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某上市公司本年度的凈利潤為200萬元,每股支付股利2元,預計預計該公司未來三年進入成長期,
如果該上市公司可以維持當前收益水平,並能夠達到您說的後續四年的收益水平,該公司股票可以增持、加倉估計第五年可增長13%
㈡ 我想知道大家認為可以長期持有10年,甚至一輩子的十支股票
中國遠洋:601919。中國最大,世界第二的海洋干散貨運輸公司,業績優良,尚有油輪和造船業資產沒有注入。
工商銀行:601398。世界市值最大的銀行,中國銀行龍頭,收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較小
中國石化:600028。完整的產油煉油結構鏈條,大盤藍籌,具備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中國鋁業:601600。中國有色行業龍頭,在如今資源稀缺的情況下,該公司已經在世界各地購買儲存了大批的有色資源,為其發展奠定了基礎
中國平安:601318。中國保險業龍頭,業績優良,成長性優秀。並且正在逐步向海外市場擴張
萬科A:000002.地產龍頭,業績優良,超跌嚴重。
中國船舶:600150.造船行業巨無霸,業績優良,基本面良好,具有極好的成長性,業務訂單已經到了2011年,預計未來3-5年業績依舊保持高速增長。
招商銀行:600036.商業銀行龍頭,行業擴張迅速,業績連續增幅。
中國聯通:600050.資產重組,長期發展向好。
寶鋼股份:600019.鋼鐵龍頭,競爭優勢明顯。
武鋼股份:600005.擴張重組,高端產品優勢明顯
㈢ 股票,怎麼樣看一家上市公司的未來收益增長 怎樣預測市盈....
通過使用每股收益年增長率,我們就可以預測未來某一年的每股收益,進而預測出股票的價格。另外,根據在建的和預期中要建設的項目和生產線等情況,可以相對准確的預測將來每股收益。
市盈率預測意義不大,你要保證的是(現在的股價/將來的每股收益)相對較小,可以在較短的時間收回成本即可。
㈣ 20又7年6月10日,某上市公司購入一台不需要安裝的生產設備。。。如下題,求分錄解析。
說在最前面:其實這道題是有漏洞的,因為題干中並沒有說明是否要將相關稅費計入固定資產
入賬價值的~
(1) 20X7年6月10日,購入一台不需要安裝的生產設備
借:固定資產 2000000/(1+17%)=1709401.71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2000000/(1+17%)=290598.29
貸:銀行存款 2000000
(2)計提折舊 20X7年7月~20X8年12月
月折舊額=(1709401.71-160000)/10/12=12911.68(元/月)
借:製造費用 12911.68
貸:累計折舊 12911.68
(3)減值測試
20X8年12月31日該固定資產賬面價值=1709401.71-12911.68*18=1476991.47(元)
公允價值減處置費用後的凈額=1100000-260000=840000(元)
預計未來使用及處置產生現金流量的現值=700000(元)
賬面價值均高於上兩項,故可確認已減值。
可收回金額的確定原則:
公允價值減處置費用後的凈額&預計未來使用及處置產生現金流量的現值孰高
840000>700000 所以可收回金額=公允價值減處置費用後的凈額=840000(元)
應計提減值准備=1476991.47-840000=636991.47(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固定資產減值損失 636991.47
貸: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636991.47
(4)計提折舊 20X9年1月~
月折舊額=(840000-160000)/(10-1.5)/12=6666.67(元/月)
借:製造費用 6666.67
貸:累計折舊 6666.67
㈤ 上市公司未來收益將保持穩定增長,預計未來第一年每股派發股息0.6元,股息增長率為6%,該公司的貝塔
