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選擇高成長型上市公司
1.上市公司在同行業中具有優勢
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來講,一個企業在行業中規模越大,資本實力越強,其長期競爭的能力就越強。一方面,規模經濟可產生更多的邊際效益,使其在成本、價格上佔有優勢;另一方面,巨大的資本實力可以增強公司的抗風險能力,並使其在激烈的市場中可以投入更多的資金開拓市場。按照市場競爭的一般結果,通常是行業中最大的幾家成為行業巨人,絕大多數中小企業,不是被兼並,就是被淘汰,所以行業內的前幾名具有穩定的成長性。
2.上市公司的產品優勢
一種產品的生命周期可分為開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和下降期四個階段。其中成長期期末和成熟期是其利潤的最大產出期,此時投資獲利較大。而在開創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產品的市場前景又難以確定,風險較大,此時投資,一旦成功,獲利豐厚,一旦失敗,損失慘重。而下降期的產品將被新產品所替代,因此不值得投資。
3.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
保持合理的財務結構和盈利水平,具有較強的籌資能力是上市公司成長性的具體表現。其中,壓縮成本、控制開支對公司的利潤增長具有杠桿作用。
4.上市公司的決策體系及開拓精神
保證公司不斷成長的決策包括新項目的開發,新技術的應用等。公司要向前發展,就要有新項目投入運作,這是上市公司業績增長的主流因素。此外,公司的領導決策層要有開拓創新精神,不斷進取,與時俱進。
『貳』 如何選擇優質的上市公司進行股票投資
選股原則:尋找超級明星企業。這個原則好理解,俗語說:擒賊先擒王。
估值原則:長期現金流量折現。這話實在是太專業,我冒昧的解釋一下,就是要先算好企業的內在價值。
市場原則:市場是僕人而非向導。實際上也是我們常說的,要做市場的主人,要做到自己心裡有數。巴菲特專門強調:要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這是需要長時間修煉的。
買價原則:安全邊際是成功的基石。安全邊際又是個專業術語,他認為「安全邊際」是價值投資的核心,實際上是要我們在價格低於價值到一定幅度的時候來進行投資。這和估值原則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不過判斷出企業的內在價值是需要專業知識和技能的。
組合原則:集中投資於少數股票。到底是集中還是分散,現在也沒有定論,不過巴菲特的一句話還是有些道理,他對於集中和分散的評價是:如果你有40個妻子,你不會對任何一個有清楚的了解。我想,股票也是這樣吧?
持有原則:長期持有優秀企業的股票。巴菲特說:我最喜歡持有一隻股票的時間是:永遠。這句話雖然有情緒渲染的成分,但是卻充分表現出了巴菲特在投資時的耐力和定力。
『叄』 怎樣選擇投資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
選擇投資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如果你想做投資,長線持有股票,建議選擇白馬股,不會瘋漲但可以持久,至少不會被深套,更不會退市的那一種,具體選擇辦法包括但不限於如下幾種:一是根據國家政策面選擇行業;二是根據基本面選擇個股;三是根據技術面選擇進出場時機。行情向好就加倉,行情不好就減倉,高拋低吸做差價,及時止盈不貪婪,他股瘋漲不眼饞,心態放正准賺錢。
『肆』 如何篩選上市公司的好企業
長期投資的理念 投資者購買股票實際上是獲得了對應上市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權和收益要求權,所以投資股票就是投資相應的上市公司。短線交易者試圖通過猜測股市價格的波動進行獲利,但由於市場波動的不穩定,能依靠短線策略穩定獲利的投資者並不多見。而把股票的對應公司作為關注點,思考其未來的發展前景以及股東回報多寡,並以合理的價格或低價購買擁有持續競爭優勢和高股東權益回報率的好企業的股份並且長期持有,往往可以獲得豐厚回報,這就是長期價值投資策略的投資理念。 長期投資策略的實施步驟 基於這樣的投資理念,長期價值投資策略的實施可以分為兩個步驟:1、辨別公司的持續競爭優勢。2、等待股價降至合理價格之下的買入時機。 巴菲特認為,企業可以分成兩類:「病態的」價格競爭型企業和「健康的」具備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價格競爭型企業的產品或服務面臨很多同類產品或服務的競爭,卻缺乏獨特的競爭優勢。