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創業板和上市公司的區別是什麼
一、創業板是指專為暫時無法在主板上市的中小企業和新興公司提供融資途徑和成長空間的證券交易市場,是對主板市場的重要補充,在資本市場有著重要的位置。
二、設置創業板的目的是:
為高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渠道。
通過市場機制,有效評價創業資產價值,促進知識與資本的結合,推動知識經濟的發展。
為風險投資基金提供「出口」,分散風險投資的風險,促進高科技投資的良性循環,提高高科技投資資源的流動和使用效率。
增加創新企業股份的流動性,便於企業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等,鼓勵員工參與企業價值創造。
促進企業規范運作,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三、上市公司(The listed company)是指所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四、上市公司的特點如下:
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可為非上市公司,有股份有限公司的一般特點,如股東承擔有限責任、所有權和經營權。股東通過選舉董事會和投票參與公司決策等。
上市公司要經過政府主管部門的批准。按照《公司法》的規定,股份有限公司要上市必須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准,未經批准,不得上市。
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發行的股票不在證券交易所交易的不是上市股票。
B. 如何判斷創業板公司的價值
對創業板上市公司來說,主要應關注公司是否具有持續成長能力。一般來說,可以考察企業所擁有的技術、經營模式和經營理念是否先進或者獨特,管理層的整體素質如何,企業所在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以及企業在行業中所佔的地位等等。
C. 對於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分析應該用哪些方法和一般分析主板上市公司方法有什麼區別
您好
隨著人民幣匯率下滑,創業板上市公司也會出現大幅度調整,不要購買為好,建議您可以看看福晶科技(002222)、華工科技(000988)、大族激光(002008),作為理財師我的建議是短線操作,不要做長線,避免股市長期下跌的風險為佳!有什麼問題可以繼續問我,真誠回答,懇請採納!
D. 怎麼解釋「創業板公司」
創業板公司指在創業板塊上市的公司。 目的是完善風險投資機制,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簡介:
創業板作為主要服務於高新技術企業的市場,在這些方面的要求相對較低。可以預見,中小企業板作為創業板的一個過渡形式,在創立初期可能更接近於主板市場,並逐漸向創業板市場靠攏。
創立中小企業板,可以為中小企業搭建直接融資的平台,有效解決其融資難的問題,從而為中小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拓展空間。中小企業板也將使我國滬深兩個證券交易所第一次有相對明確的功能定位,即上海證券交易所側重於大型企業,深圳證券交易所側重於中小企業,這有利於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創辦目的:
(1)為高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渠道。
(2)通過市場機制,有效評價創業資產價值,促進知識與資本的結合,推動知識經濟的發展。
(3)為風險投資基金提供"出口",分散風險投資的風險,促進高科技投資的良性循環,提高高科技投資資源的流動和使用效率。
(4)增加創新企業股份的流動性,便於企業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等,鼓勵員工參與企業價值創造。
(5)促進企業規范動作,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E. 公司准備上市創業板,注冊資金1億元人民幣,如果個人持有10萬股,上市後的價值如何計算
首先要看上市的發行價
而你的原始股,也需要持有一年以上才可以變成 流通股,那個時候你才可以變現,除非你在這一年內找一個原來收購你股權的人,也可以協議轉讓
F. 都說價值回歸,創業板跌那裡才有價值
