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解決上市公司和會計事務所面臨的誠信危機應從哪些方面入手
(1)加快和完善對財會業實行監管的相關法律制度建設;
(2)加大政府對企業會計的監管力度;
(3)企業要加強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落實;
(4)嚴格會計人員的管理制度,提高會計工作質量水平;
(5)加強行業的會計監管力度;
(6)強化高層管理人員責任,約束高管人員行為;
(7)加大宣傳和教育的力度。
⑵ 急求2012年11月以來的上市公司商業道德案例,比如違反一些公平,平等,誠信原則的公司案例。。感謝!
IPO造假啊,萬福生科等上市公司,網路一下很多啊
⑶ 陷入財務困境的上市公司怎麼找
陷入財務困境的上市公司很好找,簡單的方法有:
1、經常上門戶網站的股票頻道,比如sina\163等,經常會有爆出XX上市公司資金鏈斷裂,債券可能違約,YY上市公司貨款無法收回等消息;
2、向證券分析師或者熟悉股票基本面的人士詢問,一般現在哪些行業比較不行,資金鏈緊。一般競爭性行業,大多都存在產能過剩問題,如果相應的上市公司又沒有國資背景的話,很容易陷入財務困境。比如光伏行業,非國有的鋼鐵、煤炭,還有小的房地產公司也是資金鏈很緊
3、通過財經媒體關注一些風格激進型的企業家,其所執掌的企業擴張非常迅速很容易產生財務困難。比如盧志強的泛海建設,常年處於高負債率之下;
4、從炒股軟體中搜索。比如查名字當中有*ST的,因為連續虧損,大多存在財務困難;
財務困境一般指企業資金流動性不足,難以支付到期債務。一 般陷於財務困境的公司,很容易從財務報表中識別。這些公司財務報表大多具有如下特徵中的一種或多種:
1、資產負債率逐期增加或居高不下
2、流動比率、速度比率偏低
3、應收賬款占總資產的比率偏高(意味著貨款回款低),應收賬款周轉率低
4、報表負債中,金融負債(即銀行借款)的比率較高
⑷ 破產重組對陷入危機的上市公司有什麼影響
破產重組的評析
破產重組與破產清算以及和解和整頓的區別 破產重組不同於破產清算,破產重組是企業最後一次資產重組機會,如果企業能夠在限定的時間內,通過重組整頓,能夠清償債務的,人民法院應當終結對該破產企業的破產程序。
破產重組給那些瀕臨破產但仍有發展潛力的企業一次新生的機會,同時也避免了企業因真正破產而引起的企業解體、資產拍賣、職工失業等社會動盪。因此,我們的政策是鼓勵「多兼並,少破產」。
實踐中破產重組一般有以下幾種做法:先破產後兼並;先代管後兼並;先承包後兼並;先租後破再兼並。但是,破產重組中的難點在於:企業產權理順難;資產變現難;職工分流難。
⑸ 誠信危機的事例有哪些
金融危機下堅守誠信原則
——訪吉林省人大代表、吉林省白山方大集團董事長寧鳳蓮
最近,吉林省白山方大集團公司與吉林省消費者協會合作,該企業拿20萬元放在消費者協會,建立誠信基金。如果消費者在吉林省白山方大集團公司的店面買到假酒,只要權威部門認證是假的,可以用該基金給消費者先行賠付,且假一賠十。
吉林省白山方大集團公司是一家經營五糧液、茅台、劍南春等名酒,以及生產長白山果酒、飲料、礦泉水等產品的企業,素有「東北酒王」之稱。日前,記者就企業如何堅守誠信的問題,采訪了吉林省人大代表、吉林省白山方大集團公司董事長寧鳳蓮。
⑹ 上市公司遭受公開譴責有哪些影響
對於董事長離職是利好還是利空,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解讀,本質上要看離職後,公司的經營狀況是不是會好轉,公司價值會不會增長等。
如果市場不認同此董事長之前的經營策略和理念,認為其能力不行,在換新的董事長之後,經營狀況可能會好轉,則屬於利好消息。如果此董事長是因為丑聞而離職,暴露公司內部的丑聞,股票可能就會暴跌。
(6)上市公司陷入誠信危機擴展閱讀:
主要內容:
交易所實行風險警示制度。交易所認為必要的,可以單獨或者同時採取要求會員和客戶報告情況、談話提醒、書面警示、發布風險警示公告等措施中的一種或者多種,以警示和化解風險。
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交易所有權約見會員的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客戶談話提醒風險,或者要求會員或者客戶報告情況:
(1)期貨價格出現異常;
(2)會員或者客戶交易異常;
(3)會員或者客戶持倉異常;
(4)會員資金異常;
(5)會員或者客戶涉嫌違規、違約;
(6)交易所接到涉及會員或者客戶的投訴;
(7)會員涉及司法調查;(8)交易所認定的其他情況。
交易所實施談話提醒,應當提前一天以書面形式將談話時間、地點、要求等事項通知相關會員或者客戶,交易所工作人員應當對談話的有關內容予以保密。
客戶應當親自參加談話提醒,並由會員指定人員陪同;談話對象確因特殊情況不能參加的,應當事先報告交易所,經交易所同意後可以書面委託有關人員代理。談話對象應當如實陳述、不得隱瞞事實。
⑺ 企業誠信危機應該怎麼解決
哈!看來是相當嚴重的事件啦!建議你找出所有的受騙客戶,彌補他們的損失,誠懇的道歉,並且說明原因。
⑻ 如何判斷一家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誠信方面的問題
雖然我的公司是小公司,但是我覺得不管公司大小,關乎誠信主要看你的錢到位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