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桑頓是上市公司嗎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桑頓是上市公司嗎

發布時間: 2021-05-30 19:26:56

Ⅰ 約翰·桑頓的個人簡介

1954年出生於紐約;
先後就讀於哈佛大學、牛津大學、耶魯大學;
1980年進入高盛公司並購部;
1983年創建高盛倫敦辦事處;
1996年任高盛亞洲區總裁;
1999年任高盛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2003年從高盛退休,應聘於清華大學,主持清華EMBA的「全球領導力」項目。

Ⅱ 寧德時代的好還是桑頓的好

推薦寧德時代

Ⅲ 桑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桑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於2011年12月2日在湘潭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胡澤林,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鋰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材料、充電站、充電樁等。
法定代表人:胡澤林
成立時間:2011-12-02
注冊資本:25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30300000060959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湖南省湘潭市九華示範區賓士西路78號

Ⅳ 桑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桑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09月06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技術推廣、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
法定代表人:楊光
成立時間:2010-09-06
注冊資本:3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801319465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藍靛廠南路25號B1002-A

Ⅳ 野性的呼喚中巴克和約翰桑頓是什麼關系

約翰桑頓是巴克的主人。巴克原先的郵遞員主人被調走,巴克就被一組探險青年買下了。這組青年裡有一個女人和她的丈夫以及弟弟,不懂狗也不懂探險,最後掉進冰窟窿里死了。這組的另一個青年就是約翰桑頓,很懂巴克,把巴克從那兩男一女手中救下,得以逃過冰窟窿這一劫。
後來巴克和約翰桑頓惺惺相惜,最後在巴克出去和野狼一起玩的時候,約翰桑頓被印第安人殺死。巴克為他報了仇,最後孤身一人成為群狼之首。

希望能幫到你,滿意請採納!

Ⅵ 如果僱用幾個人幫我去做社會調查(主要對客戶發問券調查,並分析結果),每人每天需支付多少人工費

首先是測算工作量,然後將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折算成日工資,預估出一個相對公平的基數,再與被僱傭者協商。
例如你先測算整個工作大約需要10個人日,當地最低工資標准為1200元/月,則每天約為60元,如果你打算雇一個人做,就以600元完成整個工作量和他談;如果你打算雇兩個人做,就以每人300元完成整個工作量和他們談;如果你打算雇三個人做,就以每人200元完成整個工作量和他們談。
當然這個價格也是可以浮動的,雙方協商吧。

Ⅶ 「左擁右抱」寧德時代和桑頓,一汽該怎麼贏回「老大哥」尊嚴

同樣是造車,差距咋就那麼大呢?在上汽、東風、一汽、長安、北汽、廣汽六大汽車「國家隊」中,論起新能源汽車的業績,。一汽似乎是最不爭氣的

其實,一汽新能源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EV(純電動)、HEV(混合動力)、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等各種車型都生產。可是,,如今「亡羊補牢」也還不算太晚。這么多年過去,就是沒有弄出啥大動靜來

據電池中國網了解,目前一汽集團旗下新能源車型有奔騰X40EV和B30EV,森雅品牌旗下R7新能源已在去年底正式推出,紅旗品牌旗下首款新能源車型E-HS3也將於年內迎來上市。一汽集團董事長徐留平雄心勃勃地表示,預計一汽集團旗下的新能源產品占乘用車比例將在2025年達到40%,2030年達到60%以上。

這,看來是真下決心了。

「拿來主義」寧德時代

目標遠大,仰望星空,當然值得鼓勵,但要「成事」,還要腳踏實地,把技術功底牢牢砸實。如今,,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為後發者,與技術先進者結盟就是一種捷徑。正是:已經不是閉門造車的時代,「拿來主義」也未必是壞事

【炒股要抓龍頭股,造車合作也要找龍頭。

動力電池技術哪家強?中國福建找寧德。】

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同比增長196.62%,繼續位列國內裝機量首位,市場佔比達48.54%。而位居第2的比亞迪,6月份裝機量1.09GWh,市場佔比下降至16.49%。,似乎想要「一家獨大」的節奏。2019年6月寧德時代實現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約3.21GWh寧德時代這是要強勢甩開比亞迪

話說,一汽要實現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後發趕超,找寧德時代結盟就對了。說干就干,今年年初,一汽集團和寧德時代共同出資組建新能源公司時代一汽。經營范圍涵蓋鋰離子電池、動力電池、超大容量儲能電池及電池系統的開發、生產、銷售以及提供相關售後和技術咨詢服務。