嬰兒底抱緊緊 買好股 做好人 得好報 遠離黑五類
㈥ 股票PB,PEG怎麼計算
PB是市凈率,是當前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率。
PEG指標(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
這個指標是用公司的市盈率除以公司的盈利增長速度。當時他在選股的時候就是選那些市盈率較低,同時它們的增長速度又是比較高的公司,這些公司有一個典型特點就是PEG會非常低。
PEG魔鏡
2009-08-29 02:30:05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上海) 跟貼 0 條 手機看股票 汪建
經常有投資者問我,機構投資者究竟以什麼方法進行股票估值。其實估值的方法有很多,絕對估值法有DCF(現金流貼現模型)、DDM(股利貼現模型)等等,這類方法是通過未來可以預測的各階段自由現金流或股利進行折現,獲得合理的現期股票價值;相對估值法有PB(市凈率)、PE(市盈率)等,這些方法通過行業屬性對應的合理估值區間和標的公司的財務指標給其一個合理價值區間。近年來PEG指標被經常使用,PEG=PE(當前動態市盈率)/100/g(未來幾年預計復合增長率),一般認為PEG越低的公司具有較好的投資價值,PEG=1往往被作為是否有投資價值的分水嶺。
其實PEG指標在成熟市場中較多運用在科技類或成長類公司估值上,因為較高的增長率使得PE/PB等傳統指標失效,而未來現金流又非常不好預測。
但在很多市場特別是新興市場,PEG被異化和濫用,似乎只要某公司未來三年可以維持30%的利潤增速,給予30倍的PE就是合理的。這種邏輯貌似是有理的,我們進行過測算,A公司長期維持年均利潤10%的增速,投資者以10倍PE買入;B公司維持年均利潤30%的增速,投資者以30倍PE買入,兩公司都持有10年,10年後仍以PEG的方法分別給予10倍和30倍的估值水平,那麼哪個公司的收益率高呢?結果是B公司高,且高過A公司近10倍!
以 貴州茅台(行情 股吧)為例,2003年以來公司以不低於50%的復合增長率實現了凈利潤的增長,如果我們在2003年末以當期50倍的PE即100元買入並持有到現在,也有不低於6倍的回報率(而當時的股價是30元左右,收益率更為驚人),而當時茅台的股價和市盈率遠低於100元/50倍PE,說明一來是熊市中所有股票估值均較低,二來投資者根本沒有預見到茅台如此高的復合增長率(當時之前茅台也確實處於厚積薄發的前夜,沒有體現出高成長)。而近兩年來茅台的增長率逐步回落到30%左右的水平,市場也相應給予30倍左右的PE。茅台這個案例還說明:1.投資者以PEG標准進行估值是對利潤趨勢的強化和放大;2.投資者對未來的預測經常有重大偏差,而他們用PEG中的g更多地體現為過去的增長率,但他們簡單認為未來也將保持這種增長率。這個結論必將導致未來的一系列重大失誤。其實茅台作為一個優秀的高檔消費品公司,其產品競爭力一旦確立、銷售平穩放量,利潤的可預測性較幾乎所有其他行業來說都高得多,以PEG模式對茅台估值相對比較確定,別的行業中的公司則基本上都沒這么幸運。
濫用PEG在歷史上的教訓比比皆是。以電解鋁行業中的某上市公司為例,它所處的是一個典型的周期性行業,而且在國內產能長期過剩,其盈利特點必然是波動劇烈。2004年以來的年度每股收益分別是0.08、-0.25、0.53、1.42、0.69、0.02元(2009年中報),如果投資者從2004~2007年的過程來看,似乎體現出「連續的爆炸式增長」,利潤連續翻番,似乎給個50倍PE也說得過去,這樣歷史上的天價67元也就形成了。要知道,這是典型的周期性企業,市場居然在利潤最高峰時給了一個天價的市盈率,套在那裡的投資者恐怕要熬過漫漫長夜了,因為PEG魔鏡的背後就是所謂的「戴維斯雙殺」。
「戴維斯雙殺」是對PEG模式的天然糾正,一旦企業盈利增速下降,給予的PE水平就相應下移,加上利潤的下滑,得出的股價目標自然就大幅回落(因為股價=每股凈利潤×PE,乘積關系)。新興市場之所以股價的波動率非常之高,跟投資者甚至是不少機構投資者混亂的估值體系、濫用PEG關系密切。
