分紅12次。 產生這種誤解的原因仍然是投資人不懂分紅以後基金凈值降低,總價值降低的道理,分給新申購者分紅款其實是投資人申購基金的本錢,並不是別人預先掙來,等你去享受的,計算公式如下: 分紅得到的錢+現有基金份額達總價值+申購手續費=你用來申購的投資金額。 那末分紅會給投資人帶來負面影響嗎? 分紅需要現金,基金公司為了分紅需要賣出股票,在股市處於上升時期,賣出好的股票意味著無法享受該股票在未來上升中的獲利,今後想要該股票,基金公司將被迫用更高的價格把它買回來。 在股市下跌過程中,股票的價格已經大大滑落,基金管理人為了分紅,將股票賤價拋售,元氣大傷,一旦股市止跌回升,基金手中股票少了,當然基金凈值的上升也會明顯比別的基金慢,很可能開始走下坡路,原來好好的基金,大跌之後名落孫山,從此一蹶不振,幾個月翻不了身。假如想要配置原先的股票,必須以較高價格買回來,基金經理等於在做「低拋高吸」的笨拙操作。 例如「興業可轉債」,6月5日搞分紅,大家都知道,從5月30日股市開始下跌,6月4日是股票價格最低的日子,興業可轉債居然為了分紅而在低價拋出股票,所以當6月6日開始,股市回到上升狀態以後,興業可轉債一落千丈,漲得特別慢(有時下跌),直至今天,興業可轉債仍然沒有回到5月29日的收益,原來是收益率很好的基金,幾乎成了最差基金,原先不錯的業績迅速滑落,按照月增長率排名,興業可轉債6月19日排在第208位,在它之後的基金除了天治財富增長、德盛安心、長盛動態精選之外,寥寥無幾,原來長期運作得到的好名次付之東流水,什麼時候能夠翻身?這對該基金經理的能力將是嚴峻的考驗。 在股市下跌過程中,基金管理人為了分紅而拋出股票,還會促使股票價格的進一步下跌,對股市的止跌回升沒有任何好處。 那末什麼情況下搞分紅合適呢? 如果基金公司對股市的後勢不看好,於是賣出一些股票,降低股票的倉位,收回一些現金用來分紅,手中的股票少了,在下跌過程中能夠減小跌幅,等股市開始上升了,再買進股票,提高股票的倉位,增加以後的盈利能力。 但是,大家都知道,股市的漲跌是很難預測的,即使專家和投資大師同樣無法預測准,再說,大家有目共睹:股市的風浪來得突然,跌幅大,去得也快,升起來也快,基金公司很難預先對波動的幅度和時段預測出來(除非神仙)。 一旦基金經理判斷對趨勢判斷失誤,或者說,雖然趨勢正確,但是時間判斷失誤,例如有的基金在不同點位,在2700點,在3000點,在3400點,都有人判斷即將大調整,於是提前賣股票,搞分紅,結果,想像中的大調整遲遲不來,業績長期無起色,被迫再買進股票,等到大調整真正來了,投資人要贖回基金,基金經理手中未必有現金來應對,更沒有錢來買進股票,一步錯,步步錯。由此帶來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分紅對基金公司有說明好處呢? 好處之一是擴大規模。 基金公司的收入主要靠基金管理費,假如基金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收益高,業績好,基金的凈值升高,許多新投資者怕高凈值基金,以為高凈值等於風險高,不敢買該基金,而原先的持有人看到自己的賬面收益高了,想落袋為安,於是贖回基金,結果出現反常現象:基金的業績越來越好,但是規模反而越來越小,沒有規模的擴大,對基金公司來說,基金的業績無法帶來公司效益的提高。為了擴大規模只好迎合投資者喜歡低凈值的偏好,要麼搞拆分,要麼搞大比例分紅,進行持續營銷,以便擴大基金規模(這也是不得以而為之,是無可奈何的舉措)。 好處之二是汲引投資人申購。 因為有的投資人以為參與基金的分紅是白得好處,因而拿著錢關心哪家基金何時分紅,一旦有分紅消息,立即趕在分紅之前申購,以便參與分紅,所以只要宣布某月某日分紅,立即引來許多申購者,有些基金公司掌握了這種竅門,樂此不彼,頻繁地用分紅來擴大規模,業績搞不好,一次分紅只分每份額幾分錢(例如每份額分0.052元),這種頻繁而低價值得分紅除了有利於基金擴大規模以外,對基金持有人有什麼好處呢?難道投資者就等這5分2厘錢來補貼家用? 此外,有的基金公司在分紅時權益登記日、除息日為5月15日,紅利再投資計算成基金份額卻要按照5月17日的凈值來折算,結果5月17日大漲,投資人的份額少了許多,這是一種坑害投資者的做法,(如華夏公司。我在《華夏基金公司的分紅方案不公,嚴重損害持有人利益》一貼中有詳細敘說)有無知者辯解說:5月17日有可能跌,投資人豈不是可以佔到便宜了?這實在是歪理,投資人並不想占別人的便宜,但是也不願意被基金公司損害,公平的做法是:紅利再投資應該按照除息日的凈值來計算份額,因為除息日的凈值已經減去了分紅值,按照這延後兩天的做法,此時投資人的份額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際上,都是原來的份額,沒有增加,那末15日,16日兩天,投資人的理論和實際總價值大大縮水,這難道是合理現象? 基民常常期盼、呼籲基金分紅,這實在沒有必要,分紅還是不分紅由基金經理考慮,在牛市中,分紅對投資人來說弊多利少(或者說弊多無利)。 還常常有人打聽:某基金某月某日要分紅,你今天申購能趕上分紅嗎?這實在有些幼稚,買基金主要應當考察它的業績和經理的管理能力,僅僅為了趕上去參與分紅,實在是因為對分紅實質的誤解
❾ 分紅型基金目前那種好
主要是看你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風險承受能力高就選指數基金,那是高風險同時也高收益,像159902,嘉實300都屬於這類品種,如果風險承受能力一般,就選擇混合型基金,像興業趨勢,交銀穩健都是不錯的產品,如果沒有風險承受能力就選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像161010,0300303都是不錯的投資品種,一種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基金就是最好的基金啦!
❿ 請問經常分紅的基金是好基金嗎
我們可以把基金想像成一家公司,我們是這只基金的持有人,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是為我們打工的(收取基金管理費)。當這只基金賺了很多錢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分紅把預期收益兌現。
比如去年你買了1萬元的基金,當時凈值1元,你買了1萬份,一年後發現這只基金的凈值漲到了2元,你賺翻了,基金公司決定每份基金分紅1元,這就意味著你可以拿到1萬元分紅。
不過不要高興得太早了,基金分紅和股票分紅的性質不一樣。對於股票分紅,上市公司如果不分紅,錢就會留在上市公司自己的口袋,股民們賺不到,但是基金賺到的錢體現在凈值里,我們隨時可以贖回,不管基金分不分紅,這對基民的利益沒有太大影響。
當基金分紅的時候,雖然我們拿到了現金分紅的預期收益(假如設置了現金分紅,而不是紅利再投資),但是基金公司也會對基金凈值做處理,基金凈值會減少分出來現金的那部分,所以基金分紅相當於基金公司把原本就屬於基民的錢從左口袋挪到了有口袋,沒有太大意義。
所以,不要以為經常分紅的基金就是好基金,一毛不拔的基金就是壞基金,基金分紅並不是衡量基金業績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