業內分析指出,對一汽來說,時代一汽不僅可以減輕對新能源汽車所需的電池供應憂慮,還大大降低了包括電池在內的主要零部件的采購成本。成功牽手寧德時代,為一汽未來布局新能源汽車構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再攜手桑頓新能源

但是,一汽要實現新能源汽車「2025年達到40%,2030年達到60%以上」目標,。況且,寧德時代車企朋友圈太大,電池產能一直處於供應不足的狀態,存在一定的供貨風險。所以,一汽尋找更多新合作夥伴十分有必要。僅和寧德時代合作是遠遠不夠的

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家卻在,湖南湘潭處。

這次,一汽瞄準了桑頓新能源。7月底,一汽集團旗下一汽轎車與桑頓新能源、上海銳鎂三方就開發、設計、生產電動汽車所需汽車動力系統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其中,供一汽轎車旗下奔騰B30新能源汽車所用。桑頓新能源將負責在三年期間,向一汽的新能源汽車提供15萬套電池系統

「後知後覺」的一汽,終於在新能源領域邁出了「大步」。那麼,中國動力電池企業也有不少,一汽為啥就相中了桑頓新能源呢?話說:

【賺錢要做大買賣,供貨合作更要找大戶。

軟包電池技術幾多強,湖南桑頓可光顧。】

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桑頓新能源2018年實現動力電池裝機量541MWh,同比增長630%,在軟包動力電池裝機量排行中位列第5名。今年1-6月,桑頓新能源動力電池裝機量達到114.68MWh,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58.40%。

據悉,目前桑頓新能源已實現單體260Wh/kg電芯產品量產,。2019年桑頓新能源將繼續加碼乘用車領域,乘用車方向的產品占當前開發項目的80%。這研發實力也是不俗。2019年將推出280-300Wh/kg高鎳三元新產品,之後300-350Wh/kg三元電池也將陸續推出

除了攜手一汽,桑頓新能源目前已經與。目前配套車型涵蓋東南DX3、東風小康EC36、獵豹CS9、電咖EV300、眾泰雲100S等。除此之外,今年桑頓新能源還與廣汽新能源簽約戰略合作。國內第一梯隊幾家核心乘用車企業達成戰略合作

桑頓攻城略地,真可是春風得意,一汽找他似乎也靠譜。

虎狼環伺的競爭

從市場情況來看,業內機構預計,到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將接近500萬輛,其中僅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就將超過200萬輛。市場容量不小,但是,競爭也將越發激烈。除了六大汽車「國家隊」,比亞迪、吉利、長城、奇瑞等主流車企,以及蔚來、威馬、小鵬等造車新勢力都虎視眈眈。

雖然「左擁右抱」寧德時代和桑頓新能源,一汽逐鹿新能源汽車的資本大大增強。但是在虎狼環伺中,一汽想要突圍也並非易事。寧德時代和桑頓新能源能否助一汽贏回「老大哥」的尊嚴,電池中國網將持續關注。

Ⅷ 啟迪桑德公司是屬於國有企業還是私營企業

啟迪桑德公司是屬於私營企業。

啟迪桑德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啟迪桑德)成立於1993年10月11日,是中國大型專業環保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00826),長期致力於廢物資源化和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2015年清華控股成為實際控制人,啟迪科服(清華控股旗下企業)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桑德集團成為第二大股東。

目前公司參控股北京桑德新環衛投資有限公司、桑德(天津)再生資源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啟迪桑德水務有限公司、合加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浦華環保有限公司、桑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400多家企業。

游弋環保領域25載,已形成集投資、研發、咨詢、設計、建設、運營、製造、綠色金融於一體的全環保產業鏈條,可提供全面的、可持續發展的「一站式」城市環境服務及整體解決方案。未來,啟迪桑德將發揚「為環境無止境」的精神,繼續秉承「持續創新、追求完美、誠信至上、勇擔責任」的核心價值觀,向著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性環保企業闊步前行。

(8)桑頓是上市公司嗎擴展閱讀:

企業巨鹿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巨鹿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邢台市重點工程項目。該項目位於巨鹿縣小呂寨鎮,佔地面積280畝,總投資約24.5億。園區以資源循環、低碳環保、生態文明為亮點。包括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工業廢棄物處理廠、污水處理廠及鋰電池技術開發、資源交易,管理教育示範和綠色金融服務等項目。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該園區正在建設的項目,佔地150畝,投資概算10億元,建設總規模2000噸/日,其中一期建設投資概算7.5億元,建設規模1500噸/日,採用三爐兩機配置,3台日處理500噸焚燒爐配套2台15MW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投產後處理規模可基本上滿足邢台市區及周邊五縣一市(巨鹿縣、隆堯縣、南和縣、平鄉縣、任縣及南宮市)的處理要求。