對於純粹的價值投資者而言,估值模式一定是基於對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理解進行的,不同企業特性(包括財務特性)對應完全不同的估值模式(除非你對未來企業盈利的預測無比准確),對於周期類公司運用PEG無異於自己設置了定時炸彈。但可悲的是市場中大多數公司是有典型周期性的,而大多數投資者也願意用PEG去對賭。行業研究員如此,策略研究員如此,很多基金經理也是如此。
PEG魔鏡和「戴維斯雙殺」這對孿生兄弟仍將伴隨著投資者的噩夢進行下去,直到大多數投資者真正成熟的那一天。
㈦ 上市公司業績預報時間分別是什麼時候
一、上海:上市公司預計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在會計年度結束後一個月內進行業績預告,預計中期和第三季度業績將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進行業績預告。
二、深圳主板:上市公司預計全年度、半年度、前三季度經營業績將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進行業績預告。
三、深圳創業板:上市公司預計全年度、半年度、前三季度經營業績將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進行業績預告。
拓展資料:
1、主板:如預計公司本報告期或未來報告期(預計時點距報告期末不應超過12個月)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出現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進行預告(以下統稱「業績預告」):
(一)凈利潤為負值
(二)實現扭虧為盈
(三)實現盈利,且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
(四)期末凈資產為負值
(五)年度營業收入低於一千萬元
2、上市公司業績增減超過50%,是需要提前預報。深交所制定的《上市公司業績預告、業績快報披露工作指引,三種情況下上市公司董事會應及時進行業績預告,有三種情況是:
3、預計公司本報告期或未來報告期(預計時點距報告期末不應超過12個月)業績將出現虧損、實現扭虧為盈或者與上年同期相比業績出現大幅變動(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的;
4、在公司會計年度結束後1個月內,經財務核算或初步審計確認,公司該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實現扭虧為盈、與上年同期相比業績出現大幅變動(上市或者下降50%以上)的;
5、其他深交所認為應披露的情形。但當比較基數較小時,上市公司可向深交所申請豁免披露業績預告。
㈧ 所得稅不是按利潤總額來計算的嗎,為什麼資產和負債有關系呢
一、資產的計稅基礎,就是稅法認為那項資產現在的價值,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
例如:企業購入設備,不含增值稅是100萬元,則取得時的入賬賬面價值為100萬元,計稅基礎也是100萬元,但稅法規定計提折舊年限為10年,企業按5年提折舊,假設不考慮殘值,第一年末會計計提折舊20萬元,年末資產的賬面價值為80萬元,而計稅基礎為90萬元,因為稅法本年允許扣除折舊費10萬元,未來可以扣除90萬元。
負債的計稅基礎,就是稅法認為那項負債現在的價值,是指負債的賬面價值減去未來期間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予抵扣的金額。
多數負債的賬面價值等於計稅基礎,如短期借款賬面價值為100萬元,計稅基礎=賬面價值100-0(不可以抵扣)=100萬元。但如企業計提產品質量保證計入預計負債100萬元,稅法要求實際發生才能稅前扣除。所以預計負債的賬面價值為100萬元,計稅基礎=賬面價值100-100(未來可以扣除)=0.
