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市公司的半年報,年報准么他們會造假么
1、會計報表是由會計編制的,跟會計本人的業務水平和職業素質直接相關,尤其是正常會計業務以外的事項,入不入會計賬務核算,如何核算,是受到公司董事會及最高管理層的影響的。
2、上市公司的會計年報是要受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的。
3、如果你相信該公司和該會計師事務所的話,那就應相信他的財務會計報告。如果你不相信的話,可以遠離這家公司。
㈡ 上市公司年報能造假嗎
造假與財技運作是2回事。。
造假是違法的,財技運作不踩線是合理的。
㈢ 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作假幾率有多高
基本都是做假,上市公司凝結了一批自認為高智慧的會計師,想想吧,能做到上市,是笨蛋嗎?但中國更有更高智慧的注冊會計師來應付他們.所以都會做假,有的只是沒有查到,有的就是查到啦,會計師事務所也會幫他們搞好的,這就是中國的現狀.執行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准則第7101號----幫助客戶舞弊
呵呵,不好意思,開了下玩笑,但做假是肯定的,都會虛增資產和利潤,有什麼辦法來證明這家上市公司或者IPO的真正成績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看:1.該企業的員工收入水平,福利情況;2.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3.近幾年的稅收,增值稅,企業所得稅,他們的變動情況,實繳情況;綜合前面幾點,一個成長良好,合法守紀的企業,他們上市的稅收,特別在上市前的稅收,那個數字最具有說明性,但一般人又要想上市,又不想出錢,很容易就識別他們的
㈣ 上市公司為什麼會在財報上造假
答:其造假的目的是為了上市的需要。一旦上市。業績變臉,就是造假的必然結果。再有上市後的造假,是為了再融資的需要。誰會為一家虧損的公司去投資?因此,公司會在業績上造假。
㈤ 上市公司年報會不會出錯,造假
您好,會,這個問題可以肯定給到你回答,因為財務造假而處罰的上市公司還是比較多。
股票萬1的開戶流程可以發給你,望採納!
㈥ 上市公司一般會做假虛報業績嗎。如果被查出有什麼後果
一般來說,上市公司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做假虛報業績的行為。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就有不真實全面的披露信息的嫌疑。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法律責任:
財務作假,投資者可通過法律途徑向審計所索賠,而相關審計人員的從業資格也可能會被取消,並處一定罰金。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以及證監會聯合發布《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補充規定》(以下簡稱《補充規定》),對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等案件的追訴標准做了規定。
其中明確指出,依法負有信息披露義務的公司、企業虛增或者虛減資產達到當期披露的資產總額30%以上的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所有的財務造假都與公司高管有關,只要斷絕了高管的推卸責任之路,上市公司造假的動力就可以消除大半。因此,在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現象屢禁不絕的情況下,不妨借鑒美國的做法,通過立法,讓高管對財務造假承擔法律責任。這樣,既可以確保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的真實性,保護投資者利益,也能促使整個社會誠信度的提高。
㈦ 中國的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的造假情況普遍嗎
當然有。只是造假程度和造假的范圍不一樣而已。可能中國財務報表造假的水平和普及率都高於世界水平,呵呵。
㈧ 上市公司發布的財務報表和信息會有假嗎
會有的,有一些公司是有這些問題的,有的作假比較嚴重
將企業與同業比較
將企業的業績與同行業指標的標准進行比較也許會給我們帶來更深闊的企業畫面:一家企業與自己比較也許進步已經相當快了,比如銷售增長了20%,但是放在整個行業的水平上來看,可能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如果行業平均的銷售增長水平是50%,那麼低於此速度的、跑得慢的企業最終將敗給自己的競爭對手。
小心報表中的「粉飾」
財務報表中粉飾報表、製造泡沫的一些手法,對企業決策績效的評估容易產生偏差甚至完全出錯現象。
以非經常性業務利潤來掩飾主營業務利潤的不足或虧損狀況
非經常性業務利潤是指企業不經常發生或偶然發生的業務活動產生的利潤,通常出現於投資收益、補貼收入和營業外收入等科目中。如果我們分析中發現企業扣除非經常性業務損益後的凈利潤遠低於企業凈利潤的總額,比如不到50%,那麼我們可以肯定企業的利潤主要不是來源於其主營的產品或服務,而是來源於不經常發生或偶然發生的業務,這樣的利潤水平是無法持續的,也並不反映企業經理人在經營和管理方面提高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