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種植生產黃芪的上市公司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種植生產黃芪的上市公司

發布時間: 2021-06-03 00:58:34

A. 黃芪那裡產最好

黃芪大家特別喜歡,也特別熟悉,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葯,但是黃芪到底哪個地方產地的最好呢?我們中醫特別講究道地葯材。
不同的氣候跟溫度,還有這個植被啊,這個礦物質裡面含的葯物的生長,是有很大的,決定了這個葯物的這個葯效。
黃芪作為葯用價值極高的葯材,它的產地對於質量的這個影響很大,不同產地的黃芪葯性發揮也不同。
現在市場上的黃芪多以栽培為主,完全野生的黃芪比較少,像黑龍江、內蒙古等北方省區所產的野生黃芪,一般認為質量是最佳的,我們也把它叫做北芪。(切入一張野生黃芪的照片)就是北方的黃芪。產於山西古綿山者,習慣稱為西黃芪和綿芪,質量也非常不錯,山西渾源更是被稱之為我國的「黃芪之鄉」。所以我們要道地的黃芪,道地的中葯,所以要選擇合理的地理位置的,葯用效果會更好一些。

B. 如何種植黃芪

黃芪的播種時間分春播和秋播。多採用春播,時間在4月末至5月初,5月上旬出苗,約1個月齊苗。

黃芪喜日照、涼爽氣候,耐旱,不耐澇。有較強的耐寒能力,多生長在山坡中、下部的向陽坡及林緣、灌叢、林間草地、疏林下及草甸等處。

地上部不耐寒,霜降時節大部分葉子已脫落,冬季地上部枯死,翌春重新由宿根發出新苗。種子萌發溫度比較低,平均氣溫約8℃時滿足黃耆播種的溫度要求。

平原地區栽培要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滲水力強的砂質土壤種植;地下水位高、雨水多的地區宜選擇高燥地和河沿高地種植;山區宜選擇土層深厚、土質肥沃、土壤滲水力強的向陽山坡地種植。

(2)種植生產黃芪的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一、出苗、間苗、定苗、補苗:

播種後7天開始出苗,30天左右苗木出齊。當苗高5-7厘米時進行第1次間苗,通過2-3次間苗後,每隔8-10厘米留壯苗1株。

二、灌水防澇:

出苗前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後要少澆水,促進根系下扎。在將要開花時適當灌水,種子成熟後應不澆水或少澆水。

三、施肥:

每畝施優質農家肥3000-4000千克加過磷酸鈣20-30千克或磷酸二氨8-10千克,宜在秋天深翻前施入地表面,然後翻入耕層,最遲要在整地作畦前施入。施肥要均勻。

C. 種植黃芪一畝地一年能收入多少錢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保健意識增強。黃芪就是常用的一味,民間流傳著「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意思是說黃芪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那麼黃芪近期的行情如何,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2016黃芪種植前景及市場價格分析
黃芪,又名綿芪、血參、百本等,多年生草本,產自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野生資源越來越少,家種發展已成規模。
1996年之前,黃芪行情小幅波動中前行,內蒙古統貨8.3元/公斤左右,這期間黃芪價格不高,老百姓、加工戶和經營商們對黃芪的認識和關注度很低。產區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和山西,甘肅產區剛剛起步發展家種。
1997年出現了近幾年的價格高峰,家種內蒙古統貨18.5元/公斤。1997年-2010年之間,黃芪價格波動較1997年幅度大,價格較之前上 漲了一部分,但行情還是處於低迷期,2003價格出現了一個高峰期,內蒙古統貨15元/公斤。主要受「非典」的影響,不過行情上漲,也僅維持了兩個月。這 期間憑借黃芪好種、易管理、易收的優點,甘肅產區開始積極大規模地擴種黃芪,並且逐漸成為黃芪最主要的產區之一。
2011年內蒙古統貨出現了歷史最高價格,內蒙古統貨28元/公斤。隨著時間的增進,黃芪被認知度增加,經濟的發展,相應帶動價格一定程度的上 漲,2009-2010年黃芪行情隨葯市利好環境帶動開始上升,但受限於黃芪種苗不豐的情況,黃芪的種植規模無法跟上行情的發展趨勢。故而在2010年黃 芪擴增的種植面積並不大,並且往年累積庫存不豐,至2011年黃芪行情出現高點。
2012年,受高價利潤大的影響,甘肅地區大力發展家種,以當地黃芪產量佔全國黃芪總產量90%的佔比優勢,掌管了影響黃芪此後行情走勢的最大話語權。2012年至今,黃芪行情時漲時跌,並未出現大家預期的大好行情。
2016種黃芪賺錢嗎?
2014年至今的行情價格在20元/公斤上下小幅波動,整體以平穩姿態立於市場。近鄰春節,少有商家在產地和市場活動購貨,偶有小批量貨源走動,市場和產地貨源仍豐,行情平穩。
行情分析
1.庫存充足。近兩年種植面積形成規模,供大於求。
2.產量不減。2014年甘肅雖然出現乾旱天氣,但對黃芪的產量沒有絲毫的影響。
3.缺少商機。黃芪始終這么平民,何時能像黨參高富帥一回,即使現在又變成了屌絲,至少曾經輝煌過。
4.生長周期短。家種黃芪,易育苗(一年育苗期),易移植,移植後一年便可葯用。
綜上所述,黃芪短時間多商認為已穩為主,一方面,隨著黃芪種植成本的增加,後市價格下滑的幅度不大。另一方面,黃芪種植面積的大力發展,庫存充足,暫無供需矛盾。

D. 黃芪的種植產地在什麼地方

黃芩喜溫和氣候,耐寒冷,抗乾旱,怕積水。原野生於山坡、地堰、林緣向陽乾燥地方。對土地要求不嚴格,適應性很強。以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質壤土為優,但在山區丘陵薄地也可種植。低窪積水地不宜栽種。

一、選地和整地:種植要選沙質或半沙質土壤為宜,要有水利條件,一般種前施足底肥,以圈肥為主或施30公斤氮磷鉀肥,以磷鉀肥多施一些(按種小麥常規做底肥的數量)即可。山坡撒播在雨後,用鐵耙摟出小溝,將種子撒後再摟平,6-7天出苗。

二、播種:黃芩分秋末播種和春天播種,秋末播種的當年不出苗,第二年早春出苗。春天播的在18度左右,6-10天出苗,播種方法:按行距20厘米開1.5-2厘米的小溝,撒入種子後摟平,如地表稍干輕踩一遍,再摟出浮土,種前要洇地,種後要保持濕潤。種子處理:在種前3天將種子泡漲,用水浸泡8個小時後撈出來,用沙子拌一下,要保持濕潤,用手一擠有芽並分開瓣,就可以種了。

三、田間管理:苗高8-10厘米,去掉擁擠苗,拉開檔就行。苗期注意除草。土壤乾旱要及時注意澆水。田間積水過多要及時排放。沒有病蟲害。

四、收獲加工:生長1年或2年後,在秋末或春初挖出,曬干即為葯材。

E. 哪裡有黃芪種植基地

山東,河南,河北,陝西,甘肅,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新疆等,都有黃氏種植基地,主營野生黃氏種植基地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山西大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