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市公司會面臨哪些挑戰
最大的挑戰是你們自己,上市和不上市不一樣了,怎麼樣調整好適應上市後的變化!
另外要考慮的是,上市了,新的充裕的資金用來往哪個方向投?
『貳』 上市公司內部治理面臨哪些問題
公司內部治理機制的完善與外部治理相比,內部治理成本最低,"糾錯"效果也最明顯;如果內部治理沒搞好,等到外部治理監督機制發揮作用,"最後補救"的性質就越強,公司不良行為給各利益相關方所造成的損失將會更大。 目前在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治理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三個,一是"一股獨大",二是"內部人控制"。三是中小股東的表決權沒有得到發揮。 股東的"一股獨大"是由於國有股佔主導地位又不能流通而特有的國情,"內部人控制"則是現代公司制企業的普遍現象。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上市公司高管的違規行為不僅僅是國有控股公司的問題,民營上市公司高管違規行為也是相當嚴重的,因此,"內部人控制"是目前高管違規行為的主要原因,如何監督"內部人"應該是完善目前公司內部治理機制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中國董事會由兩大職能:一是負責公司的重大戰略規劃和決策,二是選擇、評價和監督經營者。我認為這兩大職能應分別由非獨立董事和獨立董事來完成。非獨立董事負責公司的重大戰略規劃和決策,董事會中餘下的獨立董事,完成董事會的第二大職能,即選擇、評價和監督經營者。因此,在目前的上市公司的內部治理機制中,關鍵是如何發揮獨立懂事的作用。筆者認為要真正發揮獨立懂事的作用,就必須明確獨董定位的職責,我認為獨立董事的職責有三方面,一是監督經營管理人員,防止"內部人控制";二是制約大股東,維護公司整體利益,特別是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三是充分有效地實施信息披露。如作形象比喻的話,就是獨立董事應代表全體股東充當"警察"的角色。不過這里又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如何選擇獨立董事,我認為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選擇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弊端,因此完善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應當選擇合理方式,完善推舉辦法,健全政策法規,賦予獨立董事相應許可權,建立市場機制,培育獨立董事市場,建立自律組織,規范獨立董事行為等,是真正發揮獨立董事作用的一個根本問題。 充分發揮中小股東的表決權是完善公司內部治理機制的有一個重要方面。我們知道,股東會是股東主張權利的最重要場所,股東會權利定位的最終目標是實現股東價值。要真正實現股東價值,必須使廣大中小股東積極參加到股東大會的決策中來。股東會權力的定位應體現在對廣大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和參與對公司重大事務的決策權。目前我們過多地強調了前者,而忽視了後者。雖然設立獨立董事是保護中小股東的一個有效辦法,但是並不是設立了獨立董事,中小股東就可以什麼都不管啦,還應該創新並完善股東大會的投票表決制度,通過程序的規制來強化實體權力的保護,是公司治理機製成熟的表現。我想採用委託投票制度,實施對公司重大事項的表決權,則是主張股東會決策權力的體現。 委託投票制度---委託投票制度是一種表決權的代理制度。公司股東可以委託代理人出席股東會,代理人向公司提交股東授權委託書,並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表決權。股東親自投票或委託他人投票,兩者具有同等效力。委託投票制在實際操作中主要有三種具體方式:一是股東間相互委託投票;二是股東將投票表決權委託授予董事會;三是股東將投票表決權授予專業中介機構。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和股東數量的增多,股東間相互委託投票,已經越來越困難了;股東將投票表決權委託授予董事會,哪怕授予獨立董事,也會導致股東會功能弱化,變相成為董事會了;股東將投票表決權授予專業中介機構,只要這些機構有研究,有主見,能真正替流通股東表達意見,即使對機構投資人實行有償服務,也無不妥。市場有這個需要,至少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人有這個需要,筆者相信在機構投資人與中小投資人之間就會形成良性互動。 另外,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已使投資人採用電話和計算機網路進行表決或委託表決,通過交易所和中央結算公司核實身份和點票結果應無技術障礙。但這一現代通訊制度的採用對我國股東大會的投票表決制度來說是革命性的,因為只有這種方式,才有可能緩解中小股東參加股東會成本與收益不對稱的矛盾,使他們有興趣參與公司治理,在股東大會上能聽得到自己的聲音;流通股東投票選舉獨立董事、實行委託投票制度,才能有堅實的股東基礎,股東民主才能得到體現。
『叄』 成為上市公司有哪些優勢與劣勢求解