該項目建成後,預計全年累計發電量1.67億度,上網電量1.38億度,全年處理生活垃圾量54.75萬噸。相當於節約標煤約6.3萬噸,減排CO2約16萬噸,煙氣處理採用國際先進的半干法+布袋除塵+活性炭噴射處理工藝,各項煙氣指標實現在線監測,均達標排放。建設成為一家花園式垃圾發電廠,真正實現垃圾處理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促進「循環經濟、節能減排」事業的發展。

參考資料:啟迪桑德集團官網--啟迪桑德集團

Ⅸ 約翰·桑頓 是誰

1954年出生於紐約 先後就讀於哈佛大學、牛津大學、耶魯大學 1980年進入高盛公司並購部 1983年創建高盛倫敦辦事處 1996年任高盛亞洲區總裁 1999年任高盛公司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2003年從高盛退休,應聘於清華大學,主持清華EMBA的「全球領導力」項目
約翰·桑頓出生於美國紐約,14歲時上了一所全是男孩兒的寄宿學校——霍奇基斯學校 (Hotchkiss)。這是一所專門培養富豪子弟的貴族寄宿學校,特別注重對學生性格的鑄造。約翰·桑頓在霍奇基斯學校里除了學習成績優異以外,在運動方面也表現突出,他同時擔任學校籃球隊和網球隊的隊長。從就讀霍奇基斯學校開始,約翰·桑頓就顯示出了一種與父輩不同的傾向,在一個有著濃厚律師傳統的家族成長的他本應成為一名出色的律師。 青年時期的約翰·桑頓,用了八年時間分別在美國哈佛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獲得了歷史學士、法律碩士和管理學碩士學位。二十六歲找工作時,他沒有遵循父母都是律師的家族傳統,把目光移向投資金融領域,1980年約翰·桑頓進入了有著100多年歷史的高盛公司。他經歷和擺脫了每個初入社會的人都會有的困惑和不適應,34歲就成為了合夥人。從最初紐約總部的並購部普通職員到後來成為高盛的第二把手,桑頓22年的職業生涯和高盛公司緊緊聯系在一起。 作為並購方面的專家,上世紀80年代,桑頓憑靠令人叫絕的交易策略使得昏睡的倫敦市場復興,也因此樹立起名聲,最終踏上了通往世界知名投資銀行家的金光大道。
從獨立運作首戰告捷——「摸著石頭過河」
桑頓對高盛眾所周知的貢獻就是開拓了其國際業務。事實上在桑頓入行之初,高盛公司在很大程度上還只是一個美國本土公司,鮮有國際業務。而在桑頓的策動下,它的國際部門從最早的50名員工發展到今天的6000多人。 Global Leadership 全球領導力進入公司還不到10個月,他就對上司要求說,希望能夠獨立運作一個項目。也許是考慮到約翰·桑頓的資歷還不夠,上司就把一個沒有多大希望的項目交給了他。該項目的客戶是一個全球有名的膠製品生產商,他們希望能夠把自己以一個合理的價格賣出去。之所以說沒有多大希望,是因為在此前兩年多的時間里,該客戶已經找過了200多個不同的公司,但是沒有一個願意收購。 經過研究以後,約翰·桑頓發現這200多個公司幾乎全都是美國公司。為什麼不嘗試跟那些美國以外的公司去接觸呢?於是,他從外國公司的名單中,圈定了六個可能有購買意願的公司,其中一個是英國的Thomas Tilling公司。巧合的是,Thomas Tilling公司的董事會主席正准備在美國拓展業務,他對約翰·桑頓的建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最終收購了那家膠製品生產商。 這個項目的成功使約翰·桑頓開始了對英國乃至整個歐洲經濟的強烈關注。他向高盛集團提出申請,要到倫敦去發展。「當我跟同事們說我准備去倫敦時,他們都說我瘋了。」約翰·桑頓回憶說,「其實就連我自己都不能確定歐洲經濟是否已經出現了轉機,不能確定歐洲的改革會以什麼樣的速度進行,也不能確定美國的投資銀行是否願意到英國去設立分支機構。而且,到英國開辟新戰場毫無前人經驗,一切都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
「美國方式」將倫敦塑造成一個現代城市