創業板不能錯過 老米是國內某知名游資營業部的一名職業操盤手,以他為代表的「炒新」力量正蓄勢待發。 俗話說得好,「風險越大,收益越大」,我不怕風險,創業板首日我肯定會參與一下。對我們來說,創業板是一個重要的投資機會,開閘初期它所呈現的投機特性——盤子小、沒有主力資金,加上其未來的成長性,都為專業投資人提供了好的獲利機會。有別於其他投資機構,我們認為目前28家公司高價發行並沒有到瘋狂的地步,應該說還是有參與價值的。無論如何,創業板都是中國資本市場創新史上的大事,不能錯過。 看目前各方面傳來的消息,似乎哪路資金都對創業板首日交易不看好、不準備參與。如果真是這樣,那創業板28家公司上市首日就全部都會跌破發行價。但這可能嗎? 我認為,市場上依然不缺乏資金,只是這些資金目前還找不到有效投資渠道。 從全球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會有一個投資趨勢的轉變——國際金價已經創新高過千了,房地產市場又進入了緩沖期,主板市場在3000點上方還有實打實的6.5萬億元壓力盤在那裡,而大宗商品的炒作空間也越來越小,在這樣的情況下,這段時期內會有更多資金湧入創業板,博取階段性收益。 說實話,創業板新股申購我只中了一家公司,量也不大,因為每隻個股都有申購上限。開盤首日,我基本上就盯著這只股票做。我准備拿出一半以上的資金來進行交易,計劃在2-3天內做完。 我們有嚴格的操作紀律,不會用大資金去搞虛假申報,也不會去漫無邊際地哄抬價格,尤其不會去觸碰漲幅80%這根紅線。 【中長線】雨哥: 3個月之後才能說故事 「創業板就是在跟你說一個個企業的成長和發展的故事」,深圳圈內聲望頗大的私募雨哥說。在他看來,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的故事目前已經講完了,「要到有人願意再聽一遍的時候才能做。」而這個入市時間點,雨哥目前先界定在3個月之後。 創業板上市首日必然高開低走,即便是有個別公司開市首日高開高走,後面幾天也是要掉下來的。道理很簡單,56倍市盈率,上面的空氣已經很稀薄了,主力資金絕不會去高舉高打。 為什麼選擇3個月後入市?這是因為3個月後,是網下配售的機構投資者解禁之時。用3個月的時間實現價值回歸,該跌的也該跌到位了,而機構投資者若想獲取收益,應該會製造一波行情。 我准備一旦進入創業板就做個中期配置。當然了,前提是我要在這3個月里對首批創業板公司做好充分調研。其實從目前的招股書等材料看,一家創業板公司的前景其實是一個概率,因為基本面是動態的,在不斷變化之中。所以說,好公司必須要配個好價格,這樣我才會持股一段時間,甚至不排除會做個中長線投資。 對創業板,沒必要用單獨的一套體系去衡量它。目前上的創業板公司和中小板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交易規則一樣,資質也大體一樣。所以我們的投資手法,也跟中小板沒太大差別。 【破凈論】丁福根: 等股價回歸凈資產 在深諳中國式股市「輪回」之道的北京神州創投總裁丁福根的眼中,無論是主板、中小板、創業板都逃不掉中國股市的規律,多數股票最終在給人過山車式的紙上富貴後又回到起點。 四條投資主線 考慮到最後,我還是放棄了創業板申購。本來一些公司還是不錯的,但是市盈率50倍,讓人怎麼參與? 你可以說創業板的估值就應該這樣,的確是,當時中小板也是如此,但歷史總會讓它們「裸奔」一次。現在說創業板公司的估值高不高是沒用的,因為現在沒有估值,一定要等到創投和大股東該套現的套現以後,才能估值正常化,現在都是混亂的,沒有估值坐標。 但是它一定有一個還原的過程。中小板開板的時候被寄予厚望,基本上是先甜後苦,然後苦不堪言。每一個股票都有一個必然的規律,就是總是要去碰它的底線,主要就是去碰碰凈資產,更別說破發了。 回顧當年中小板首批上市公司:新和成(002001)從最高30元,跌到最低8元;江蘇瓊花(現ST瓊花),從22元跌到6元;還有華蘭生物(002007),算是大牛股了,也經歷過腰斬。一般來說,這些成長股一上市就是爆炒一倍,然後腰斬再腰斬,有的要腰斬三次。先破發,再碰凈,最後破凈。 這個過程要多久?網下申購的部分得有3個月才能全拋出,所以上市後狂炒一通,然後大部分都要跌上3個月,然後反彈,其後是創投和股東,要一年以後才能拋,所以,中間有9個月的安全空間。股東一拋可能就是影響一兩年,這就要看每一家公司的經營業績了。 別以為這個很難聽,我們是沒有思想准備。看看美國納斯達克,新浪網剛上市的時候炒到二三十美元,後來跌到一美元,而最後還是漲到五六十美元去了。 這就涉及到怎麼去投資的問題。等靠近了凈資產了,我們再以創投的眼光去挑選好公司。總而言之,以空間理論去看,跌的空間比漲的空間大多了。所以,基本上全是陷阱。
G. 如何判斷一個股票是不是創業板的股票
股票代碼是300開頭即為創業板股票
H. 分析中國創業板有無投資價值
創業板已經上市了幾百家公司,在這幾百家公司中,肯定有幾十家或幾傢具備投資價值。但是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不是你我說了才算數,而是需要仔細研判公司的基本面以及目前的股價是否合理,才能決定。
I. 如何正確看待創業板的高估值
創業板業績的高增長主要來源於3個方面。
1、大部分創業板公司,2010-2011年上市,經過一兩年的業績整理,2013年將迎來業績的拐點。
2、募集資金的項目陸續投產,那麼會增厚上市公司的盈利,募投項目,已經投入資金占募集資金超過60%,大部分已經達到投產期,會增厚上市公司業績。
3、上市公司有充足的資金可以並購重組去充實業績、比我說華誼兄弟,和藍色游標就是通過,收購公司。來充實業余,這兩個公司收購對於業績貢獻達到或者超過50%。由於經濟整體疲弱,那麼有創業板公司資金好,所以他們有資格和有錢去收購業績一般的公司,去整合市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