上市公司在有些國家也稱為公眾公司,如同公眾人物一樣,公司上市有很多優勢,但同時也需要經受更多的考驗。總體而言,公司上市具有以下優勢:(1)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特別是上市後的再融資,能夠幫助公司很大程度上擺脫對銀行的依賴。(2)提升公司形象,提升企業品牌價值,上市公司是實力和信譽的體現,對公司是再好不過的宣傳。(3)促進公司管理、運營合法化、規范化,有利於公司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但在上市之後,公司也將面臨巨大的挑戰:(1)公司外部監督嚴格化,所有可能影響股票價格和企業經營、管理的重大信息都需要及時公布,公司要面對來自政府、社會、媒體的多重監督。(2)公司內部管理公開化。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內部管理有近乎嚴苛的要求,很多公司的決策必須透明化。(3)面臨更多市場風險,股票價格易受市場波動,影響公司資產價值的因素增大。 所有這些因素,都是在上市抉擇前必須充分予以考慮的。 河南律師網提供
『肆』 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是什麼
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一是工作態度不認真,存在敷衍了事、馬虎不仔細、糊弄應付的情況,甚至對上級部門和領導交辦的工作不按要求、不聽指示,置若罔聞,導致工作出現差錯。二是工作質量、效率不高。有的員工效率倒是很高,可是質量卻差;有的員工講究質量,但效率卻低。有的員工存在等靠的現象,發現問題不及時上報,不拖到最後不去做,導致工作比較被動。三是工作作風不扎實,浮皮潦草,得過且過,甚至自以為是,嘴上說的多,實際做的少。四是工作中不願意負責任,一方面在出現困難、出現問題時,不想方設法解決問題,或是置之不理、不管不顧,或是死挺硬撐,大有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樣子;另一方面存在推諉、推脫的現象,尤其是在出現問題時,不是從自身方面找原因,而是要麼找一些客觀原因,要麼推到別的同事身上。再不然就以「沒做過」、「做不了」、「不會做」為借口,這樣的理由能站得住腳嗎?還有互相扯皮的現象,使得某些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解決,耽誤了工作,影響了同事感情。五是缺乏團結協作精神,特別是涉及到兩個人做同一性質、同樣的工作時,缺乏默契,缺乏配合,缺乏溝通。更有甚者,互相拆台,互相詆毀,暗地裡搬弄是非,破壞團結。六是工作缺乏主動性,對於本職工作和分內應承擔的事情,領導不交待、不囑咐,從不會主動去做,就是領導「一拔了一動騰」。七是工作方法不當,很多時候都顯得陳舊,不願意思考,不善於總結
『伍』 公司上市後有那些優勢和劣勢
成為上市公司有哪些優勢與劣勢? 答:上市公司在有些國家也稱為公眾公司,如同公眾人物一樣,公司上市有很多優勢,但同時也需要經受更多的考驗。總體而言,公司上市具有以下優勢:(1)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特別是上市後的再融資,能夠幫助公司很大程度上擺脫對銀行的依賴。(2)提升公司形象,提升企業品牌價值,上市公司是實力和信譽的體現,對公司是再好不過的宣傳。(3)促進公司管理、運營合法化、規范化,有利於公司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但在上市之後,公司也將面臨巨大的挑戰:(1)公司外部監督嚴格化,所有可能影響股票價格和企業經營、管理的重大信息都需要及時公布,公司要面對來自政府、社會、媒體的多重監督。(2)公司內部管理公開化。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內部管理有近乎嚴苛的要求,很多公司的決策必須透明化。(3)面臨更多市場風險,股票價格易受市場波動,影響公司資產價值的因素增大。 所有這些因素,都是在上市抉擇前必須充分予以考慮的。
『陸』 創業板的前提,創業板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中國的創業板,是以美國的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作為標地。其運作也是模擬。 這樣說吧·美國的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作為全球的最成功創業板(即中小型高科技,高成長高風險公司)。現在已經上市大約有5400家公司。創造出了很成功很完善的股票市場。也成功解決了很多新興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的問題。
在中國經歷了0708年的金融難機。就出現了很多很多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本來中國一直就有這種情況,新興中小企業很難融資)0708年,危機後更加明顯而於。中小企業做為市場新興入流血液,是必須與必用的。創新是不敗的神話
風險:個人認為,由於創業板是在股票市場火熱的時候。2009年10月23日開板的。造成上市的股票本身就一上市市盈率就高。達到80或90倍。這在財務上極不合理的情況。就相當很多權證,本身一分錢不值,卻被炒的很高很高。終有那麼一天一定會回歸其價值的。還有其是在社會高言論高調的面世的。中間就一定存在著很高的水份。
再來,28家創業板的上市公司一上市短期就被爆炒了。看來看去沒有價值這詞越來越遠了。 遠遠高估了。 大都數只有投投機的份了。
再來,有心者研究過。其創業板的股票其實與中小板的股票根本就沒有什麼區別。制度一樣的。也定論了其創業板是雞肋。其上市的公司也存在著很多各地政府包庇的對象。圈錢為目的而於。
挑戰: 不論創業板能與不能成功復制美國的納斯達克,其能運作就是這種中國金融環境下,也是非常成功的。為什麼,不提了。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資本運作。第一步。
不排除國家是否有像微軟之類的創業板的股票。但絕對不是現階段能夠出現的。等待N年後,應該有的。所以定論:現階段這些情況下,不想抱有太多的遺失的話。先不要對其抱太的希望。轉戰中小板,或主板的為好。
但創業板未來的挑戰絕對是有的。在不變質的情況下。靜觀其變吧。
寫下這么多,也不知是不是合你的意圖。都是個人想法而於。 如果合,兄弟麻煩你多加點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