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很簡單,主要是會計價值與稅法價值不同而存在的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接上述資產例(假定沒有殘值),說明什麼是遞延所得稅資產(假設適用稅率均為25%),根據企業會計准則體系(2006)的有關規定,題中:
會計折舊額 = 100 / 5 = 20萬元
期末會計賬面價值 = 100 - 20 = 80萬元
稅務折舊額 =100/10 =10萬元
期末稅法認定的固定資產計稅基礎 = 100 -10 = 90萬元
暫時性差異 = 20-10 =10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 =10 *25% = 2.5萬元
假設該企業當年賬面利潤為10萬元,除要對多提折舊調整外沒有其它調整項目的話,企業當年應納稅所得額為10+10萬元,應當記賬為
借:所得稅費用 5萬元
貸:應交稅費應繳所得稅 5萬元
借:應交稅費應繳所得稅 5萬元
貸:銀行 5萬元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2.5萬元
貸:所得稅費用 2.5萬元
前五年下來都這樣記,最終遞延所得稅資產就是2.5*5,後五年則反過來了,每年沖減,第10年就平了。
也說是說按稅法規定前五年每年多交的2.5萬元,在以後五年是可以轉回得到補償的,所以就像是應收賬款一樣,從第六年開始逐年回收,所以叫資產。一般是在資產的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稅基礎或負債的賬面價值大於其計稅基礎情況下發生的。
遞延所得稅負債是上面情況的相反。
下面舉例綜合說明遞延所得稅資產與負債(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16a4b4956919bb65):
假設甲公司2007年度按企業會計准則計算的稅前會計利潤為10 000 000元,所得稅率為33%,未來稅率預計不會發生調整。
1、當年按稅法核定的全年計稅工資1 800 000元,甲公司全年實發工資為2 000 000元。相關提取的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稅法准予全額稅前扣除。
2、企業擁有固定資產原值500 000 000元,會計處理採用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當年折舊額64 000 000元,累計折舊額244 000 000元,無減值准備;稅務處理採用平均年限法,當年折舊額50 000 000元,累計稅前扣除折舊額150 000 000元,預計使用年限及預計凈殘值與會計處理不存在差異。
3、企業當年購入准備近期出售的某上市公司股票,購置成本2 000 000元,年末市價2 600 000元。當年未發生派發紅利等事項。
4、年初遞延所得稅資產賬面余額26 400 000元,年初遞延所得稅負債賬面余額0元。
除上述事項之外,無其他納稅調整事項。另,該企業預計未來很可能取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於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1、按照當期根據稅法規定計算的應交所得稅,確認所得稅費用。
會計利潤:10 000 000元
加:工資費用納稅調增額:200 000元(2 000 000 – 1 800 000)
加:折舊費用納稅調增額:14 000 000元(64 000 000 – 50 000 000)
減:交易性金融資產納稅調減額:600 000元(2 600 000 – 2 000 000)
應納稅所得額:23 600 000元
應交所得稅:7 788 000元(23 600 000 * 33%) 借:所得稅費用 7 788 000元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7 788 000元 該分錄可理解為:根據稅法規定計算的當年應交所得稅,屬當期費用,應當記入當期「所得稅費用」科目。 2、按照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確認暫時性差異及其遞延所得稅。 固定資產賬面價值 = 500 000 000 – 244 000 000 = 256 000 000元
固定資產計稅基礎 = 500 000 000 – 150 000 000 = 350 000 000元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 350 000 000 – 256 000 000 = 94 000 000元