1982年底,他搬到了倫敦,最初的想法是給歐洲的公司提供投資咨詢,幫助他們拓展美國市場。「一開始確實不容易。」約翰·桑頓回憶剛到倫敦時的情景說,「當時我在投資銀行業里做了還不到三年,自己也沒到29歲,在這個年紀要成為一個出色的投資顧問不太容易。」 為了吸引英國企業的注意,約翰·桑頓給自己制定了兩個策略。第一,必須想盡辦法使自己成為英國知名企業和知名企業家的投資顧問,這將會迅速地樹立自己的品牌;第二,找出那些市場價值被低估的英國企業,因為這些公司很可能會被敵意收購(hostile takeover)。很快,在英國證券銀行家們聚會的午餐上,人們發現這個美國人總是不請自來,而且往往從剛認識就開門見山地談合作。
有時候你不得不相信一句話:無巧不成書。
約翰·桑頓
約翰·桑頓到達倫敦的第一天就有意外的「收獲」。這一天,他順手翻起當天的報紙。一個新聞標題馬上使他為之一振——「對Thomas Tilling公司的敵意收購」。該新聞中提到,這筆收購的價格大約為6?3億英鎊,比歷史上的最高收購價格(1?5億英鎊)高出四倍還要多。而大多數人認為,由於Thomas Tilling是當時英國的企業巨頭,所以這次收購不會取得成功。 約翰·桑頓卻不這么認為,他看到報道後馬上打電話給Thomas Tilling公司的董事會主席說:「我也許能幫你。」由於有過合作關系,這位主席就約他當面去談。到了Thomas Tilling公司以後,約翰·桑頓給他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並且強調說:這個敵意收購是非同小可的,如果公司對此毫不理會,那麼這次收購必定會成功。 而在此後的三天時間里,Thomas Tilling公司所聘用的那家英國證券銀行對這個報道置若罔聞,就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結果是,Thomas Tilling公司聘用了高盛公司作為投資顧問。 這筆敵意收購最後並沒有成功。由於Thomas Tilling公司在英國企業的影響力,高盛公司也開始在英國企業界嶄露頭角。「從這個經歷中我清楚地意識到:與美國成熟的投資銀行相比,英國的證券銀行並沒有多少經驗。所以,英國改革的步伐已經邁開了,高盛公司可以把美國的經驗運用到英國來。」約翰·桑頓說,「這也改變了我們原來幫助歐洲企業拓展美國市場的想法,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要幫助歐洲企業在他們本土進行投資和經營。」此後,他開始有計劃地培養在防範敵意收購方面的專家。 確實,在80年代初,英國證券銀行的市場觀念並不是很強,他們給人的感覺是富有「紳士風度」的,因為一旦他們簽訂了跟客戶的協議,就守株待兔式地等著客戶找上門來。 「 美國方式」使約翰·桑頓在英國證券銀行界中引起了一股騷動。1986年,英國總共有五筆敵意收購,每筆收購的價格都超過了10億英鎊。高盛公司參與了四筆敵意收購的防衛,其中有三筆敵意收購的防衛是成功的,還有一筆最終的收購價格大大高出了開始的報價,也可以說是成功的。 早在1983年,桑頓便開始了試圖在歐洲建立投資銀行特許業務(franchise)的努力,並於1985年搬到倫敦定居。在歐洲,桑頓幾乎是在一張白紙上建起了龐大的並購業務,成功地為高盛開辟出一個新的戰場。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上個世紀80年代的歐洲商業文化仍以保守自滿著稱。對美國人來說,與歐洲人做生意同樣需要克服很多文化、習慣上的差異和障礙。 2002年,當已經成為高盛總裁及聯合首席運營官的桑頓准備舉家離開居住了15年的倫敦搬回到紐約時,英國《金融時報》甚至撰文稱桑頓「將倫敦塑造成一個現代城市」,不無誇張的贊詞指的是桑頓沖擊了當地商業銀行昏昏欲睡、缺乏進取精神的經營方式。 桑頓在歐洲的成功也部分地受益於英國及德國政府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推行的私有化進程。這給高盛這樣的投資銀行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高盛在英國最得意的項目當屬英國石油天然氣公司(即BP)的上市,在德國則是德意志電信——這兩個超級項目奠定了高盛在歐洲的地位,而BP現任首席執行官約翰·布朗便是桑頓的密友。
轉戰亞洲落戶中國