在經濟繁榮時期,由於需求增長,該類企業銷量增加,盈利水平提高。為了滿足增長的需求和維持低成本低售價的競爭格局,企業會花大量資本去擴大生產更新設備。當繁榮期過後,這樣的產銷繁榮景象將轉化為企業沉重的負擔,過剩的生產力導致產品價格急速下滑,以及大筆的折舊費用和利息支出都使企業業績轉瞬進入低谷。而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能夠銷售或提供具備持續競爭優勢的品牌產品或服務,可以根據通貨膨脹較自由地調整產品或服務價格,不像很多價格競爭型企業需要進行大額資本支出以不斷更新工廠設備。具備持續競爭優勢的公司不需要從保留盈餘中拿出一大部分錢來維持它們的經營,它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可以更好地利用保留盈餘為股東帶來更多的財富。長期投資的原則之一就是挑選這些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 當然,在中國,由於經濟和市場的迅速成長,一些在成熟市場中被認為是價格競爭性的行業中也能產生持續增長的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我們要參考巴菲特選擇具有持續競爭優勢企業的標准,並結合中國的實際進行優質公司的挑選。 精選有價值的公司 我們以2007年為基準,以2003年到2007年為觀察期,按照上述方法對目前的上市公司進行篩選。由於近些年來我國處於經濟的高速發展時期,大多數行業都受益於經濟的景氣而快速成長,很多公司最近5年都表現出較強盈利能力。但是,經濟的發展是周期性波動的,在我國股市中佔大多數的是原材料業、製造業以及金融、地產等強周期行業的公司,在當前宏觀經濟進入周期性向下調整時,我們對它們持謹慎態度。所以,通過定量和定性分析,組合篩選的大多是醫葯、食品飲料、傳媒、旅遊酒店等非周期性行業中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公司。
『伍』 在外企和國內上市公司中如何選擇
如果是美資歐資的你就去外企吧,韓資就算了.
『陸』 如何選擇優秀的上市公司
因此,作為中小投資者首先要明確的是自身的定位。比如自己的性格和背景更適合做長線投資還是短線投資,是風險偏好型或者是厭惡型,從而選擇不同的策略。
先嘗試了解的是進行長線投資。結合企業經營的一些經驗,筆者認為長線投資首先要側重的是行業的選擇,行業決定了企業在未來五到十年是否具備持續增長的基礎。高增長的行業具備兩個基本特點,一是行業規模無邊界,比如過去十年中通信、電器、房地產行業,未來十年的醫葯、互聯網、電子信息等行業;二是行業發展受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較小,比如前面所提到的醫葯、電器、地產等泛消費行業;而礦產、船舶製造、運輸、機械裝備等行業則受影響較大。
從戰略角度看,外部環境是企業發展的基礎,而公司的內部資源和能力,決定了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持續盈利能力可以來自公司的壟斷地位,獨特資源;也可以是核心團隊的管理和技術創新能力,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等。兩者之間的顯著區別在於前者是顯性的,容易造成企業的股票價格被高估,比如酒類、黃金等行業的上市公司具備的資源;後者往往是隱性的,需要通過財務報表和公司經營的細節中去發掘,比如蘇寧和國美的差異,主要就是其後台的信息管理系統包括物流、供應商管理系統,而非其門店增長速度的差異。
第三層次,從運營層面看待一家公司,來判斷企業的發展會否出現大的危機。企業內在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決定了企業的現金流,應收賬款,市場衍生能力等,外部的風險主要在於政策風險,產業升級等風險。政策風險主要指國家出台的針對某一產業的政策,而非財政政策或者貨幣政策;產業升級是指市場主導的由技術變革引起的對傳統行業的徹底顛覆。
市盈率小於20,peg小於1,每股現金流大於0.2)筆者談些粗淺的認識。首先是看銷售收入是否有持續增長的趨勢(連續3年銷售收入復合增長率大於30%),可以通過分析近三年的財務報表得出初步結論。其次是判斷銷售增長是否其主營業務增長(連續3年主營收入復合增長率大於30%),重要的依據就是企業的行業地位和同行業企業之間增長率的比較。內生式的增長要進一步判斷是由品牌、技術、還是市場營銷所帶來的,而企業所在行業的核心競爭要素,企業又具備哪些?這點決定了收入的增長是持續的還是偶然的。分析企業的市場構成,客戶構成,可以了解企業銷售收入的增長,是否在不同的地域非常容易的復制,或者是同一地域是否會受到銷售收入基數增長的限制影響後期發展。因此,必須要對行業相當的了解,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這也是投資者最好選擇自己熟悉行業的原因。