(該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表明,企業未來在使用、處置該固定資產時,根據稅法的規定,需調減應納稅所得額94 000 000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 = 94 000 000 * 33% = 31 020 000元
(由於該固定資產在未來使用、處置時需依稅法規定調減應納稅所得額,即意味著企業未來可少交所得稅31 020 000元,由此形成當期期末企業的一項資產)
當期應增計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 31 020 000 – 26 400 000 = 4 620 000元
(由於企業當期期初已存在遞延所得稅資產26 400 000元,因此,只需在此基礎上補計至31 020 000元即可) 交易性金融資產賬面價值 = 2 600 000元
交易性金融資產計稅基礎 = 2 000 000元
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 2 600 000 – 2 000 000 = 600 000元
(該應納稅在使性差異表明,企業未來在出售該金融性交易資產時,根據稅法的規定,需調增應納稅所得額600 000元)
遞延所得稅負債 = 600 000 * 33% = 198 000元
(由於該交易性金融資產在未來出售時需依稅法規定調增應納稅所得額,即意味著企業未來應多交所得稅198 000元,由此形成當期期末企業的一項負債)
當期應增計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 198 000 – 0 = 198 000元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4 620 000元
貸:所得稅費用 4 422 000元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198 000元 該分錄可理解為:上述增計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屬於當期所得稅費用的調整,應記入當期「所得稅費用」科目。 至於工資費用的納稅調整問題,由於該差異屬於原永久性差異,不影響未來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因此,不形成暫時性差異。從暫時性差異計算公式來看,由於相關工資已發放,則應付職工薪酬(工資部分)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均為零,不存在暫時性差異。 在本例中,當期所得稅費用最終確認了3 366 000元(7 788 000 – 4 422 000),除以當期稅率33%得10 200 000元,正好等於會計利潤10 000 000元與屬於原永久性差異的工資費用納稅調增額200 000元的之和。
㈨ 突然宣布收回奧迪僅剩的0.36%流通股,大眾集團這步是一盤大棋
大眾汽車集團全新汽車軟體開發部門Car.Software(圖片來源:大眾集團官方供圖)
Car.Software在奧迪子公司「奧迪電子創業有限公司(AudiElectronicsVentureGmbH)」基礎上組建,大眾汽車集團也因此成為第一家在研發上把把硬體和軟體分開、也即軟體部門和車輛工程相互獨立起來的大型車企,大眾計劃在2025年之前投資70億歐元在該軟體部門的開發項目上。
按照大眾集團此前公布的計劃,到2025年將為「Car.Software」汽車軟體開發部門集結5000多名數字化專家,開發包括「vw.os」車輛操作系統和大眾汽車雲在內的車載軟體和服務,屆時,大眾集團旗下所有新車型都將在該軟體平台上運行,成本也將隨之大大降低。
「對於客戶體驗來說,軟體正變得越來越重要,所以我們必須在軟體方面具備核心能力。」大眾汽車集團數字化車輛與服務負責人ChristianSenger在2019年9月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表示。
總部位於德國狼堡的大眾汽車集團是歐洲最大的汽車公司,擁有來自歐洲7個國家的12個品牌,其中總部位於英戈爾施塔特的奧迪是大眾集團旗下認知度最高的豪華車品牌。奧迪品牌2018財年的營收為592億歐元,相比2017財年的598億歐元有所下滑,扣除特殊項目支出前的營業利潤為47億歐元。
持續五年的架構頻繁調整
過去五年中,大眾汽車集團的調整從未停止。2015年9月,隨著「排放門」的發生,大眾汽車集團啟動了一次大范圍的深度調整。大眾監事會通過了大眾汽車集團、旗下品牌、以及北美地區全新管理架構調整的相關決議,這一架構調整的思路是簡化集團層面的機構、體制,把集團與品牌的職能分開,加強品牌和區域管理職能,並為集團管理董事會留有必要的管理空間去為公司制定相關策略、措施。