桑頓的觸角緊接著伸向了亞洲。1996年年底,他在兼顧歐洲戰略決策的同時,被任命為亞太區的主席,並在這個位置上做了近三年。桑頓和亞洲市場的淵源始自1993年,當時他受聘為李澤楷旗下的星空衛視出售一案的咨詢顧問——這使他有機會了解亞洲市場,並最終成為高盛公司亞洲戰略的主要制定者之一。 高盛在亞洲的表現在業內被公認為扎實、穩健。高盛承擔了中國電信(HK941,現已更名為中國移動)、中石油、中國銀行(香港)這幾個大型國有企業重組和在海外上市的承銷業務。其中1997年的中國電信項目由桑頓親自領導。 隨著高盛國際業務的不斷發展,桑頓也越來越接近公司內權力的頂峰。1999年3月,桑頓成為高盛公司的總裁;同年5月,他又被任命為聯合首席運營官,和另一名首席運營官約翰·舍恩(John Thain)一起成為僅次於首席執行官亨利·鮑爾森的第二把手。 「 桑頓是投行業內最具國際視野的人物」,曾與桑頓多次合作的工商東亞執行總裁方風雷稱。在同事眼中,桑頓是一位極具個人魅力的領袖。德意志銀行亞太區副董事長、前高盛駐北京辦事處首席代表張紅力曾經被桑頓親自提攜過。「桑頓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他能很快、很簡短地到達問題的核心,然後提出解決方案。」張紅力說,「我認為他最合適的位置應該是,美國總統。「
拯救沃達豐
約翰·桑頓
很多人認為,約翰·桑頓之所以能夠在英國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他不遺餘力地建立跟知名領導人的私人關系。一個鮮明的例子發生在1988年,約翰·桑頓把目光放在了一家名叫Racal集團的英國電子公司。 從表面上看,Racal集團的年度財務收支平衡表上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引起他注意的是平衡表上的行動電話子公司,這個子公司規模很小,資產僅占集團總資產的20%。「當時美國也有幾個地方性的公司在做行動電話,這些公司都處於虧損狀態。但是其中上市的幾家公司被市場大大高估了,因為人們都相信行動電話將是前途無限。」約翰·桑頓回憶說,「我驚奇的發現,Racal下屬的行動電話子公司居然處於盈利狀態。最後我得出結論,Racal集團的股票實際上是被市場低估的,它很可能會面臨敵意收購。」 他馬上給Racal集團的董事長(此前並不認識)打電話,接電話的是秘書,秘書幫他留了言。到了當天下午,該董事長給他回電話。約翰·桑頓說:由於事情的重要性和敏感性,需要當面談而不是在電話里談。兩人按約定在酒店見面,約翰·桑頓把自己的分析告訴了對方,並且提出了一個方法,那就是把股票中的20%拿出來單獨浮動,以體現行動電話子公司的市場價值。隨後,約翰·桑頓按對方的要求提供了書面報告。第二天,Racal集團就按照約翰·桑頓的建議,把20%的股票單獨浮動。 如今,Racal集團已經不復存在了,但是那個行動電話子公司,卻變成了今天英國的企業巨頭沃達豐(Vodafone)。高盛公司也成為歐洲數一數二的投資銀行巨頭。 在歐洲征戰多年以後,約翰·桑頓發現亞洲跟當年的歐洲有著相似之處,亞洲尤其是中國蘊藏著豐富的市場潛力。1994年,他問高盛集團的董事長,看自己是否能夠搬到上海。董事長駁回了他的要求,因為他「在歐洲非常有前途」。但約翰·桑頓並沒有因此而降低對亞洲的關注,他開始著手幫助李澤楷把星空電視(Star TV)賣給全球媒體巨頭默多克。 默多克一開始對收購星空電視並沒有多大興趣,業界也普遍認為可能性不大,因為當時的星空電視還處在虧損狀態。約翰·桑頓跟默多克在洛杉磯和倫敦的會面中,很少直接說到星空電視的細節。相反,他們談的更多的是中國的發展和中國的市場潛力。默多克最終以將近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星空電視,約翰·桑頓也從此成為了默多克的「哥們兒」,後來默多克的BskyB在英國上市,也是由約翰·桑頓完成的。 桑頓先生1993年第一次到中國來,並工作了一年的時間,在那時對中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約翰·桑頓,在5年以前擔任高盛公司亞洲區主席時,就開始和中國的許多部門和企業建立了密切的聯系。 2003年,正當他成為接替該公司CEO的熱門人選之際,桑頓突然宣布辭職,並且到清華大學當一名客座教授,每周一次往返於北京和紐約的家。