通過層層的抽絲剝繭,搞明白企業銷售收入增長的原因,再去分析企業利潤增長速度是否同步(連續3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大於30%)。企業在營業收入增長的同時,營業成本的增幅往往更加顯著,通常的原因是銷售費用增加,或者毛利水平下降等。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決定這類因素的影響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比如企業所處品牌營銷的階段會決定營銷費用的分攤周期。卓越企業必須具備出色的內部管理,才能使企業可持續的健康發展,具體體現在費用控制,應收賬款和現金流的管理等方面。由於以上諸多因素的限制,A股市場中適合長線投資的企業可謂千里挑一。
在現實的操作中,中小投資者往往不能具備清晰的投資邏輯。比如長線投資者去分析上市公司的機構持股情況、資金流向、亦或是MACD和KDJ等指標,往往會陷入長線投資中的陷阱。因為顯而易見,長距離的跑步運動中,決定勝負的是耐力而非爆發力,所以研究運動員的爆發力而決定中長跑的最後贏家是無稽之談。
然而無論是長線投資者,還是短線投資者,都必須關注的企業的一些最核心的指標,比如主營業務構成、毛利率、管理團隊和技術儲備情況等等,在概念炒作盛行的A股中尤其重要。作為中小投資者,無法去控制股票短期的價格波動,也無法預測在某個周期內股票價格的最高或者最低點,能做的只是選擇優秀的上市公司,以合理的價格買入。由於宏觀環境的差異,我們也很難根據股票的內在價值去確定短期的價格,因此只能通過市盈率,PEG或者現金流量等指標去確定合理的價格區間(市盈率小於20,peg小於1,每股現金流大於0.2),這也是價值投資的內涵。
在二級市場的投資者,還經常會進入一個誤區,即人們常常會把價值投資和基本面分析等同起來,而基本面分析又是以財務報表為依據。而實際上企業的報表是反應企業過去的經營情況,而企業戰略和戰略實施才能真正決定企業發展方向。因此企業家才能和管理團隊的執行力、企業文化才是優秀企業的根本。
『柒』 如何選擇合適的同行業上市公司進行同業間財務指標比較來得到較為精確的財務報
可比公司應當與目標公司處於同一行業,具有類似的商業模式。最好兩者的規模、負債比率和財務狀況也比較類似。
『捌』 選擇一家上市公司對以下方面進行分析,財務會計案例分析
我想製造業上市公司比較符合分析模型
『玖』 如何選擇一支好的股票看哪幾項數據
要通過查看數據辨別股票的好壞可以參考下面的例子。
假定市場里只有兩只股票A和B,在開市的第一天,A的流通數量為10000股,價格為10元。而B的流通數量只有1000股,價格為20元。第二天收盤時,A股的價格10.20元,上漲了0.2元,漲幅為2%。B股的價格為19元,下跌了1元,跌幅為5%。那麼怎樣衡量整個市場的市值與前一天相比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是漲還是跌?如下計算:
第一步:(10.2×10000+19×1000)-(10×10000+20×1000)= 1000(元),這一步計算得出了第二天與第一天相比,包含A股和B股的總體價格變動情況,變動值為+1000元。
第二步:1000÷120000 = 0.08%,這一步是拿變動值除以第一天的基準價格,得到一個漲跌幅度的相對數值為+0.08%。
在上面的計算中,A股流通數量是B股的10倍,流通數量10000股,這里的10000稱為權重, 則B股的權重為1000。流通數量多的股票或者說流通盤大,對漲跌幅度的貢獻值更大,對整體價格變動的影響作用更大。因此,雖然A股只上漲了0.2元,而B股下跌了1元,但由於A股的權重遠高於乙股,因此,整個市場的總體價格受A股的影響更大,仍然是上漲的。
此例中的整體價格的上漲幅度0.08%就相當於我們股市中的大盤指數,用以說明所有參與市場流通的股票的綜合價格與前一日綜合價格的漲跌幅度與變動情況。
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得知,指數受權重大盤股影響更大。因此,炒股時既要重視大盤又不能惟大盤而操作,因為市場存在一些指數失真的現象,比如大盤股小幅上漲既可讓指數變紅,而掩蓋小盤股下跌出貨的真相,或者大盤股啞火,但個股行情卻非常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