當時的調整包括將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市場將合並成為新的北美區域;同時,集團層面的管理正式調整為以模塊化平台為導向,其中,保時捷、賓利、布加迪品牌組建為跑車業務集群;奧迪、蘭博基尼和杜卡迪組成的業務集群、卡車事業部,動力工程和金融服務保持原有運營架構;從事量產車生產的大眾(橫置發動機模塊化平台)、西雅特和斯柯達品牌均有一名代表入選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此外,大眾汽車品牌在四個區域設立管理架構,每個區域的CEO將直接向當時剛就任大眾汽車品牌CEO的迪斯匯報工作。由於各個品牌與區域將承擔更大責任,生產部門也被立即解散。
2016年6月,大眾汽車集團發布「2025戰略」,除了對核心汽車業務進行綜合性調整外,還宣布將在權責「去中心化」宗旨下,使旗下各品牌擁有更大的區域與本土化決策權。作為該調整的一部分,2016年8月,大眾汽車集團宣布在其全球最大的市場——中國設立大眾品牌乘用車中國CEO一職。
2018年4月,大眾汽車集團的改革隨著迪斯的上任更激烈的展開。迪斯上任同時,大眾集團布了公司管理架構的大幅度調整,包括將構建出6個全新的業務領域及中國地區,並將旗下12個品牌劃歸至量產、豪華和超豪華3個全新的汽車品牌群組。其中,奧迪品牌仍是豪華品牌群組的單一品牌。而「非常大而又非常特別」的中國市場成為單獨的業務區,被認為在接下來的電動化、智能化以及出行服務競爭中決定著大眾的未來。
鑒於目前全球汽車行業均處於劇烈變革的階段,確立更加高效的集團管理體系成為各跨國車企集團的共同選擇,出了大眾,戴姆勒也在過去兩年間對集團管理架構進行了大幅調整。
豐厚現金流支撐繼續轉型
在迪斯全力帶動大眾轉航、應對行業危機和企業內部挑戰的同時,大眾汽車集團去年在全球的表現也出現逆轉,與2018年的失意相比,大眾汽車集團2019年表現強勁,各主要指標都優於全球汽車業的總趨勢。
大眾汽車集團2月29日發布的財報顯示,全年銷售收入達2526億歐元,較上年增長168億歐元;未計入特殊項目支出的營業利潤達193億歐元,高於2018財年的171億歐元;未計入特殊項目支出的營業銷售回報率為7.6%,略高於2019財年設定的目標區間(2018財年為7.3%)。由於柴油發動機排放事件造成的特殊項目支出減至23億歐元,其營業利潤也增至170億歐元(2018財年為139億歐元)。
銷量攀升、產品組合優化以及金融服務部門的良好表現,拉動稅前利潤同比增長17.3%,達184億歐元;稅前營業銷售回報率增至7.3%(上一財年為6.6%)。同時,汽車業務的凈現金流顯著增長至108億歐元,2018財年為-3億歐元;凈流動資產增至213億歐元,2018財年為194億歐元。
財報稱,營業利潤增長的驅動力之一源於客戶交付量的小幅增長,達1097萬輛(同比增長1.3%)。大眾集團在幾乎所有地區的市場份額均有所擴大,其中,歐洲和南美市場的客戶交付量增長尤為顯著,北美和亞太區域市場則因整體市場下行趨勢而略有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財報特別指出,盡管中國市場面臨挑戰,但集團從中國兩家合資企業——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獲得的營業利潤仍基本達到上一財年水平,為44億歐元(上一財年為46億歐元),佔大眾集團總營業利潤170億歐元的25.88%。受中國國內車市同比大幅下滑影響,這一佔比比2018年的33.24%有明顯下滑。但仍相當於大眾汽車集團有1/4的營業利潤來自中國。
汽車業務凈現金流的增加將對大眾繼續展開的轉型投資提供關鍵支持。按照2019年11月大眾集團發布的2020年-2024年的未來五年投資計劃,大眾將投入600億歐元(約4646億元人民幣)用於混合動力、電氣化和數字化等領域。其中,330億歐元的支出用在純電動汽車領域,其餘270億歐元用於混合動力和數字化領域。針對中國,大眾在2018年發布了將攜手合作夥伴至2022年總計投資150億歐元在電動汽車、自動駕駛、數字化和全新移動出行服務領域布局的戰略,其中2019年已投入40億歐元,2020年也計劃再投資40億歐元。
大眾方面預計,2020年,汽車業務的研發及資本支出占銷售收入的比率預計將在6.0%至6.5%之間,2018年和2019年的研發支出比率分別為6.8%和6.7%。除了研發支出和柴油發動機排放事件的繼續影響,大眾集團預計,2020年因並購帶來的現金支出也將大幅增加。
因此,集團2020年凈現金流預計會繼續保持正向增長,但整體水平將低於去年。排除柴油發動機排放事件和並購活動的影響,集團2020財年將繼續以實現至少100億歐元的凈現金流為目標。
對於2020年的市場表現,大眾汽車集團持謹慎態度,預期2020年汽車交付量將與去年市場表現保持一致,集團預計銷售收入將同比增長4%,乘用車業務領域的銷售收入將略有增長,並預期2020年營業銷售回報率將在6.5%至7.5%之間。大眾方面同時提到,持續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和沖突,包括在多個國家和地區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等在內的諸多不容忽視的因素,都會導致2020財年展望中提出的預期存在不確定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